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十

简端録卷十

(明)邵寳 撰

○礼记【孝经附凡一百六】

此修已以敬之道也安民其效也不期而自得焉者也安民哉眞古经之言哉简而旨

毋不敬总身心内外言之容貎辞气乃其大者

已上并曲礼毋不敬之简

安安而能迁与安而后能虑语意同迁言行也虑言思也

右曲礼安安而能迁之简

听于无声视于无形此亲存而存也色不忘乎目声不絶乎耳此亲亡而存也

右曲礼听于无声之简

立必正方席不正不坐葢异物而同义也

右曲礼童子不衣裘裳之简

厚别厚夫妇之别也昏姻以为亲而曰厚别斯礼也其有大义乎

右曲礼故日月以告君之简

凡祭岂为求福哉神之不享谓之无福

右曲礼凡祭有其废之之简

曲礼持敬之目也其未尽者则毋不敬一言尽之矣

右曲礼纳女于天子之简

古礼也非当世之宜也封之四尺孔子行之矣

右檀弓国子髙曰葬也者藏也之简

尽其道者谓名不徒録而必为明旌之制也

右檀弓铭明旌也之简

殷旣封而吊吊于圹也周反哭而吊吊于家也人之始死也则哀其死既葬也则哀其亡吊人者吊其哀也反哭亡之初哀于是为甚焉故吊吊于墓是重吊死也孔子舍殷而从周其以是夫

右檀弓殷既封而吊之简

极推辟踊之所生而不可去有如此者

右檀弓人喜则斯陶之简

不以得位为心而轻违乎礼此石祁子之所以为贤也贤而为后龟之有知政在于是

右檀弓石骀仲卒之简

狥以止狥此礼术也

右檀弓陈子车死于卫之简

有心于死之是谓故死有心于生之是谓故生故死伤于仁故生伤于义

有肉刑然后有刑人上古废之中古用之无肉刑而有刑人后世之谬也好生者圣人之德而于此乃曰弗故生云其弃之者至矣虽然弗故生亦弗故死此亦天地之心也

已上并王制公家不畜刑人之简

爵有等少失则僣故曰律刑有等少失则滥故曰律律节音之具也

右王制有功德于民者加地进律之简

搜苖狝狩四时之田也而谓三田何古疏曰夏不田葢夏时也无事三田其有事也奈何葢有废而不能三者矣不能三则再可也一可也然则何以共祭大事废否则取共而已田礼不备犹不田也

或曰田有三为焉故曰三田非岁三举之之谓也在春曰搜在夏曰苖在秋曰狝在冬曰狩无事不田曰不敬有事而不田可也

已上并王制天子诸侯无事则岁三田之简

葬不为雨止庻人之礼也诸侯则不然鲁葬定公雨不克葬礼乎

右王制庶人县封葬之简

习二礼所以简士也射乡射礼也乡乡饮酒礼也二礼行之有时今以简士而行之故曰习

右王制命郷简不帅教者以告之简

地天泰正月之卦也月令所谓地气其天气乎所谓天气其地气乎上腾者以进为上下降者以退为下

右月令天气下降之简

君之政为令令贵若天违天则有咎

右月令孟春行夏令之简

十二月节气启闭分至之外言雷风者各一言雨露霜雪者各二言寒者二言暑者三易曰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葢于是乎备矣风雷无形故言清明而不言风言惊蛰而不言雷

