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妙道冲微。理绝名相之表。至真虚寂。量超群数之外。而能无缘之慈。随有机而感应。不二之旨。逐根性以区分。顺物忘怀。施而不作。终日说示。不异无言。设教多途。无乖一揆。是以大圣慈悲。随机利物。统其幽致。群籍非殊。中下之流。观谛缘而自小。高上之士。御六度而成大。由是品类愚迷。无能自晓。或因说而悟解。故号声闻。原其所修。四谛而为本行。观无常而生恐。念空寂以求安。患六道之轮回。恶三界之生死。见苦常怀厌离断集。恒畏其生证灭。独契无为修道。惟论自度。大誓之心未普。摄化之道无施。六和之敬空然。三界之慈靡运。因乖万行。果阙圆常。六度未修。非小何类。如是则声闻之道也。或有不因他话。自悟非常。偶缘散而体真。故名缘觉。原其所习。十二因缘。而为本行。观无明而即空。达诸行而无作。二因既非其业。五果之报何酬。爱取有以无疵。老死亦何所累。故能翛然独脱。静处幽居。观物变而悟非常。睹秋零而入真道。四仪庠序。摄心虑以恬愉。性好单栖。憩间林而自适。不忻说法。现神力以化他。无佛之世。出兴作佛。灯之后焰。身惟善寂。意玩清虚。独宿孤峰。观缘散灭。利他不普。自益未圆。于下有胜。于上不足。两非其类。位处中乘。如此辟支佛道也。如其根性本明。玄功宿着。学非博涉。解自生知。心无所缘。而能利物。慈悲至大。爱见之所不拘。终日度生。不见生之可度。一异齐旨。解惑同源。人法俱空。故名菩萨。原其所修。六度而为正因。行施则尽命倾财。持戒则吉罗无犯。忍辱则深明非我。割截何伤。安耐毁誉。八风不动。精进则勤求至道。如救头然。自行化他。刹那之顷无间。禅那则身心寂怕。安般希微。住寂定以自资。运四仪而利物。智慧则了知缘起。自性无生。万法皆如。真源至寂。虽知烦恼无可舍。菩提无可取。而能不证无为。度生长劫。广修万行。等观群方。下及谛缘。上该不共。大誓之心普被。四摄之道通收。总三界以为家。括四生而为子。悲智双运。福慧两严。超越二乘。独居其上。如是则大乘之道也。是以一真之理。逐根性以阶差。取益随机。三乘之唱备矣。然而至理虚玄。穷微绝妙。尚非其一。何是于三。不三之三而言三。不一之一而言一。一三非三尚不三。三一之一亦何一。一不一自非三。三不三自非一。非一一非三不留。非三三非一不立。不立之一本无三。不留之三本无一。一三本无无亦无。无无无本故妙绝。如是则一何所分。三何所合。合分自于人耳。何理异于言哉。譬夫三兽渡河。河一宁从兽合。复何独河非兽合。亦乃兽不河。分河尚不成。三河岂得以河而合兽。兽尚不成一。兽岂得以兽而成河。河非兽而何三。兽非河而何一。一河独包三兽。而河未曾三。三兽共履一河。而兽未尝一。兽之非一。明其足有短长。河之不三。知其水无深浅。水无深浅。譬法之无差。足有短长。类智之有明昧。如是则法本无三。而人自三耳。今之三乘之初。四谛最标其首。法之既以无差。四谛亦何非大。而言声闻观之。位居其小者哉。是知谛以于河。人之若兽。声闻最劣。与兔为俦。虽复奔波。宁穷浪底。未能知其深极。位自居卑。何必观谛之流。一概同其成小。如其智照高明。量齐香象者。则可以穷源尽际。焕然成大矣。故知下智观者。得声闻果。中智观者。得缘觉果。上智观者。得菩萨果。明宗皎然。岂容图度者矣。是以声闻见苦而断集。缘觉悟集散而观离。菩萨了达真源。知集本无和合。三人同观四谛。证果之所差殊。良由观有浅深。对照明其高下耳。是以下乘行下。中上之所未修。上乘行上。而修中下。中行中下。不修于上。上中下之在人。非谛令其大小耳。然三乘虽殊。同归出苦之要。声闻虽小。见爱之惑已祛。故于三界无忧。分段之形灭矣。三明照耀。开朗八万之劫。现前六通。纵任无为。山壁游之直度。时复空中行住。或坐卧之安然。泛沼则轻若鸿毛。涉地则犹如履水。九定之功满足。十八之变随心。然三藏之佛。望六根清净位。有齐有劣。同除四住。此处为齐。若伏无明。三藏则劣。佛尚为劣。二乘可知。望上断伏虽殊。于下悟迷有隔。如是则二乘何咎。而欲不修者哉。如来为对大根。引归宝所。令修种智。同契圆伊。或毁或誉。抑扬当时耳。凡夫不了预畏被呵。宁知见爱尚存。去二乘而甚远。虽复言其修道。惑使诸所不祛。非惟身口未端。亦乃心由谄曲。见生自意。解背真诠。圣教之所不依明师未曾承受。根缘非唯宿习。见解未预生知。而能世智辩聪谈论。以之终日。时复牵于经语。曲会私情。纵邪说以诳愚人。拨因果而排罪福。顺情则嬉怡生爱。违意则■〈忄於〉■〈忄諸〉怀嗔。三受之状固然。称位乃俦菩萨。初篇之非未免。过人之衅又萦。大乘之所不修。而复讥于小学。恣一时之强口。谤说之患铿然。三涂苦轮。报之长劫。哀哉吁哉。言及怆然悲酸矣。然而达性之人。对境弥加其照。忘心之士。相善不涉其怀。况乎三业之邪非。宁有历心于尘滴。是以鉴玄之侣。净三受于心源。涤秽之流。扫七支于身口。无情罔侵尘叶。有识无恼蜎螟。幽涧未足比其清。飞雪无以方其素。眷德若羽群扬翅。望星月以穷高。弃恶若鳞众惊钩。投江瀛而尽底。玄曦惭其照远。上界恧以缘消。境智合以圆虚。定慧均而等妙。桑田改而心无易。海岳迁而志不移。而能处愦非喧。凝神挺照。心源朗净。慧解无方。观法性而达真如。鉴金文而依了义。如是则一念之中。何法门而不具。如其妙慧未彰。心无准的。解非契理。行阙超尘。乖法性而顺常情。背圆诠而执权说。如是则次第随机。对根缘而设教矣。是以叙其纲纪。委悉余所。未明深浅宗途。略言其趣。三乘之学。影响知其分位耳
 
猜你喜欢
  
  卷三百五十四·佚名
  
  卷第十·佚名
  
  涅槃论一卷·佚名
  
  大雲初分大舍健度第二十四·佚名
  
  卷第一·李通玄
  
  林野奇禪師語錄卷第八·通奇
  
  千眼千臂观世音菩萨陀罗尼神咒经卷上·佚名
  
  卷三十二·赜藏主
  
  卷之二·纪荫
  
  宗镜录卷第十五·延寿
  
  佛日普照慧辩楚石禅师语录卷第八·楚石梵琦
  
  卷七·赜藏主
  
  佛为胜光天子说王法经·佚名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七·智旭
  
  真心直说 原文·知讷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