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五

钦定四库全书

融堂书解卷五

宋 钱时 撰

商书

汤誓

伊尹相汤伐桀升自陑遂与桀战于鸣条之野作汤誓观此书止是汤谕其众庶而誓之初无伊尹相汤伐桀之文亦初未有升自陑战鸣条之事而序云尔者此夫子特书伐桀之始末所以深明乎汤之心也盖当时天下虽被桀坏得如此狼狈然其事体全繋乎伊尹一人之去留观汤荐尹于桀初何心于伐桀也尹去亳适夏亦何心于丑夏也使桀一旦感悟得伊尹而用之则汤与尹固桀之圣臣也一圣臣居中以辅成君德一圣臣居方伯连帅以讨伐不义之诸侯则天下即日可以丕变岂不大幸岂非两圣人之本心哉夫何五就而不能用终使伊尹丑夏而归而伐桀之谋遂定夫子是以深明伐桀非汤之心也伊尹实相之也特书曰伊尹相汤伐桀非罪伊尹也明桀不能用伊尹不得已而后有相汤之事也既丑有夏复归于亳与此序属辞比事而观事理甚明陑在河曲之南鸣条在安邑之西自陑而升以向安邑此汤行师之道也与武王师渡孟津同

王曰格尔众庶悉听朕言非台小子敢行称乱有夏多罪天命殛之

先儒谓桀犹在上未当称王此言王曰者史氏之追称也愚见不然汤奉行天罚诛一独夫耳若谓桀犹在上未当称王则是犹有君臣之大分如天地之不可易置也今日之师岂宜轻举乎汤之革命固定于誓师之日也汤虽不自王而当时固已王之矣此书王曰正是史官实録夫复何疑不然则仲虺之诰实作于大坰汤返未及国而曰锡王曰惟王曰王懋昭者不一而足亦谓之追称可乎

今尔有众汝曰我后不恤我众舍我穑事而割正夏予惟闻汝众言夏氏有罪予畏上帝不敢不正今汝其曰夏罪其如台夏王率遏众力率割夏邑有众率怠弗协曰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夏德若兹今朕必往

正夏言正统也今汝其曰犹言今汝何不曰也今汝何不曰夏之有罪一如我之有罪乎时日曷丧言有日在上何时得汝丧亡乎

尔尚辅予一人致天之罚予其大赉汝尔无不信朕不食言尔不从誓言予则孥戮汝罔有攸赦

予其大赉汝史记作大理汝分明有举理其事意思孟子所云劳之来之来字亦是抚徕安集之也先儒以赐训赉恐未尽

汤既胜夏欲迁其社不可作夏社疑至臣扈

汤既胜夏尝欲迁其社于商矣已而又不忍使夏之社竟废故不可不可者非欲之而不可得之谓也所以见汤忠厚之意也夏社臣扈三书虽亡要无非陈述其始之欲迁与夫所以不可之旨耳丧国之社屋之先儒谓此制恐始于汤容有此理使汤之前已有此制则必无欲迁之议三书亦不必作也疑至未详或谓同臣扈为迁社之议者然经传无攷难遽信也臣扈汤臣逮事太戊

夏师既败汤遂从之遂伐三朡俘厥宝玉谊伯仲伯作典宝

遂从之者遂从而追之也谊伯仲伯汤之二臣也典常也明此宝乃有国之常宝世代相传所不可无藏之祖庙所不可失者桀不能守而汤得之必当有以寓其警戒之意矣若非有国之常宝是乃桀之所亡者汤必不取也且一举兵而首利其宝玉虽张良萧何亦所不屑而谓吊民伐罪顺天应人者为之乎

仲虺之诰

汤归自夏至于大坰仲虺作诰

仲虺一书一反一覆极言竭论所以相规相勉者不一而足殆非徒为汤开释而已也史氏既具言慙德之事而夫子序书不复再及止书归自夏以著作诰之时书至大坰以志作诰之地极有味于此备见返未及国便作此书正是因其慙而急投之呜呼是仲虺之心也惟吾夫子知之