右月令雷乃发声之简

力穑有秋商人之书也故习用夏正麦秋至秦人之书也故习用周正

右月令麦秋至之简

雷未当收声而收故曰收雷先行何以知其收也自是无声矣故也非其声之异也

右月令雷始收声之简

日竆于次言日也月竆于纪言月也星回于天言天也天一月十二日三百六十而岁终始焉三言者尽纪之道矣然不能同于一日故月而不日

右月令是月也日竆于次之简

此古人之诚也不然则有为不闻也者而卒事者矣

右曽子问将冠子之简

诸侯从天子救火不以方色与兵遽故也若日食则可推其期而礼出焉非救火比矣

右曽子问诸侯从天子救火之简

必殡葬而后致事谓其心乎丧而未及焉故也虽致事不欲其亟而况从事乎然则奚若殡则殡葬则葬外是无与焉体之至也

右曽子问子夏问曰三年之丧卒哭之简

体异姓者体异姓之心不使公族常重于礼也体百姓者体百姓之心不使公族独轻于刑也

右文王世子公族朝于内朝之简

以贵戚而异罚此百姓之心所不平者故虽亲不以犯其体此心乎虑即囚徒之虑同姓曰兄弟

右文王世子公族之罪之简

货恶其弃于地不必藏于已大道之世然也孔子之论遗弓陋其已藏也程子之论失钱迂其地弃也

右礼运大道之行也之简

夏时以占候故不废于杞坤干以卜筮故不废于宋礼失而求诸野野尚可求况二书乎二书吾不得而见之矣其因革损益变而通之者盖可推也观之道莫大于是

右礼运夫子之极言礼也之简

人之理具于心他体具而不全天地之理具于人他物具而不全故曰天地之心人不具五行则不能食味别声被色而生也言天地则阴阳鬼神在其中矣

右礼运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之简

龟元龟也即九江之所纳锡者神之故配三灵非谓难得也

右礼运何谓四灵之简

体信达顺此君子语道之至论也理本实先王体之而已气本顺先王达之而已气之顺也有理故也体之斯达之矣故曰则是无故其故以是葢先王之世灵物骈至世固有乘之而为异说者不可不辟也

右礼运故天不爱其道之简

礼有大同焉圣人不敢自己作礼有小异焉圣人不必自己出故曰或素或青夏造殷因葢言小也

右礼器或素或青之简

凡饮养阳气也凡食养阴气也胡为两见之也前为春秋言也后为有无乐言也而食甞无乐云者飨禴之有乐也在其中矣

右郊特牲享禴有乐而食甞无乐之简

天子存二代之后犹尊贤也尊贤不过二代崇德象贤一代焉礼也二代焉不已厚乎故曰犹以义断之故曰不过二代

右郊特牲天子存二代之后之简

寓公继世则何以为禄右郊特牲诸侯不臣寓公之简巡守之礼莫大于柴后世言封禅者附焉巡守以人封禅以已

右郊特牲天子适四方先柴之简

冬至阳生万物于是乎始故郊说者以为迎长日之至也

右郊特牲郊之祭也之简

王制曰命官然后爵之始其官之也盖以德定今也爵之亦视诸官而已矣故曰以官爵人德之杀也

右郊特牲天子之元子士也之简

张子厚卒关中诸士问谥于伊川伊川复书谓古者生无爵死无谥孔子没哀公诔之不闻弟子复为之谥也与其以陈文范陶靖节王文中孟贞曜为比其尊之也曷若以孔子为比乎此至当之论然孔子有爵矣诔而无谥国之缺典也非弟子之失礼也故为尊子厚之道者公谥可私谥不可

右郊特牲生无爵死无谥之简

鬼者阴之灵也神者阳之灵也鬼神阴阳灵之也敢不冕而斋戒欤

右郊特牲玄冕斋戒之简

内则之书意者当时有此条教乎不然何其悉也

右内则后王命冡宰之简

如新受赐如更受赐孝妇之诚也为此言者其知孝乎

右内则妇或赐之饮食之简

爱亦爱敬亦敬而或问其是非则有责善之意矣养老者固如是哉虽然此以老者言也如其未老而爱敬之所关者大当其失也则有几谏之道焉

右内则曽子曰孝子之养老也之简

夫妇有别谨夫妇谨其别也内外之辨出入之严凡以此耳虽然阍寺之守非通乎下之礼也得其意不袭其迹虽一夫一妇岂不可行也哉

右内则礼始于夫妇之简

礼曰妻将生子及月辰出居侧室又曰士之妻死于死终事也故重

右内则妻将生子之简

此其所以定嫡庶之疑者乎妾之有于礼也久矣有媵而妾者有卜而妾者卜而妾者闻命而趋不待六礼之备故谓之奔传曰疲于奔命盖言速也奔者非必淫淫而奔者则曰淫奔是故女之嫁有二道焉有聘而嫁者有奔而嫁者于此有二妇长幼异年贵贱异出先后异归则孰为妻孰为妾昔者赵姬叔隗同处赵衰之室姬氏近乎聘隗氏近乎奔君子之论于是乎定乃若姬之让德葢出于常分之外矣

