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读书丛说卷三

元 许谦 撰

大禹谟

三谟皆陈于帝舜之前乃舜典之余事禹谟自格汝禹以下舜晚年事以禹王天下故在臯益前

允若兹一章万邦咸寜以上以效验言稽于众以下以工夫言稽众从人则嘉言罔伏不虐无告则万邦咸寜不废困穷则野无遗贤后臣克艰禹本两平说舜则归重于已谓惟尧时克其意若曰惟后克艰厥后则臣克艰厥臣

东莱先生曰不虐不废不必横政暴刑也哀怜矜悯之心有一毫精神念虑不到是废之虐之也

益曰吁一章五罔三勿二无皆儆戒之目作四节看上三罔属儆戒无虞一句盖此三者多失于无事之时三勿自为一节歴数之也下二罔属百志惟熈一句盖违道从欲只为私意锢蔽私则志不广矣若所见者大必不违道从欲要在道欲二字上下两句又结上三节谓于是八者无怠无荒则四夷皆来王矣

六府蔡传谓或相制以泄其过或相助以补其不足如濬川设防四时变国火以救时疾斩冰出冰以节隂阳气之类然颇费力金先生曰礼记殷制天子之六府曰司土司木司水司草司器司货典司六职盖本有虞氏之旧制也土木水三司其名不易司草则谷府司货则金府司器则火府镕冶之事也郑氏谓在周则司土土均也司木山虞也司水川衡也司草稻人也司货丱人也在虞岂非司空朕虞后稷共工之职欤或九官之外自有专司六府者欤或当时六府以事而名不必专职欤六府各脩其职矣而政事之大有三焉教之以正其徳通之以利其用节之以厚其生此三事所以同天下也故谓之和正徳则厚典庸礼之事如司徒敷教伯夷降典后防典乐士制百姓皆是利用即同律度量衡懋迁有无化居之事厚生则制用均节之事如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三十年之通民无菜色是也旧说三事既指人力之为六府乃指五行自然之利非类例矣

念兹在兹四句蔡传禹自道也金先生谓禹勉帝舜念之谓念之也熟则虽舍之而不可易言之也熟则虽外之而不可违如此则与上下两念字相应而三念字皆是一意

降水儆予一章总言功徳二字成允成功汝惟不伐嘉乃丕绩皆以功言也克勤俭不满假汝惟不矜予懋乃徳皆以徳言也

成允成功能成其实成之功也

汝惟不矜不伐四句言禹惟其不矜不伐故天下莫与争能争功盖矜伐者自有其能与功也凡物据以为己有则人亦将据之故有争我不以为有而无所据则无迹之可寻人何从而争之乎故禹之功能虽极大人竟莫能指而与之争相上也又一说禹惟但不矜不伐而已而人之功能自然无出其上者况敢争乎

人心可善可恶理欲皆可包在里许目视耳听鼻臭口味四肢之奉皆是道心则一于理而不杂以私恻隐羞恶辞让是非是也精则于凡人心之所接处事事察之极精而知理欲分晓一则专守于理而不使一毫私欲间于其间其及于事物信能执其中矣精是知得到一是守得坚中是行得及如此即纯是道心然亦未尝出于人心之外但无私耳

弗询之谋金先生谓己之谋也人言无考于实者勿听己谋不询于众者勿庸

臯陶谟

曰若稽古尊辞也尧舜禹臯其徳与位固有不同而史臣皆以此称之盖于此下各叙徳而后及功者二典法也尧舜之徳固又非禹比禹虽亦有帝位而谟中所载实虞廷事故禹谟但叙其功而不言徳臯陶始终臣道也故但叙其言而又不及其功此盖史臣之意也

史臣以臯陶所言允廸厥徳谟明弼谐两语明臯陶之谟亦以见臯陶之徳而一篇纲领亦惟在此两句慎厥身脩惇叙九族安民及天叙以下皆廸徳之类也庻明励翼知人及九徳以下皆明谐之类也然廸徳则可以知人明谐则可以安民而知人之目其末戒以兢兢业业则又廸徳之事安民之目其中有服刑之用则又明谐之事虽分言互言各有条理大要不过两端耳

