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一百一 袁盎晁错列传第四十一

袁盎

【索隐】:音如周礼“盎齐”,乌浪反。

者,楚人也,字丝。父故为群盗,徙处安陵。高后时,盎尝为吕禄舍人。及孝文帝即位,盎兄哙任盎为中郎。

集解如淳曰:“盎为兄所保任,故得为中郎。”

绛侯为丞相,朝罢趋出,意得甚。上礼之恭,常自送之。

【集解】:徐广曰:“自,一作‘目’。”

袁盎进曰:“陛下以丞相何如人?”上曰:“社稷臣。”盎曰:“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

【集解】:如淳曰:“人主在时,与共治在时之事。”【索隐】:按:如淳云“人主在时,与共理在时之事”也。

主亡与亡。

【集解】:如淳曰:“不以主亡而不行其政令。”【索隐】:如淳云“不以人主亡而不行其政令”。按:如说为得。

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吕后崩,大臣相与共畔诸吕,太尉主兵,適会其成功,所谓功臣,非社稷臣。丞相如有骄主色。陛下谦让,臣主失礼,窃为陛下不取也。”後朝,上益庄,

【索隐】:庄,严也。

丞相益畏。已而绛侯望袁盎曰:

【正义】:望,怨也。

“吾与而兄善,今兒廷毁我!”盎遂不谢。

及绛侯免相之国,国人上书告以为反,徵系清室,

【集解】:汉书作“请室”。应劭曰:“请室,请罪之室,若今锺下也。”如淳曰:“请室,狱也,若古刑於甸师氏也。”

宗室诸公莫敢为言,唯袁盎明绛侯无罪。绛侯得释,盎颇有力。绛侯乃大与盎结交。

淮南厉王朝,杀辟阳侯,居处骄甚。袁盎谏曰:“诸侯大骄必生患,可適削地。”上弗用。淮南王益横。及棘蒲侯柴武太子谋反事觉,治,连淮南王,淮南王徵,上因迁之蜀,轞车传送。袁盎时为中郎将,乃谏曰:“陛下素骄淮南王,弗稍禁,以至此,今又暴摧折之。淮南王为人刚,如有遇雾露行道死,陛下竟为以天下之大弗能容,有杀弟之名,柰何?”上弗听,遂行之。

淮南王至雍,病死,闻,上辍食,哭甚哀。盎入,顿首请罪。上曰:“以不用公言至此。”盎曰:“上自宽,此往事,岂可悔哉!且陛下有高世之行者三,此不足以毁名。”上曰:“吾高世行三者何事?”盎曰:“陛下居代时,太后尝病,三年,陛下不交睫,不解衣,汤药非陛下口所尝弗进。夫曾参以布衣犹难之,今陛下亲以王者脩之,过曾参孝远矣。夫诸吕用事,大臣专制,然陛下从代乘六传驰不测之渊,

【集解】:瓚曰:“大臣共诛诸吕,祸福尚未可知,故曰不测也。”

虽贲育之勇

【集解】:孟康曰:“孟贲、夏育,皆古勇者也。”【索隐】:贲,孟贲;育,夏育也。尸子云“孟贲水行不避蛟龙,陆行不避兕虎”。战国策曰“夏育叱呼骇三军,身死庸夫”。高诱曰“育为申繻所杀”。贲音奔也。

不及陛下。陛下至代邸,西向让天子位者再,南面让天子位者三。夫许由一让,而陛下五以天下让,过许由四矣。且陛下迁淮南王,欲以苦其志,使改过,有司卫不谨,故病死。”於是上乃解,曰:“将柰何?”盎曰:“淮南王有三子,唯在陛下耳。”於是文帝立其三子皆为王。盎由此名重朝廷。

袁盎常引大体慷慨。宦者赵同

【集解】:徐广曰:“汉书作‘谈’字。”

以数幸,常害袁盎,袁盎患之。盎兄子种为常侍骑,

【索隐】:案:汉旧仪云“持节夹乘舆车骑从者云常侍骑”。

持节夹乘,说盎曰:

【集解】:徐广曰:“说,一作‘谋’。”