成汤放桀于南巢惟有慙德曰予恐来世以台为口实举师之初而有称乱之嫌卒伐之后而有慙德之语呜呼吾是以深悲圣人之不幸也口实者借之以实其口犹云借口

仲虺乃作诰曰呜呼惟天生民有欲无主乃乱惟天生聪明时乂有夏昬德民坠涂炭天乃锡王勇智表正万邦缵禹旧服兹率厥典奉若天命

此仲虺作诰第一节也禹数苗罪只是个昬迷仲虺数桀罪亦只是个昬德自古圣人所以兢兢业业不敢少懈者无他恐少懈即昬耳吁可畏哉惟其昬是以民罹凶虐勇智即聪明也聪无不闻明无不见灵明无体妙用无方以其自刚健而不屈谓之勇勇非血气也以其自睿照而不惑谓之智智非思虑也

夏王有罪矫诬上天以布命于下帝用不臧式商受命用爽厥师简贤附势寔繁有徒肇我邦于有夏若苗之有莠若粟之有秕小大战战罔不惧于非辜矧予之德言足听闻

此第二节是申言桀之所以亡者极形容得桀之情状呜呼闻善言而拜之夏之所以王闻德言而欲害之夏之所以亡斯可鉴矣

惟王不迩声色不殖货利德懋懋官功懋懋赏用人惟己改过不吝克寛克仁彰信兆民乃葛伯仇饷初征自葛东征西夷怨南征北狄怨曰奚独后予攸徂之民室家相庆曰徯予后后来其苏民之戴商厥惟旧哉此第三节是申言汤之所以宜王者惟王二字是承上文数桀之罪而言惟犹独也勉于德者勉之以官勉于功者勉之以赏惟己者一断之于己也寛与仁非二事然亦不无轻重仁则未尝不寛寛则未必尽仁乃葛伯仇饷乃字正承上文

佑贤辅德显忠遂良兼弱攻昧取乱侮亡推亡固存邦乃其昌德日新万邦惟怀志自满九族乃离王懋昭大德建中于民以义制事以礼制心垂裕后昆予闻曰能自得师者王谓人莫己若者亡好问则裕自用则小呜呼慎厥终惟其始殖有礼覆昏暴钦崇天道永保天命仲虺因汤慙德而作诰上三节具言桀之罪汤之德与夫天之厌夏而与商人之所以苦夏而归商以见吊伐之师乃是理所当然汤所不得辞其责者到此却都不明言汤不必慙亦不答其来世口实之语但极陈存亡之道规警而讽切之此乃乘汤方慙之时不待返国急急纳忠此正仲虺作诰之本旨也自佑贤辅德以至篇终语凡数转大槩只是一节意无非推明推亡固存之道贤者人佑之德者人辅之忠者显之良者伸遂之此天下之常理也柔弱而不立者人兼并之暗昧而不明者人攻伐之乱者人取之亡者人侮之此亦理之所必至也是故弱昧乱亡皆亡之道桀之所以亡也贤德忠良皆存之道汤之所以王也凡亡之道吾推而去之使无有凡存之道吾固而守之使勿失夫如是则有佑辅无兼攻有显遂无取侮而邦国乃始昌明矣此仲虺承上文夏商之明效而推极此两端进戒于汤终篇衮衮一反一覆无非此旨最为深切

汤诰

汤既黜夏命复归于亳作汤诰

黜废黜也汤既放桀不复纉承其后而夏之统絶矣故曰黜夏命所谓革命也不居夏邑而返都于亳明告天下以革命之意而作是书也故曰复归史氏止云汤归自克夏至于亳夫子序书特曰汤既黜夏命复归于亳便见得已承大统而与天下更始其义昭昭矣

