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佛法与救国

──二十一年十二月在潮州欢迎大会讲──

潮安是在中国文化史上颇负盛名的一个名都,千百年来,文风非常发达,全国人士歆慕潮安的文化者,正不知凡几!而且佛教禅宗中的大颠禅师,又有与韩昌黎相契的一段因缘,故在佛教史中关于潮安的故事,亦有光荣的一页。现在能以佛教关系到潮州参观、游历,得与诸位聚集一堂,谈论佛法,是何等欢欣的事情!

以现在的中国处于国难极严重的时期中,在全国人的心理中首先要讨论的问题,就是怎样去救国?无论研究什么学问,做什么事业,首先要问有无与救国发生关系?这种观念,是很正确的。因为中国国民确是多年以来在劳疲困顿之下过日子,国内匪共扰乱,国外边寇侵略,在此危急存亡的形势之下,应如何地去设法保护国家?如何地去恢复历史上的故有健全?如何地去救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这是人人皆应具此心的,倘无此心,那人就会同了无机体的木石一般。但爱国之道甚多,非单限制于一法,如各人依各种的社会职业,皆可尽各人的力量,趋于救国同一的目标。故依佛教而出家的教徒,亦可从佛法凡有利于社会人群国民公益的义理,把它掘发出来,宣扬民间,使救国行为依佛法而得到扶助,就是有利于社会国家;同时出家教徒对于社会人民,亦可尽了一小部份的责任。所以、现在亦以佛法中对于人群有利益的道理与诸位谈谈。

一 因缘生义

所谓因缘生义,就是说明宇宙间形形色色森罗万象的诸法,皆由种种的因缘关系而构成,所谓“缘聚则生,缘散则灭”。如我们各人相见聚集,皆有种种因缘,倘无因缘,便不得聚会。又如一桩事情成功,必有许多关系、条件,若缺一条件,其事即难以成功。所以佛法说宇宙万物,皆以众缘和合而成。如说国家如何构成?社会如何构成?推其原理,亦皆由种种因缘而组成,决非有什么万能的天神在创造,亦非有什么单微的地质来组成,是由种种因缘关系而成其为社会、国家。如以中国来说,则地大物博,出产丰富,有数千年传下来的历史文化,四万万同胞,乃至政治、社会,及各种团体机关,如是无量数的因缘关系,始构成一个偌大的中国。所以说民国,亦正显由国民共同的力量而建立成其为一个国家,故知中国是由众缘所组成。如是则社会亦然,必有若干因缘关系而成其为一社会。如现在开元寺所成立的佛教会,是有佛教徒众,和各界人士来参加,及数千年遗流下来的佛法等等因缘,才构成了这一个佛教会。又如今天所开的会,潮安缁素佛徒是主要的缘,太虚、会泉是参加的一缘,而各界的赞助以及其他等等的缘,始成立此会。故无论任何事件、物体,倘静静地加以观察,皆由因缘而生成,所以因缘生义为佛法中最普遍的原理。明了此理,去应用到社会、国家,则爱国救国的力量,自然发生,爱公众而服务社会的心,亦自然发生。这因为知道了国家社会,皆由各人自己所构成,自己莫不有分的,故凡所事事,必然以社会国家的利益为前提;否则、国家倘一旦失了主权而至于败坏,全体人民的福利亦因之而失掉,即各人平日聚精会神所构成的利益,亦因之而失掉。国家如此,社会亦然。以佛法所明因缘生的义理,大家能去观察实行,即可知宇宙万物的真理原则,都由众缘凑成,则各个人须先求整个社会国家的利益,而后求个人的幸福,倘抛弃了整个社会国家的公众利益,而以求个己的利益为前提,则其结果,必遭败北!以国家社会皆由众多份子所组成,各人若不顾社会国家而谋个己福利,则国家社会失败,即各人自己失败。如此、大家服务各种职业,皆应以公众利益为前提,不以个己的利益为所谋。依佛法缘生的原理,做行为的标准,则各人才是真正的救国。果能个个人都本缘生的义理去行公众福利的事业,那末、中国非但不灭亡,即民族自由平等的精神,亦可见实现!

