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建立法品第十六

于是持心梵天问普首童真曰:愿劝如来至真等正觉。令此经典于后末世五浊俗时建立流演。普首答曰:于梵天意所趣云何。如来岂为班宣申畅于此法乎。欲令如来建立法耶。报曰不也。是故梵天。一切诸法无所建立。亦无有念亦无言说。故无流演亦无所护。其欲建立斯经典者,则为欲成立虚空矣。设使菩萨归趣斯典非为顺法。菩萨普入一切径路而无诤讼。又菩萨者于诸众会假现名耳。说经法者则当如兹不为听经。所以者何。无所闻者乃为听经。又问。普首。此为何谓。无所闻者为听经乎。答曰:眼耳鼻口身意。无所流闻乃为听经。其有染污于诸入者则无所闻。便在于色声香味细滑欲法。斯等听经则为虚妄。时诸会中诸天子众。三万二千比丘。五百比丘尼。三百清信士。八百清信女。斯等咸闻普首童真之所说法。应时逮得不起法忍。各各举声而歌颂曰:

如是普首,诚如所云,无所闻者,乃为听经。

持心梵天。问诸得法忍菩萨曰卿族姓子。岂为得闻此经典乎。答曰:已闻梵天。无所闻故。又问。贤者云何晓了斯经典乎。答曰:如无所知无所不知。又问。贤者为何所获逮法忍乎。答曰:建一切法。又问。当以何缘归趣法乎。答曰:无所至者则归趣法。又问。诸贤现在目睹法乎。答曰:梵天。于一切法现在己身众生志性皆为本净。时众会中有一天子。名离垢英。问持心曰:假使梵天。若得听闻斯经法者,如来则为授决处乎。答曰:辄便授决。当得无上正真之道。所以者何。其法典者则为亡失报应之果。积累一切众德之法。便降伏魔及与怨雠。斯经典者寻离一切贪欲之诤。多所劝化而令喜悦。设有信乐斯经典者,心怀欣豫而谛执持,则获贤圣平等究竟。而善执持斯经典者,一切诸佛加威护之。设天上世间诸天人民阿须伦。而专念向斯经典者,得不退转不见侵欺。又斯经典至于道场。惠施真谛诵习佛法。其有不学则为断绝于正法轮。又斯经法决诸狐疑至贤圣路。谛听经典。至解脱故。谛持经典。欲执御故。谛说经典。用福庆故。善护经典。好法训故。加施安隐为经典者,归灭度故。不断经典。坏魔异学故。当晓归命于斯经典。众祐无着故。斯经典者多所悦喜。明达法故。斯经典者多所踊跃。为慧解故。斯经典者御智慧音除一切见。所归趣故。斯经典者为导慧响。坏愚痴故。斯经典者为善应。顺随其所入故。斯经典者,善究竟诚。次第美辞故。斯经典者分别义理。说第一故。不舍经义不获圣慧。斯经典者则为帑藏。给诸虚匮无有热恼。济众盛煮等诸音响平等为食。遵修慈心乐为禅定。积累精进为诸懈怠。以禅定意济诸乱意,则以光耀照诸邪智。梵天欲知。斯则建立于经典矣。一切诸佛之所将护。时天子说此经典功德所训时。此三千大千世界六反震动。世尊赞彼天子曰:善哉善哉!如汝所言:于是持心梵天白世尊曰:今此天子本昔曾闻斯经典乎。为从过去如来启受之耶。佛告梵天。此天子者从六十四亿诸佛所悉得听闻。又告持心。离垢英身。过四十万劫当得作佛。号宝?佥如来至真等正觉。世界曰宝积。其于中间诸佛世尊所兴起者悉供养之。当复得闻于斯经典。梵天欲知此诸比丘比丘尼。清信士清信女。天龙鬼神揵沓和。应斯经典逮得法忍者,皆当生彼宝?佥如来佛之国土。而现在于宝积世界。于时离垢英天子白世尊曰:今我坦然不远求道亦不愿道。设不欣乐于佛道者,亦无所依亦不得道亦无所想念。何故世尊而授我决。大圣告曰:天子知之。草木茎节枝叶华实着于火中。若有人来说言:勿烧草木茎节华实。令火不烧。未之有也。不用彼言而不燋烧。如是天子。假使菩萨不悦乐道。无所依倚志不建立。亦不愿羡一切诸佛,则为授决。设使天子。若有菩萨不志乐道。无所依倚无所建立。无所侥愿无所得者,斯等菩萨乃为如来所见授决。当得无上正真之道。尔时会中五百菩萨白世尊曰:余等不建立道。无所志愿亦无所得。无所欣乐无所依倚。无所想念无所想报。时诸菩萨承佛圣旨。察虚空中。现于上方八万四千佛。斯诸如来悉授其决。当成无上正真之道。彼菩萨白世尊曰:至未曾有。天中之天。如来善说快乃若兹。其于道法无所欣乐。无所依倚无所建立。无有志愿无所得者,乃为如来而见授决。唯然世尊,吾等今见上方。去此八万四千诸佛国土。又斯诸佛授我等决。当成无上正真之道。

猜你喜欢
   第七十一則 百丈問五峰·胡兰成
  第七卷·佚名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十八·欧阳竟无
  第十四品 学处分别·佚名
  卷三十·佚名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五十卷·宝亮
  随相论一卷·德慧
  卷第二十四·佚名
  缁门警训卷第三·如卺
  菩萨本生鬘论卷第七·佚名
  一切经音义卷第七十七·唐慧琳
  遇见精神的出生地·李叔同
  佛顶大白伞盖陀罗尼经·佚名
  庚辰重九缙云登高集序·太虚
  卷第六·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之二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藳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卷之一百二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妓界助赈之韵启·李定夷