右内则奔则为妾之简

门亦南门也于外为常于中且扉焉示变也

右玉藻闰月阖左扉之简

王者声为律故御瞽几声之上下期于律焉耳御瞽明于律者也

几声定气则理斯顺矣不为修于外而然也非知道者其孰能知之

已上并玉藻御瞽几声之上下之简

趋以采齐行以肆夏周旋中规折旋中矩进则揖之退则扬之君子之行固如此初非佩玉之锵鸣也然为玉之意政欲制其行于礼也礼何如哉如斯六者而已矣

右玉藻趋以采齐之简

记天子诸侯大夫士之佩古之制也记夫子之佩圣人之制也圣人自我作古礼斯寓焉可谓善记矣

右玉藻凡带必有佩玉之简

据于德据也者有实地之象也立容德者其诸谓夫有实地而可据也欤若曰有德气象则所谓重恭端止之类何者非有德之气象乎

右玉藻立容德之简

接武而进不疾不徐若四时之运是谓时行如谓当行则行乃行之义也非行之容也与山立扬休玉色者得无异乎

易曰与四时合其序者莫大乎时故曰时行

已上并玉藻时行之简

既曰周公又曰天子犹书曰周公曰王若曰也位则成王政则周公此其征哉朝诸侯于明堂之位公以诸侯朝也春秋曰杞伯姬来朝其子

明堂位若志鲁之僣也者然记者之意岂其然乎其事杂其词夸

已上并明堂位昔者周公朝诸侯之简

成王伯禽皆非圣人其赐其受葢有之无足怪者曲为之说何庸哉

右明堂位成王以周公为有勲劳于天下之简

明堂位称鲁君臣未尝相弑礼乐政俗未尝相变或以为诬或以为讳然记者之意盖谓天下传之如此故又曰天下以为有道之国以为之为言也得于策书闻而未眞疑而未定之谓也故君子以为非志

右明堂位凡四代之服器官之简

大夫适子之妻丧大夫为之主故适子不杖朞礼也天子诸侯尊于大夫其主适子之妻之丧适子亦不杖朞故曰同分不同而礼同故着之

右丧服小记世子不降妻之父母之简

妾无子妾子无母者父命之为子是谓慈母其死也丧之如母所谓为慈母后也若妾尝有子子死而父命他妾之子后之则固庶母也庶母死丧之亦如母故曰为庶母可也其于祖之妾亦然故曰为祖庶母可也盖縁慈母而起庶母之义又缘庶母而起祖庶母之义如此虽然后大宗者降本生者服若三母者虽后之不降或曰三母者必先命之若嫡母无子庶子之为后则不先命庶子固其子也其为之后也传重而已异乎诸母者之为之后者矣然而必曰为后奈何曰辟嫡嫡重矣是故嫡诸介不为诸母后为祖庶母后者亦传重而已其分则固孙也故曰祖庶母

右丧服小记为慈母后者之简

除丧则己巳非除也葬不葬之别也

右丧服小记久而不葬者之简

宗其继别子之所自出者谓君也君有絶宗之道而本原之义亦有不能判然者宗别子而必云所自其意逺矣

右大传别子为祖之简

大宗一小宗四古之制也小宗宗大宗大宗独无宗乎出天子者不敢戚天子而不能不宗天子出诸侯者不敢戚诸侯而不能不宗诸侯礼虽未之有可以义起也是故传叙之谱叙之墓碑叙之而吾所谓大宗者固自若也是故大宗之有宗义可得而推礼不可得行也

右大传有百世不迁之宗之简

排阖说屦戸内者一人长长也有尊长在则否亦长长也长长之义在彼在此周旋无方可以观礼矣孰谓小节哉

右少仪排阖说屦于户内者之简

名者名也衣裳取诸乾坤其制非一而朝祭为大其余若齐服若丧服若戎服若深衣若逢掖之衣莫不皆有义焉不知其义则何贵于章哉而不衷之弊兴矣

右少仪衣服在躬之简

凡有响者皆谓之声禽兽所知者谓此耳说者证之伯牙瓠巴是以音论声也乌乎可

右乐记凡音者生于人心者也之简

着根据之谓着不息云者动之谓也着不动云者静之谓也着也者有体而常之谓也不息之天即极乎天之天不动之地即蟠乎地之地极云蟠云则所谓天地之间也阴阳鬼神是也故曰明则有礼乐幽则有鬼神竆髙逺者天之极也测深厚者地之蟠也

