首页 / 正文

卷六十七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分记卷六十七   宋 程公说 撰陈世本

妫姓侯爵其先出自帝舜尧妻舜女居妫汭因为姓舜之后封于有虞虞幕裔孙阅父为周武王陶正能利器用王赖之以元女大姬嫁其子满而封诸陈使奉祀虞帝满谥胡公自胡公至桓公十二世国在今淮宁府宛丘县

桓公       厉公

庄公       宣公

穆公       共公

灵公       成公

哀公       恵公

懐公       湣公

桓公【谥法辟土服逺曰桓】

【名鲍文公之长子即位二十三年鲁隐元年桓五年卒在位三十八年】

隠公经四年夏宋公陈侯蔡人卫人伐郑【传见宋卫】

传六年夏五月庚申郑伯侵陈大获往嵗郑伯请成于陈陈侯不许五父諌曰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君其许郑陈侯曰宋卫实难郑何能为遂不许君子曰善不可失恶不可长其陈桓公之谓乎长恶不悛从自及也虽欲救之其将能乎商书曰恶之易也如火之燎于原不可乡迩其犹可扑灭周任有言曰为国家者见恶如农夫之务去草焉芟夷蕴崇之絶其本根勿使能殖则善者信矣【信如字又音申】传七年冬陈及郑平十二月陈五父如郑涖盟壬申及郑伯盟歃如忘泄伯曰五父必不免不赖盟矣【泄息列切】郑良佐如陈涖盟辛巳及陈侯盟亦知陈之将乱也吕祖谦曰观五父前曰亲仁善邻之谏所见甚善一年间如郑涖盟则歃如忘其初本有善心岂非师傅不善故放荡其心耶墓门之诗亦可见矣

桓公经二年春三月公会齐侯陈侯郑伯于稷以成宋乱【传见宋】经五年春正月甲戌己丑陈侯鲍卒【甲戌正月二十日己丑此年二月六日】夏葬陈桓公【无传】 秋蔡人卫人陈人従王伐郑【传见郑】传五年春正月甲戌己丑陈侯鲍卒再赴也于是陈乱文公子佗杀大子免而代之公疾病而乱作国人分防故再赴

赵匡辨疑曰岂有正当祸乱之时而暇遣使人赴告假如再赴夫子亦当详定取其实日何乃总载之乎传云公疾而难作此文亦据陈国史而记之验此则经文甲戌下当记陈佗作乱之事全简脱之耳左氏不达此意遂妄云再赴也

厉公【谥法杀戮不辜曰厉】

【名跃桓公子桓六年蔡人杀陈佗立之改元至十二年卒在位七年】

桓公经六年秋八月蔡人杀陈佗

经十有二年秋八月壬辰陈侯跃卒【无传】

庄公【谥法胜敌克乱曰庄】

【名林桓公子厉公弟桓十二年嗣立明年改元至庄元年卒在位七年】

庄公经元年冬十月乙亥陈侯林卒【无传】

宣公【諡法善问周达曰宣】

【名杵臼庄公少弟庄元年嗣立明年改元至僖十二年卒在位四十五年】

庄公经二年春正二月葬陈庄公【无传】

经二十有二年春陈人杀其公子御冦

传二十二年春陈人杀其太子御冦【传称太子以实言】陈公子完与颛孙奔齐颛孙自齐来奔齐侯使敬仲为卿辞使为工正及陈之初亡也陈桓子始大于齐其后亡也成子得政【详见齐】

经二十有五年春陈侯使女叔【陈卿】来聘 冬公子友如陈【报女叔之聘】

传二十五年春陈女叔来聘始结陈好也嘉之故不名经二十七年秋公子友如陈葬原仲

传二十七年夏同盟于幽陈郑服也【服齐桓】秋公子友如陈原仲非礼也原仲季友之旧也

僖公经四年夏齐人执陈辕涛涂 秋及江人黄人伐陈 冬十有二月公孙兹帅师会齐人宋人卫人郑人许人曹人侵陈

传四年夏次于召陵陈辕涛涂谓郑申侯曰师出于陈郑之间国必甚病若出于东方观兵于东夷循海而归其可也申侯曰善涛涂以告齐侯许之申侯见曰师老矣若出于东方而遇敌惧不可用也齐侯执辕涛涂 秋伐陈讨不忠也 冬诸侯之师侵陈陈成归辕涛涂

