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与救国
──二十一年十二月在潮州欢迎大会讲──
潮安是在中国文化史上颇负盛名的一个名都,千百年来,文风非常发达,全国人士歆慕潮安的文化者,正不知凡几!而且佛教禅宗中的大颠禅师,又有与韩昌黎相契的一段因缘,故在佛教史中关于潮安的故事,亦有光荣的一页。现在能以佛教关系到潮州参观、游历,得与诸位聚集一堂,谈论佛法,是何等欢欣的事情!
以现在的中国处于国难极严重的时期中,在全国人的心理中首先要讨论的问题,就是怎样去救国?无论研究什么学问,做什么事业,首先要问有无与救国发生关系?这种观念,是很正确的。因为中国国民确是多年以来在劳疲困顿之下过日子,国内匪共扰乱,国外边寇侵略,在此危急存亡的形势之下,应如何地去设法保护国家?如何地去恢复历史上的故有健全?如何地去救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这是人人皆应具此心的,倘无此心,那人就会同了无机体的木石一般。但爱国之道甚多,非单限制于一法,如各人依各种的社会职业,皆可尽各人的力量,趋于救国同一的目标。故依佛教而出家的教徒,亦可从佛法凡有利于社会人群国民公益的义理,把它掘发出来,宣扬民间,使救国行为依佛法而得到扶助,就是有利于社会国家;同时出家教徒对于社会人民,亦可尽了一小部份的责任。所以、现在亦以佛法中对于人群有利益的道理与诸位谈谈。
一 因缘生义
所谓因缘生义,就是说明宇宙间形形色色森罗万象的诸法,皆由种种的因缘关系而构成,所谓“缘聚则生,缘散则灭”。如我们各人相见聚集,皆有种种因缘,倘无因缘,便不得聚会。又如一桩事情成功,必有许多关系、条件,若缺一条件,其事即难以成功。所以佛法说宇宙万物,皆以众缘和合而成。如说国家如何构成?社会如何构成?推其原理,亦皆由种种因缘而组成,决非有什么万能的天神在创造,亦非有什么单微的地质来组成,是由种种因缘关系而成其为社会、国家。如以中国来说,则地大物博,出产丰富,有数千年传下来的历史文化,四万万同胞,乃至政治、社会,及各种团体机关,如是无量数的因缘关系,始构成一个偌大的中国。所以说民国,亦正显由国民共同的力量而建立成其为一个国家,故知中国是由众缘所组成。如是则社会亦然,必有若干因缘关系而成其为一社会。如现在开元寺所成立的佛教会,是有佛教徒众,和各界人士来参加,及数千年遗流下来的佛法等等因缘,才构成了这一个佛教会。又如今天所开的会,潮安缁素佛徒是主要的缘,太虚、会泉是参加的一缘,而各界的赞助以及其他等等的缘,始成立此会。故无论任何事件、物体,倘静静地加以观察,皆由因缘而生成,所以因缘生义为佛法中最普遍的原理。明了此理,去应用到社会、国家,则爱国救国的力量,自然发生,爱公众而服务社会的心,亦自然发生。这因为知道了国家社会,皆由各人自己所构成,自己莫不有分的,故凡所事事,必然以社会国家的利益为前提;否则、国家倘一旦失了主权而至于败坏,全体人民的福利亦因之而失掉,即各人平日聚精会神所构成的利益,亦因之而失掉。国家如此,社会亦然。以佛法所明因缘生的义理,大家能去观察实行,即可知宇宙万物的真理原则,都由众缘凑成,则各个人须先求整个社会国家的利益,而后求个人的幸福,倘抛弃了整个社会国家的公众利益,而以求个己的利益为前提,则其结果,必遭败北!以国家社会皆由众多份子所组成,各人若不顾社会国家而谋个己福利,则国家社会失败,即各人自己失败。如此、大家服务各种职业,皆应以公众利益为前提,不以个己的利益为所谋。依佛法缘生的原理,做行为的标准,则各人才是真正的救国。果能个个人都本缘生的义理去行公众福利的事业,那末、中国非但不灭亡,即民族自由平等的精神,亦可见实现!