九徳金先生曰自寛以至彊九者气质之性也自栗以至义九者变化进修之学也有上九者而无下九者以济之是气禀之偏非所以为徳之中也

【以下原阙】

我躬行心得而措诸彼亦使之惇五典庸五礼而已至于人蹈典礼而有徳则命五服以章之悖典礼而有罪则用五刑以讨之用赏用刑所以劝戒使人皆归于徳也而赏刑之政事则当勉而又勉者也四天字皆言出于天理之自然而不敢忽不敢容私于其间者也

天聪明至敬哉有土一章此专戒君所以当廸徳者也明威天之所以加于君身者也天难谌命靡常善则降祥不善则降殃必然之理也天岂有意哉亦以民为聪明尔勑我自我之不惇庸命徳讨罪之不当则民怨而天怒矣末又明言之曰天人一理上下通逹无有少间有土者可不敬哉能敬则能安民矣

益稷

四载蔡传水乘舟陆乗车泥乗輴山乘樏此从古注说陆徳明曰輴丑伦反樏力追反疏曰史记河渠书泥行蹈橇【音蕝】山行即桥【丘遥反】徐广注桥一作輂【几玉反】尸子云泥行乗蕝汉沟洫志泥行乗毳【与橇同】山则梮【居足反】如淳谓毳以板置泥上以通行路韦昭谓梮木器也如今轝牀人轝以行又按夏本纪泥行乗橇山行乗檋然则輴与橇毳蕝为一物板置泥上也樏与桥輂檋梮为一物木牀人轝以行也

安汝止惟几惟康其弼直惟动丕应徯志金先生曰止者静也谓未动之时安犹保养也几事端之防也康安静而不为也大抵君心当静止无为之时必安静以存养之惟当察其几防之端亦惟当守其康靖无为之规其为之辅弼者亦于此时当致其忠直之益必如是而后可以善其动动而惬乎人心之同然

股肱耳目应翼为明听辅翼以肱言为行也以股言明以目言听以耳言

宗彛宗庙之尊彛也有六彛虎蜼各居其一虎取其义蜼取其智防彛于衣则取其孝也

疏郑氏云性曰采施曰色以本性施于缯帛故云以五采施于五色

唐虞之礼不可考今凡言礼者皆周礼尔臯谟五服与五刑对言主于诸侯卿大夫士而言之益稷十二章则兼上下言之也典命上公九命侯伯七命子男五命其衣服皆以其命数为节王之三公八命卿六命大夫四命及其出封皆加一等公之孤四命公侯伯之卿三命大夫再命士一命子男之卿再命大夫一命衣服皆视其命数郑氏推王之上士三命中士再命下士一命司服王祀昊天上帝则大裘而冕享先王衮冕享先公飨射鷩冕祀四望山川毳冕祭社稷五祀希冕祭羣小祀冕公之服自衮冕而下侯伯自鷩冕而下子男自毳冕而下孤之服自希冕而下卿大夫自冕而下盖王之三公卿大夫曰出封加一等则在王朝为降一等是三公鷩冕孤与卿毳冕大夫希冕矣司服所谓孤卿大夫者诸侯之孤卿大夫也先儒以郑氏所言周升三辰于旂服则自山龙以下者臆说也大裘之上亦蒙以衣然则备十二章之服欤总是而言之则十二章之服独王祀帝之所用衮冕则王之享先王也上公也鷩冕则王之享先公飨射也侯伯也王之三公也毳冕则王之祀四望山川也子男也王之孤也卿也希冕则王之祭社稷五祀也王之大夫也公之孤也冕则王之祭羣小祀也王之上士也中士也下士也公侯伯之卿也大夫也士也子男之卿也大夫也命数不同而同服其服者则缫旒有异也虽周制如此其必有所本唐虞之制从可知矣

絺字古注勑其反葛之精者疏读为黹紩也黹展几反紩直质反缝也蔡传从之则是以缯为裳而以线紩之也

蔡传衣之六章其序自上而下裳之六章其序自下而上此谓衣则日月为尊裳则黼黻为尊也疏云衣在上为阳阳统于上故尊在先裳在下为隂隂统于下故重在后天子诸侯下至黼黻大夫粉米兼服藻火是上得兼下也士不得服粉米大夫不得服黼黻是下不得僭上也