经十有二年冬十有二月丁丑陈侯杵臼卒

穆公【谥法布德执义曰穆】

【名欵宣公子僖十二年嗣立明年改元至二十八年卒在位十六年】

僖公经十有三年夏四月葬陈宣公【无传】

经十有九年冬防陈人蔡人楚人郑人盟于齐

传十九年冬陈穆公请修好于诸侯以无忘齐桓之德冬盟于齐修桓公之好也【宋襄暴虐故思齐桓】

经二十有三年秋楚人伐陈

传二十三年秋楚成得臣帅师伐陈讨其贰于宋也遂取焦夷城顿而还【详见楚】

经二十有八年夏盟于践土陈侯如会六月陈侯欵卒【无传】 冬公会晋侯齐侯宋公蔡侯郑伯陈子莒子邾人秦人于温

共公【諡法敬长事上曰共】

【名朔穆公子僖二十八年嗣立明年改元至文十三年卒在位十八年】

文公传六年臧文仲以陈卫之睦也欲求好于陈 夏季文子聘于陈且娶焉【经见内鲁】

传九年齐楚侵陈克壶丘以其服于晋也 秋楚公子朱自夷伐陈陈人败之获公子茷陈惧乃及楚平传十年秋七月陈侯郑伯会楚子于息

经十有三年夏五月壬午陈侯朔卒【无传】

灵公【諡法乱而不损曰灵】

【名平国共公子文十三年嗣立明年改元至宣十年遇弑十一年楚王帅诸侯伐陈诛徴舒因县陈申叔时为言乃立太子午在位十五年】

宣公经元年秋楚子郑人侵陈晋赵盾帅师救陈传元年陈共公之卒楚人不礼焉陈灵公受盟于晋秋楚子侵陈晋赵盾帅师救陈

传五年冬陈及楚平晋荀林父伐陈

经六年春晋赵盾卫孙免侵陈

传六年春晋卫侵陈陈即楚故也

经八年冬楚师伐陈

传八年冬陈及晋平楚师伐陈取成而还

经九年秋九月晋荀林父帅师伐陈冬陈杀其大夫泄冶

传九年夏防于扈讨不睦也【谋齐陈】陈侯不防荀林父以诸侯之师伐陈晋侯卒于扈乃还 陈灵公与孔宁仪行父通于夏姬【陈大夫御叔妻】皆衷其衵服以戏于朝【衷懐也衵服近身衣】泄冶谏曰公卿宣淫民无效焉且闻不令君其纳之【纳藏衵服】公曰吾能改矣公告二子二子请杀之公弗禁遂杀泄冶孔子曰诗云民之多辟无自立辟其泄冶之谓乎

陈师道曰传引诗而罪冶非圣人之言左氏之瞽言也孔子称三仁则曰比干谏而死答曽参则曰当不义臣不可不争于君如泄治可谓争而合义蹈忠履仁得其死者也孔子其罪之耶春秋大夫杀而累上者皆以国杀为文呜呼忠于君义于国蹈道而死者孔子犹非之乌得为孔子哉曰然则孔氏云冶居淫乱之邦不能去而谏是取死之道何也曰不合春秋者之言也春秋时乱臣贼子叠迹而出有忠君死义者圣人贵之録之不暇又书而罪之耶灵无道而冶不去之何也曰士之未仕如是焉可也已仕而乱去不以义不可也冶位为大夫谏未及三虽曰取死义不可得而去也