“君与斗,廷辱之,使其毁不用。”孝文帝出,赵同参乘,袁盎伏车前曰:“臣闻天子所与共六尺舆者,皆天下豪英。今汉虽乏人,陛下独奈何与刀锯馀人载!”於是上笑,下赵同。赵同泣下车。

文帝从霸陵上,欲西驰下峻阪。袁盎骑,并车揽辔。上曰:“将军怯邪?”盎曰:“臣闻千金之子坐不垂堂,

【索隐】:案:张揖云“恐檐瓦堕中人”。或云临堂边垂,恐堕坠也。

百金之子不骑衡,

【集解】:徐广曰:“一作‘行’。”骃案:服虔曰“自惜身,不骑衡”。如淳曰“骑,倚也。衡,楼殿边栏楯也”。韦昭曰“衡,车衡”。【索隐】:张晏云“衡木行马也”。如淳云“骑音於岐反。衡,楼殿边栏楯也”。韦昭云“衡,车衡也。骑音倚,谓跨之”。按:如淳之说为长。案:纂要云“宫殿四面栏,纵者云槛,横者云楯”也。

圣主不乘危而徼幸。今陛下骋六騑,

【集解】:如淳曰:“六马之疾若飞。”

驰下峻山,如有马惊车败,陛下纵自轻,柰高庙、太后何?”上乃止。

上幸上林,皇后、慎夫人从。其在禁中,常同席坐。及坐,郎署长布席,

正义苏林云:“郎署,上林中直卫之署。”

袁盎引卻慎夫人坐。

【集解】:如淳曰:“盎时为中郎将,天子幸署,豫设供帐待之,故得卻慎夫人坐。”

慎夫人怒,不肯坐。上亦怒,起,入禁中。盎因前说曰:“臣闻尊卑有序则上下和。今陛下既已立后,慎夫人乃妾,妾主岂可与同坐哉!適所以失尊卑矣。且陛下幸之,即厚赐之。陛下所以为慎夫人,適所以祸之。陛下独不见‘人彘’乎?”

【集解】:张晏曰:“戚夫人。”

於是上乃说,召语慎夫人。慎夫人赐盎金五十斤。

然袁盎亦以数直谏,不得久居中,调为陇西都尉。

【集解】:如淳曰:“调选。”

仁爱士卒,士卒皆争为死。迁为齐相。徙为吴相,辞行,种谓盎曰:“吴王骄日久,国多奸。今苟欲劾治,彼不上书告君,即利剑刺君矣。南方卑湿,君能日饮,毋何,时说王曰毋反而已。如此幸得脱。”盎用种之计,吴王厚遇盎。

盎告归,道逢丞相申屠嘉,下车拜谒,丞相从车上谢袁盎。袁盎还,愧其吏,乃之丞相舍上谒,求见丞相。丞相良久而见之。盎因跪曰:“原请间。”丞相曰:“使君所言公事,之曹与长史掾议,吾且奏之;即私邪,吾不受私语。”袁盎即跪说曰:“君为丞相,自度孰与陈平、绛侯?”丞相曰:“吾不如。”袁盎曰:“善,君即自谓不如。夫陈平、绛侯辅翼高帝,定天下,为将相,而诛诸吕,存刘氏;君乃为材官蹶张,迁为队率,积功至淮阳守,非有奇计攻城野战之功。且陛下从代来,每朝,郎官上书疏,未尝不止辇受其言,言不可用置之,言可受采之,未尝不称善。何也?则欲以致天下贤士大夫。上日闻所不闻,明所不知,日益圣智;君今自闭钳天下之口而日益愚。夫以圣主责愚相,君受祸不久矣。”丞相乃再拜曰:“嘉鄙野人,乃不知,将军幸教。”引入与坐,为上客。

盎素不好晁错,晁错所居坐,盎去;盎坐,错亦去:两人未尝同堂语。及孝文帝崩,孝景帝即位,晁错为御史大夫,使吏案袁盎受吴王财物,抵罪,诏赦以为庶人。

吴楚反,闻,晁错谓丞史曰:

【集解】:如淳曰:“百官表御史大夫有两丞。丞史,丞及史也。”