右乐记及夫礼乐之极乎天之简

乐之用广矣赏诸侯葢其一也谓以是而始制可乎舜命夔曰命汝典乐教胄子神人以和

右乐记夔始制乐以赏诸侯之简

善则行象德矣谓先王之世也德在乐先故风俗成而和应焉行之象也固其所也不然亦象所谓率天下以暴而民从之者也德可不愼欤德也者教时寒暑事节风雨者也

右乐记善则行象德矣之简

未下车而封黄帝尧舜之后何其亟也亟于行义武王之志也当是时风声号令必有传播于人者故牧野之语云孟子谓书不可尽信况语出于野者乎虽然由野语则勇于义由书辞则安于忍与其信书宁信野语

右乐记且女独未闻牧野之语乎之简

齐斩异布礼也斩则斩齐则齐而尊卑又异布焉何居晏子为大夫而以士服丧父可谓知礼其曰唯卿为大夫所谓逊以出之也非其志也父母之丧无贵贱一也此古之礼也

右杂记士为其父母兄弟之为大夫者之简

朝服细而密缌密而疎其疎也半于朝服故曰去其半而缌

右杂记朝服十五升之简

见乎母则见妻妾不与焉可知已

右杂记三年之丧言而不语之简

冠嫁娶何为若是急也其将有不得已者乎然则其冠也嫁也娶也何服冠于丧则丧冠其末也异于丧矣其从吉哉嫁娶亦然是故必父子偕祭乃行

右杂记大功之末之简

凡以抑外族而已士庶人且然况有国有天下者乎此义行无外戚之祸矣

右杂记姑姊妹其夫死之简

周改夏月乎曰改哉孟献子曰正月日至可以有事于上帝七月日至可以有事于祖孟子曰七八月之间旱又曰十一月徒杠成十二月舆梁成不然二子者胡为其言之也

右杂记正月日至之简

妇见舅姑兄弟姑姊妹皆舅姑之同室也见之时立而侍焉礼也礼统于尊固无特见之理故曰是见已诸父异室且尊者也故其礼异是

右杂记妇见舅姑之简

亡其地不在其地也故鲁三望为非礼

右祭法诸侯在其地则祭之之简

孝者人之同心也子有不孝苟孝矣中如是外必如是故曰可知非孝子则否不然深爱婉容可知于生而敬愉之色独不可知于祭乎

右祭义孝子之祭可知也之简

君为昭则穆荅君君穆则昭荅可知也

右祭义祭之日君牵牲穆荅君之简

日日一周是谓阳之长月日不及十二度有竒是谓阴之短既合而违复积而遇一月一会是谓终始相巡由是岁功成焉是谓致天下之和巡之为言过而不留之谓也今会为始于前为终今会为终于后为始所谓相巡者如此

右祭义祭日于坛之简

合鬼与神教之至也不然是体物而有所遗也敬有时乎可息矣教乌乎至

右祭义合鬼与神教之至也之简

非入学不齿故曰当当当其时也

右祭义君子设四学之简

阳道常饶以饶为盛阴道常乏以乏为盛

右祭统礿禘阳义也之简

静而正者物之则也少违则为过过过也不及亦过也其惟中正乎是谓不过乎物

右哀公问公曰何谓成身之简

郊郊社社尝尝禘禘是之谓明乎明者能知物之谓能知物则能处物不明乎物虽诚如不当物何不当物而格者未之有也孔子曰明乎郊社之礼禘尝之义治国其如视诸掌乎说者要之理明诚格其意如此记曰有礼是故加于身而错于前凡众之动得其宜此所谓视诸掌者也非理明诚格何以与此

