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读书丛说卷五

元 许谦 撰

汤誓

汤誓一篇首尾皆以天命言盖生成万物者天之道而福善祸淫者亦天之道也为君者体天而教养其民而仁爱之心流及庻彚能叅赞化育者则可谓之天子天则锡之福居于其位而暴虐烝民是逆天生生之意尸其位而不克肖天不能任责则天必降之祸易有徳者而任之

絶命受命虽曰圣人之心与天为一其感召契合之妙有非人所能知者然天聪明自我民聪明亦以彼之恶极天下之人无不怨我之仁至天下之心无不归只就民心上看天意得时即动动则如意即是受天命张子所谓间不容髪者盖非圣人之聪明睿知洞见天理人心而有一毫私意于其间者则为妄作僭乱其间何啻千里

汤誓止是誓亳众所以有不恤我众夏罪其如台之语可见天下皆怨桀独亳众乐汤之化不知有桀之暴故也

仲虺之诰

人之所不能为者汤能为之是其勇人之所不能知者汤能知之是其智

矧予之徳为句朱子曽有此说谓况存我之徳彰著人之言诵我之徳者满于听闻

徳懋懋官功懋懋赏懋勉也人能勉于徳者则以官勉之能勉于功者则以赏勉之此古注之意

用人惟己谓用人则取人之善为己之善是则有小善者无不用之但欲成我之徳尔

自邦乃其昌以上释汤慙之辞徳日新以下勉汤之辞佑贤以下八事正汤所以得天下之道惟其贤徳忠良者则佑辅显遂之弱昧乱亡者则兼攻取侮之是其赏罚皆得其当无非奉天命顺天道而为之所谓栽者培之倾者覆之也兼攻取侮即十一征而天下无敌之事推亡固存谓凡可以亡国之道汤皆推而去之凡可以存国之道汤皆固而守之此邦国乃如此其昌也此正赞汤之徳谓其顺天有功于天下而不必慙之意

王懋昭大徳建中于民以义制事以礼制心垂裕后昆金先生曰此承徳日新之意而言也懋昭即日新之推也中者无过不及之正理举天下事物莫【以下原阙】

秋之辞有曰凡天子崩诸侯薨既殡而嗣子为君康王之诰是也未就阼阶之位来年正月朔日乃就位南面而改元春秋所书是也啖子所言周礼也三代之礼相因此礼其有自来矣祠者祭告之名先王厥祖皆汤也自伊尹而言则曰先王自太甲而言则曰厥祖此太甲即位改元之初伊尹欲发训以告故特行此礼盖非常礼也防三年不祭唯祭天地社稷越绋而行事嗣君固不得行祠事而臣子一也伊尹亦安得吉服以摄祀乎成王崩太保逆子钊入翼室越九日王与太保皆麻冕受传顾命见诸侯乃释冕及防服召公为之也伊尹将陈烈祖之徳官刑之制质之于汤主而告之故特祠焉此伊尹召公变礼行权非可执常礼议之也汤之崩虽不可考知在何月三祀十有二月以冕服奉嗣王归亳盖适当除防之初则元祀十有二月汤犹未葬也直告于殡宫尔伊氏盖尧之后尹其名也侯服甸服羣后近畿之诸侯也冡宰大宰卿之长也百官总已以听冡宰谓百官各总己之职以听伊尹之训斯与孔子之云辞同而意异者也伊尹之训虽主于告王而官刑之戒盖亦兼告羣后之官故史臣之序如是

古注以太甲继汤立者则是谓逾月而改元者非蔡氏辨之甚详蔡氏谓太甲继仲壬而立者则非胡五辨之甚详

三风十愆疏曰舞及游畋得有时为之而不可常然故三事特言恒歌则可矣不可乐酒而歌故以酣配之

圣谟洋洋嘉言孔彰圣人之谟训固广大而难窥测如官刑之嘉言则甚彰著易见

太甲

伊尹之徳与汤竝而孟子曰汤之于伊尹学焉而后臣之髙宗亦曰昔先正保衡作我先王然则尹又汤之先觉者汤之所以受天下为天下王而尹不与者特以势耳汤为诸侯而尹则匹夫故也其奉天命而伐夏救民谋猷措置及立国之规模皆汤尹并其功劳及汤既没故尹独以天下为己任其告太甲之言大率多有己与汤同其天下之意其丁寜告戒太甲使之母坠失基业者尤谆谆也后三篇皆此意