王归自克夏至于亳诞告万方

首曰王归自克夏至于亳诞告万方见得胜夏而归才至亳都便作此语

王曰嗟尔万方有众明听予一人诰惟皇上帝降衷于下民若有恒性克绥厥猷惟后

民有恒性民皆可以为善也圣人视民如一体只是见得其性相近耳降衷之义先师论之备矣

夏王灭德作威以敷虐于尔万方百姓尔万方百姓罹其凶害弗忍荼毒竝告无辜于上下神只天道福善祸淫降灾于夏以彰厥罪肆台小子将天命明威不敢赦敢用牡敢昭告于上天神后请罪有夏聿求元圣与之戮力以与尔有众请命上天孚佑下民罪人黜伏天命弗僭贲若草木兆民允殖俾予一人辑宁尔邦家兹朕未知获戾于上下栗栗危惧若将陨于深渊凡我造邦无从匪彝无即慆淫各守尔典以承天休尔有善朕弗敢蔽罪当朕躬弗敢自赦惟简在上帝之心其尔万方有罪在予一人予一人有罪无以尔万方呜呼尚克时忱乃亦有终

简别也有善有罪万方之众羣仰瞩于一人而实定于一人之心一人心与上帝相贯通则上帝之心即一人之心也上通帝心下协民性方是上下同流【案此解只释尔有善至无以尔万方一节不应前后皆无训释疑原本有阙文】

咎单作明居

先儒谓咎单为汤司空作明居一篇明居民之法也不知何所据书自明白无可叙者故直书曰咎单作明居与伊尹作咸有一德之类同

伊训

成汤既没太甲元年伊尹作伊训肆命徂后

此伊训肆命徂后三书之序也唐虞曰载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孔子周人也故序以年书孟子亦周人也故亦曰汤崩太丁未立外丙二年仲壬四年太甲颠覆汤之典刑盖谓汤既崩太丁未立而卒又其弟外丙方二岁仲壬方四岁故以太甲嫡孙嗣立耳谓之太丁未立则是己为储贰况书谓太甲既立不明则是未立之先亦不为不明矣伊尹安得舍嫡长而立一孩孺乎太史不悟年齿遂谓外丙在位三年仲壬在位四年然则太甲嗣位当在汤崩七年之后何故孔子序不曰仲壬既没而曰成汤既没太甲元年乎先儒因是未免异同之论是不信先圣之经而徇后世记传之谬也大不可且不特先圣之经可攷而伊尹告太甲凡五书始末亦甚明伊训首曰惟元祀十有二月乙丑伊尹祀于先王奉嗣王祗见厥祖是太甲初立侯甸羣后咸在伊尹奉新君见于乃祖成汤之神位而告之也若太甲在外丙仲壬两君之后则其初立时有仲壬之几筵在安得不告于新薨之君而独见乃祖乎太甲上篇营于桐宫密迩先王其训王徂桐宫居忧桐宫汤之墓也往汤之墓侧而居忧位是居汤之丧也若丧仲壬安得居汤之墓乎其他如惟我商王布昭圣武即云今王嗣厥德如先王顾諟天之明命即云嗣王丕承基绪伊尹诸书所称先王皆汤也如此类不一而足辞无间隔事理甚明若一再传皆短祚又皆伊尹所亲歴安得告太甲时畧无一语及之太甲嗣汤而立无可疑者学者只当以圣经为证肆命先儒谓肆陈也伊尹陈天命以告太甲也徂后先儒谓徂往也述往古明君以告太甲也二书既亡虽不可攷然训义明白似亦有理

