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汉书河间献王鲁共王传辨伪第四

按:古学惑人最甚、移人最早者,莫若《汉书》。自马融伏东阁受读后,六朝、隋、唐传业最盛。二千年来,学者披艺受学,即便诵习,先入人心,积习生常,于是无复置疑者,古学所以坚牢不可破也。余读《史记河间献王、鲁共王世家》,怪其绝无献王得书、共王坏壁事,与《汉书》绝殊。窃骇此关六艺大典,若诚有之,史公何得不叙?及读《儒林传》,又无《毛诗》《周官》《左传》,乃始大疑。又得魏氏源《诗古微》、刘氏逢禄《左氏春秋考证》,反复证勘,乃大悟刘歆之作伪。而卒无以解《汉书》也,以为班固校书,本从古学而然耳。今按葛洪《西京杂记》,谓:「《汉书》本刘歆作,班固所不取不过二万许言。」刘知几《史通正史篇》亦谓刘歆续《太史公书》,即作《汉书》也。盖葛洪去汉不远,犹见《汉书》旧本,乃知《汉书》实出于歆,故皆为古学之伪说,听其颠倒杜撰,无之不可。其第一事,则伪造河间得书、共王坏壁也。后人日读古文伪经及《汉书》,重规叠矩,掩蔽无迹。故千载邈邈,群盲同暗室,众口争昼日,实无见者,岂不哀哉!重之曰:歆造伪经,密致而工;写以古文体隆隆,托之河间及鲁共。兼力造《汉书》,一手掩群蒙。金丝发变怪,百代争讧讻。校以《太史公》,质实绝不同。奸破覆露,霾开日中。发得巢穴,具告童蒙。

河间献王德,以孝景前二年立,修学好古,实事求是。从民得善书,必为好写与之,留其真,加金帛赐以招之。繇是四方道术之人不远千里,或有先祖旧书,多奉以奏献王者,故得书多与汉朝等。是时淮南王安亦好书,所招至率多浮辩。献王所得书,皆古文先秦旧书,《周官》《尚书》《礼》《礼记》《孟子》《老子》之属,皆经传说记,七十子之徒所论。其学举六艺,立《毛氏诗》《左氏春秋》博士,修礼乐,被服儒术,造次必于儒者。山东诸儒从而游。武帝时,献王来朝,献雅乐,对三雍宫及诏策所问三十余事。其对,推道术而言,得事之中,文约指明。立二十六年薨。中尉常丽以闻,曰「王身端行治,温仁共俭,笃敬爱下,明知深察,惠于鳏寡。」大行令奏「《谥法》曰‘聪明睿知曰献。’宜谥曰‘献王’。」

《史记河间献王世家》云「河间献王德,以孝景帝前二年用皇子为河间王……二十六年卒。」《汉书》本传同今按:景帝立十六年,自前二年下数二十六年,为武帝元光五年;《太史公书》讫于天汉三年,上数至元光五年献王之卒,凡三十三年,则太史公远在河间之后也。

《太史公自序》称「于是汉兴,萧何次律令,韩信申军法,张苍为章程,叔孙通定礼仪,则文学彬彬稍进,《诗》《书》往往间出矣。自曹参荐盖公言黄、老,而贾生、晁错明申、商,公孙弘以儒显。百年之间,天下遗文古事靡不毕集太史公。太史公仍父子相续纂其职。」则天下凡有佚书出者,史迁莫不见之。故《自序》云「紬史记石室金匮之书、罔罗天下放失旧闻、厥协六经异传,整齐百家杂语。」《自序》又曰「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乡射邹峄。」则山东诸儒之学,盖皆详访而熟讲之矣。

今考《史记河间献王世家》,但云「好儒学,被服造次必于儒者,山东诸儒多从之游」十九字,下即叙卒。若如《汉书》所叙,献王得书等于汉朝,史迁好学,不应绝不一叙。至于得《周官》、立《毛氏诗》《左氏春秋》博士,尤为艺林殊功重事,何以史迁于《献王世家》绝不一叙?而总括六艺作《儒林传》,遍详诸经,于《诗》则鲁、齐、韩,于《礼》则唯有高堂生《士礼》,于《春秋》则公羊、谷梁,未尝知天下有所谓《毛氏诗》《周官》《左氏春秋》者,何哉?若谓河间虽得古文先秦旧书,而史迁不获见之,则史迁少讲业齐、鲁之都,《毛氏诗》《左氏春秋》既立博士,山东诸儒从之游者必皆熟闻。迁生后三十余年,亲与山东诸儒讲业,岂有六艺大业不获一闻其名者?又身为太史,百年之间,《诗》《书》间出,天下遗文古事靡不毕集太史公,《毛诗》《左氏春秋》,河间既立博士,彰明显彻,自必集于太史公,何以不获一见?且左氏之书,则云「左丘失明,厥有《国语》」,《汉书司马迁传赞》叙其作《史记》所援据之书,亦曰据《左氏国语》与《世本》《战国策》《楚汉春秋》等,皆为叙事之书。可知左氏之书,分国为体,并非编年而为《春秋》作传。故《儒林传》叙《春秋》之学,有《公羊》《谷梁》而无《左氏》,以其纪事而不释经,与《春秋》绝不干预。《太史公自序》尊《春秋》至矣,其为《世家》《列传》多据《左氏》,其熟精《左氏》至矣。使《左氏》有经文释义,史迁博达,宜扶微学,何昧昧焉诬其为《国语》,置之与《世本》《战国策》《楚汉春秋》同列,而黜之于《公羊》《谷梁》之外哉?其事至明,浅学者一加详考,未有不失笑其纰漏嗤黠者也。