金先生说钦厥止之止与益稷安汝止之止皆作此心静止未发未接物时说谓于平日不接物而心静之时以敬存此心使之虚灵专一故于接物之际动皆中理钦者敬也上慎乃俭徳戒其骄奢惟懐永图戒其苟且若机张省括于度戒其轻发故于不接物时戒其敬而动则率乃祖之攸行

无轻民事惟难无安厥位惟危二惟字作接语辞看言逆于心毋以为怒必求诸道合于道者宜从之言逊于志毋以为喜必求诸非道不合于道者去之逆耳之言非必可从逊志之言非必可违故又在求于道专以道为中

咸有一德

监于万方啓廸有命眷求一徳俾作神主有命是始初天赋之以清淳之美质徳是作为止于至善者正如中庸言天下至圣先曰聪明睿知足以有临是以质言其下仁义礼知四者是以徳言也盖天降生人其得气之清而聪明睿知亦时有其人但能全其徳者少既曰汤武反之则知有美质失而不能反者亦多矣天既厌夏于是监观万国凡有命者皆开啓廸使之全其徳而又独求万行全善圣徳具备者眷念之俾作祀神之主于是得汤与尹焉其语意有如孟子出乎其类防乎其萃两语

啓廸有命受天明命两命字所指不同上命字气兼理下命字全以理言有命是天降生人之命是理气兼有明命是俾作神主之命是汤徳之全动与天理合而天自然归之独以理言明命当与上命靡常之命同

惟吉凶不僭在人惟天降灾祥在徳惟吉凶之及于人未尝僭差在人为善不善尔惟天之降灾祥亦无他在徳之一不一尔僭祥当两读疏云指其已然则为吉凶言其徴兆则为灾祥吉凶已成之事指人言之故曰在人灾祥未至之徴行之所招故言在徳吉凶已在其身故不言来处灾祥自外而至故曰天降其实吉凶亦天降也

徳无常师主善为师善无常主协于克一

蔡氏之意曰徳者善之总称善者徳之实行一者其本原统防徳兼众善主于善故得一本万殊之理善原于一协于一故达万殊一本之妙金先生之意曰徳指行言善指理言一指心言协参防考比之意古今之徳皆可师而制行不同不可拘一定之师在于择其善而已天下之理虽善而随时取中则又不可拘一定之主所以参防考比之者又在于此心之克一而已盖古今徳行或柔或刚或正直或清或和或无为或勤劳在我不可拘一定之法必择善者从之然善无定主均一事也或施之彼时则为是施之此时则为否均一节也或用之此事则非或用之彼事则是所谓时中是也所以参比防同之者非纯诚有定之心其孰能精择而无差也哉

蔡氏徳善一皆以理言专主一本万殊之说其说浑融恐用功者难见入头处且本文谓徳主善为师是师善以成徳也若曰徳兼众善则善为徳之子目于主而师之之义恐有防碍于下两句用功恐为尤难当从金先生说则条理分明而脉络贯穿学者可以为用功之方矣

金先生曰七世之庙可以观徳即前可以知后万夫之长可以观政即小可以知大盖人之修徳岂止尊一身安天下利一时而已至于庙享百世不祧亦其余泽也长万夫者尚可观其政之善恶况为天下之君或有小恶乃谓人之不知乎深勉戒之也

末三句只一意匹夫匹妇不获自尽者举凡天下之民有一人不得遂其生其情无所告诉不得上达盖因自广狭人所以致此是则徳泽不能尽徧不能成平治之功矣

盘庚

五邦盖汤居亳一仲丁迁嚣二河亶甲居相三祖乙迁耿四徙邢五自嚣以下皆河北地

由说文作甹木生条也蘖与枿同伐木余枿谓斫髠而复生

汝曷弗念我古后之闻汝何不以所闻于古后者而思念我今日之事乎

用降我凶徳金先生曰犹传所谓有汾浍以流其恶国语所谓沃土民不才瘠土民好义之意盖消斯民沉溺重膇之疾而絶后世骄奢淫侈之风也

篇末朕志絶句则若否一字如传意或否字絶句则若为虚字谓告汝以我之志及非我之志者汝皆当钦之

说命

知之曰明哲明哲实作则天子惟君万邦百官承式王言惟作命不言臣下罔攸禀令知道固谓之明哲然岂徒知而已实欲见之辞令事为以为民之准则使人法而行之可也居天子之位而君临万邦百官之所承仰法式王出言则为命令今王固以明哲之资君万邦乃黙不发言则臣下无所禀令而王亦失为君之道矣

