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二十章 3

孔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信,无以知人也。”

辜讲

孔子说:“没有信仰,无法成为聪明而高尚的人;不了解艺术及艺术的准则,无法形成正确判断;不知道语言运用,无法判断或了解人的性格。”

(最后这一段总结了孔子的教学思想:第一部分体现出对上天原则隆重而高度负责原则,是政府的基础,并且也展现了政府良性循环所必需的重要作用;第二部分说明统治者必须坚持不懈的原则以及必须避免的原则。最后一部分总结了教育及绅士性格形成所必要的三件事情,这三件事情是:信仰,对礼仪的理解及文献。)

辜解

孔子说:“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天命”,是指宇宙中的终极神圣法则。在孔子生活的时代,百姓中基本上没有人理解这些对神圣法则的思考和知识,因此也无法自觉地遵守由此衍生的道德秩序。如马修·阿诺德所说:“只有那些圣人才能让道德的约束力高于法律,而普通的百姓并没有足够的认识和觉悟遵守道德,也没有足够的定力来抵制非道德的诱惑。”所以,也只有那些真正的哲学家——圣人能够理解亚里士多德、柏拉图所坚守的哲学思想和道德法则的重要性。君子律法,用西方式语言来说称作道德律法,就是对孔子整个思想体系的概括和总结。孔子把它当做一个秘密,曾经说:“君子的大道,既艰难而又隐秘。”他又在另外一个地方注释说:“就算是普通的百姓智力再低下,他们也能很简单的知道这个秘密,并根据自己的天性自动地来遵守这个君子律法,无论身份多么卑贱。”歌德也赞成孔子的说法,认为君子律法是一种秘密,并戏称其为“公开的秘密”。

之前,我已经为各位揭示了中国人不需要宗教的原因。而因为中国人,包括那些最为普通的中国大众,都并不需要宗教——指的是西方文化中的宗教,所以从2500年前的孔子时代开始,中国人就不存在灵魂和理性的冲突,根本原因就是中国人民在儒学文化中找到了宗教替代品。我在上文中已经说过,这个替代品就是孔子为中国人创造的国家信仰中,教导给人们的对皇帝的绝对效忠和责任,是名为“名分大义”荣誉法典。换句话说,教导百姓们对皇帝绝对的效忠和责任,教导他们国家信仰,也就是孔子为中国人所做的最伟大的贡献。

我认为,基于这个原因,研究孔子以及孔子为中国人民所作的贡献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这和我们现在的话题——中国人的精神密切相关。我想告诉各位这么一个道理,各位也能从我的话中得出这么一个结论,中国人,尤其是一些受过教育的中国人,在这些情况下不能算作一个真正的中国人:有意识的忘记那些曾经他为之效忠的荣誉法典,放弃那些孔子在国家信仰中教导的名分大义,忽视神圣的、绝对的、对皇帝——现在成为元首效忠的责任。当然,这些人肯定已经丢掉了中国民族和种族的精神核心,也丢掉了中国人的精神。

最后,请让我就我们的话题——中国人的精神或者说一个真正中国的精神特质,做一个简单的总结,当然内容我已经反复说过了。真正的中国人,再次强调一下,指的是那些具有成人理性和儿童单纯灵魂双重属性的中国人,他的精神是灵魂和理性完美的结合。今天,如果你去考察一下反应中国人的精神的、第一流的、能够给人们带来惊奇享受的文学艺术作品,你会发现它们都反映着灵魂和理性的完美结合。“不但具有能够直接震撼人心,而且能够让人们感受到惊讶的朴素和理性的结合,后者则是伏尔泰的擅长部分。”这句话出自马修·阿诺德,它本是用来评价荷马诗歌的,对中国的第一流文学同样合适。

马修·阿诺德还把荷马这位全希腊最好的诗人称赞为最具有想象力的理性的神奇女祭司。具有想象力的理性,马修·阿诺德所说的这个形容词对中国人的精神是一个最好的注释,因为作为反映中国人精神的最好标本——文学艺术作品里能让人看到的就是这个。

马修·阿诺德还说:“希腊时代后的异教徒的诗歌充斥着感觉和理智生活,中世纪基督教徒的诗歌则反映的是心灵和想象生活。而现代欧洲主要精神要素,也即当今西方的精神生活,既不是感觉和理智,也不类似于心灵和想象,而是回归到希腊时代的想象力的理智。”如果马修·阿诺德所论断的是正确的东西的话——今天欧洲人们的精神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具有想象力的理性,那么中国人的精神是具有非常大的价值的,你会发现它对西方人的精神生活的作用,因为中国人的精神特质就是马修·阿诺德所说的具有丰富想象力的理性。再次重申,这种精神不应该忽视、轻视或者被毁灭,而应该是因为它的巨大价值和重要性,而受到理解、热爱和研究。

