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諸家姓氏事畧

諸家姓氏事畧

周惇頤

惇頤字茂叔道州營道人終虞部郎中諡元學者稱濓溪先生惇頤於春秋雖無解釋然其言曰春秋正王道明大法也孔子為後世王者而修也亂臣賊子誅死者於前所以懼生者於後也蓋發明孔子之本心而廣孟子不盡之意臣今所集諸家之義蓋以惇頤為宗自惇頤以下得其傳者程顥程頤則又以次取焉

程顥

顥字伯淳河南人終宗正寺丞諡純學者稱明道先生顥於春秋亦無書然其言春秋以為莫謹於華夷之辨至論王霸之際深明天理人欲之分欲人君以堯舜為法若桓文管仲之事義所不由蓋深於春秋者也其弟頤傳春秋亦多用其說今互出之以表其一家之學

程頤

頤顥之弟終西京國子監教授諡正頤傳春秋雖無全書然論春秋大法則一序盡之矣其他見於門人記錄有果為頤之言者有得其意而非其言者其徒謝湜劉絢最得其意亦各為傳惟湜有全書絢之書則程氏雜說及李參所錄程氏學載焉間亦有頤語也頤於春秋發明大有功至胡安國遂廣其說而春秋之義明矣

范祖禹

祖禹字淳夫成都人終翰林學士兼侍講按朱熹伊洛淵源錄亦據鮮于綽所記列為程頤門人又稱其所著論語說唐鑑盡用程頤之意頤曰淳夫乃能相信如此又曰三代以來無此議論臣今於其書有及於春秋者悉取附於本章

謝良佐

良佐字顯道上蔡人歷仕州縣曾召對除書局官程顥初見以為展拓得開程頤亦以王佐才許之良佐嘗語學者以春秋云向見河南先生言須要廣見諸家之說其門人惟劉絢得先生旨意為多良佐為論解及語門人間亦合於春秋之義今取之

楊時

時字中立南劒州人終龍圖閣直學士諡文靖學者稱龜山先生南方學者從程顥兄弟惟時與謝良佐游酢三人以高弟稱時與程頤往來書講論春秋之學極詳又嘗語學者昔聞之師云若經不通則當求之傳傳不通則當求之經又其所著書如三經義辨論語孟子解多有及於春秋之說其後胡安國為春秋傳間與時商確時之傳為羅從彦從彦傳延平李侗侗傳朱熹

侯仲良

仲良字思聖江陵人從程頤學或言其嘗從周惇頤朱熹考其年月不合然仲良程頤高弟也今論語說及中庸解等書間有及於春秋者亦附本章之次

尹焞

焞字彦明洛人曾以逸民召賜和靖處士終徽猷閣待制嘗因蘇炳以見程頤以篤行稱於其門嘗曰孟子善讀春秋春秋無義戰彼善於此則有之矣焞謂程子亦善讀春秋春秋土功必書重民力也或以胡安國春秋傳示焞焞曰昔侍程子嘗有所聞尚能記一二呂稽中謂其與羣弟子言據六經發明問答不為講解獨嘗奉詔撰論語解今倂取其說焉

劉絢

絢字質夫河南人以通春秋召為太學博士有人問程頤春秋學曰已令劉絢作傳絢傳成來呈頤曰郤看頤親作據尹焞謂程傳竟不成書劉傳亦不出然今世傳程氏雜說首卷所載皆絢傳而李參所編程氏學自言倂程子語錄之今十三家春秋集解皆目為程解誤矣臣今亦不能别其孰為程孰為劉各按其書為標題亦疑以傳疑焉若其師友淵源之學則昭若日星無可疑也若夫朱熹所定程氏經說自有春秋傳二卷胡安國每援以為據與今劉傳不同是則為程傳又何疑焉

謝湜

湜字持正懷衣金堂人終國子博士二程來廣漢湜往從之嘗解春秋以呈程頤頤曰更二十年後子方可作然尹焞謂其久從程頤則其書成當在頤既殁之後近年山陽度正始訪得其書於懷安鋟板以行世方見大抵說多本之頤比劉絢極詳細頤春秋學得湜得絢後又得安國而其義昭著矣

胡安國

安國字康侯建川崇安人終寶文閣直學士諡文定因同舍靳裁之得聞西洛二程之學嘗詔以春秋進講以學未卒業辭退乞編集因得程頤傳其間精義十餘條若合符節蓋以自信年六十一書成宋高宗稱嘆其書世所共見然講說之詳則雜見他書多與其傳互相發明者今倂取之安國一生精力盡在是矣

呂祖謙

祖謙字伯恭其先河東人後徙開封至祖謙又與朱熹張栻講明益詳尤嗜春秋左氏傳有春秋集解左氏博議等書行於世嘗言觀春秋見聖人以禮杜亂名義之間凜乎不可犯也而左氏所載國之安危人之夀夭又皆以禮觀之故祖謙發明春秋以禮為本祖謙自言博議特為舉子課試之文作爾朱熹亦於其門人所記左氏說有取焉臣今亦惟其解釋經義者取之講傳而與經不相關者略之他書有及春秋者多所援據祖謙晩著大事記以見意嘗謂司馬光通鑑效左傳而目錄效春秋臣於朱熹通鑑綱目祖謙大事記亦云