二 无自性义
无自性义即根据缘生义,明一切的万物皆无自性。若依各个人来说,即可名无我,因各人皆由众缘组成,无单独的个体,若只有独立的自体,必不能存在。以须有人对待,方有一个我,所以无人便无我。推至一切动植乃至天地间所有万物,皆是如此,有其对象、条件,若缺了对象、条件,必不能生存,故广至万物,小至个人,都无单独自性。然各人各有其转动的力量,就是在无自性中有“中心”的力可以转动,以各人自有其力量,方能做恶事,做善事,或善的去做,恶的不为,有一种任自取舍的力量,故说:“万法皆无自性,随众生心力而转变”。若有固定实体,即不能转变。万法既随心力可以转变,所以现前各人,都可为社会的主人翁,国家的主人翁,不必屈伏自己,要提醒自己,振作精神!平常自暴自弃的人,终以为自己无能,因此消极、坠落!其实、万物皆可随人心力转动,只要有心,便有力量,所谓“有志者事竟成”。明乎此理,则人人皆可负改良社会振兴国家的责任,本万物无自性,而由心力转变的意旨,发无上的志愿,奋无畏的精神,去积极作救国救世的事业!所以第二层明无自性义,正显各人的心有转动力量,不为外来的恶环境恶势力所屈伏,而发勇猛精进心去荷担救国救民的重任!
三 大悲心义
佛法中所谓“慈悲为本,方便为门”,就是要人人皆本大慈悲心为出发点,而去做种种方便利人的事业。我们由上面可以知到万法皆众缘所生而无自性,以无自性而可由心力转动,所以大家应从此发普遍的大慈悲心,以众人的苦为苦,众人的乐为乐,若有一人还受苦,即对于自己的良心上过不去,咎诸自己,以由自己负振兴社会的责任未做到所使然。但佛法中的大悲心,尚不限于救济世界人类,就是一切众生──乃至蠢动含灵的一切微细众生,若有一在受苦,未得乐,终要设尽方法去把他超度,正如地藏菩萨所发的大悲心:“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所以佛法是积极的,救世的,非同一般人误会是消极的,厌世的。故能本佛法‘大悲为本,方便为门’的宗旨去做救国的事业,只顾谋全国国民的公共福利,不惜牺牲个已,“大公无私”,以国民的苦乐而苦乐,这才是做实际上的救国救民的真正事业!故从因缘生义而至大悲心义,为佛法中谈救国的一贯义理,亦是扼要的义理。
第一明因缘生义,是显宇宙万有皆从缘生;第二明缘生诸法皆无自性,即显明诸法皆空。但空非坏灭了名空,是诸法由因缘而生,无固定体性而说曰空。但众缘而生,亦机械的,呆板的,以其无自性而由心力可以转动,故成为活泼的、尊严的,依此理而行,即可得到活泼泼的自由平等。故第三明大悲心义,正要各人发起普遍的大悲心去干济世救人的方便事业,是为佛法的要义。当此外祸频来内患叠出的国难严重的时期,人人都本此理去振作精神,努力救国事业,则不能说佛法无补益于救国了。(二五五六,一二,一六守志于潮安)(见海刊十四卷一期)
猜你喜欢 第二卷·僧祐 卷第一·道世 卷五·佚名 卷第八·智旭 圆悟佛果禅师语录卷第六·圆悟克勤 中阿含经卷第一·佚名 胜幢臂印陀罗尼经·佚名 一得一失·佚名 文殊师利普超三昧经卷中·佚名 小品般若波罗蜜经卷第六·佚名 三峰藏和尚语录卷第十一·三峰法藏 四十八、乾峰一路·慧开 卷第一百三·霁仑超永 住鼎州梁山廓庵和尚十牛图颂(并)序·廓庵师远 维摩经略疏垂裕记卷第五·智圆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