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坚白论

【原文】

『坚白石三』可乎?

曰:不可。

曰:二可乎?

曰:可。

曰:何哉?

曰:无坚得白,其举也二;无白得坚,其举也二。

曰:得其所白,不可谓无白;得其所坚,不可谓无坚。而之石也,之于 然也,非三也?

曰:视不得其所坚而得,其所白〔得其所白〕者,无坚也;拊不得其所 白而得其所坚,得其〔所〕坚〔者〕,无白也。

曰:天下无白,不可以视石;天下无坚,不可以谓石。坚、白不相外, 藏三,可乎?

有自藏也,非藏而藏也。

曰:其白也,其坚也,而石必得以相盈,其自藏奈何?

曰:得其白,得其坚,见与不见谓之离;不见离,一二不相盈,故离。 离也者,藏也。

曰:石之白,石之坚,见与不见,二与三,若广修而相盈也。其非举乎?

曰:物白焉,不定其所白;物坚焉,不定其所坚。不定者,兼。恶乎其 石也?

曰:循石,非彼无石,非石无所取坚白。〔坚白石〕不相离也,固乎然 ,其无已!

曰:于石,一也;坚白,二也,而在于石。故有知焉,有不知焉;有见 焉,〔有不见焉〕。故知与不知相与离,见与不见相与藏。藏故,孰谓之不离?

曰:目不能坚,手不能白,不可谓无坚,不可谓无白。其异任也,其无 以代也。坚白域与石,恶乎离?

曰:坚未与石为坚,而物兼,未与〔物〕为坚而坚必坚。其不坚石物而 坚,天下未有若坚而坚藏。

白固不能自白,恶能白石物乎?若白者必白,则不白物而白焉。黄、黑 与之然。

石其无有。恶取坚白石乎?故离也。离也者,因是。

力与知果,不若,因是。

且犹白以目〔见〕,〔目〕以火见,而火不见,则火与目不见而神见; 神不见,而见离。

坚以手〔知〕,而手以捶〔知〕,是捶与手知而不知,而神与不知。

神乎!是之谓离焉。离也者,天下故独而正。

【译文】

“坚白石”称为“三”行吗?

不行!

那么称为“二”,行吗?

行。

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见不到“坚”而见到“白”时,见到的是白石,而白石是白(指) 与石(物)结合在一起的物指,白石是具体的事物,称为“二”;摸不到 “白”而摸到“坚”时,所知道的是坚石,坚石同样是具体的事物,也称 为“二”。

既然见到了“白”,便不能说没有白;既然摸到了“坚”,便不能说没 有坚。既然有白又有坚,而这块石,之所以称为坚白石,不正是有了石与坚与白三个东西吗?

不能这么说,既然视觉看不到石的坚而只看到石的白,而看到石的白, 也就看不到石的坚;既然触觉不能摸到石的白而只摸到石的坚,而摸到石的坚,也就摸不到石的白。〔所以,坚、白、石并不是同时并列而独立存在的〕。

世界上没有白色,当然谈不上有什么白色的东西而被称为石头;世界上 没有坚性,也当然谈不上有什么坚的东西而被称为石头。坚性、白色、石质不能相脱离,可以说这是藏着“三”样东西吗?

所谓藏是见与不见自然互相转移而掩蔽不见,不是离开感觉对象而别有 他物隐藏着它。

见到白色、摸到坚性都是与石联系在一起的,石头与白色及坚性渗透融 合成一体,坚白石不是藏着坚、白、石这三样东西吗?所谓“自藏”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见到白色的石头,或摸到坚性的石头,都是一个见得到而另一个见不到 ,过一个摸得着,便另一个摸不着,这就是叫做“离”。不能见到的坚就离开了见到的白石,这也就是“一”(坚)不相盈于“二”(白石),因 而“坚”便“离”了。所谓“离”,就是“藏”(即所离的坚又“藏”于白石之中)。

见到的白是石的白,触知的坚是石的坚。见到的(如白石)与见不到的 (如坚)相结合,就是二加一而成为三,坚白石(三)如同物体的长度与宽度相结合在一起而不可分离那样,难道这样说是逻辑错误吗?

说物的白色,并不限定是哪一物(如石)的白色,说物的坚性,并不限 定是哪一物(如石)的坚性,所谓并不限定,是说它兼通于众多事物,而事物的共性怎能说只限 定于石头所仅有呢?