在我最后做总结前,现在,我想提出一个警告。中国人的精神,当我一再重申和阐述这个名词时,各位一定要记住这么一点,它指的不是一种科学,也不是哲学或者神学,或者某某主义,比如勃拉瓦茨基夫人或者贝赞特夫人所认为的神学或者主义。甚至说,中国人的精神不是一种心理活动,一种大脑和和心灵活跃的运转。我想警告的是,中国人的精神是心灵所处的状态,灵魂表现出来的性情,你们不能像学习某种语言一样通过速记法来了解它——意思是,中国人的精神是一种心态,如果用诗人的语言修饰,那么它是能让人宁静祥和的心态。

最后,请允许我朗诵这么一首中国话的诗歌来作为总结。这首英国诗人华兹华斯胜过我任何理论阐述的语言,能为各位直观表现中国人精神所能够反应的宁静祥和心态。中国人精神力的灵魂和理性的完美结合,以及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中国人的真正的宁静祥和都在这首诗歌中,通过不同的手法得到表现。

名为《丁登修道院》的诗歌是这样的:

同样,依靠它们

我能到更加高尚的地方

获得特别的礼物:祥和之心

让无法言语的重担

让整个世界无法理解的沉重而又忧郁的重担

得到解脱

——在这宁静祥和之心下,温柔将引导我们前进

——直到我们的肉体不再呼吸

血液停止流动

直到我们的身体已经休眠

而灵魂则开始复活

眼睛因为和谐的力量而变得宁静

在快乐中变得深邃

祥和宁静

万物的生命在我的眼中呈现

万物的生命在宁静祥和之中自动呈现,这就是富有想象力的理性,

这就是中国人的精神。

猜你喜欢
  卷一 一之五·孔颖达
  卷十二 道应训·刘安
  松阳讲义卷四·陆陇其
  经济文衡续集卷六·佚名
  洪范正论卷一·胡渭
  卷四·鄂尔泰
  卷二十四 既夕第十三之二·李如圭
  第24章 祭义·戴圣
  卷五百六十五·佚名
  卷四百三十三·佚名
  宋版编年解题目录序·太虚
  佛教徒如何雪耻·太虚
  佛说十支居士八城人经·佚名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佚名
  大乘法苑义林章卷第二·窥基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下·由云龙

    《永乐大典》内载唐时《肇监图》,已失名。王勃为之序,称“南海好事者示余,云当今才妇人作”,后有今狐楚跋。其图盘曲纠结,转轮钩枝,为八出铭语,排次其上,左右回旋,读之皆成韵。又于铭心作菱花,花上八字,枝间又八字,并回

  • 我竟想不起来了·刘半农

    去年秋季,一日下午,在柏林南城Steglitzstrasse乘电车时有此感想,至今不忘。本日清早,梦未全醒,不知不觉间缀成此诗。一九二三,六,二四,巴黎。电车上挤得满满的, 我站在车窗外, 她坐在车窗里, 细看了又细看, 好象有些认识的, 可是我

  • 卷二百四十六 列传三十三·赵尔巽

      谭泰何洛会锡图库博尔辉冷僧机   谭泰,舒穆禄氏,满洲正黄旗人,扬古利从弟也。初授牛录额真。天聪八年,擢巴牙喇章京,与固山额真图尔格分统左右翼兵,略锦州。还从太宗伐明,自上方堡毁边墙以入,败明兵,克保安州。擢巴牙喇

  • 第三四一禀道光二十四年五月十六日一二二○二--一八·佚名

    一皂头役蒙淡水分府谕另举北门总理,将保结状及认充状禀缴分府台下一皂头役锺勤叩首叩禀,为据结禀举,乞恩准着充,俾得趋效事。缘本城北门总理郭尚茂患病,不能办事,自行将戳缴销。蒙谕:着勤另举接充等因,该

  • 卷三十一·苏辙

    <史部,别史类,古史>钦定四库全书古史卷三十一      宋 苏辙 撰孔子列传第八孔子之先宋涽公之长子曰弗父何涽公之亡也公弟炀公熈立弗父何之弟鲋祀弑炀公而以国授何何弗受鲋祀立是为厉公而何世为宋大夫其曽孙曰