歆阴窜易左氏《国语》为编年而以为《春秋传》,伪为《周官》以改《礼》学,又伪《毛氏诗》以证之。以传记引《逸书》数十篇,易于伪托,先为古文《书》,于是以所伪作书皆号为古文。至《易》所传,尤彰彰无可下手,则为《费氏易》以为古文以影射之。左氏突出公、谷之外,恐人不信,又伪邹氏、夹氏俱为传,以映带遗书之多焉。既挟校书之权,作为《七略》,肆其窜附矣,犹恐无可征信,于是缉《尔雅》、作《汉书》,以一天下之耳目。见《史记河间献王世家》有「好儒学」三字,以为藩王之力能购书也,于是将生平伪撰之书一举而附于《河间传》中,以证成其真而阴灭其迹。故史迁仅言献王「好儒学」,歆即云「修学好古」,以其伪作古文伏之矣;以己之出于欺也,则云「实事求是」矣。国朝经学家动引河间之「实事求是」,而不知为歆谩语也于是首叙金帛之招善书,次叙四方道术、先祖旧书之多奏,三叙其得书之等于汉,盖汉秘府本无其书,必云河间等于汉,乃可立也四叙淮南好书,以影射而实其事。郑重重复,叙之又叙,而后乃云「献王所得书皆古文先秦旧书」,于是直以其伪着之《周官》《毛氏诗》《左氏春秋》为曾立博士,而以《儒林传》应之。于是证佐分明,无可摇动,而伪书行,丰蔀数千年,人人皆在其裈中而莫能窥之矣。

共王初好治宫室,坏孔子旧宅以广其宫。闻钟磬琴瑟之声,遂不敢复坏,于其壁中得古文经传。

按:《史记鲁共王世家》无共王坏孔子宅得古文经传事。史迁好学,又为太史,天下遗文古事毕集,不应共王得古文经传而不知其事、不见其书。正与《献王传》同,皆歆之伪窜者也。本传但云「得古文经传」,不着何经。《艺文志》称「武帝末,鲁共王坏孔子宅,欲以广其宫,而得《古文尚书》及《礼记》《论语》《孝经》凡数十篇,皆古字也。」则共王与献王同得《尚书》《礼记》。然即使献王在武帝初,共王在武帝末,相距数十年,则献王之《古文尚书》应大行,何以山东诸儒未尝有之,俟共王得书后,而孔安国乃传之哉?其自相矛盾,作伪日劳,抑可概见。且按以共王本传,二十八年而薨,为元光六年,正在武帝初年,下距巫蛊事将四十年,不知安国何以久不献也?其诬妄支离,不待辨矣!

据《艺文志》《刘歆传》《河间献王传》,《古文书》《礼》《礼记》,共王与献王同得,而皆不言二家所得之异同,岂残缺之余,诸本杂出,而篇章文字不谋而合?岂有此理!其为虚诞,即此已可断。然《艺文志》又言「《礼古经》者,出于鲁淹中及孔氏,与十七篇依刘敞校文相似,多三十九篇。」是《古文礼》淹中又得。淹中及孔氏所得,与十七篇同一相似,同一多三十九篇,不谋而同,绝无殊异。焚余之书,数本杂出,而整齐画一如是,虽欺童蒙,其谁信之!而欺绐数千年,无一人发其覆者,亦可异也。

猜你喜欢
  开春论第一·吕不韦
  卷七·陈经
  第九章 3·辜鸿铭
  第五章 13·辜鸿铭
  卷十四·惠士奇
  卷一·朱鹤龄
  第一 捭阖 7·王诩
  《论 语》·佚名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正文·佚名
  瑜伽師地論卷第四十·欧阳竟无
  第四章 《玉历》可证佛家·佚名
  重刻大佛顶经玄文序·智旭
  自治哲学·太虚
  父子合集经卷第十四·佚名
  卷二十六·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四十章 汾阳报恩·屠隆

    〔外扮山神上〕金书开玉册。帝命守庐山。瀑布香炉好。羣仙日往还。小圣乃庐山山神是也。九江大盗闻李太白家眷住此山中。其妻许氏。女容秀丽。又道是相国孙女。盛有赀装。聚三百人以今夜登山。来行劫掠。

  • 古今滑稽联话七·范左青

    一金陵词客侨寓吴门,家蓄粉头为业,俗名养瘦马。门上春联书杜工部“岂有文章惊海内;漫劳车马驻江干”句。偶开罪于一士,改为“岂有红颜惊海内;漫劳白镪贮门庭”粘于上,见者绝倒。《夷坚志》载:汪仲嘉谪南