“夫袁盎多受吴王金钱,专为蔽匿,言不反。今果反,欲请治盎宜知计谋。”丞史曰:“事未发,治之有绝。

【集解】:如淳曰:“事未发之时治之,乃有所绝。”【索隐】:案:谓有绝吴反心也。

今兵西乡,治之何益!且袁盎不宜有谋。”

【集解】:如淳曰:“盎大臣,不宜有奸谋。”

晁错犹与未决。人有告袁盎者,袁盎恐,夜见窦婴,为言吴所以反者,原至上前口对状。窦婴入言上,上乃召袁盎入见。晁错在前,及盎请辟人赐间,错去,固恨甚。袁盎具言吴所以反状,以错故,独急斩错以谢吴,吴兵乃可罢。其语具在吴事中。使袁盎为太常,窦婴为大将军。两人素相与善。逮吴反。诸陵长者长安中贤大夫争附两人,车随者日数百乘。

及晁错已诛,袁盎以太常使吴。吴王欲使将,不肯。欲杀之,使一都尉以五百人围守盎军中。袁盎自其为吴相时,有从史尝盗爱盎侍兒,

【集解】:文颖曰:“婢也。”

盎知之,弗泄,遇之如故。人有告从史,言“君知尔与侍者通”,乃亡归。袁盎驱自追之,遂以侍者赐之,复为从史。及袁盎使吴见守,从史適为守盎校尉司马,乃悉以其装赍置二石醇醪,会天寒,士卒饥渴,饮酒醉,西南陬卒皆卧,司马夜引袁盎起,曰:“君可以去矣,吴王期旦日斩君。”盎弗信,曰:“公何为者?”司马曰:“臣故为从史盗君侍兒者。”盎乃惊谢曰;“公幸有亲,

【集解】:文颖曰:“言汝有亲老。”

吾不足以累公。”司马曰:“君弟去,臣亦且亡,辟吾亲,

【集解】:如淳曰:“藏匿吾亲,不使遇害也。”【索隐】:案:张晏云“辟,隐也。言自隐辟亲,不使遇祸也”。

君何患!”乃以刀决张,

集解音帐。【索隐】:案:帐,军幕也。决之以出也。

【集解】:如淳曰:“决开当所从亡者之道。”

从醉卒隧出。司马与分背,袁盎解节毛怀之,

【集解】:如淳曰:“不欲令人见也。”

杖,步行七八里,明,见梁骑,骑驰去,

【集解】:文颖曰:“梁骑击吴楚者也。或曰得梁马驰去也。

遂归报。

吴楚已破,上更以元王子平陆侯礼为楚王,袁盎为楚相。尝上书有所言,不用。袁盎病免居家,与闾里浮沈,相随行,斗鸡走狗。雒阳剧孟尝过袁盎,盎善待之。安陵富人有谓盎曰:“吾闻剧孟博徒,

【集解】:如淳曰:“博荡之徒。”或曰博戏之徒。

将军何自通之?”盎曰:“剧孟虽博徒,然母死,客送葬车千馀乘,此亦有过人者。且缓急人所有。夫一旦有急叩门,不以亲为解,

【集解】:张晏曰:“不语云‘亲不听’也。”瓚曰:“凡人之於赴难济危,多以有父母为解,而孟兼行之。”【索隐】:案:谓不以亲为辞也。今此云解者,亦谓不以亲在而自解。

不以存亡为辞,天下所望者,独季心、剧孟耳。今公常从数骑,

【集解】:徐广曰:“常,一作‘详’。”

一旦有缓急,宁足恃乎!”骂富人,弗与通。诸公闻之,皆多袁盎。

袁盎虽家居,景帝时时使人问筹策。梁王欲求为嗣,袁盎进说,其後语塞。

【索隐】:按邹氏云“塞”当作“露”,非也。案:以盎言不宜立弟之义,其後立梁王之语塞绝也。

梁王以此怨盎,曾使人刺盎。刺者至关中,问袁盎,诸君誉之皆不容口。乃见袁盎曰:“臣受梁王金来刺君,君长者,不忍刺君。然後刺君者十馀曹,

【集解】:如淳曰:“曹,辈也。”

