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 生 学 序
──按劳分配之哲学问题──
阎百川先生之在山西,关于国民党训政时期所要做未能做之地方自治,似乎在十六七年前早就做过了,然未有稳固基础及显著成绩,则因国际及国内潮流的牵荡,亦因所施多未切于人民生活所需要──例受小学教育的,过后仍种田数年,即完全忘却了,等于浪费──,故不能同于有根的植物一般自趋生长。今以讲求防共方法而研究出“按劳分配”及“物产证券”“土地村有”等要义,然其学说皆从按劳分配而演出,故今就是略论之。
近世对于社会经济,有“各尽所能各取所需”,与“各尽所能各取所值”之两派学说。取所需,是共产党及无政府的主张;取所值,即阎氏所谓按劳分配,亦谓之“资──生产的资本──公有”、“产──消费的物产──私有”。阎氏以此制最合公道人情。所谓公道者,即劳动与享受相当之谓,劳动少者少享受,劳动多者多享受,以劳动定享受,以享受励劳动,是即合乎公道也。人情者,人心之所同然也。如劳动上之“好逸恶劳”,享受上之“好多恶少,好美恶劣”;处事定制,以其所好之多与美,以励其所恶之劳,即合乎人情也。其谓‘“按需分配”──即主各取所需之共产党等──是以生产工具给劳动者,固然十分不喜欢;“按劳分配”,使劳动者十分喜欢处同,而劳动结果全归劳动者所有,无一分不喜欢’,可为其攻击共产制之最有力处。
但其哲理之精粹处,乃在‘人生非劳动不能达享受之目的,制度为限制欲享受而不欲劳动者,应使享受与劳动合一。故按劳分配属于政治范围,而分配制度之极则,只是按劳分配。若按需分配,便使享受与劳动分离,则劳动之目的,非为享受而生产,非“不藏己不为己”者,不能是超乎本能人情之上而为公为人的。为公为人是理的表现,为己为私是欲的表现,在人行为上有公私,在内心上必有理欲,社会上可行的是公道,不可任的是私,人心上可启的是理,不可纵的是欲,用本身的理以擒本身的欲是德行,用大家的理以擒大家的欲是政治。定制度只能收政治的效果,不能收道德的效果,纵令人人人情优化,事实上竟可按需分配,而定制度亦只能定按劳分配,而以优化人情属教学德行,不属政制’。
其说先分为公为人之理与为私为己之欲,于理又分顺成环境的子理──后天而奉天时──,与改造环境的母理──先天而天不违──。子理是人与物关系上表现的,是什么能什么、就要什么,如饿了该吃饭。母理是人与人关系上表现的,该什么能什么、才可什么,如“蹴尔而予之,乞人勿屑”。似乎子理是顺成欲的,母理是节制欲的。据此、自应比以“环境决定意志”之唯物史观高一筹。
然阎氏对于“用本身的理以擒本身的欲”之德行教学,似稍欠注重。盖“人与物”、“人与人”之事上,更有“人与自”之一事。人生大事,莫过于将自身人格优化,非此则仍未发展人类高等的精神,不过可平平庸庸的混度一生而已。吾意人以经济生存,政治平安,教化进善,必能进善而后有人生之价值。阎氏谓“知行合一的政治教学与政治制度不可分开,优化人情的教学必与政治分开”,亦甚有理。故政制中所施之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大抵为资生学术,是与政治应合一者。由此应将“优化人情”之职能付之宗教,而与政治平等提倡。
宗教之独能适今后人类的理智而最有优化人情的力量者,莫过儒之与佛;以儒而切近优化人生,极至乎不藏己不为己之大同社会;以佛而深圆优化人情,极至乎证无我而契一切法缘生实相,其精义略备王君恩洋所著人生学。近之当道者,虽高至阎氏,亦犹未能重视此优化人情之要旨,故今特为表而出之──王君属序人生学,拟即以此篇充之。(见海刊十七卷五期)
(附注) 原题“按劳分配之哲学问题”。
猜你喜欢 大般涅槃经 第七卷·佚名 佛说咒目经·佚名 卷之二·牧云通门 卷二十四·性音 五方便念佛门·智顗 佛说最上根本大乐金刚不空三昧大教王经卷第三·佚名 卷第二十·道原 万松老人评唱天童觉和尚颂古从容庵录一·行秀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八十一·澄观 卷三·佚名 净名玄论卷第八(会处下)·吉藏 法华义疏卷第九·吉藏 卷第四十五·霁仑超永 卷三百一十九·佚名 卷七十七(後秦三藏鸠摩罗什译)·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