经十年夏五月癸巳陈夏徴舒弑其君平国

传十年陈灵公与孔宁仪行父饮酒于夏氏公谓行父曰徴舒似女对曰亦似君徴舒病之公出自其廏射而杀之【射食亦切】二子奔楚

成公【谥法安民立政曰成】

【名午灵公太子宣十一年嗣立改元至襄四年卒在位三十年】

宣公经十有一年夏楚子陈侯郑伯盟于辰陵 冬十月楚人杀陈夏徴舒丁亥楚子入陈纳公孙宁仪行父于陈

传十一年夏楚盟于辰陵陈郑服也 冬楚子为陈夏氏乱故伐陈谓陈人无动将讨于少西氏【徴舒祖子夏名】遂入陈杀夏徴舒轘诸栗门因县陈陈侯在晋申叔时曰夏徴舒弑其君其罪大矣讨而戮之君之义也抑人有言曰牵牛以蹊人之田而夺之牛牵牛以蹊者信有罪矣而夺之牛罚已重矣王曰善哉乃复封陈乡取一人以归谓之夏州书曰楚子入陈纳公孙宁仪行父于陈书有礼也【详见楚】

经十有二年春葬陈灵公【无传贼讨国复二十一月然后得葬】冬十有二月宋师伐陈卫人救陈【传见宋衞】

襄公经三年夏六月己未同盟于鸡泽【详见晋】陈侯使袁侨如会戊寅叔孙豹及诸侯之大夫及陈袁侨盟传三年夏盟于鸡泽楚子辛为令尹侵欲于小国陈成公使袁侨如会求成晋侯使和组父告于诸侯【告陈服】秋及陈袁侨盟陈请服也 楚司马公子何忌侵陈陈叛故也

经四年春王三月己酉陈侯午卒秋七月陈成公【无传】冬陈人围顿

传四年春楚师为陈叛故犹在繁阳【前年何忌之师】韩献子患之言于朝曰文王帅殷之叛国以事纣唯知时也今我易之难哉【晋力未能服楚受陈为非时】三月陈成公卒楚人将伐陈闻防乃止【军礼不伐丧】陈人不聴命【不聴楚命】臧武仲闻之曰陈不服于楚必亡大国行礼焉而不服在大犹有咎而况小乎 夏楚彭名侵陈陈无礼故也 冬楚人使顿间陈而侵伐之故陈人围顿

哀公【諡法共仁短折曰哀】

【名溺成公子襄四年嗣立明年改元至鲁昭八年公病其弟司徒招杀悼大子偃师立公子留为太子哀公忧恚自缢在位三十五年】

襄公经五年冬戍陈楚公子贞帅师伐陈公防晋侯宋公卫侯郑伯曹伯齐世子光救陈

传五年秋九月丙子盟于戚命戌陈也楚子囊为令尹【公子贞】范宣子曰我防陈矣楚人讨贰而立公子囊必改行【改子辛所行】而疾讨陈陈近于楚民朝夕急能无徃乎有陈非吾事也无之而后可 冬诸侯戌陈【备楚】子囊伐陈十一月甲午防于城棣以救之

经七年冬十月楚公子囊帅师围陈十有二月防于鄬陈侯逃归

传七年冬十月楚子囊围陈防于鄬以救之【晋防诸侯】陈人患楚【楚围陈故】庆虎庆寅谓楚人曰吾使公子黄往而执之楚人从之二庆使告陈侯于防曰楚人执公子黄矣君若不来群臣不忍社稷宗庙惧有二图【背君属楚】陈侯逃归经十有七年春宋人伐陈

传十七年春宋庄朝伐陈获司徒卬卑宋也【卑宋而不设备】经二十年秋陈侯之弟黄出奔楚

传二十年秋陈庆虎庆寅畏公子黄之偪愬诸楚四与蔡司马同谋【此年蔡公子燮欲以蔡之晋】楚人以为讨【责陈】公子黄出奔楚书曰陈侯之弟黄出奔楚言非其罪也公子黄将出奔呼于国曰庆氏无道求専陈国暴蔑其君而去其亲五年不灭是无天也