二 无自性义

无自性义即根据缘生义,明一切的万物皆无自性。若依各个人来说,即可名无我,因各人皆由众缘组成,无单独的个体,若只有独立的自体,必不能存在。以须有人对待,方有一个我,所以无人便无我。推至一切动植乃至天地间所有万物,皆是如此,有其对象、条件,若缺了对象、条件,必不能生存,故广至万物,小至个人,都无单独自性。然各人各有其转动的力量,就是在无自性中有“中心”的力可以转动,以各人自有其力量,方能做恶事,做善事,或善的去做,恶的不为,有一种任自取舍的力量,故说:“万法皆无自性,随众生心力而转变”。若有固定实体,即不能转变。万法既随心力可以转变,所以现前各人,都可为社会的主人翁,国家的主人翁,不必屈伏自己,要提醒自己,振作精神!平常自暴自弃的人,终以为自己无能,因此消极、坠落!其实、万物皆可随人心力转动,只要有心,便有力量,所谓“有志者事竟成”。明乎此理,则人人皆可负改良社会振兴国家的责任,本万物无自性,而由心力转变的意旨,发无上的志愿,奋无畏的精神,去积极作救国救世的事业!所以第二层明无自性义,正显各人的心有转动力量,不为外来的恶环境恶势力所屈伏,而发勇猛精进心去荷担救国救民的重任!

三 大悲心义

佛法中所谓“慈悲为本,方便为门”,就是要人人皆本大慈悲心为出发点,而去做种种方便利人的事业。我们由上面可以知到万法皆众缘所生而无自性,以无自性而可由心力转动,所以大家应从此发普遍的大慈悲心,以众人的苦为苦,众人的乐为乐,若有一人还受苦,即对于自己的良心上过不去,咎诸自己,以由自己负振兴社会的责任未做到所使然。但佛法中的大悲心,尚不限于救济世界人类,就是一切众生──乃至蠢动含灵的一切微细众生,若有一在受苦,未得乐,终要设尽方法去把他超度,正如地藏菩萨所发的大悲心:“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所以佛法是积极的,救世的,非同一般人误会是消极的,厌世的。故能本佛法‘大悲为本,方便为门’的宗旨去做救国的事业,只顾谋全国国民的公共福利,不惜牺牲个已,“大公无私”,以国民的苦乐而苦乐,这才是做实际上的救国救民的真正事业!故从因缘生义而至大悲心义,为佛法中谈救国的一贯义理,亦是扼要的义理。

第一明因缘生义,是显宇宙万有皆从缘生;第二明缘生诸法皆无自性,即显明诸法皆空。但空非坏灭了名空,是诸法由因缘而生,无固定体性而说曰空。但众缘而生,亦机械的,呆板的,以其无自性而由心力可以转动,故成为活泼的、尊严的,依此理而行,即可得到活泼泼的自由平等。故第三明大悲心义,正要各人发起普遍的大悲心去干济世救人的方便事业,是为佛法的要义。当此外祸频来内患叠出的国难严重的时期,人人都本此理去振作精神,努力救国事业,则不能说佛法无补益于救国了。(二五五六,一二,一六守志于潮安)(见海刊十四卷一期)

  


猜你喜欢
  第二卷·僧祐
  卷第一·道世
  卷五·佚名
  卷第八·智旭
  圆悟佛果禅师语录卷第六·圆悟克勤
  中阿含经卷第一·佚名
  胜幢臂印陀罗尼经·佚名
  一得一失·佚名
  文殊师利普超三昧经卷中·佚名
  小品般若波罗蜜经卷第六·佚名
  三峰藏和尚语录卷第十一·三峰法藏
  四十八、乾峰一路·慧开
  卷第一百三·霁仑超永
  住鼎州梁山廓庵和尚十牛图颂(并)序·廓庵师远
  维摩经略疏垂裕记卷第五·智圆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六百一十一·彭定求

        卷611_1 【奉和鲁望渔具十五咏·网】皮日休   晚挂溪上网,映空如雾縠。闲来发其机,旋旋沈平绿。   下处若烟雨,牵时似崖谷。必若遇鲲鲕,从教通一目。   卷611_2 【奉和鲁望渔具十五咏·罩】皮日休   芒

  • 论衬字第十九·王骥德

      古诗余无衬字,衬字自南、北二曲始。北曲配弦索,虽繁声稍多,不妨引带。南曲取按拍板,板眼紧慢有数,衬字太多,抢带不及,则调中正字,反不分明。大凡对口曲,不能不用衬字;各大曲及散套,只是不用为佳。细调板缓,多用二三字尚不妨;紧

  • 卷二百四十四·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二百四十四 明 曹学佺 编 元诗十四 贡奎 天游亭 凉秋马肥健山行快闲心斜阳衆峰出岂待穷追寻兹亭独崔嵬超然散尘襟瑶汉湛虚碧灵飈荡幽隂滉漾连沃野苍茫俯乔林真游本无驭妙道悟匪深麻姑

  • 黄陈诗注原序·黄庭坚

    黄陈诗注原序六经所以载道而之後世而诗者止乎礼义道之所在也周诗三百五篇有其义而亡其辞者六篇而已大而天地日星之变小而虫乌草木之化严而君臣父子别而夫妇男女顺而兄弟羣而朋友喜不至渎怨不至乱谏不至讦怒不至絶此诗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十三·李心传