备之!”袁盎心不乐,家又多怪,乃之棓生

【集解】:徐广曰:“棓,一作‘服’。”骃案:文颖曰“棓音陪。秦时贤士,善术者”。【索隐】:文颖云棓音陪。韦昭云棓,姓也。

所问占。还,梁刺客後曹辈果遮刺杀盎安陵郭门外。

晁错

【索隐】:上音朝,下音厝,一如字读。案:朝氏出南阳,今西鄂晁氏,谓子朝之後也。

者,颍川人也。学申商刑名於轵张恢先所,

【集解】:徐广曰:“先即先生。”【索隐】:轵张恢生所。轵县人张恢先生所学申商之法。

与雒阳宋孟及刘礼同师。以文学为太常掌故。

【集解】:应劭曰:“掌故,百石吏,主故事。”【索隐】:服虔云“百石卒吏”。汉旧仪云“太常博士弟子试射策,中甲科补郎,中乙科补掌故”也。

错为人穞直刻深。

【集解】:韦昭曰:“术岸高曰峭。”瓚曰:“穞峻。”【索隐】:案:韦昭注本无“术”字。或云术,道路也。峭,七笑反。峭?峻也。

孝文帝时,天下无治尚书者,独闻济南伏生故秦博士,治尚书,年九十馀,老不可徵,乃诏太常使人往受之。太常遣错受尚书伏生所。

【正义】:卫宏诏定古文尚书序云:“徵之,老不能行,遣太常掌故晁错往读之。年九十馀,不能正言,言不可晓,使其女传言教错。齐人语多与颍川异,错所不知者凡十二三,略以其意属读而已也。”

还,因上便宜事,以书称说。诏以为太子舍人、门大夫、家令。

【集解】:服虔曰:“太子称家。”瓚曰:“茂陵书太子家令秩八百石。”

以其辩得幸太子,太子家号曰“智囊”。数上书孝文时,言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书数十上,孝文不听,然奇其材,迁为中大夫。当是时,太子善错计策,袁盎诸大功臣多不好错。

景帝即位,以错为内史。错常数请间言事,辄听,宠幸倾九卿,

【集解】:徐广曰:“九,一作‘公’。”

法令多所更定。丞相申屠嘉心弗便,力未有以伤。内史府居太上庙壖中,门东出,不便,错乃穿两门南出,凿庙壖垣。

【索隐】:上音乃恋反。谓墙外之短垣也。又音而缘反。【正义】:上,人缘反。壖者,庙内垣外游地也。

丞相嘉闻,大怒,欲因此过为奏请诛错。错闻之,即夜请间,具为上言之。丞相奏事,因言错擅凿庙垣为门,请下廷尉诛。上曰:“此非庙垣,乃壖中垣,不致於法。”丞相谢。罢朝,怒谓长史曰:“吾当先斩以闻,乃先请,为兒所卖,固误。”丞相遂发病死。错以此愈贵。

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地,

【集解】:徐广曰:“一云言景帝曰‘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非久长策,不便,请削之’,上令公卿云云。”

收其枝郡。奏上,上令公卿列侯宗室集议,莫敢难,独窦婴争之,由此与错有卻。错所更令三十章,诸侯皆諠譁疾晁错。错父闻之,从颍川来,谓错曰:“上初即位,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别疏人骨肉,人口议

【集解】:徐广曰:“一作‘讙’。”

多怨公者,何也?”晁错曰:“固也。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庙不安。”错父曰:“刘氏安矣,而晁氏危矣,吾去公归矣!”遂饮药死,曰:“吾不忍见祸及吾身。”死十馀日,吴楚七国果反,以诛错为名。及窦婴、袁盎进说,上令晁错衣朝衣斩东市。

晁错已死,谒者仆射邓公

【正义】:汉书作“邓先”。孔文祥云名先。

为校尉,击吴楚军为将。还,上书言军事,谒见上。上问曰:“道军所来,

【集解】:如淳曰:“道路从吴军所来也。”瓚曰:“道,由也。”