经二十有三年夏陈杀其大夫庆虎及庆寅陈侯之弟黄自楚归于陈

传二十三年春陈侯如楚公子黄愬二庆于楚楚人召之使庆乐往杀之庆氏以陈叛 夏屈建从陈侯围陈陈人城【城以距君】板队而杀人役人相命各杀其长遂杀庆虎庆寅楚人纳公子黄君子谓庆氏不义不可肆也故书曰惟命不于常

经二十有四年冬陈鍼宜咎出奔楚

传二十四年冬陈人复讨庆氏之党鍼宜咎出奔楚经二十五年夏六月壬子郑公孙舎之帅师入陈 冬郑公孙夏帅师伐陈

传二十五年初陈侯防楚子伐郑【在前年】当陈隧者井堙木刋郑人怨之六月郑子产子展帅车七百乗伐陈宵突陈城遂入之陈侯扶其太子偃师奔墓遇司马桓子曰载余曰将巡城【不欲载公以巡城辞】遇贾获载其母妻下之而授公车公曰舍而母辞曰不祥与其妻扶其母以奔墓亦免子展命师无入公宫与子产亲御诸门陈侯使司马桓子赂以宗器陈侯免拥社【免音问丧服也拥抱社主】使其众男女别而累以待于朝子展执絷而见再拜稽首承饮而进献子美入数俘而出祝祓社司徒致民司马致节司空致地乃还 冬十月子西复伐陈陈及郑平

传二十八年夏陈侯朝于晋宋之盟故也【详见晋】十二月为宋之盟故陈侯如楚【详见楚】

传三十年夏六月郑子产如陈涖盟归复命告大夫曰陈亡国也不可与也聚禾粟缮城郭恃此二者而不抚其民其君弱植公子侈太子卑大夫敖政多门以介于大国能无亡乎不过十年矣

昭公经八年春陈侯之弟招杀陈世子偃师夏四月辛丑陈侯溺卒楚人执陈行人干徴师杀之陈公子留出奔郑 秋陈人杀其大夫公子过【古木切】冬十月壬午楚师灭陈执公子招放之于越杀陈孔奂【无传】陈哀公传八年陈哀公元妃郑姬生悼太子偃师二妃生公子留下妃生公子胜二妃嬖留有宠属诸司徒招与公子过【招过哀公弟】哀公有废【甫肺切】疾三月甲申公子招公子过杀悼太子偃师而立公子留夏四月辛亥哀公缢【忧恚自杀辛丑三日辛亥误】干徴师赴于楚且告有立君公子胜愬之于楚楚人执而杀之【杀干徴师】公子留奔郑书曰陈侯之弟招杀陈世子偃师罪在招也楚人执陈行人干徴师杀之罪不在行人也 秋八月陈公子招归罪于公子过而杀之 九月楚公子弃疾帅师奉孙呉围陈【孙呉悼太子子恵公】宋戴恶会之 冬十一月壬午灭陈【壬午十月十八日】舆嬖袁克杀马毁玉以葬【欲以非礼厚哀公】楚人将杀之请寘之既又请私【私尽君臣恩】私于幄加绖于颡而逃【不欲臣楚】使穿封戍为陈公晋侯问于史赵曰陈其遂亡乎对曰未也公曰何故对曰陈颛顼之族也嵗在鹑火是以卒灭陈将如之【颛顼以嵗在鹑火而灭火盛水灭】今在折木之津犹将复由【箕斗之间有天汉故谓之析木之津】且陈氏得政于齐而后陈卒亡自幕至于瞽瞍无违命舜重之以明德寘德于遂遂世守之及胡公不淫故周赐之姓使祀虞帝臣闻盛德必百世祀虞之世数未也继守将在齐其兆既存矣