    香港石塘嘴各妓,对于赈灾事,极抱热心。有秀云等六校书,特捐助局赈一月,并相约当筵演说,力为灾民请命,募集尤多。兹将其劝捐小引录下: “落花有恨,流水无情。春雨残红,谁家血泪。莲方烁火,问洒露以何人。蕉纵有心,已御风而无力,同

  • 盛序·丁宗洛

    予与瑶泉别五年始复晤见,其容粹然、其行峭然,觉古人所谓「志不在温饱」者于兹可信;予方谓瑶泉之生性使然也。及见案上有「陈清端公年谱」一书,删过复补,补定复删;问之,则曰:『此仕宦之楷模;其所取法,以不负斯倅州职者』。噫!倅州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一 列传二百九十一·纪昀

    列传元 【四十五】○元四十五张思明吴元珪张升 陈灏贺胜 杨多尔济【布哈】萧 拜珠耶律希亮赵世延张思明吴元珪张升陈灏贺胜杨多尔济萧拜珠耶律希亮赵世延△张思明张思明字士瞻辉州人颖悟过人读书日记千言至元闲由侍

  • 卷七十二·杨士奇

    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七十二明 杨士奇等 撰储嗣唐太宗尝谓左庶子于志宁曰古者太子既生士负之即置辅弼昔成王以周召为师傅日闻道习以成性今太子幼卿当辅以正道无使邪僻啓其心勉之官赏可不次得也太子承乾屡有过

  • 卷七十·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大清会典卷七十工部尚书满汉各一人左右侍郎满汉各二人掌天下工虞器用辨物庀材以饬邦事所属有营缮虞衡都水屯田四司营缮清吏司郎中满四人蒙古一人汉一人员外郎满五人汉一人主事满二人蒙古一人汉二人掌

  • 第十九章 5·辜鸿铭

    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辜讲孔子的同一位学生(子夏)说:“如果一个人每天都准确地知道什么还没有学到,每月都不会忘记所学的东西,肯定会变成一位知识渊博的人。”

  • 春秋纂言卷九·吴澄

    <經部,春秋類,春秋纂言  欽定四庫全書春秋纂言卷九      元 吳澄 撰襄公【名午成公妾定姒之子在位三十一年】元年【己丑簡王十四年崩○晉霸悼公周元年○蔡景二十年○曹成六年○衛獻五年○鄭成十三年○陳成

  • 卷三·王樵

    <经部,书类,尚书日记钦定四库全书尚书日记卷三     明 王樵 撰大禹谟孔氏曰禹称大大其功谟谋也○许氏曰三谟皆陈于帝舜之前乃舜典之别篇禹谟自格汝禹以下舜晚年事以禹王天下故在臯益之前○呉才老谓此书不专为

  • 提要·毛奇龄

    毛诗写官记【臣】等谨案毛诗写官记四卷国朝毛奇龄撰皆自记其説诗之语取汉艺文志武帝置写书之官语为名自序谓依汝南太守聴写官言诗忆而録之葢托写官以为问荅犹之或问焉耳凡一百八十八条奇龄早年着毛诗续三十八卷其稿

  • 卷十一·魏了翁

    钦定四库全书仪礼要义卷十一宋 魏了翁 撰乡射一郑以乡射为州长防民射于州序乡射礼第五 郑目録州长至嘉礼 释曰郑云州长春秋以礼防人而射于州序者周礼地官州长职文也郑引之者证此郷射是州长射法云谓之乡者欲见州长

  • 卷一·李光地

    钦定四库全书御纂性理精义卷一太极图【周子作 朱子注】【朱子曰河图出而八卦画洛书呈而九畴叙而孔子於斯文之兴丧亦未尝不推之於天自周衰孟轲氏没而此道之传不属更秦及汉历晋隋唐以至於我有宋五星集奎实开文明之运而

  •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二十·澄观

    明法品第十八(入第十八卷经)初来意者。前明当位所成之德。今辨趣后胜进之行。故次来也。又前明发心之胜德。今辨所具之行相。故次来也。二释名者。准梵本具翻应云法光明品。统有四义。一法慧智慧。于能所诠进趣行法。

  • 卷第一百三十四·佚名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一百三十四五百大阿罗汉等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大种蕴第五中缘纳息第二之四已说成立风水金轮诸海山洲地居器已。次辨成立空居诸天大梵天等所居宫地。然彼宫殿。有说。依空。有说。空中密云弥

  • 卷第八·佚名

    阿毗达磨俱舍释论卷第八婆薮盘豆造陈天竺三藏真谛译中分别世间品之三行有于业俱舍中当说。爱取于惑俱舍中当说。如此缘生。若略说唯三。谓惑业果类。此三义前已显。偈曰。于中说诸惑。如种子及龙。如根树及糠。释曰。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序·圆瑛

    夫佛法首重实证,非实证无以契真常。因一切众生,皆有妄心,念念分别,皆不相应。盖妙理空寂,从本以来,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乃离念境界,唯证相应故。经云:&lsquo;言妄显诸真,妄真同二妄&rsquo;,即此义也。然众生之欲契入实相,必

  • 驳建立孔教议·章太炎

    近代章炳麟撰。发表于1913年12月《雅言》第1卷第1期。该文针对袁世凯的“尊孔祀孔”和康有为等建立孔教会、定孔教为国教等复古逆流,指出“近世有倡孔教者,余窃訾其怪妄”,表示了反对“立孔教为国教”的鲜明态度。客观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