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提要

【臣】等谨案春秋管窥十二卷

国朝徐廷垣撰廷垣秀水人官新昌县县丞朱彛尊经义考不载其名疑其书晚成彛尊未及见也自孙复以后説春秋者始尚深刻朱子谓其如商君之法弃灰于道者被刑葢甚之也南宋以来沿其遗说往往务为苛索遂使二百四十年内无一完人甚至于贬黜天王改易正朔举天下千名犯义之事诬称为孔子之特笔而圣经益为邪说所乱矣廷垣自序驳诸儒之失有曰世但知推尊圣人而不知孔子当日固一鲁大夫也于周天子则其大君于鲁公则其本国之君于列国诸侯则俱周天子所封建与鲁君并尊者也身为陪臣作私书以赏罚王侯君公此犯上作乱之为而谓圣人肯为之乎如谓所诛絶者非在位之王公岂先王先公遂可得而诛之乎云云其持论最为正大又自述注释之例曰以左传之事实质经以经之异同辨例于公羊谷梁二传及诸儒论释其合于义例先后无悖者不复置议如其曲説偏断理有窒碍则据经文先后之例以驳正之云云其立义亦为明坦其中如桓不书王之类间亦偶沿旧说然其大防醇正多得经意与焦袁熹之阙如编皆近代春秋家之卓然者也旧帙蠧蚀字句间有残缺无别本可以校补然大防宏纲炳然无损正不以一二断简废之矣乾隆四十五年九月恭校上

总纂官【臣】纪昀【臣】陆锡熊【臣】孙士毅

总 校 官【臣】 陆费墀

猜你喜欢
  季秋纪第九·吕不韦
  卷一·袁俊翁
  第四章 11·辜鸿铭
  卷二·李光坡
  卷七十一·沈廷芳
  卷八·王鸿绪
  卷二十六·鄂尔泰
  第14章·老子
  氓·佚名
  卷三百七十二·佚名
  卷三百五十九·佚名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四百五十九·欧阳竟无
  观经玄义分卷第一·善导
  勿慕见境·印光
  大般涅槃经疏 第十九卷·灌顶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黄定·唐圭璋

      定字泰之,永福(今福建永泰)人。绍兴三年(1133)生。乾道八年(1172)进士第一。淳熙三年(1176),秘书省校书郎。四年(1177),秘书郎。八年(1181),工部员外郎。九年(1182),军器临,国子司业。十年(1183),直显谟阁、知温州。   鹧鸪天   寿熊

  • 卷233 ·佚名

    陆游 卧龙 危磴盘纡上翠微,倚天楼观碧参差。 雨来海气先横骛,风恶松柯尽倒垂。 孤鹘归巢翅翎重,断鸿觅伴语声悲。 人间万事难禁老,醉抚阑干欲暮时。 陆游 卧舆 白首躬耕已有期,凤城归路却迟迟。

  • 卷二十·佚名

    台湾诗钞卷二十洪以南叶炼金王少涛王梦痴李硕卿李天民赵益山洪以南以南,字逸雅;台北艋舺人。日据时,尝倡设诗社,曰「瀛社」。游大窟湖(有引)湖在观音山麓西龙寺侧,丛竹万竿,境绝幽邃。湖畔有洞,口大可四尺,伛偻而入,内渐高,宽丈余

  • 82.杜牧:七言绝句十一首·施蜇存

    杜牧是著《通典》的史学家杜佑的孙子。家世历代仕宦,是一个清贵子弟。他字曰牧之,李商隐有一首《赠司勋杜十三员外》诗,前四句云: 杜牧司勋字牧之,清秋一首杜陵诗, 前身应是梁江总,名总还曾字总持。 梁朝的著名诗人江总,字曰

  • 志第六 州郡上·萧子显

    扬南徐豫南豫南兖北兖北徐青冀江广交越扬州,京辇神皋。汉、魏刺史镇寿春,吴置持节督州牧八人,不见扬州都督所治。晋太康元年,吴平,刺史周浚始镇江南。元帝为都督,渡江左,遂成帝畿,望实隆重。领郡如左:丹阳郡建康秣陵丹阳溧阳永

  • 提要·佚名

    【臣】等谨案两朝纲目备要十六卷不着撰人名氏所纪自宋光宗绍熙元年迄宁宗嘉定十七年事迹诸家书目皆不着録考元呉师道礼部集有答陈众仲问吹剑録云续宋编年于呉曦诛数月后载李好义遇毒死又有题牟成父所作邓平仲小传及济