惠公【谥法柔质慈民曰惠】

【名吴悼太子偃师子昭八年公子招杀偃师吴奔晋十三年楚平王求而立之改元至定四年卒在位一十四年】

昭公经九年春叔弓防楚子于陈夏四月陈灾

传九年春叔弓宋华亥郑游吉卫赵黡防楚子于陈夏四月陈灾郑裨灶曰五年陈将复封封五十二年而遂亡子产问其故对曰陈水属也火水妃【音配】也而楚相也【楚之先祝融为火正】今火出而火陈【火心星】逐楚而建陈也【水得妃陈兴楚衰】妃以五成故曰五年【五行各相妃得五而成】嵗五及鹑火而后陈卒亡楚克有之天之道也故曰五十二年【是嵗嵗在星纪五嵗及大梁而陈复封自大梁四嵗而及鹑火后四周四十八嵗凢五及鹑大五十二年】经十有三年秋陈侯吴归于陈

传十三年秋楚平王【弃疾】即位封陈而复之悼太子之子呉归于陈礼也

经十有八年夏五月壬午宋卫陈郑灾

传十八年夏五月火始昬见【心星】丙子风戊寅风甚壬午大甚宋卫陈郑皆火陈不救火君子是以知陈之先亡也【详见郑】

经二十有三年秋七月戊辰呉败顿胡沈蔡陈许之师于鸡父获陈夏齧【传见呉】

定公经四年春王二月癸巳陈侯吴卒 夏六月陈恵公【无传】

懐公【諡法慈仁短折曰懐】

【名栁恵公子定四年嗣立明年改元至八年卒在位四年】

定公经八年秋七月戊辰陈侯栁卒九月葬陈懐公【无传三月而葬速】

湣公【谥法祸乱方作曰湣】

【名越懐公子定八年嗣立明年改元二十一年哀之十四年获麟经终哀十七年楚灭陈杀之在位二十四年】

哀公传元年呉之入楚也【在定四年】使召陈懐公懐公朝国人而问焉曰欲与楚者右欲与吴者左陈人从田无田从党【都邑之人无田者随党而立不知所与故直从所居田在西者居右在东者居左】逢滑当公而进【当公不左不右】曰臣闻国之兴也以福其亡也以祸今呉未有福楚未有祸楚未可弃吴未可从而晋盟主也若以晋辞呉若何公曰国胜君亡非祸而何【楚为吴所胜】对曰国之有是多矣何必不复小国犹复况大国乎臣闻国之兴也视民如伤是其福也其亡也以民为土芥是其祸也楚虽无德亦不艾杀其民呉日敝于兵暴骨如莽而未见德焉天其或者正训楚也祸之适呉其何日之有陈侯从之及夫差克越乃修先君之怨秋八月呉侵陈修旧怨也

经六年春呉伐陈

传六年春呉伐陈复修旧怨也楚子曰吾先君与陈有盟【昭十三年】不可以不救乃救陈师于城父

经九年夏楚人伐陈

传九年夏楚人伐陈陈即吴故也

经十年冬楚公子结帅师伐陈呉救陈

传十年冬楚子期伐陈吴延州来季子救陈

经十有一年夏陈辕颇出奔郑

传十一年夏陈辕颇出奔郑初辕颇为司徒赋封田以嫁公女有余以为已大器【钟鼎之属】国人逐之故出道渇其族辕咺进稻醴粱糗腶脯焉喜曰何其给也对曰器成而具曰何不吾谏对曰惧先行【惧言不从先见逐】