恭者敬身以处黙者不言而居思道者思天下之理惟其思之精故此心诚敬纯一通于神明心为人身之主宰帝则天之主宰也天者理之所自出帝则理之妙而莫测者也此心诚敬与理为一则自然达于神妙而说之心亦纯诚无间者也故高宗梦帝赉良弼惟在于说此以心感心以理融理而莫可以常情观者也

傅氏本尧之后说盖姓伊祁而傅氏也或曰说不知其本姓氏以筑于傅岩以地为氏

若金用作砺钝则欲使之锐谓事有所不得行而求辅其决此以行言也若济用作舟楫阻则欲使之通谓理有所不能明而求辅其通此以知言也若旱用作霖雨枯澁燥竭欲得其沛然谓义理未融而求其滋助以致于化此以涵养言也

金先生曰若药弗瞑厥疾弗瘳谓言不直则己之宿疾不除若跣弗视地厥足用伤谓知不明则行有所不遂

明王奉若天道建邦设都树后王君公承以大夫师长不惟逸豫惟以乱民天者理之所自出故王者法天象莫大于天虽无所不覆而化育万物者亦岂自用凡日月星宿雨露风霆皆所以为天之用而代天之行者也王者虽处至尊之位岂能以一人之聪明徧及庶物故树立君长以共治之皆奉顺天道而为之也虽位有尊卑皆在民之上岂惟使其身安康豫乐而已正欲其治民也二语总指有位者而言下文四惟字则归重于王圣王上法于天则臣敬顺而民从治精神运量命令举措稍爽于天则下有不得其所者矣

惟天聪明下四惟字有三意第一字起语辞第二独意三四则接语辞惟口起羞下四惟字则歴数之辞

干戈省厥躬谓欲以干戈加于人则先当自省其躬在我之徳已至泽已加于人而有不顺者则动而丕应厥志者在我者有一毫未尽则在彼有辞而【阙】

读书丛説卷五

猜你喜欢
  卷七 臣术六·孙星衍
  《尚書古文疏證》卷五下·阎若璩
  经礼补逸卷八·汪克宽
  卷一百二十·山井鼎
  礼经会元卷三上·叶时
  卷首·鄂尔泰
  卷五十·王道焜
  第二十八章 中国哲学在现代世界·冯友兰
  了众生所品第十二·佚名
  卷二百六十六·佚名
  卷八·佚名
  万定禅师寿言·太虚
  王阳明与新中国哲学·太虚
  十住毗婆沙论 第四卷·佚名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六十六·澄观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刘公子·唐圭璋

      虞美人   寿女人二月十一   搀四日花朝节。红紫争罗列。传言玉女降生朝。箕宿光联婺宿、灿云霄。   斒衣红袖齐歌舞。称颂椒觞举。君仙列侍宴瑶池。王母麻姑同寿、更无期。

  • 赌棋山庄词话续编一·谢章铤

    魏华父未全作谀辞 竹垞曰:宣政而后,士大夫争为献寿之词,连篇累牍,殊无意味。至魏华父则非此不作矣,置之不录也。按此说本于花庵,然华父鹤山长短句三卷,虽未臻上乘,亦未尝全作谀辞。其水调歌头过凌云和太博张方韵云:“

  • 卷十八·邵雍

    <集部,别集类,北宋建隆至靖康,击壤集> 钦定四库全书 击壤集卷十八      宋 邵雍 撰冬至吟 何者谓之几天根理极微今年初尽处明日未来时此际易得意其间难下辞人能知此意何事不能知 盃盘吟 林下盃盘大寂寥寂寥

  • 卷一百三·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一百三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紫薇集问晁伯宇物生无荣贱悉是君所见相值有相违谁能满吾愿田园弃荒芜官居走邮传误寻文字盟秣马当百战一饭或未饱逢人足嫌怨穷于投林猿窘若巢幕燕忍学少

  • 卷三百三十六·列传第九十五·脱脱

        司马光 吕公着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父池,天章阁待制。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

  • ●卷三·刘一清

    ○赵信庵 信庵赵葵,南仲忠肃公幼子,意气豪迈。停濠梁日,有婢与客私,公知之, 伺婢夜出,袖剑出帐中,一挥断之,人头弃之城沟。辛卯,李全送死,维阳奏功, 自三京之役,家居数年。至淳癸卯,优诏起复,畀以重任,为参预时,有《奏 对