  • 放翁词·陆游

    赤壁词(招韩无咎游金山)禁门钟晓,忆君来朝路,初翔鸾鹄。西府中台推独步,行对金莲宫烛。蹙绣华鞯,仙葩宝带,看即飞腾速。人生难料,一尊此地相属。 回首紫陌青门,西湖闲院,锁千梢修竹。素壁栖鸦应好在,残梦不堪重续,岁月惊心,功名看

  • 卷二十七·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二十七立夏类五言律久雨喜晴明日立夏    【明】胡 俨一月厌雨声忽逢今日晴春从花上去风过竹间清睡美新茶熟身闲野服轻近来多坦率客至倦逢迎山中立夏即事      【明】蔡汝

  • 卷之一百七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二九 贵州巡抚觉罗图思德奏复查黔省仍无著述遗书折·佚名

    二九 贵州巡抚觉罗图思德奏复查黔省仍无著述遗书折乾隆三十八年正月初十日贵州巡抚臣觉罗图思德跪奏,为遵旨查明再奏事。乾隆三十七年十二月十七日,承准大学士刘统动字寄各省督抚学政,乾隆三十七年十月十七日钦奉上谕:前

  • 列传卷第三十 高丽史一百十七·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敎修。郑梦周。○郑梦周字达可知奏事袭明之后。 母李氏有娠梦抱兰盆忽堕惊* {寤}而生因名梦兰。 生而秀异肩上有黑子七列如北斗。 年至九岁母昼梦

  • 六十二、到青州府去·包天笑

      当我正在侘傺无聊的当儿,忽然有到山东青州府去办学堂的一事。  先是那一天,我妇翁陈挹之丈,来视其女,并对我说道:“昨天遇到彭诵田先生,详问你的地址,说是要来访你。”我觉得很为惊异,苏州彭氏,是吴门第一家大

  • 仲尼弟子列传第七·司马迁

    王淑艳译注【说明】这是仲尼弟子的一篇多人合传。在这篇列传中,有的人记述较详,洋洋洒洒一大篇;有的人记述简略,只有两个字的人名。本传主要记述了仲尼及其弟子的言语和行事。仲尼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虽然他“

  • 157.颜杲卿骂贼·林汉达

    在这个危急的时刻,首先起来打击叛军的是常山(今河北正定)太守颜杲(gǎo)卿。颜杲卿本来是安禄山的部下。安禄山发动叛乱以后,颜杲卿就准备反抗。叛军到了藁城(在今河北省,藁音gǎo)的时候,颜杲卿已经招募了一千多名壮士。他知道

  • 二 北京·林语堂

    二北京1朱频到达这座城市时,北京仍被官方称为北平。1930年国民党还在掌权。军阀混战的时代一去不复。中国再一次统一。共和国经历最初几年的骚乱之,中国始终坚定发展为一个现代国家的信念。朱频此感到自豪和幸福。在朱

  • 般若灯论释 第九卷·清辨

    般若灯论释 第九卷偈本龙树菩萨 释论分别明菩萨大唐中印度三藏波罗颇蜜多罗译观有无品第十五复次空所对治若有若无。为令他解缘起诸法不断不常故。有此品起。外人言。汝说诸法无自体者。是义不然。何以故。违

  • 卷之十一·即非如一

    嘉兴大藏经 即非禅师全录即非禅师全录卷之十一门人明洞性安性节明觉明幢全编赞三教圣人图中华去西域十万奇里瞿昙先孔老四百余年迹有向背道无间然总刹土以同居孰彼孰此融三际于当念谁后谁先机前觑破三老鼻孔一串稍涉

  • 序·佚名

    序青城凤林竹浪和尚与余同出昭觉之门向西▆绕关三载踢脱钩栏持个鈯斧子直入西山凤林与远公之故址为邻寺废已久破落荒凉于是卓标卑以自牧数历秋霜华弊鼎新豁然模范道价日增洞彻十虚每于罅隙之间刀耕之暇拈提机要双放

  • 马普尔小姐探案·阿加莎·克里斯蒂

    《马普尔小姐探案》侦探小说,作者阿加莎·克里斯蒂。该小说讲述了关于马普尔小姐的八个故事,其中包括两个灵异故事。马普尔小姐不愧是人性专家,在所有的案子里,她都能通过对人性的分析,以令人吃惊的速度,得出令人信服的答案

  • 方泉诗集·周文璞

    诗别集。南宋周文璞(约1216年前后在世)撰。四卷。文璞字晋仙,号方泉,又号野斋、山楹,阳谷(今属山东)人。为江湖派诗人之一。此集系据《永乐大典》辑出,收赋凡六篇,诗二百四十九首。有怀古、纪游、咏物、抒怀诸作。抒

  • 青城山人集·王璲

    八卷。明王璲撰。王璲,字汝玉,后以字行。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洪武中举浙江乡试。以荐摄府学教授。建文元年(1398)改应天(今江苏南京)训导。永乐初,擢翰林五经博士,官至左春圬左赞善。永乐十三年(1415),以牵连解缙案

  • 金刚秘密善门陀罗尼经·佚名

    与《佛说延寿妙门陀罗尼经》同,而助咒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