经十有三年夏楚子申帅师伐陈冬十有一月盗杀陈夏区夫【无传】

传十五年夏楚子西子期伐呉及桐汭陈侯使公孙贞子吊焉【吊为楚所伐】及良【吴地】而卒将以尸入【聘礼若賔死未将命则既敛于棺造于朝介将命】吴子使大宰嚭劳且辞芋尹葢对【陈大夫】曰先民有言无秽虐士【死者】备使奉尸将命苟我寡君之命达于君所虽陨于深渊则天命也吴人内之【详见礼乐书】传十七年楚白公之乱【在前年】陈人恃其聚而侵楚楚既宁将取陈麦楚子问帅于大师子谷与叶公诸梁子髙【叶公】曰天命不謟令尹有憾于陈【十五年子西伐呉陈使贞子吊呉以此为恨】天若亡之其必令尹之子王卜之武城尹吉【子西子公孙朝】使帅师取陈麦陈人御之败遂围陈秋七月己卯楚公孙朝帅师灭陈【终郑禆灶言五及鹑火陈卒亡】

右陈始终春秋凡十二公书卒者十有故者一湣公后春秋经终之三嵗当哀十七年而楚灭之

呜呼舜之德其可谓至也矣安万民肇十有二州虽动植无不被其泽者禅位于夏其子封于虞武王克殷复求其后得妫满封之陈以奉虞祀楚既灭陈而田恒得政于齐卒为建国葢自舜之后血食者厯三代春秋战国百世弗絶苗裔蕃滋有土者绵绵然传曰盛德必百世祀信哉

春秋分记卷六十七

猜你喜欢
  公孙龙第十一·孔鲋
  堅白論弟五·谢绛
  卷第二·马永卿
  诚明篇第六·张载
  第二章 工不行大同则工党业主相争,将成国乱·梁启超
  卷十·陆九渊
  卷十四·陈士元
  自序·林语堂
  卷二十五·李明复
  第二十六卦:《大畜卦》·佚名
  卷十三·魏了翁
  妙法蓮華經卷第五·欧阳竟无
  大寶積經卷第十八·欧阳竟无
  十一、州勘庵主·慧开
  佛法与救国·太虚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六百零六·彭定求

        卷606_1 【送李员外频之建州】林宽   勾践江头月,客星台畔松。为郎久不见,出守暂相逢。   鸟泊牵滩索,花空押号钟。远人思化切,休上武夷峰。   卷606_2 【送许棠先辈归宣州】林宽   发枯穷律韵,字字合埙

  • 第五十一章 义仆遇主·屠隆

    【十二时】〔小外扮木韬皓髯拄杖上〕豪杰天生就。为求道把情分爱割。一撇家乡。烟波云岫。远觅拚衰朽。盼边州。两脚龙钟难走。丈夫胸怀难捉摸。木落山空水痕涸。风吹日晒箬笠穿。雪冻霜寒草鞋着。豪华鼎沸王侯家。一

  • 参寥集补钞·吴之振

    道潜余初入智果院苏翰林率宾客相送者十六人各赋诗一章用圆觉经云以大圆觉为我伽蓝身心安居平等性智为韵得以字秦山屹天下,四海同仰止。我公命世英,突兀等于是。胸中廓汉秋,皎绝微云滓。当年事危言,轩冕如脱屣。正贵知我希

  • 本语卷二·高拱

    圣人之道广大而虚微圆通而变化如锤定秤不离于秤如珠走盘不出于盘心如天地而常小语该上下而常平圣人洗心而退藏于密故渊渊其渊而时出之圣人以翕聚为发散以专一为直遂圣人作事只在午前未午巳即收拾断不至午而向昃也圣人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十三·佚名

    嘉靖二年二月壬申朔△致仕大学士刘忠以登极恩加荫一子为中书舍人具书辞免 上优诏答之不允辞△癸酉△延绥巡抚右佥都御史周金升任未行以御史曹嘉论吏部语及之乞休不允△南京给事中鲁纶监察御史史梧等言往者甘肃总兵李

  • 卷之一百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卷八·张廷玉

    钦定四库全书词林典故卷八题名下皇朝馆选题名顺治三年丙戌科傅以渐【山东聊城人】 吕缵祖【直隶沧州人】李奭棠【顺天大兴人】 多象谦【直隶阜城人】梁清寛【直隶真定人】 胡兆龙【顺天大兴人】李若琛【顺天大兴人