闻晁错死,吴楚罢不?”邓公曰:“吴王为反数十年矣,发怒削地,以诛错为名,其意非在错也。且臣恐天下之士噤口,

【索隐】:上音其锦反,又音其禁反。

不敢复言也!”上曰:“何哉?”邓公曰:“夫晁错患诸侯彊大不可制,故请削地以尊京师,万世之利也。计画始行,卒受大戮,内杜忠臣之口,外为诸侯报仇,臣窃为陛下不取也。”於是景帝默然良久,曰:“公言善,吾亦恨之。”乃拜邓公为城阳中尉。

邓公,成固人也,

【正义】:梁州成固县也。括地志云:“成固故城在梁州成固县东六里,汉城固城也。”

多奇计。建元中,上招贤良,公卿言邓公,时邓公免,起家为九卿。一年,复谢病免归。其子章以脩黄老言显於诸公间。

太史公曰:袁盎虽不好学,亦善傅会,仁心为质,引义慷慨。遭孝文初立,资適逢世。

【集解】:张晏曰:“资,才也。適值其世,得骋其才。”

时以变易,

【集解】:张晏曰:“谓景帝立。”

及吴楚一说,说虽行哉,然复不遂。好声矜贤,竟以名败。晁错为家令时,数言事不用;後擅权,多所变更。诸侯发难,不急匡救,欲报私雠,反以亡躯。语曰“变古乱常,不死则亡”,岂错等谓邪!

【索隐述赞】袁丝公直,亦多附会。揽辔见重,卻席翳赖。朝错建策,屡陈利害。尊主卑臣,家危国泰。悲彼二子,名立身败!

猜你喜欢
  刘焉袁术吕布列传第六十五·范晔
  列传九·薛居正
  卷一百七十八·列传第七十五·柯劭忞
  卷二十三 肃宗·王夫之
  大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一十四·佚名
  ●卷二·王恽
  ●附录。鲁监国载略·佚名
  一百九十八 江宁织造曹(兆页)覆奏家务家产摺·佚名
  第三章 紫禁城内外 一 袁世凯时代·溥仪
  代宗本纪·欧阳修
  桑哥传·宋濂
  赵德胜传·张廷玉
  卷一百四十·佚名
  徐庆云·佚名
  二十三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五集卷四十八·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五集卷四十八古今体七十一首【己酉六】西直门外抡元归紫禁觇穑度青郊麦穗结将实禾苖方以苞幸逢雨阳若益切悚欣交独是念远驿【昨据将军鄂辉等奏廓尔喀闻官兵将至惊惧远窜

  • 卷八·沈德潜

    ☆屈绍隆字介子,更名大均,一字翁山,广东番禺人。诸生。弃为僧,名今种,字一灵,后复为儒。著有《翁山诗外》。○缪天自云:“诗有俚语,经顾宁人笔辄典;诗有庸语,入屈翁山手便超。”洵为定论。○翁山天分绝人,而又奔走塞垣,交结宇内奇

  • 潜斋诗钞·吴之振

    何梦桂赠唐乐天星翁有客傲今世,去古见是人。得姓遗唐谱,自号乐天民。毋乃香山老,重来现后身。问君何能解,浦口谈天星。术高价难酬,索诗抵千金。我政坐诗穷,敢以穷累君。君谓穷不忧,诗赋乐我贫。不见石友死,锦帆不敛形。不见邓

  • 御选明诗卷六十一·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明诗卷六十一五言律诗十二方扬金山虚阁疑无地琳宫别有天江空万籁发僧定一灯悬七泽吞呉楚孤峯自嵗年乗风兴不浅高眺已泠然呉丕显题襟江楼缆解春江晓帆悬碧树秋开千里月近槛一江流草色迎芳渡歌声逐去

  • 诗女史纂卷之三·田艺蘅

    处囊斋主人辑苏伯玉妻苏伯玉妻、失其姓氏、伯玉被使在蜀、久而不归、其妻居长安、思念之、因作盘中诗以寄之焉、诗云、山树高、鸟鸣悲、泉水深、鲤鱼肥、空仓雀、常苦饥、吏人妇、会夫稀、出门望、见白衣、谓当是、而

