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八

钦定四库全书

项氏家说卷八

宋 项安世 撰

说事篇一

离骚

楚语伍举曰德义不行则迩者骚离而逺者距违韦昭注曰骚愁也离畔也葢楚人之语自古如此屈原离骚必是以离畔为愁而赋之其后词人仿之作畔牢愁葢如此矣畔谓散去非必叛乱也

九歌

按澧阳志五通神出屈原九歌今澧之巫祝呼其父曰太一其子曰云霄五郎山魈五郎即东皇太一云中君山鬼之号也刘禹锡论武陵之俗亦曰好事鬼神与此正合且九歌多言澧阳澧浦则其说葢可信矣汉谷永言楚怀王隆祭祀事鬼神欲以获福助却秦师而兵破地削身辱国危则原之九歌葢为是作欤

节序说

俗言端午为屈原七夕为女牛皆附防之说也大率人情每两月必一聚防而月必用阳日必重之此古人因人情而立敎示尊阳也是故正月则用一日三月则用重三五月则用重五七月则用重七九月则用重九皆取阳月阳日独十一月用冬至盖阳生之日亦重阳也书之正月上日与月正元日皆正月一日之名也诗之溱洧秉蕑论语之暮春浴沂皆重三祓禊之俗也然则节序之立古矣

招魂

招魂曰帝告巫阳曰有人在下我欲辅之魂魄离散汝筮予之此四句帝命也巫阳对曰掌夣上帝其命难从此二句巫阳对也若必筮予之恐后之此二句又帝命也谢不能此三字又巫阳对也复用巫阳焉此一句又帝命也此章旧注不通故为正之葢掌夣之官能占人精神所在帝欲急还其魂故并命巫阳曰汝必自筮而自予之茍待掌梦则恐不及事此殆作者之本意云

战国防

战国防辩士之所作也故其书尚说而贵客

战国防目録序旧缺十一篇南丰访得之而三十三篇者复完且谓此书言诈之便而蔽其愚言战之善而讳其败有利焉而不胜其害有得焉而不胜其失亦名言也

汉初即位之礼

即位之礼有二君薨世子定位于初丧此柩前之位也如召公毕公立康王于殡宫衞弥牟扶适子就位于丧次皆所以定统绪一人心此则家老大臣之事也诸侯三年之丧毕以士礼入见王赐之命而后即诸侯之位此朝廷之位也如高宗谅隂三年而后出令太甲居忧三祀而后冕服此则嗣君之事人子之所自尽也汉景帝始短父丧可谓薄于亲者然犹已葬释服而后书太子即位于高庙又三日而后受皇帝号则犹用古者居丧称子除丧即位之礼也其后武帝亦以葬后三日即位率以为常盖去古未逺虽甚变之中犹有不变者存及其既逺虽有志于古者亦于所传而不能自决矣

州郡县学

州县立学自秦而下莫知其所从始按华阳国志汉孝文帝末年庐江文翁为蜀郡守是时世平道治民物阜康翁乃立学选吏子弟就学于是巴汉从风亦立文学孝景帝嘉之令天下郡国皆立文学因翁倡其敎蜀为之始也则郡国文学葢始于此又益州治蜀郡文翁所立文学本在城南后汉永初后遇火复立而州夺郡文学为州学郡乃更于夷里桥南岸道东边起文学则部刺史于所治别自立学又见于此又成都县为蜀郡治所广汉冯颢为令立文学学徒八百人则虽郡治所之县亦自置学又见于此大抵部刺史所治郡凡三学曰州学曰郡学曰县学汉去古近故置学之多如此而皆自孝文及文翁始孰谓文帝不喜儒术哉

淮南子

淮南子缪称曰天有四时人有四用视而形之莫明于目聴而精之莫聪于耳耳聴其声口言其诚而心致之精则万物之化咸有极矣淮南此语必古之遗言也

明月珠

高诱淮南子注随侯之珠盖明月珠也许慎淮南子注曰夜光之珠有似明月故曰明月张衡西京赋流悬黎之夜光左思呉都赋曰随侯于是鄙其夜光据四家之说则随侯明月悬黎夜光一物而四名也班固西都赋曰随侯明月错落其间悬黎垂棘夜光在焉乃是四物非一物也

诗赋

尝读汉人之赋铺张闳丽唐至于本朝未有及者盖自唐以后文士之才力尽用于诗如李杜之歌行元白之唱和序事丛蔚写物雄丽小者十余韵大者百余韵皆用赋体作诗此亦汉人之所未有也予尝谓贾谊之过秦陆机之辩亡皆赋体也大抵屈宋以前以赋为文庄周茍卿子二书体义声律下句用字无非赋者自屈宋以后为赋而二汉特盛遂不可加唐至于宋朝复变为诗皆赋之变体也