右仲尼燕居是故以之居处有礼之简

引宣王诗而以文武之德三代之德太王之德非古之人其孰能及此

右孔子闲居清明在躬之简

春秋书诸侯之葬纪实之外有二义焉着僣称也着私谥也楚越何以不书不忍书也削之而从其本爵何如削之则没其实矣是故不书犹有志焉与其削也

右坊记春秋不称楚越之王丧之简

叅杂无绪是之谓儳儳焉如不终日不能持敬者为然不使一日如是毋不敬也论持敬之情者莫切于是

右表记君子庄敬日强之简

中道而废则何言乎好仁不自画也不至于是不止也

右表记中心安仁者之简

轼者车之事非轼则不成为车服者衣之事非服则不成为衣盖所谓不诚无物如此敝者服之久也言敝深于服矣葛覃证服之之意古之赋诗引诗者类如此

右缁衣苟有车必见其轼之简

服有降而情无降情至则哀哀至则哭哭不为位犹野哭也

右奔丧无服而为位之简

公子之外兄弟谓舅之子从母之子也举其子而外祖父母从母可知矣不言舅统于外祖父母也此记者立文之意也疏直称外祖父母从母吴临川谓未详其义其义岂如是乎

右服问有从无服而有服之简

十有二次天之数也在纪为月三百有六十有五度天之数也在纪为日制应十二月通衣裳言之也故继之以应规应方应直应平或者既知此论而又泥于今交裁十二幅之制故其言幅也支古者上下衣裳取诸乾坤既乃合衣裳而一之则深衣其制也深衣者盖古今之间乎古也以为简易今也以为繁难可以观世矣

深衣其起于中古乎古者上衣下裳盖朝祭之服皆然矣君子之于天下其有事焉者多矣而朝祭为大朝祭之外则为深衣以通之不曰服而专言衣衣变而长矣裳盖不变也夫衣何为而变也夫裳何为而不变也衣天也裳地也天圜而地方天动而地静是故朝服之裳犹祭服之裳也祭服之裳犹朝服之裳也何独深衣而不然深衣之制记者于深衣篇盖详今之深衣何如今之深衣非古之深衣也

已上并深衣以应十有二月之简

始加缁布冠加于髪也再加皮弁加于缁布冠也三加爵弁又加于皮弁也益而不易盖如是而后士服成故曰三加弥尊加有成也窃意古礼如此今之冠者凡三易冠亦三易服于加乎何有且祝辞有之始曰始再曰申三曰咸夫是之谓加

诸侯冠四加至玄冕天子冠五加至衮冕三加者士礼也故至于爵弁而礼成

已上并冠义三加弥尊加有成也之简

郊祭天也于郊故曰郊名以地也宗祭上帝也宗尊也名以义也郊惟岁举称之其它因事举者或曰类或曰柴或曰用牲于郊宗凡尊神皆穪之书曰禋于六宗是也而上帝为大或以祀文王也而遂谓宗庙之宗误矣

右孝经宗祀文王于明堂之简

简端録卷十

猜你喜欢
  卷七 谏诤章第十五·邢昺
  第一章 有国之害·梁启超
  三传辨疑卷八·程端学
  待轩诗记卷六·张次仲
  驳五经异义补遗·郑玄
  卷四十七·陈经
  卷三十二·真德秀
  卷四·顾栋高
  卷二·范家相
  卷一百六十六·秦蕙田
  野有蔓草·佚名
  卷二·熊节
  卷五百八十四·佚名
  解脫道論卷第九·欧阳竟无
  普陀洛迦新志卷七·王亨彦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二百八十五·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二百八十五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葛无怀小集葛天民字无怀山隂人好学攻诗忽祝髪为僧更名义铦字朴翁其后仍返初服隠居钱唐湖上足不入城市日惟吟咏自乐有无怀小集春怀向晚一鸠鸣道人春

  • 卷二百三十一·表第二十二·脱脱

        宗室世系十七      《宋史》 元·脱脱等

  • 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五十二·佚名

    弘治十二年七月己未朔孟秋享 太庙○遣内官祭司门之神○户部奏直隶永平每岁存留夏税绢二千一百余疋尚未足以给山海等八卫所官军折俸之用请自今岁以后民该纳绢者每疋折银七钱至官军支绢时每疋给银五钱余银二钱以补不足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九十四·佚名

    万历二十四年二月戊戌朔礼科给事中杨天民题吉府改封一<锍-釒>与要例不合秦沈改封 皇上已误于前岂容再误于后伏乞 圣明念旧章之当率防幸窦之易滋将吉府常汶常□氵□日廿支□二郡封停罢一如部覆 上不纳○己亥初改

  • ◎鳊鱼与苔菜·李定夷

    黎大总统于阳历新年,赏各京官以故乡物品。查武昌本为产鱼之区,梁于湖金口樊口所产鲂鱼(俗名鳊鱼),味极肥美。省垣洪山所种芸苔菜(俗名菜苔。昔李文忠督鄂,以芸菜易地种植不佳,曾挖洪山之土数船运皖),柔滑可口,均属鄂州特产,燕都殊