乐有四节曰升歌曰笙入曰间歌曰合乐升歌者工升自西阶歌某诗是也笙入者工以笙入于堂下奏某诗是也间歌者堂上歌某诗堂下笙某诗一歌一笙相间而行也合乐者堂上堂下之乐竝作也升歌三终笙入三终间歌三终合乐三终通之为十二而谓之九成者升歌笙入共为三成也盖间歌合而言之为三终分而言之为六终与升歌笙入同也是六终乃为三成合乐三终则六终具其中矣故谓之三成

书言戛击鸣球搏拊琴瑟以咏盖咏时击磬拊琴瑟也此是说升歌【三成】言下管鼗鼓笙镛以间盖间时奏笙堂下而随之管鼗鼓镛也此是说间歌【三成】言箫韶九成鳯凰来仪此是说合乐【三成】

以上九成不言笙入者笙入与升歌共为三成故不言

读书丛説卷三

猜你喜欢
  景公问伐鲁晏子对以不若修政待其乱第三·晏婴
  卷之十三 泛论训·高诱
  经济文衡卷八·佚名
  卷三十六·纳兰性德
  春秋金锁匙·赵汸
  卷四十六·沈廷芳
  致士第十四·荀况
  卷十四·吴廷华
  卷二十·乾隆
  卷十一·范家相
  卷五十五·佚名
  因明正理門論本·欧阳竟无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第二十五·佚名
  鸟巢禅师塔院重建碑·太虚
  佛说海意菩萨所问净印法门经卷第十六·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二出 婚始·李渔

    〖南吕引子·恋芳春〗(生带末上)小像花传,高怀云拟,穷愁不上双眉。一切风尘轩冕,世路荣华,捉鼻只忧难避。痴性儿,只艳慕温柔滋味。非容易,为朵琼花,搜穷世上芳菲。[鹧鸪天]挥麈焚香抚不弦,翛然风度藐神仙。潘车盈果愁生谤

  • 蒋序·孙元衡

    诗之为道难言矣。非独作诗难,即读诗亦难。余非诗人也,而喜读诗。忆自总角之年,窃览前人诗集,而于昌黎之奇堀、长公之豪宕,谓其笔力才气诚足千古,然非后人所宜学。继而读晚近之诗,心折于两公,始知其本自风骚、出入汉魏,固非浅近

  • 四集卷五十五·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四集卷五十五古今体六十六首【己亥一】己亥元旦喜爆声中淑气宣温暾初旭又新年朝乾夕惕从兹始雨较晴量自昔然恰值元正书绦县仍希甘雪被银田鲁论久敬言堪味望七敢渝此意?

  • 第九出 龙会仙筵·丁耀亢

    (净扮鲸精舞上)短短一根秃尾,粗粗两道长须,浑名叫做老鲸鱼。水內帮闲知趣。闲共虾婆斗嘴,闷与鲗士联诗,曾随水怪闹天衢,惯学吞舟行事。(丑扮虾婆舞上)休说吞舟利害,且问吞者何人?鱼腥蟹臭不堪闻,只好吞来攒粪。若遇

  • 卷八百二十九·佚名

    <集部,总集类,御定全唐诗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八百二十九贯休春山行重叠太古色蒙蒙花雨时好峰【一作山】行恐尽流水语相随黑壤生红黍【一作米】黄猨领白儿因思石桥月曾与故【一作道】人期送谏官南迁危行危言者从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一百五十一·佚名

    嘉靖十二年六月壬申朔○癸酉礼部右侍郎掌太常寺事陈道瀛六年考满诏升本部左侍郎仍掌寺事○甲戌初贵州按察司提调学校及兼管屯田水利至是巡抚徐问言学宪造就人才厥职甚重且比来贵州多士视数昔倍每岁巡历考校尚有未周屯

  • 同恕传·宋濂

    同恕字宽甫,祖先太原人。五世祖时迁居秦中,因而为奉元人。祖父叫同升。父亲同继先,学问渊博,善写文章,廉希宪为陕右宣抚使时,征召继先掌管仓库的钥匙。家中世代从事儒学,同住的有二百口人,他们之间从不背后说长道短。恕安静稳