史记

史记十二诸侯乃列十三国者秦后为帝作本纪矣故从世家称十二诸侯犹六国列七国而称六也或谓子长摈呉非也陈表而杞不表呉表而越不表皆以谱牒无传尔二国竝有世家亦非黜之也曹世家不见于自序而附于管蔡者皆毋弟也如赵王遂附楚元王世家也

伯仲季

沛公兄弟葢以伯仲季为名称及其贵也乃独以为字而改名曰邦尔方为亭长时何邦之云兄仲为代王遂名曰喜长兄伯不复有名父公母媪亦不加文可见古人之实也

阴阳家说二章

言六壬者用天官十二神以贵神之前五神腾蛇为奉车都尉朱雀为羽林军六合为光禄大夫句陈为将军青龙为左丞相贵神之后六神天后为后宫采女太阴为御史中丞真武为后将军太常为太常卿白虎为廷尉天空为司直其所称官名大抵皆用汉制又姚氏易载太一七十二局法称雉始鸣为野鸡始鸣避汉讳然则凡方技之学皆起于汉也

言太乙者皆出易干凿度九宫之说一坎九离三震七兑二坤四巽六干八艮即刘度所谓河图也十神太乙皆用蹉宫移坎一于干移艮八于坎移震三于艮移巽四于震移离九于巽移坤二于离移兑七于坤移干六于兑凡八卦皆退一位或云地阙东南移九以镇之或云干统天故移一于干皆未知其孰是也唐天寳中苏嘉庆始奏九棊太乙法又曰九太乙天元玉策又谓之九奇太乙其法皆用正宫然则十神九棊自是二术也按其一以五将十神更治迭游为吉凶其一以九神飞直为祸福一皆天神一皆地祗一主十二野则似是汉法一主九州则唐法也棊气奇三字不同以天元玉策攷之则其神九位之土祗又云以十神行天之九室以九奇行地之九室则所谓奇者安知非祗字术士多不知书又喜诡秘故转为棊奇亦或然也

同年兄弟

进士称同年兄弟初谓起于唐世按应劭风俗通言后汉人伍世公与段辽叔同嵗及守广汉先举其子后守南阳又以与蔡伯起同嵗先举其弟皆谓同时孝防则科目之有同年尚矣盖汉世最重辟举受其辟则为君臣受其察则为父子则同时共察者安得不谓之兄弟乎

隐语

俗间助语多与本辞相反虽言去亦曰来如归去来之类是也虽言无亦曰在如曰没在之类是也于口耳亦曰看如说看聴看是也于丑恶亦曰好如好丑好恶是也虽在逺外亦以为里如曰逺里在外里是也虽甚爱惜亦以为杀如曰惜杀爱杀是也亦曰惜死爱死其于打字用之尤多如打叠打聴打话打请打量打睡无非打者

王氏李氏

栁芳唐厯言王珪曾祖神念在魏为乌桓氏仕梁为将祖梁太尉王僧辩遂为王氏至珪始为儒按此则文中子谓其上世世皆有著述者妄也又唐歴高祖卷首言唐之祖为后魏金门镇将镇武州因为武州人至虎为西魏柱国赐姓太野氏隋文帝作相时始复本姓为陇西李氏则唐之本系盖可知矣按姓氏书载虎之兄曰起头弟曰乞头起头之子曰达摩其名皆与太野相称唐六典宗正寺犹有定州刺史乞头一房则其祖凉武昭王是亦珪之祖王僧辩也史臣于珪直书本姓于唐则先曰赐姓后曰复姓葢微而显云

姓名作对

吐蕃之臣曰乞藏遮遮可对统万之主曰赫连勃勃绍兴间申屠寅字行父有声于太学或以其姓名对少正夘闻者絶倒而行父意甚不乐申屠古司徒也其对少正尤切不独寅与夘对也

郢坊

前辈诗言赐酒皆曰郢坊按唐六典言今内有郢州春酒因张去奢为刺史进其法今则取人为酒匠以供御及燕赐

本语改失其意

文字中有用当时本语后人不知而以他辞文之其失本意尤多如唐书改好汉为奇士五代史改一把算子为一握筹已为可病然犹未失本意也因观宋徽宗实録见执政议立新君曰且召二王来看葢北人之语句未多用看字本是助语而修史者遽书曰召二王来观之如此则是执政议时初未识亲王之面乃今始欲亲相其貌而立之也其去本意岂不逺哉

