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3
孔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信,无以知人也。”
辜讲
孔子说:“没有信仰,无法成为聪明而高尚的人;不了解艺术及艺术的准则,无法形成正确判断;不知道语言运用,无法判断或了解人的性格。”
(最后这一段总结了孔子的教学思想:第一部分体现出对上天原则隆重而高度负责原则,是政府的基础,并且也展现了政府良性循环所必需的重要作用;第二部分说明统治者必须坚持不懈的原则以及必须避免的原则。最后一部分总结了教育及绅士性格形成所必要的三件事情,这三件事情是:信仰,对礼仪的理解及文献。)
辜解
孔子说:“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天命”,是指宇宙中的终极神圣法则。在孔子生活的时代,百姓中基本上没有人理解这些对神圣法则的思考和知识,因此也无法自觉地遵守由此衍生的道德秩序。如马修·阿诺德所说:“只有那些圣人才能让道德的约束力高于法律,而普通的百姓并没有足够的认识和觉悟遵守道德,也没有足够的定力来抵制非道德的诱惑。”所以,也只有那些真正的哲学家——圣人能够理解亚里士多德、柏拉图所坚守的哲学思想和道德法则的重要性。君子律法,用西方式语言来说称作道德律法,就是对孔子整个思想体系的概括和总结。孔子把它当做一个秘密,曾经说:“君子的大道,既艰难而又隐秘。”他又在另外一个地方注释说:“就算是普通的百姓智力再低下,他们也能很简单的知道这个秘密,并根据自己的天性自动地来遵守这个君子律法,无论身份多么卑贱。”歌德也赞成孔子的说法,认为君子律法是一种秘密,并戏称其为“公开的秘密”。
之前,我已经为各位揭示了中国人不需要宗教的原因。而因为中国人,包括那些最为普通的中国大众,都并不需要宗教——指的是西方文化中的宗教,所以从2500年前的孔子时代开始,中国人就不存在灵魂和理性的冲突,根本原因就是中国人民在儒学文化中找到了宗教替代品。我在上文中已经说过,这个替代品就是孔子为中国人创造的国家信仰中,教导给人们的对皇帝的绝对效忠和责任,是名为“名分大义”荣誉法典。换句话说,教导百姓们对皇帝绝对的效忠和责任,教导他们国家信仰,也就是孔子为中国人所做的最伟大的贡献。
我认为,基于这个原因,研究孔子以及孔子为中国人民所作的贡献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这和我们现在的话题——中国人的精神密切相关。我想告诉各位这么一个道理,各位也能从我的话中得出这么一个结论,中国人,尤其是一些受过教育的中国人,在这些情况下不能算作一个真正的中国人:有意识的忘记那些曾经他为之效忠的荣誉法典,放弃那些孔子在国家信仰中教导的名分大义,忽视神圣的、绝对的、对皇帝——现在成为元首效忠的责任。当然,这些人肯定已经丢掉了中国民族和种族的精神核心,也丢掉了中国人的精神。
最后,请让我就我们的话题——中国人的精神或者说一个真正中国的精神特质,做一个简单的总结,当然内容我已经反复说过了。真正的中国人,再次强调一下,指的是那些具有成人理性和儿童单纯灵魂双重属性的中国人,他的精神是灵魂和理性完美的结合。今天,如果你去考察一下反应中国人的精神的、第一流的、能够给人们带来惊奇享受的文学艺术作品,你会发现它们都反映着灵魂和理性的完美结合。“不但具有能够直接震撼人心,而且能够让人们感受到惊讶的朴素和理性的结合,后者则是伏尔泰的擅长部分。”这句话出自马修·阿诺德,它本是用来评价荷马诗歌的,对中国的第一流文学同样合适。
马修·阿诺德还把荷马这位全希腊最好的诗人称赞为最具有想象力的理性的神奇女祭司。具有想象力的理性,马修·阿诺德所说的这个形容词对中国人的精神是一个最好的注释,因为作为反映中国人精神的最好标本——文学艺术作品里能让人看到的就是这个。
马修·阿诺德还说:“希腊时代后的异教徒的诗歌充斥着感觉和理智生活,中世纪基督教徒的诗歌则反映的是心灵和想象生活。而现代欧洲主要精神要素,也即当今西方的精神生活,既不是感觉和理智,也不类似于心灵和想象,而是回归到希腊时代的想象力的理智。”如果马修·阿诺德所论断的是正确的东西的话——今天欧洲人们的精神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具有想象力的理性,那么中国人的精神是具有非常大的价值的,你会发现它对西方人的精神生活的作用,因为中国人的精神特质就是马修·阿诺德所说的具有丰富想象力的理性。再次重申,这种精神不应该忽视、轻视或者被毁灭,而应该是因为它的巨大价值和重要性,而受到理解、热爱和研究。
在我最后做总结前,现在,我想提出一个警告。中国人的精神,当我一再重申和阐述这个名词时,各位一定要记住这么一点,它指的不是一种科学,也不是哲学或者神学,或者某某主义,比如勃拉瓦茨基夫人或者贝赞特夫人所认为的神学或者主义。甚至说,中国人的精神不是一种心理活动,一种大脑和和心灵活跃的运转。我想警告的是,中国人的精神是心灵所处的状态,灵魂表现出来的性情,你们不能像学习某种语言一样通过速记法来了解它——意思是,中国人的精神是一种心态,如果用诗人的语言修饰,那么它是能让人宁静祥和的心态。
最后,请允许我朗诵这么一首中国话的诗歌来作为总结。这首英国诗人华兹华斯胜过我任何理论阐述的语言,能为各位直观表现中国人精神所能够反应的宁静祥和心态。中国人精神力的灵魂和理性的完美结合,以及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中国人的真正的宁静祥和都在这首诗歌中,通过不同的手法得到表现。
名为《丁登修道院》的诗歌是这样的:
同样,依靠它们
我能到更加高尚的地方
获得特别的礼物:祥和之心
让无法言语的重担
让整个世界无法理解的沉重而又忧郁的重担
得到解脱
——在这宁静祥和之心下,温柔将引导我们前进
——直到我们的肉体不再呼吸
血液停止流动
直到我们的身体已经休眠
而灵魂则开始复活
眼睛因为和谐的力量而变得宁静
在快乐中变得深邃
祥和宁静
万物的生命在我的眼中呈现
万物的生命在宁静祥和之中自动呈现,这就是富有想象力的理性,
这就是中国人的精神。
猜你喜欢 卷一 一之五·孔颖达 卷十二 道应训·刘安 松阳讲义卷四·陆陇其 经济文衡续集卷六·佚名 洪范正论卷一·胡渭 卷四·鄂尔泰 卷二十四 既夕第十三之二·李如圭 第24章 祭义·戴圣 卷五百六十五·佚名 卷四百三十三·佚名 宋版编年解题目录序·太虚 佛教徒如何雪耻·太虚 佛说十支居士八城人经·佚名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佚名 大乘法苑义林章卷第二·窥基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