惟元祀十有二月乙丑尹伊祠于先王奉嗣王祗见厥祖侯甸羣后咸在百官总己以听冢宰伊尹乃明言烈祖之成德以训于王曰呜呼古有夏先后方懋厥德罔有天灾山川鬼神亦莫不宁暨鸟兽鱼鼈咸若于其子孙弗率皇天降灾假手于我有命造攻自鸣条朕哉自亳惟我商王布昭圣武代虐以寛兆民允怀今王嗣厥德罔不在初立爱惟亲立敬惟长始于家邦终于四海呜呼先王肇修人纪从谏弗咈先民时若居上克明为下克忠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以至于有万邦兹惟艰哉敷求哲人俾辅于尔后嗣制官刑儆于有位曰敢有恒舞于宫酣歌于室时谓巫风敢有殉于货色恒于游畋时谓淫风敢有侮圣言逆忠直逺耆德比顽童时谓乱风惟兹三风十愆卿士有一于身家必丧邦君有一于身国必亡臣下不匡其刑墨具训于防士呜呼嗣王祗厥身念哉圣谟洋洋嘉言孔彰惟上帝不常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尔惟德罔小万邦惟庆尔惟不德罔大坠厥宗【案伊训解永乐大典原阙】

融堂书解卷五

猜你喜欢
  水旱第三十六·桓宽
  ●毛詩多識卷十二·多隆阿
  泾野子内篇卷十·吕柟
  ●牧鑑卷之六·杨昱
  卷八·杨简
  卷三十九·程公说
  第二章 23·辜鸿铭
  十一经问对卷一·何异孙
  卷四十五·郑玉
  卷十七·郑玉
  卷十·惠士奇
  卷二·顾栋高
  卷二十·朱熹
  三十一、赵州勘婆·慧开
  勉青年学僧·太虚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陈朴·唐圭璋

      朴字冲用,有陈先生内丹诀。内丹诀序言元间,张方平曾请其延寿一纪。   望江南   中黄宝,须向胆中求。春帝令行生万物,乾坤膝下与吾俦。百脉自通流。   施造化,左右火双抽。浩浩腾腾充宇宙,苦烟袅袅上环楼。夫妇渐

  • 第十六回 孝披白服泣哭瞻灵·佚名

    诗曰:钦天监里善观星天降瘟疫不非轻七月十五挂红灯逐疫救灾万事亨俚言敍过,书归前情:却说赵小姐与梦月方才看罢西游灯的故事,催马才待要走,往旁边一看,又有一路名灯儿,敢说甚麽名色,众位听我道来。唱:这一路八仙庆寿灯儿好,众仙

  • 运命的逻辑·徐志摩

    一前天她在水晶宫似照亮的大厅里跳舞—— 多么亮她的袜! 多么滑她的发!她那牙齿上的笑痕叫全堂的男子们疯魔。二 昨天她短了资本, 变卖了她的灵魂;那戴喇叭帽的魔鬼在她的耳边传授了秘诀,她起了皱纹的脸又搽

  • 卷三十七·陈起

    钦定四库全书 江湖小集卷三十七    宋 陈起 编刘过龙洲道人诗集 襄阳歌 十年着脚走四方胡不归来兮襄阳襄阳真是用武国上下吴蜀天中央铜鞮坊里弓作市八邑田熟麦当粮一条路入秦陇去落日彷佛见太行土风沈浑士奇杰

  • 卷三百三十一·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三百三十一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东斋小集陈鉴之字刚父初名璟三山人嘉定时游京师与倪守斋善守斋官新安鉴之偕焉集中喜雨歌玉湖书院诸诗俱为守斋而作也有东斋小集一卷送郑严州四首【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四百四十五·佚名

    嘉靖三十六年三月甲寅朔 孝肃皇后忌辰遣清平伯吴家彦祭 陵寝 升总督狭西三边右都御史贾应春为南京户部尚书户部右侍郎吴嘉会为本部左侍郎总督漕运巡抚凤阳右副都御史蔡克廉为户部右侍郎狭西左布政使殷学四川左布政使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五 食货略四·纪昀

    食货略 【四】漕运盐铁茶榷酤杂税平准平籴○漕运唐五代宋金元明△唐唐懿宗咸通元年南蛮陷交趾征诸道兵赴岭南诏湖南水运自湘江至澪渠并江西水运以馈行营诸军泝运艰难军屯广州乏食润州 人陈磻石诣阙言海船至福建往来大