六先生年齿

世有六先生图或问其位置先后平安主人书齿序以告之康节先生邵氏熙宁十年卒年六十七濂溪先生周氏熙宁六年卒年五十七少康节六嵗涑水先生司马氏元祐元年薨年六十八少濂溪二嵗横渠先生张氏熙宁十年卒年五十八少涑水一嵗明道先生程氏元丰八年卒年五十四少横渠十二嵗伊川先生程氏大观元年卒年六十五少明道十一嵗周张二程虽尊幼之序素明不暇论年然史于孔门师生亦并记其年之多少云

字说

黄庭坚字鲁直马永卿嬾真录以为史克鲁人也尝引十六相以却莒仆故曰鲁直此说非也若是则黄大临亦可字鲁直矣鲁直二字出栁文先友记按尔雅庭直也直而且坚故字鲁直临照四方曰明故字元明朱丞相名字葢用荆公字说于文合一为朱析而二之则为非故名胜非而字蔵一皆说朱字也

东坡长短句

苏公乳燕飞华屋之词兴寄最深有离骚经之遗法葢以兴君臣遇合之难一篇之中殆不止三致意焉瑶台之梦主恩之难常也幽独之情臣心之不变也恐西风之惊绿忧谗之深也冀君来而共泣忠爱之至也其首尾布置全类邶柏舟或者不察其意多疑末章专赋石榴似与上章不属而不知此篇意最融贯也余又谓枝上栁绵吹渐少天涯何处无芳草此意亦深切余在会稽尝作送春诗曰堕红一片已堪疑吹到杨花事可知借问春归谁与伴泪痕都付石榴枝葢兼用两词之意书生此念千载一辙也

吕子进长短句

元祐中书舎吕希纯字子进作长短句上章言人之避祸曰莫交闲虑到心头有来忧不得无后不须忧下章言人之求福曰万般希望不如休无来求不得有后不须求可谓善处祸福之间者矣

因讳改字

歌者多因讳避辄改古词本文后来者不知其由因以疵议前作者多矣如苏词乱石崩空因讳崩字改为穿空秦词杜鹃声里斜阳树因讳树字改为斜阳暮遂不成文满庭霜以霜为惨遂改为芳照不眠以不为入声遂改为无或改为孤而不知乐府中以入与平为一声也近年因为慈福太皇家讳近字凡近拍者皆改为傍拍他时必不能晓傍拍之义也

文苑英华

周丞相云禁中有旧本文苑英华一千卷淳熙中为近习校雠改易国讳尽坏旧本其甚害理者如押殷字韵诗改殷为商遂并一诗之韵字字改之令尽协商字葢禁中既委近习而近习又自募后生举子辈为门客竞以能改避为工殊可痛惋丞相因此遂自校一本蔵之于家恨未能刋行不然他时禁中本一出流布人间遂皆以近御府所蔵为正则不可复救矣

项氏家说卷八

猜你喜欢
  任法第四十五·管仲
  卷之五·罗汝芳
  卷十七·陈士元
  双桥随笔卷十二·周召
  卷三十八·纳兰性德
  第一章 1·辜鸿铭
  目录·俞皋
  卷六·黄伦
  卷三十六·山井鼎
  卷三上·王天与
  在仰光与宇顶宇爱貌宇峇汉谈话·太虚
  出钱劳军与布施·太虚
  占察善恶业报经行法·智旭
  魔劝舍寿品第二十六·佚名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五十五·澄观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一百六十九·彭定求

        卷169_1 【秋日炼药院镊白发,赠元六兄林宗】李白   木落识岁秋,瓶冰知天寒。桂枝日已绿,拂雪凌云端。   弱龄接光景,矫翼攀鸿鸾。投分三十载,荣枯同所欢。   长吁望青云,镊白坐相看。秋颜入晓镜,壮发凋危冠。

  • 第九十六回 失襄阳庸帅自裁 走河南逆闯复炽·蔡东藩

      却说熊文灿既收降张、罗二贼,余贼胆落,湖、广、河南一带,稍稍平静。文灿遂上言“兵威大震,潢池小丑,计日可平”等语,怀宗优诏报答。至洪承畴调督蓟、辽,孙传庭无辜下狱,关、陕中失两统帅,张献忠遂密图自逞,拥兵索饷,日肆劫

  •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十五·佚名

    弘治元年六月癸巳朔命左军都督府故都督佥事巩寿之子斌袭定僚卫指挥使○兵部集廷臣议都御史马文升所奏甘凉军务以为自辽东西北至延绥一带军饷不给倘目前再有边患计将安出又如辽东市马右京例差通事守臣以为不便改委亲信