  • 名山藏卷之三十二·何乔远

    臣何乔远恭辑坤则记三◆坤则记三宣宗废后胡氏宪宗废后吴氏世宗废后张氏景皇后汪氏○宣宗废后胡氏胡皇后济宁人宣宗废后也父荣生七女长女洪武初为女官给事掖庭颇见任使荣以故得官锦衣百户后荣第三

  • 一三七○ 署江西巡抚姚棻奏本年查缴《通鉴纲目续编》部数折·佚名

    一三七○ 署江西巡抚姚棻奏本年查缴《通鉴纲目续编》部数折乾隆五十五年十一月二十二日署江西巡抚臣姚棻跪奏,为遵例具奏事。窃照《通鉴纲目续编》附载《发明》、《广义》各条,语多偏谬,遵照钦定改本,于坊版内一律铲改,刷

  • 春秋左传事类始末卷四·章冲

    宋 章冲 撰昭公元年季武子伐莒 齐盟楚人欲戮叔孙楚公子围聘于郑遂会于虢季武子伐莒取郓莒人告于防楚请戮其使乐桓子相赵文子欲求货于叔孙而为之请使请带焉弗与梁其踁曰货以藩身子何爱焉叔孙曰诸侯之防衞社稷也我以

  • 卷三十 昭怀太子之诬·李有棠

    道宗清甯九年,封皇长子浚为梁王,小字伊囉斡。宣懿皇后萧氏生。幼即好学能文,道宗尝曰:“此子聪慧,殆天授与!”至是六岁,封梁王。明年,从道宗猎,矢连发三中。道宗顾左右曰:“朕祖宗以来,骑射绝人,威震天下。是儿虽幼,不坠其风。”后

  • 卷二十一·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万夀盛典初集卷二十一典礼五【养老四】礼部尚书赫硕色等先後题明钦奉恩诏请给百岁以上老人建坊银两八旗直省及喀尔喀所属共三十有三人康熙五十二年五月理藩院尚书阿灵阿咨送喀尔喀多罗郡王和硕额驸端多布

  • 春秋阙如编卷四·焦袁熹

    金山焦袁熹撰僖公【上】名申于闵公为庶兄公子季友立之在位三十有三年卒元年春王正月王亦周惠王也书春王正月见不即位也下救邢则亦此月之事尔【明春王正月之文不专为下事立】齐师宋师曹师次于聂北救邢邢卫接壤同被狄难

  • 卷十一·余萧客

    钦定四库全书古经解钩沈卷十一长洲余萧客撰礼记一礼记礼者序尊卑之制崇敬让之节也郑六艺论【北堂书钞九十五】曲礼上【郑三礼目録】名曰曲礼者以其篇记五礼之事吉凶军賔嘉即五礼之目也吉礼者祭祀郊庙社稷之事是也

  • 十住毗婆沙论 第十二卷·佚名

    十住毗婆沙论 第十二卷圣者龙树造后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译◎赞偈品第二十四已如是解四十不共法竟。应取是四十不共法相念佛。又应以诸偈赞佛。如现在前对面共语。如是则成念佛三昧。如偈说圣主大精进四十独有

  • 七星如意轮秘密要经·佚名

        三藏不空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大雪山伽王那兰陀。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其名曰大目犍连舍利弗。摩诃迦旃延波多。阿难陀摩诃迦叶。富楼那弥多罗尼子。复菩萨万八千。皆得不退转陀罗尼辩才。如是等恒

  • 卷第六·佚名

    嘉兴大藏经 法玺印禅师语录法玺印禅师语录卷第六嗣法门人性圆旋玑旋哲旋贤等编次法语嘱生一禅人住静厌喧避静太华未足为俦躲市逃林昆仑到此难比此一座山裹包宇宙青翠古今烟云罩不住雨露不能侵到此之际果能直下承当

  • 先正读书诀·周永年

    《先正读书诀》采摘唐宋以来著名儒家学者的读书经验,汇编成的一本小册子,采集前辈儒家学者著作46部,分为192条,内容广泛,编排随意。涉及名人30位,如荀卿、朱熹、韩愈、欧阳修、张载、苏东坡、程端礼、黄庭坚、范仲淹、王应

  • 私呵昧经·佚名

    吴月支国优婆塞支谦译,佛在竹园,长者子私呵昧,与五百弟子,遥见佛相。因问云何起菩萨意,有几意喜,有几功德休息,行何等法,何以致无生忍,用几事得一切智,用几法住,用几法灭度,灭后有几功德,云何为谛?佛一一答以六法。私呵昧发大愿。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