  • 卷一百六十七·杨士奇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历代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一百六十七明 杨士奇等 撰选举宋哲宗元佑元年平章军国重事文彦博上奏曰臣闻於诗思皇多士生此王国济济多士文王以宁从古来为国治民者多士则兴乏

  • 弁言·查继佐

    弁言「罪惟录」,是一部明季查继佐撰着的「明史」。「四部丛刊」三编「史部」收有此书,影印自吴兴刘氏嘉业堂藏的手稿本。查氏(海宁人,字伊璜,自号东山钓史)在所作的「自序」(原题「东山自叙」)中,亦一如其另一着作「鲁春秋」(已

  • 卷二百五十八·佚名

    <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二百五十八人物志一百三十八列女传十八八旗蒙古列女传一正红旗蒙古护军鄂博恢之妻雍古尔氏【顺治十八年旌表】镶蓝旗蒙古骁骑校布顔图之妻蔡堪珠【康

  • 朱神惠·周诒春

    朱神惠 字季柳。年三十五岁。生于美国旧金山。已婚。女四。光緖二十七年。自费入加利佛尼大学。习理科。继改习医科。光緖三十四年。得医学博士学位。转入哈佛大学医科。宣统元年。得医学博士学位。曾在万国肺痨病会

  • 本议第一·桓宽

    惟始元六年,有诏书使丞相、御史与所举贤良、文学语。问民间所疾苦。文学对曰:“窃闻治人之道,防淫佚之原,广道德之端,抑末利而开仁义,毋示以利,然后教化可兴,而风俗可移也。今郡国有盐、铁、酒榷,均输,与民争利。散敦厚之朴,成贪

  • 第十一章 禁淫书·佚名

    上古圣人造字,从大处说:用来阐明自然演变的精微,传播圣贤的大道心法。从小处讲:宣布科条文教,记录复杂事物。被世人利用,功劳十分伟大。不知罪魁是谁,竟敢亵渎六书的大义,用来编造淫书,形容淫秽之事。污浊见闻,败坏风纪。

  • 知忠·慎到

    原文:乱世之中。亡国之臣。非独无忠臣也。治国之中。显君之臣。非独能尽忠也。治国之人。忠不偏於其君。乱世之人。道不偏於其臣。然而治乱之世。同世有忠道之人。臣之欲忠者不绝世。而君未得宁其上。无遇比干子胥之忠

  • 卷二十五·佚名

    △恶行品第二十九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诸恶莫作者,诸佛世尊教诫后人三乘道者,不以脩恶而得至道。皆习于善自致道迹。是故说曰诸恶莫作也。诸善奉行者,彼修行人普脩众善。唯自婴珞具足众德。见恶则避恒脩

  • 双要品法句经第九(二十有二章)·佚名

    双要品者,两两相明善恶有对。举义不单。心为法本,心尊心使,中心念恶。即言即行,罪苦自追,车轹于辙。心为法本,心尊心使,中心念善。即言即行,福乐自追,如影随形。随乱意行,拘愚入冥,自大无法。何解善言,随正意行,开解清明。不为妒嫉

  • 俱舍论疏 第十四卷·法宝

    俱舍论疏 第十四卷沙门法宝撰分别业品第四之二论。傍论已了至表无表相。上来已明二.三.五业及傍论了。自此已下。大文第二明律仪等三。先总标三别。后依章别释。此半颂第一总标三也论曰至非不律仪。列三名也论。

  • 起信论疏笔削记卷第二十·子璇

    长水沙门子璇录观中论心沉没者。以真如无相。向即心绝分别不起。故云沉没。此如二乘取空为证也。由沉寂故遂成二失。如下列释。论或起下正显失。疏初观即法相观。于中复有苦无常无我不净之异。以见不净故不可爱。苦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