  • 卷之九百六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五百四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世家卷第十三 高丽史十三·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 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 敎修。睿宗二。○(己丑)四年春正月丙午朔放朝贺。戊申辽遣大永信来贺生辰。己酉东界行营兵马录事王思谨河景泽等与女眞战于咸州死之。庚戌宴辽

  • 卷二十七刑法志一·黄遵宪

    外史氏日:上古之刑法简,后世之刑法繁。上古以刑法辅道德故简,后世以刑法为道德故繁。中国士夫好谈古治,见古人画象示禁、刑措不用则睾然高望,慨慕黄、农、虞、夏之盛,欲挽末俗而趋古风。盖所重在道德,遂以刑法为卑卑无足道也

  • 六年·佚名

    (辛亥)六年大明嘉靖三十年春正月1月1日○己丑朔,上御思政殿,行進豐呈禮。又賜東西班二品以上及承政院、弘文館兩司、兵曹、都摠府入直官、藝文館上下番,宴于勤政殿西庭。○成均館生員等上疏,請勿復兩宗禪科,不允。1月2日○庚

  • 卷之四·罗汝芳

    再论“宗旨”问:“圣贤学问,须要有个宗旨,方好用工,请指示何如?”曰:“愚质蠢朴,原不晓得去觅宗旨,但处书而论。《中庸》专谈性道,而性道首之天命,故曰:‘道之大原出于天’,又曰:‘圣希天

  • 墙倒众人推·孔子

    【原文】 子贡曰:“纣①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②。天下之恶皆归焉。” 【注释】 ①纯即殷纣王,商朝的最后一个君主,中国历史上暴君的典型。②下流:下游,地形低下众水流灌的地方。 【译文】 子贡说:“殷纣王

  • 卷五·毛奇龄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毛氏传卷五翰林院检讨毛奇龄撰六年春郑人来输平【输左传作渝】和而不盟曰平输者纳也据传公未立时与郑战狐壤而获公焉则公原有怨于郑者至是郑与宋构而前年邾郑伐宋宋告急于公而公不之应则似于郑怨有忘

  • 卷一百十四·秦蕙田

    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一百十四刑部尚书秦蕙田撰吉礼一百十四大夫士庙祭战国防冯暖诫孟尝君曰愿请先王之祭器立宗庙于薛庙成还报孟尝君隋书礼仪志后齐王及五等开国执事官散官从二品已上皆祀五世五等散品及执事官散官

  • 卷三·惠士奇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说卷三翰林院侍读惠士奇撰隐公三年夏四月辛卯尹氏卒【左传作君氏说者谓君夫人氏吾不知君夫人氏隐之妻耶抑隐之母耶春秋正名不若是之无别也又云内诸侯之卒当称名则外诸侯滕子薛伯?子等曷为皆不名而独

  • 大智度論卷第十·欧阳竟无

      龍樹菩薩造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釋初品中十方諸菩薩來之餘   寶積佛報普明言.善男子.西方度如恆河沙等世界有世界名娑婆.是中有佛號釋迦   牟尼.今現在欲爲諸菩薩摩訶薩說般若波羅蜜是其神力。

  • 答觉非问(十三则)·太虚

    答一:济生会假扶乩行善事,同善社借孔附佛,欺罔人世,皆迷信仙鬼者,与佛教初不相干也。  答二:知进香求福,不知正法,大都习俗使然。亦由能读书明理者少,故佛教之经论虽灿然大备,而知之者卒鲜矣!  答三:念佛持斋,固亦有益,但若能明

  • 大宝积经论卷第四·佚名

    后魏北印度三藏菩提流支译  迦叶。有当来比丘如犬逐块者。是中向外道如犬者。色等五种境界如块。掷者如畏色声香味触示现畏诸境界。彼畏境界。不证知畏因故。示现有四种相故。唯逐境界。住空闲处者。为欲转得胜境界

  • 大乘义章 第二十卷·慧远

    大乘义章 第二十卷远法师撰净法聚果法中此卷有七门(五分法身义 五眼义 六通义 十力义 十号义 十八不共法义 百四十不共法义)五分法身义四门分别(一释名 二辨相 三三学分别 四三聚分别)第一释名。五分法身

  • 甄正论卷上·玄嶷

    大白马寺僧玄嶷撰滞俗公子问于甄正先生曰。余长自聋俗。情未晓于大方。生于季代。心有昏于通理。每迟回于闻见。践岐路以踌躇。竟滞迷于言说。仰夷涂而颠踬。自怀此惑行积岁时。希为指南坐祛知北。先生乃隐机而对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