胡宏

宏字仁仲安國之季子也嘗被召旨以疾不克造朝學者稱五峯先生幼志於道從楊時侯仲良游而卒傳安國之學故其論春秋皆安國遺訓著皇王大紀亦以發明春秋之旨嘗曰聖人教人消人欲復天理莫深切於春秋臣今所援取皆雜見諸書各以章次附其說焉

李侗

侗字愿中南劒州劒浦縣人聞郡人羅從彦得河洛之學於楊時遂往學焉從之累年受春秋中庸語孟說盡得所傳之奥學者稱延平先生新安朱熹從之嘗問春秋大旨侗曰春秋一事各是發明一例如觀山水徙步而形勢不同不可拘以一法然所以難言者蓋以常人之心推測聖人未到聖人灑然處豈能無失耶熹服其言終身不敢輕議褒貶蓋得於此侗無書傳世惟熹所錄平時語有問春秋者數條臣今取附本章

朱熹

熹字元晦亦字仲晦父世居徽之婺源後徙於建終華文閣待制諡文學者稱晦庵先生從屛山劉子翬游又從李侗卒傳程氏之學為學者宗熹平生於易詩中庸大學語孟皆有成書獨於春秋自謂不敢臆度尊之也然其言曰春秋大旨可見者誅亂臣討賊子内中國外夷狄貴王賤霸而已又曰易本隱以之顯春秋推見至隱此書雖云本根天理然實與人事貫通乃正誼明道之書不可於一字一義間妄求褒貶臣細考其說於諸書發明春秋最多而世莫察也熹晩年著通鑑綱目一書頗用春秋遺意此又熹不言之秘臣今雜取熹諸書及其門人記錄各附本章細味之當知熹深於春秋者熹讀春秋雖程氏說間亦疑之自餘皆未敢輕信觀其所疑益知其所信之不妄

張栻

栻字敬夫廣漢人魏國公浚嗣子終右文殿修撰諡宣從胡宏學益務取友以力求所未至學者稱南軒先生嘗謂學者莫先於明義利之辨凡無所為而為之者王者之事也霸者則有所為而為之矣又曰春秋即事而明天理窮理之要也觀此書取其大義數十斷為定論而詳味其抑揚予奪輕重之宜則有以權萬變矣栻於春秋雖無書而間因解釋他經或旁及之率得春秋之旨臣今悉援據焉

猜你喜欢
  卷二十七·湛若水
  君子与小人的不同心怀·孔子
  古乐经传卷四·李光地
  春秋辨义卷首五·卓尔康
  第十四章 26·辜鸿铭
  序·俞汝言
  春秋诸国统纪卷二·齐履谦
  卷十八·胡广
  招致篇第四四·王充
  颜氏學記卷七·戴望
  圆悟佛果禅师语录卷第十九·圆悟克勤
  现代西藏序·太虚
  在仰光与前任内阁总理答茂税务部长宇峇宇议员宇吞旺宇滚等谈话·太虚
  覆罗普悟居士书·太虚
  佛说众许摩诃帝经卷第八·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词综》(卷九)·朱彝尊

    宋词五十六首瑞龙吟周邦彦章台路,还是一作。见?褪粉梅梢,试华桃树。愔愔坊陌一作。曲?人家,定巢燕子,归来旧处。 黯凝伫,因记个人痴小,乍窥门户。侵晨浅约宫黄,障风映袖,盈盈笑语。前度刘郎重到,访邻寻里,同时歌舞。唯有旧来秋娘,

  • 卷二○·郭则沄

    何吟秋《同治中兴篇》云:“南海始土寇,西边入群夷。削平壹中外,咸仰中兴时。两宫女尧舜,诏下御帘垂。周公赤舄度,北面遵朝仪。郭李竞功烈,韩范资匡持。文士皆麟凤,武夫具熊罢。二疏与‘四皓’,尊为帝者师。《

  • ●二一、宫中的祭祀·秦翰才

    满洲是金人之后。金人迷信鬼神,崇尚祭祀,满洲也浸染其遗俗。吾们看《满洲祭神祭天典礼》一书,便可知当时祭祀的繁重。至于满洲帝国而与世推移,宫中祭祀已省便很多。不过虽说省便,还很郑重。吾们从几件礼节的记录中,可以把他

  • 平定两金川方略艺文七·阿桂

    平定两金川拟露布一首翰 林 院 侍 讲 学 士【臣】纪昀【臣】闻威星钺非螳斧所能支怒奋雷硠虽蚕丛而亦辟应天者胜定申四冡之诛恃险者亡难负三苖之固故王师仗顺厯百战而无前逋防偷生终一朝而就絷灵防震吼西人之