  • 第六节公业·佚名

    第一 阄书合约字第二 再分阄书合同字第三 转典瓦店契字第四 起耕典水田契银字第五 杜卖尽根田契字第六 阄书约字第七 合约字第八 阄书字第九 遗嘱阄约字第一○ 分业阄书合约字第一一 阄书字第一二 嘱付字第一三 嘱分

  • 王则传·脱脱

    王则,本是涿州人。因闹饥荒,流落到恩州,自己出卖给别人放羊,后参加宣毅军,做了一名小校。恩州、冀州一带的民俗喜欢妖幻,老百姓互相都学习《五龙》、《滴泪》等经以及河图、谶纬等书籍,说是释迦佛衰谢后,应由弥勒佛主持世界。

  • 唆都传·宋濂

    唆都,姓扎剌儿氏,骁勇善战,征花马国有功。随诸王哈必赤平定山东李王..叛乱,还朝后陈奏说:“那里郡县有一些不务正业的少年,多从小路偷偷到宋境卖马,请不要治罪,而把他们收为兵丁入伍。”朝廷采纳这意见而得兵三千人。这些人都

  • 卷三十四 职官六·龙文彬

    ◎巡按洪武十年七月己巳,遣监察御史巡按州县,俾询民间疾苦,廉察风俗,申明教化。所按藩服大臣,府州县官,诸考察举劾尤专,人事奏裁,小事立断。按临所至,必先审录重囚,吊刷文卷,有故出入者理辨之。(《三编》。 )谕之曰:“朕命汝等出

  • 卷46·陈邦瞻

    ○绍述哲宗元祐八年冬十月,帝始亲政。时太后既崩,中外汹汹,人怀顾望,在位者畏惧,莫敢发言。翰林学士范祖禹虑小人乘间害政,上疏曰:“陛下方揽庶政,延见群臣,今日乃国家隆替之本,社稷安危之机,生民休戚之端,君子小人进退消长之际,天

  • 雍也篇·王夫之

    一说“居敬则行自简”,亦天理自然之相应者。如汤之“圣敬日跻”,则其宽仁而不苛责于民,固条理之相因,无待已敬而又别求简也。故朱子曰“程子之言,自不相害”,集注虽不用其说,而必存之。 然繇

  • 建立法品第十六·佚名

    于是持心梵天问普首童真曰:愿劝如来至真等正觉。令此经典于后末世五浊俗时建立流演。普首答曰:于梵天意所趣云何。如来岂为班宣申畅于此法乎。欲令如来建立法耶。报曰不也。是故梵天。一切诸法无所建立。亦无有念亦无言

  • 卷一百八(竺难提译)·佚名

    △大乘方便会第三十八之三以何缘故。菩萨食已得气力充足至菩提树。不以羸瘦至菩提树。善男子,菩萨能不饮食身体羸异。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况食麻米耶。尔时菩萨为愍当来众生故。食此上妙食。何以故?众生善根未熟。不

  • 卷第三十六·佚名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卷第三十六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足食学处第三十四尔时薄伽梵。在室罗伐城逝多林给孤独园。告诸苾刍曰。我为一坐食时常得少欲无病。起居轻利气力康强安乐而住。汝等亦应为一坐食。由一坐食故亦得

  • 钝吟杂录·冯班

    笔记。清冯班著。十卷。卷一、二为“家戒”上、下,卷三为“正俗”,卷四为“读古浅说”,卷五为“严氏纠谬”,卷六为“日记”,卷七为“诫子帖”附“社约”,卷八为“遗言”,卷九为“通鉴纲目纠谬”,卷一○为“将死之鸣”。《四库

  • 彦周诗话·许顗

    一名《许彦周诗话》。宋人许顗撰。1卷, 137则。顗字彦周,襄邑(今河南睢县)人。生卒年未详,约生活于北、南宋之交。成书于宋高宗建炎二年(1128)。开宗明义谓:“诗话者,辨句法,备古今,纪盛德,录异事,正讹误也。若含讥讽

  • 朱子语类评·颜元

    清颜元撰。颜元(1635—1704),字易直,又字浑然,号习斋。博野(今河北保定)人。思想家、教育家。是书摘录《朱子语类》中第一百一十三卷至第一百二十一卷中“训门人”中条目,先列朱熹语,后附己说,对朱熹之说逐条加以批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