  • 第二节 族 制·吕思勉

    宗族百口,累世同居,论者多以为美谈,此不察名实之过也。考诸史,聚族多者,非地方豪右,则仕宦之家。力耕之细民,则率不过五口、八口耳。《旧唐书·沈法兴传》云:隋大业末,为吴兴郡守。东郡贼帅楼世干举兵围郡城,炀帝令法兴与太仆元

  • 卷一百三十三·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明会典卷一百三十三刑部八问拟刑名二五刑赎罪明令笞一十赎铜半斤杖六十赎铜一斤徒一年赎铜一百二十斤徒一年半赎铜一百四十斤徒二年赎铜一百六十斤徒二年半赎铜一百八十斤徒三年赎铜二百斤流二千里赎铜二

  • 卷六 释天第八·邢昺

    [疏]“释天第八”。○释曰:《河图括地象》云:“易有大极,是生两仪。两仪未分,其气混沌。清浊既分,伏者为天,偃者为地。”《释名》云:“天,显也。在上高显。”又云:“天,坦也。坦然高远。”《说文》云:“天,颠也。至高无上,从一大也

  • 法言義疏二十·汪荣宝

      漢德其可謂允懷矣。〔注〕允,信;懷,至。黃支之南,大夏之西,東鞮、北女,來貢其珍。漢德其可謂允懷矣,世鮮焉。〔注〕明此奕世之所致,而莽一旦行詐以取之。〔疏〕「黃支之南」者,漢書平帝紀:「元始二年春,黃支國獻犀牛。」應劭

  • 王阳明与新中国哲学·太虚

    ──三十四年六月在缙云山作──宋、元、明、清儒家哲学,渊源周濂溪、邵康节、张横渠、二程而流变不绝。近人分为三派:一、唯心派,程明道、陆象山、王阳明为代表;二、心物二元派,程伊川、朱晦庵为代表;三、唯物派──亦曰反

  •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略疏注卷上之一·宗密

    唐终南山草堂寺沙门宗密述将解此经。十门分别。一教起因缘。二藏乘分摄。三权实对辩。四分齐幽深。五所被机宜。六能诠体性。七宗趣通别。八修证阶差。九通释名题十别解文义。初有通别通谓酬因酬请显理度生。一代教兴

  • 卷第七十八·佚名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卷第七十八尊者众贤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辩定品第八之二我宗定说。初二静虑乐根为支。违何正理。汝执身受方有乐根。非诸定中可起身识。岂不与此正理相违。此亦无违。以我宗许正在定位。由胜定力起

  • 明文海·黄宗羲

    文集。清黄宗羲(1610—1695)编。四百八十二卷。宗羲有《南雷文定》已著录。宗羲为保存史料,尝于康熙十四年(1675)以前选《明文案》二百卷。既复得昆山徐氏所藏明人文集,因更辑是编。是集有三百一十四万余字,正文含赋四十

  • 文章缘起·任昉

    文体论。旧题南朝梁任昉作。又名《文章始》。一卷。原书已佚。今传本疑即《新唐书·艺文志》所载张绩补作之书。论述诗文骚赋各体起源,共八十五题,颇通博。惟辞甚简略,时有疏误。有明陈懋仁注本,清方熊补注本。《四库

  • 上清琼宫灵飞六甲左右上符·佚名

    《上清琼宫灵飞六甲左右上符》,早期上清派经典之一,约出于东晋。《真诰》卷五称:「仙道有素奏丹符以召六甲」;《上清大洞真经目》着录「上清素奏丹符灵飞六甲一卷」,皆指此书。今本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神符类。《无上秘

  • 复雅歌词·鲖阳居士

    词话。南宋鲖阳居士撰。一卷。作者未详。此书原五十卷,兼采唐、五代迄于宋宣和间词作四千三百余首,成为南宋初的最大一部词总集。惜原书久佚。今本系近人赵万里辑成,仅得十则,合为一卷。书的内容主要记载唐宋间有关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