就拿石头的情况来说吧,虽然没有坚白就无石可言,但是没有石也就谈 不上有坚白了。坚白石不相离,本来就是这样,也永远是这样。

石,是一;而在石中的坚(坚石)、白(白石)却是“二”(即不能说 坚白石是“三”)。这样,便有摸得着的,有摸不着的;有看得见的,有看不见的。因而,摸得着的(如坚石)便与摸不着的(如白)互相隐藏着 。既然有互相隐藏,怎能说它们互相不可分离呢?因为“藏”就是不见,不见的当然与可见的有区别而可被分析了。

眼睛不能看见坚,手指不能触知白,不可以说没有坚,也不可以说没有 白。这是由于不同的感觉器官有不同的感觉职能,恶气它们又不能互相代替,坚与白互相渗透而融合于石中,怎能互相分离呢?

坚不但在坚石中存在着,恶气在一切具有坚性的事物中存在着,虽然不 知石物之坚,但并不因此而妨碍坚性的普遍存在。共性之坚并不依是否感知个别一物(如石)之坚而转移,因为世界上除了某物(如石)之坚外, 坚尚隐藏在其他具有坚性的事物中。

共性的“白”本来就不是一个独立存在的物质实体,它怎能使石或其他 事物发“白”呢?如果“白”是独立存在而自“白”的实体,那末它就不必通过各种具体白色的事物而显示其“白”了。黄、黑也是一样。如果连 具体的石头也没有,哪里还会有“坚白石”呢?由于共性与个性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共性寓于个性、事物与其属性本来是相盈为一体的,因而才有 抽象思维之“离”,才有共性与个性的区别。

感觉与思维相比较,总是不及思维来得深刻而全面,之所以如此,正是 由于思维才能认识共性,而感觉却只能认识共性而认识不到共性。

举例来说,白色以眼睛才能看见,但眼睛还必须有光线才能看见,而光 线只是视觉的条件,视觉条件并不等于视觉。所以,只是眼睛与光线本身也还不能产生视觉,而且视觉还必须与思维器官发生联系才能产生知觉, 如果视觉离开了思维,便不能有知觉。

坚性必须通过手的触觉而知,而手指还不须叩击物体才能产生触觉,如 果不通过知坚的手与手指的叩击动作,那末,即使运用思维活动也不能知坚,因为思维必须在感觉的基础上进行,如果思维不以感觉为基础,将称 为无源之水。

思维哟!从感觉到概念的产生而对事物的各种属性的分辨以及对不同事 物的分辨,都依赖思维的作用!由于有从感觉到思维的分析作用,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才能分辨清楚,人们才有正确的认识。

猜你喜欢
  非命上第三十五·墨子
  近思録集注卷二·江永
  ●温氏母训跋·温璜
  大学衍义卷四十·真德秀
  第二十六章·王夫之
  四书留书卷四·章世纯
  第二章 11·辜鸿铭
  九经辨字渎防卷八·沈炳震
  卷三·袁燮
  卷二十四·山井鼎
  卷十五·范处义
  周礼复古编·俞庭椿
  增壹阿含经卷第二十五·佚名
  佛五百弟子自说本起经·佚名
  第十八卷·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七十一·高棅

    钦定四库全书唐诗品彚卷七十一明 高棅 编五言排律一正始【上】太宗皇帝宴山中驱马岀辽阳万里转旗常对敌六奇举临戎八阵张斩鲸澄碧海卷雾扫扶桑昔去兰萦翠今来桂染芳云枝浮碎叶氷镜上朝光回首长安道方欢宴栢梁韩王元

  • 祖英集原序·重显

    师之形言也且异乎阳春白雪碧云清风者也夫大圭不琢贵乎天真至言不文尚于理实乃世之衡鉴岂智识而拟议哉师自戾止翠峯雪窦或先徳言句渊密师因而颂之或感兴懐别贻赠之作固亦多矣其有好道者并録而囊之一日摠缉成二百二十首

  • 纲目续麟卷十四·张自勋

    【甲申】唐髙祖神尧皇帝武徳七年【是岁髙开道辅公祏皆败死惟梁师都至贞观二年乃亡】帝诣国子学释奠于先圣先师考异【按廵行例曰学校曰临曰视据汉延熙十九年书魏主髦视学晋隆和元年书秦王坚临太学皆不书诣此条诣当作临

  • 卷十七·佚名

    五月十一日(丁丑),上命军机大臣传谕常青、李侍尧、蓝元枚曰:昨据李侍尧奏,黄仕简、任承恩业经委员起解。伊二人既经送回内地,而蓝元枚未抵台湾,所有水师、陆路两提督印务,是否遵照前旨分交柴大纪、普吉保二人署理,何以前此常青