  • 士容论第六 士容·吕不韦

    士容原文:一曰:士不偏不党 。柔而坚,虚而实。其状朗然不儇,若失其一。傲小物而志属於大,似无勇而未可恐狼,执固横敢而不可辱害。临患涉难而处义不越,南面称寡而不以侈大。今日君民而欲服海外,节物甚高而细利弗赖。耳目遗俗而

  • 卷第二·道宣

      归正篇第一之二   元魏书释老志齐著作魏收高齐书述佛志隋著作王邵魏书释老志齐著作魏收大人有作司牧生民。结绳以往书契所纪。羲轩已还至于三代。坟典之迹为秦所焚。汉采遗籍复若山丘。固使六家七略班马区异。

  • 与陈静涛居士书(三十通)·太虚

    一静涛居士鉴:前昨曾游白云山(明晨去罗浮山,五日回后,在居士林讲上生经),有就能仁寺设佛学院之议。但,一、希望港方何夫人等合助经费,不知有无可能?二、须有常驻主持的人,亦不易得!未知居士以为如何?顺问近祉!太虚启。廿三、十二、

  • 卷第十三·志磐

    佛祖统纪卷第十三宋景定四明东湖沙门志磐撰诸师列传第六之三 广智法师法嗣(第二世) &middot;神智鉴文法师   &middot;扶宗继忠法师   &middot;超果惟湛法师   &middot;四明如吉法师   &middot;净社全教法师

  • 卷第十·佚名

    历朝释氏资鉴卷第十闽扆峰沙门 熙仲 集宋中神宗 岁戊申即位。改元熙宁。秋七月。知谏院钱公辅上言。祠部牒。遇岁饥。可决鬻度牒以济急。乞自裁损圣节恩赐。以限剃度之冗。从之。鬻牒自此始。庚戌 三年七月。荆公

  • 柏斋集·何瑭

    诗文集。明何瑭(1474—1543)撰。十一卷,文十卷, 诗一卷。嘉靖己酉(1549)郑王所刻。其论学以格致为 宗,这一思想集中在《送湛若水序》中,谓:“甘泉以存心 为主,予以格物致知为先。”当时东南学者多宗王守仁 良知之说,

  • 宋艳·徐士銮

    笔记。清徐士銮撰。十二卷。士銮字沅青,天津人。尝任台郡太守,有政声。是书为作者息居里门时,辑平者所记而成。约成书于光绪间,十四万余字。是书全仿刘义庆《世说新语》体例,专载北宋、南宋名人艳事。凡于所记之事有辨论、

  • 节增三字经·佚名

    《三字经》是宋朝王应麟(存疑)先生所作,内容大都采用韵文,每三字一句,四句一组,像一首诗一样,背诵起来如同唱儿歌,用来教育子女朗朗上口十分有趣,又能启迪心智。时人觉得本书内容很好,纷纷翻印,因此广为流传,历久不衰,成为历朝历代

  • 丁甘仁医案·丁甘仁

    又名《孟河丁氏医案》。医案著作。8卷。近代名医丁泽周(甘仁)著。系著者逝世后,由其孙丁济万汇编刊刻。全书选案400余例,分42目,包括伤寒、温病、内科杂病、外科、妇产等疾病。该书编汇者将丁氏治疗案例分门别类,按系

  • 慈禧太后演义·蔡东藩

    《慈禧太后演义》42回。蔡东藩著。原名《西太后演义》,是以慈禧为主人公的章回小说。此书是作者以清末历史为脉络,广采遗闻轶事撰写而成。它在复杂曲折的故事情节中,穿插了对人物心理的剖析,描写了慈禧自入皇宫之后,处心积

  • 佛说楞伽经禅门悉谈章·佚名

    佛教典籍。定慧译(撰?)。一卷。由序言及八段韵文组成。序言称:菩提达摩自南天竺携《楞伽经》至东都,求那跋陀罗译出,其经“文字浩瀚、意义难知。和尚慈悲,广济郡(群)品,通经问道,识揽悬(玄)宗。穷达本原,皆蒙指受。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