  • 卷十八·吴缜

    ●钦定四库全书新唐书纠谬卷十八(宋)吴缜 撰○十八曰与夺不常建定边军之策论封建事李愬李光顔平蔡之功韩臯有大臣器宪宗罢韩全义严绶治太原事建定边军之策路岩传云岩为劔南西川节度使承蛮盗边後岩力拊循置定边军於卭州

  • 卷三十三·纪昀

    <史部,职官类,官制之属,钦定历代职官表钦定四库全书钦定歴代职官表卷三十三鸿胪寺表<史部,职官类,官制之属,钦定历代职官表,卷三十三鸿胪寺国朝官制鸿胪寺卿满洲汉人各一人【初制满洲三品顺治十六年定与汉人俱为正四

  • 卷八·徐天麟

    钦定四库全书西汉会要卷八宋 徐天麟 撰礼二【吉礼】封禅孝文十五年用新垣平言既郊见渭阳五帝於是使博士诸生刺六经中作王制谋议巡狩封禅事明年人有上书告平所言皆诈也下吏治诛垣平是後文帝怠於改正服鬼神之事【郊祀

  • 六 乐享余年·林语堂

    据我的见解,中国的家族制度大概是对老者和幼者的一种个别准备的布置。因为童、幼、老三个时期须占到人生岁月之半,所以幼者和老者都应当心使他们过满意的生活。其中幼者虽因不知人事而比较不会自己当心自己,但对于物质的

  • 卷三十九·冯复京

    <经部,诗类,六家诗名物疏钦定四库全书六家诗名物疏卷三十九 明 冯复京 撰小雅节南山之什二雨无正篇旻天尔雅秋为旻天李巡曰秋万物成熟皆有文章故曰旻天旻文也郭璞曰旻犹愍也愍万物雕落○毛传云仁覆闵下则称旻天正

  • 致阎百川总司令书·太虚

    百川总司令仁者:忆前年过晋,备承优遇,在贵署畅情剧谈,举凡天人之故,政教之微,无不倾怀放抱而出之,诚快事也!别来忽三易寒暑矣,盱衡各方渠率,殆皆有蹶竭以赴之概。惟仁者休休有容,卓然保持常度,且揭十三年来实行而不事空谈之三民主

  • 新华严经论 第二十六卷·李通玄

    长者李通玄撰 一有久从生死苦厌苦发心。有得三乘一乘之果。名自觉圣智。亦名佛智自然智无师智。二依先觉者。劝令知苦本方能发心。夫发心者。有此二种。若言要。依先佛发心者。即有常过。即同外道常见。即先觉者。以

  • 众经目录卷第三·法经

    隋沙门法经等撰小乘修多罗藏录第二合七百七十九部一千一百八十三卷众经一译一合七十二部二百九十二卷&middot;正法念处经七十卷(后魏世留支译)&middot;增一阿含经五十卷(前秦建元年沙门昙摩难提译)&middot;杂阿含经五

  • 治河奏绩书·靳辅

    清朝靳辅撰。辅有《奏疏》,已著录。是书卷一为《川泽考》、《漕运考》、《河决考》、《河道考》。卷二为《职官考》、《堤河考》及《修防汛地埽规》,河夫额数、闸坝修规、船料工值皆附焉。卷三为辅所上章疏及部议。卷四

  • 老乞大·佚名

    《老乞大》是古代王氏高丽和李朝时期人们学习汉语广泛使用的会话教材,在过去的数百年间,该书经过了汉语原文和谚文的多次修订,是考察汉语变化的珍贵的文献资料。乞大一词即契丹的音转,又作乞塔、起炭或吉代,语出蒙古对汉人

  • 定鼎奇闻·佚名

    又名《新世宏勋》、《盛世弘勋》、《新史奇观》、《顺治过江》。二十二回。题“篷蒿子编”,或题“山樵道人编”。据柳存仁介绍,英国皇家亚洲学会藏福文堂本,题《大明传定鼎奇文(闻)》。又,北京大学图书馆、大连图书馆

  • 知圣篇·廖平

    《知圣篇》是廖平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它分正、续二编,正编初稿成于光绪十四年(1888),改定于光绪二十七年,光绪三十年(1904)由绥定府中学堂刻成;续编则成书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与正编合编,先后收入《四益馆丛书》和

  • 贤愚经·佚名

    《贤愚经》,一名《贤愚因缘经》,是很特殊的一部佛典,其虽名为“经”,但实际上是一部“佛教故事集”,是叙述因缘故事的典籍。全书共分十三卷、六十九品(节),也就是说共讲了六十九个故事。实际上其包括的故事更多,因为往往一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