  • ●卷八·司马光

    王化基为人宽厚,尝知某州,与僚佐同坐,有卒过庭下,为化基{如言},而不及幕职,幕职怒,退召其卒笞之。化基闻之,笑曰:&ldquo;我不知欲得一{如言}如此之重也。向或知之,化基无用此{如言},当以与之。&rdquo;人皆服其雅量。官至参知政事

  • 卷六十二·杨士奇

    永乐四年十二月丙戌朔 上视牲南郊 复张泌为光禄寺卿初泌坐是谪役至是宥之○升行人成务为山西道监察御史○朝鲜国遣陪臣金承霪等奉表贡马三十六匹谢赐乐器赐钞及文绮表里娑罗国王遣使勿黎都等来朝贡珍珠等物赐钞及彩

  • 卷之一千四百二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一百八十七·佚名

    光绪十年。甲申。六月癸酉朔。上诣长春宫。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皇太后安。至壬寅皆如之。内起居注  ○谕内阁、前据御史屠仁守奏、湖北郧西县廪生余琼芳身死一案。疑窦多端。显有冤抑。当派卞宝第详加检验。悉

  • 尚史卷十六·李锴

    世家九楚世家【始成王元年终秦始皇二十四年凡八百九十三年传四十一世】鬻熊 熊丽 熊狂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髙阳史记世家髙阳者黄帝之孙昌意之子详帝纪髙阳生称称生卷章卷章生重黎重黎为帝喾髙辛居火正甚有功能光融

  • 寇俊传·李延寿

    寇俊,字祖俊,性格温雅宽厚,小时候就有见识和抱负,好学且善于记忆。他生性廉洁,不为财物私利动心。家里人曾经卖东西给别人,赚了一匹绢。寇俊后来知道了这件事,就说:“得到了财物而失去了德行,我认为很不足取。”找到了货主将绢

  • 三十九年·佚名

    (癸未)三十九年清乾隆二十八年春正月1月1日○朔己未,上御景賢堂,召見諸大臣二品以上,諸承旨,正一品宗臣。諸臣以聖壽躋七旬,請仰瞻天顔,上許之。命承旨,書下勸農綸音,申飭八道道臣及兩都留守。○副提學鄭存謙、應敎洪趾海、副應

  • 重刻《安士全书》序·周梦颜

      淫杀二业,乃一切众生生死根本。最难断者唯淫,最易犯者唯杀。二者之中,淫则稍知自爱者,犹能制而不犯。然欲其意地清净,了无丝毫蒂芥者,唯断惑证真之阿罗汉方能之耳。余则爱染习气,虽有厚薄不同,要皆缠绵固结于心识之中,从劫

  • 卷三百一十七·佚名

    △初分趣智品第四十六之二善现,是菩萨摩诃萨所擐甲胄不属布施波罗蜜多。何以故?布施波罗蜜多毕竟无所有。非菩萨非甲胄故。说彼甲胄不属布施波罗蜜多。是菩萨摩诃萨所擐甲胄不属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何以故?净

  •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卷第十五·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传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法护等奉 诏译如来不思议品第四之九复次舍利子。如来所有十八不共佛法。诸住信菩萨闻是说已。应生净信超越分别离诸疑惑。乃至发希有想。而是十八种法。如来以具足故

  • 大方广菩萨藏文殊师利根本仪轨经卷第十·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明教大师臣天息灾奉 诏译  第四净行观想护摩成就法品第十一之二  如是阿阇梨。于彼王城聚落乞食。归已。于清净处安置其钵。即出房外用无虫净水。举其左手以洗双足。足既净已。复

  • 曼斯菲尔德庄园·简·奥斯汀

    《曼斯菲尔德庄园》是英国女作家简·奥斯汀于1814年出版的长篇小说。该作讲述了以男女青年的恋爱婚姻为题材。描写陷入感情纠葛的几对青年男女。善良懂事的范妮由于家境穷困,从小被寄养在富裕的姨妈家。姨妈家的两个表

  • 华严策林·法藏

    佛教著述。唐法藏述。一卷。简述《华严经》的宗旨,分为九个部分:一征普眼、二明理事、三辩正因、四融大小、五结成坏、六通二界、七明隐显、八明因果、九达色空。书中谓《华严经》的宗旨最终可归纳为“因果二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