  • 卷之二百七十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稿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卷之二百六十九·佚名

      康熙五十五年。丙申。六月己丑朔九卿等、遵上□日察议、户部尚书赵申乔、工部尚书王顼龄、左都御史范时崇、吏部侍郎傅绅、刑部侍郎李华之、学士蔡升元、王之枢彭始搏、詹事王奕清、奏摺、妄书不胜忻幸之语。祈

  • ◎记张宗昌·刘以芬

    张作霖于第一次直奉战争败后,在关外竭力经营,用新人,练新军,购置新武器,宜若能蔚成劲旅,一举扬威阃外者。乃第二次直奉战起,奉军悉精税向关内进攻,与吴(佩孚)军相持日久,竟不能越雷池一步;而李景林、张宗昌所率之第二军,在奉方初意

  • 京口耆旧传卷八·刘宰

    汤鹏举【孙邦彦】谭知柔刘公彦禇籍袁孚汤鹏举字致逺金坛人九嵗从乡先生杭夷甫受易有问于夷甫者曰贞者事之干何谓也夷甫命诸生以意对鹏举曰事不正不立木无干不生夷甫大竒之未冠入学遂贡京师试上舍第一擢政和戊戌进士第

  • 附记·杨时伟

    王冏伯武侯全书十六卷目录一鼎立二继统三连呉四南征五北伐六遗命七调御八法检九用人十世系十一异同十二遗事十三八阵十四纲目十五评论十六碑铭又纪言三巻右冏伯是书实创竒作观其搜采旁杂订证疑误可谓先哲之功人后学之

  • 吴安国传·脱脱

    吴安国字镇柳,处州人。他是太学进士,累官升任考功郎官。以太常少卿的身份出使金国,逢金人背弃盟约,把他拘留胁迫他服从,吴安国毅然正色说:“我的头可以得,我的气节不可以强夺,只知道为帝王的事业竭诚而死,皇帝的使命怎么敢侮辱

  • 卷七十·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七十学校考【八】直省乡党之学【二】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世宗宪皇帝御极恩诏各直省入学额数大学加七名中学加五名小学加三名不为例恩诏各府州县卫各举孝廉方正暂赐六品顶带以备召用雍正元年

  • 卷二十三·郭良翰

    钦定四库全书明谥纪彚编卷二十三明 郭良翰 撰臣谥近题准谥诸文臣礼部等衙门署部事右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等官臣吴道南等谨题为谥典谘访已有次第谨遵明旨从公会议以一羣情以襄钜典事遵奉明旨会同九卿科道同各衙门太

  • 卷五·郑伯谦

    钦定四库全书太平经国书卷五   宋 郑伯谦 撰宾祭【论六官祭礼宾客】太宰祀五帝则掌百官之誓戒与其具脩前期十日帅执事而卜日遂戒及执事眡涤濯及纳烹赞王牲事及祀之日赞玉币爵之事祀大神示亦如之享先王亦如之赞玉

  • 卷十一·魏了翁

    钦定四库全书尚书要义卷十一宋 魏了翁 撰洪范【一】武王立武庚为殷后以箕子归镐武王胜殷杀受立武庚不放而杀纣自焚也武庚纣子以为王者后一名禄父以箕子归作洪范归镐京箕子作之正义曰武王伐殷既胜杀受立其子武庚为后

  • 佛说诸法本无经卷中·佚名

    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译  尔时曼殊尸利童真而白佛言。佛说业障净者。世尊。菩萨云何业障当净。佛言。曼殊尸利。若有菩萨见于诸法无业无报。彼当到业障净。复次曼殊尸利。若有菩萨即于欲际而见实际。彼当到业障净。嗔

  • 黑旋风双献功·高文秀

    元杂剧剧本。一作《黑旋风双献头》;简名《双献功》或《双献头》。高文秀撰。末本。本剧是元代著名的“水浒戏”。情节梗概为:运城孔目孙荣将带妻子郭念儿上东岳烧香还愿,恐遇坏人,特地到梁山请故交宋江派人保护。李逵自

  • 大般涅槃经后分·佚名

    亦称《大般涅槃经后译荼毗分》、《大般涅槃经后译》、《涅槃经后分》、《阇维分》。佛教经典。唐若那跋陀罗译。二卷。其情节紧接《大般涅槃经》,主要叙述释迦牟尼临终遗教及火化、分舍利等事项。译出后即与大本合部流

  • 阿难同学经·佚名

    阿难同学经,一卷,后汉安世高译。掘多比丘欲还俗,阿难启佛开示之,使之证果入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