    宋 李心传 撰建炎二年二月乙卯朔言者请令群臣入对具所得上语除机密外关治体者悉录付史官从之 直秘阁京东转运判官柴天因为本路转运副使兼知青州主管京东东路安抚兼提刑司公事天因开封人天因见洪迈夷坚乙志时金已陷青

  • 东都事略卷三十一·王称

    列传十四  薛居正字子平开封浚仪人也父仁谦周太子賔客居正少好学有大志为人方重不事苛察举进士晋华帅刘遂凝辟为从事其兄遂清领邦计以为盐铁廵官改度支盐铁推官迁右拾遗桑维翰为开封尹以居正为判官汉史肈领侍衞亲

  • 卷十八·商辂

    <史部,史评类,御批续资治通监纲目>   钦定四库全书 御批续资治通监纲目卷十八 【起戊辰宋宁宗嘉定元年尽甲申宋宁宗嘉定十七年】凡十七年 【戊辰】嘉定元年【金泰和八年】春正月以史弥远知枢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一百八十八·佚名

    废帝郕戾王附录第六景泰元年闰正月丙午朔 太上皇帝在迤北 敕都督同知范广纪广都指挥杨信得尔等奏有达贼三百余人在怀来长安岭等处出没剽掠敕至尔等亟领军马或分或合剿灭尽绝以除边患 刑科给事中徐正自陈提督军务有劳

  • 卷之三百四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二百九十二 内务府总管允禄为旗鼓佐领曹颀等身故请补放缺额摺·佚名

    雍正十一年七月二十四日 旗鼓佐领曹颀、徐俊平、尚志舜、李延禧、桑额、乌雅图身故,佛伦革职,郑禅宝升任,为补放此等缺额,将兼在中正殿行走之掌仪司郎中丁松,都虞司员外郎雅尔岱,营造司员外郎世佳保,广储司员外郎永保、尚林,

  • 附录一 关于阿Q正传·周作人

    一 引言一九二一年十二月北京《晨报》开始增加“副刊”,将原来的第五版改为单张,由孙伏园担任编辑。到了星期日那一天,又由蒲伯英主张,编得特别好玩一点,添设“开心话”一栏,请鲁迅帮忙来写稿。因为如他自己所说,“阿Q的影

  • 革除逸史·朱睦㮮

    序夫载籍之兴,可以劝善,可以惩慝,可以奖成,可以惧败,斯有国之常训也。《革除间史》臣远嫌不纪建文之事,以致四年政令阙而不传。自仁宣以后,山林之士稍稍出逸文谈往事,于是有撰《靖难录》者,有撰《革除录》者。余尝观二录,其辞或

  • 萧阿剌传·脱脱

    萧阿剌,字阿里懒,北院枢密使萧孝穆之子。幼时养育于宫中,兴宗尤其喜爱他。重熙六年(1037),任弘义宫使。累迁同知北院枢密使,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出京任东京留守。二十一年(1052),拜为西北路招讨使,封为西平郡王。不久娶秦晋国

  • 卷之九十二  安南奏議(明)不著撰人·邓士龙

    (安南奏議,一卷,不著撰者姓氏。所載為嘉靖時兵部尚書張瓚等會題疏稿及前後所奉詔旨。) 兵部為欽奉敕諭事。職方清吏司案呈,奉本部送兵科抄出,提督兩廣軍務兼理巡撫、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左僉都御史蔡經題前事。照得臣於嘉靖

  • 弥勒菩萨所问经论 第六卷·佚名

    弥勒菩萨所问经论 第六卷后魏天竺三藏菩提流支译◎成就舍心者。问曰。以何义故。说持戒后次说成就舍心。答曰。以见作他利益力故。此明何义。以菩萨持戒依持戒故得生善道。虽成就舍心而无具足资生。若尔不能作

  • 金刚顶胜初瑜伽普贤菩萨念诵法一卷·佚名

        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试鸿胪卿肃公食邑三千户赐紫赠司空谥大鉴正号大广智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奉 诏译  归命礼普贤  法界真如体  我今依大教  金刚顶胜初  略述修行仪  胜初金刚界  海会诸圣众 

  • 菩萨睒子经·佚名

    一卷,失译。说佛往昔孝养瞽亲之事。与睒子经同本。

  • 首楞严三昧经·佚名

    梵名S/u^ram!gama -maha^-su^tra 。凡二卷。略称首楞严经、旧首楞严经。后秦鸠摩罗什译。收于大正藏第十五册。别本为大佛顶首楞严经(十卷,般剌蜜帝译,收于大正藏第十九册)。内容叙述坚意菩萨问能否疾证菩提三昧,佛乃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