  • 进表·孔毓圻

    幸鲁盛典进表孔子陆拾防代孙太子少师袭封衍圣公【臣】孔毓圻恭承敕防编刻幸鲁盛典今已成书奉表上进者【臣】毓圻诚惶诚恐稽首顿首上言伏以帝德崇儒特举隆文于阙里皇仁重道首颁异数乎尼山开局命官裒洙泗希逢之典超前轶

  • 八年·佚名

    (庚午)八年大明崇禎二年春正月1月1日○朔辛巳,上行望闕禮。○禮曹以三公意,啓曰:「自古亂賊之徒,何代無之,而今此兇逆之慘,更有甚於謀亂城中之賊,此實古今、天地所未有之大變也。誅討之典,雖已行矣,而若不頒布中外,明其罪惡,則將無

  • 卷十四上·吴澄

    <经部,礼类,礼记之属,礼记纂言钦定四库全书礼记纂言卷十四上    元 吴澄 撰檀弓【旧本公仪子仲之丧檀弓免焉为此篇之第一章故摘檀弓二字名篇今更定章次檀弓章虽不在篇首而篇名则存其旧云】事亲有隐而无犯左右就

  • 卷八·李光坡

    <经部,礼类,仪礼之属,仪礼述注钦定四库全书仪礼述注卷八安溪 李光坡 撰聘礼第八郑目录云大问曰聘诸侯相于及无事使卿相问之礼也小聘使大夫周礼诸侯邦交岁相问殷相聘世相朝○疏曰大问曰聘小聘曰问此聘礼是侯伯之卿大

  • 发菩提心经论卷下·世亲

        天亲菩萨造    后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译  毗梨耶波罗蜜品第七  云何菩萨修行精进。精进若为自利他利及二俱利。如是精进。则能庄严菩提之道。菩萨为欲调伏众生令离苦恼故修精进。修精进者于一切时常

  • 天台传佛心印记·怀则

    元传天台宗教兴教大师虎溪沙门 怀则 述只一具字。弥显今宗以性具善。他师亦知具恶缘了。他皆莫测。是知今家性具之功。功在性恶。若无性恶必须破九界修恶显佛界性善。是为缘理断九。非今所论。故止观所明十乘妙观。

  • 唯识三十论要释·佚名

    同。或执离心无别心所。为遮此等种种异执。令于唯识深妙理中得如实解故造斯论。言所缘者复有二种。初明造论。后显传译。佛薄伽梵悲导有情法门虽多。其要有四因缘。唯识无相真如随对根宜诸经各说。余三理门已有广论。

  • 石榴之屋·王尔德

    童话集,《石榴之屋》,收有四部童话:《少年国王》、《小公主的生日》、《渔夫和他的灵魂》和《星孩》。

  • 南行杂记·叶紫

    熊飞岭,这是一条从衡州到祁阳去的要道,轿夫们在吃早饭的时候告诉过我。他们说:只要上山去不出毛病,准可以赶到山顶去吃午饭的。我揭开轿帘,纵眼向山中望去,一片红得怪可爱的枫林,把我的视线遮拦了。要把头从侧面的轿窗中伸出

  • 天史·丁耀亢

    史籍。清初丁耀亢撰。十卷。丁耀亢,字西生,号野鹤,诸城人。岁贡。历任容城教谕、惠安知县等职。此书系作者取历代书籍中有关“吉凶由人事”之类编纂而成。书成后,有钟羽正为之作序。旧列入史部杂史类。另著有《出劫纪

  • 平夷赋·赵辅

    平夷赋,明赵辅撰。辅字良佐,凤阳人。成化元年,由中府都督同知拜征夷将军,因功封武靖伯。三年,总兵征建州女真,还进侯爵。其事迹见明史本传。本书所咏,即为其征女真之事。

  • 春秋胡传附录纂疏·汪克宽

    三十卷。元汪克宽撰。此书模仿孔颖达《左传正义》,专为胡安国《春秋传》作疏。其《自序》称此书“详注诸国纪年谥号,可究事实之悉;备列经文同异,可求圣笔之真;益以诸家之说,而裨胡氏之阙疑;附以辨疑权衡,而知三传之得失。”但

  • 舍头谏太子二十八宿经·佚名

    一卷,西晋竺法护译。即摩登迦经之异译,说二十八宿之吉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