  • 经幄管见卷三·曹彦约

    (宋)曺彦约 撰寳庆二年二月初二日入讲筵同侍讲王塈待对是日仍读任宰职篇 景徳初北道用兵毎邉奏至凡军旅之事多先送中书上谓毕士安冦凖曰此皆欲卿等先知中书总文武大政枢宻院虽专军机然大事须本中书顷来李沆徃徃别具机

  • 卷二十五上·班固

    钦定四库全书 前汉书卷二十五上 汉  兰  台  令  史班 固撰唐正议大夫行秘书少监琅琊县开国子颜师古注 郊祀志第五上 洪范八政三曰祀【师古曰祀谓祭祀也】祀者所以昭孝事祖通神明也旁及四夷莫不修之下至禽

  • 卷七十二·司马迁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卷七十二 汉  太   史   令司马迁 撰宋中郎外兵曹参军裴 駰集解 唐国子博士弘文馆学士司马贞索隐 唐诸王侍读率府长史张守节正义 穰侯列传第十二 穰侯魏冉者秦昭王母宣太后弟也【索隐宣

  • 卷一百一·佚名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万寿盛典初集  钦定四库全书万寿盛典初集卷一百一歌颂四十一【教习进士馆诸臣二】万寿诗【五言律四首】教   习  进  士【臣】张世文甲子周璇纪蓬莱敞寿筵贞符方履泰午位正当乾瑞荚添

  • 子路第十三·朱熹

     凡三十章。  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劳,如字。苏氏曰:“凡民之行,以身先之,则不令而行。凡民之事,以身劳之,则虽勤不怨。”请益。曰:“无倦。”无,古本作毋。吴氏曰:“勇者喜于有为而不能持久,故以此告之。”程子曰:“

  • 提要·孔安国

    【臣】等谨案古文孝经孔氏传一卷旧本题汉孔安国传日本信阳太宰纯音据卷末乾隆丙申歙县鲍廷博新刋跋称其友汪翼沧附市舶至日本得于彼国之长﨑澳核其纪嵗干支乃康熙十一年所刋前有太宰纯序称古书亡于中夏存于日本者颇多昔

  • 第五十四卦:《归妹卦》·佚名

    归妹:征凶,无攸利。【白话】《归妹卦》象征婚嫁:如果行为不正,前方会有凶险,不会有利益。《象》曰:“泽上有雷,归妹,君子以永终知敝。【白话】《象辞》说:《归妹卦》的卦象是兑(泽)下震(雷)上,兑又代表少女,震又代表

  • 卷第八·佚名

    阿毗达磨俱舍论卷第八尊者世亲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分别世品第三之一已依三界分别心等。今次应说。三界是何。各于其中处别有几。颂曰。地狱傍生鬼  人及六欲天名欲界二十  由地狱洲异此上十七处  名色界于中

  • 大乘要语一卷·佚名

    水油同形非农人不识(喻真妄)来时见事生(见心生)去时事不现。明了知来去。依相不分别。师子(兽中王)逐人不逐尘块(识微细种子喻菩萨能断第八识断集)如犬逐尘块不逐人(灭前六识不见第七八识)菩提之心(静虑)如毛头许(莬

  • 天台九祖传·佚名

      宋 士衡编天台九祖传(并序)云间沙门士衡敬编吾宗九世祖师示生东西两土。前后出兴相去赊远。故感应垂迹之事散在经传。傥非博览则不可得而详也。以山家传习者。而于祖师功德。罕测厥由。於乎先儒有言。其先祖无美

  • 漫塘文集·刘宰

    宋代诗文别集。36卷。刘宰著。《四库全书总目》称刘宰“秉性恬谈,平生无他嗜好,惟书靡所不读,所为文章,淳古质直,不事藻饰,而自然畅达”。集中诗歌数量不多,以纵情山水,表达闲情逸致的作品为主,如《过剡溪》:“青山叠

  • 晋陶母剪发待宾·秦简夫

    元杂剧剧本。“晋陶母”又作“陶贤母”或“陶母”。简名《剪发待宾》。秦简夫撰。旦本。写晋代陶侃对母亲十分孝顺,他的母亲也以信义严格要求他发奋上进。一次来了客人,因家里贫困,无钱购物招待。陶母就剪掉自己的头发卖

  • 古事记·太安万侣

    现存日本最古的史书。系太安麻侣编撰。周作人译。综合日本古代神话、英雄传说、民间故事、民间歌谣和帝王家谱的书,也是日本现存最早的官修史书。作者太安万侣,又名安麻吕或安满。日本奈良前期史官。711年奉元明天皇

  • 拘虚晤言·陈沂

    一卷。明陈沂撰。此书皆为陈沂所著杂说之文,一卷,分三十四条,二千余字。其体例有些近似连珠体,先取两事排比成句,作为比喻,而后阐明其寓意,即不用韵,也不注意修辞,语言朴素、浅显,通俗易懂。如:“刀剑,凶器也,而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