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四十六

  ●卷四十六·释氏门

  韦应物《奉酬〔谢〕处士叔诗》云:“高斋乐宴罢,清夜道相存。”东坡次王巩韵云:“那能废诗酒,亦未妨禅寂。”子由《春尽》诗云:“《楞严》十卷几回读,法酒三升是客同。”道贵冲寂,寞(宴)主欢畅,二者恐不能相兼也。

  白乐天延乐命之时不忘于佛事,至今达者(达者至今)讥之。〔《葛常之》〔《韵语阳秋》卷四〕

  衡州花光仁老以墨为梅花,鲁直观之叹曰:“如嫩寒春晓,行孤山篱落间,但欠香耳。”余因为赋长短句曰:“碧瓦笼晴香雾绕。水殿西偏,小驻闻啼鸟。

  风度女墙吹语笑。南枝破腊应开了。道骨不凡江瘴晓。春色通灵,医得花多(重)

  少。抱瓮酿寒春杳杳。谯门画角催残照。”又曰:“入骨风流国色,透尘种性真香。为谁风鬓ネ啼妆?半树水村春暗。雪压低枝篱落,月高影动池塘。高情数笔寄微茫。小寝初开雾帐。”前《蝶恋花》,后《西江月》也。〔《冷斋夜话》〔《渔隐丛话》前集卷五六〕

  余自并州还故里,馆延福寺,寺前〔有〕小溪,风物类斜川,余儿童时戏剧之地也。尝春深独行溪上,作小诗曰:“小溪倚春涨,攘我夜月湾。新睛为不平,约束晚见还。银梭时拨刺,破碎波中山。整钓背落日,一叶嫩红间。”又尝莫寒归见白鸟,作诗曰:“剩水残山惨淡间,白鸥无事小舟闲。个中着我添图画,便是华亭落照湾。”鲁直曰:“观君诗说烟波漂渺处,如陆忠州论国政,字字坦夷。

  前身非篙师沙户种类耶?”有诗,其略云:“吾年六十子方半,槁项颠(顶)螺度(忘)岁年。”“脱却衲衣着蓑笠,来伴涪翁刺钓船。”尝对渊材诵之(曰),渊材曰:“此退之《澄观》‘我欲收敛加冠巾’换骨句也。”〔《冷斋夜话》〔同上〕

  余还自珠崖,馆于高安大愚山。陈莹中自台州载其家来漳浦,过九江,爱庐山因家焉。以书督余兼程来,余以三日至湓城。莹中曰:“自此公(宜)可禁作诗,无益于事。”余曰:“敬奉教。然余儿时好食肉,母使持斋,余叩头乞先饫餐肉一日。母许之。今日当准食肉例,先吟两诗,喜吾二人死而更生,何如?”

  莹中许焉。曰:“雁荡天台看不足,尽般儿女寄蓬窗。往来漳水谋二顷,偶爱庐山家九江。名节适真如醉白,生涯领略似湘庞。向来万事都休理,且听楼钟一夜撞。”“与公灵鹫曾听法,游戏人间知几生?夏口瓮中藏画象,孤山月下认歌声。

  翳消已觉〔花无〕蒂,矿尽方知珠自明。数抹夕阳残雨外,一番飞絮满江城。”

  莹中喜而谓余曰:“此岐山猪肉,虽美无多食。”后三年,余客漳水,见莹中侄胜柔自九江来,出诗示余曰:“仁者难逢思有常,平居慎勿恃何妨。争先世路机关恶,近后语言滋味长。可口物多偏(终)作疾,快心事过必为伤。与其病后求良药,不若病前能自防。”余谓胜柔曰,“公痴〔叔〕诗,如食鲫鱼,惟恐遭骨刺,与岐山猪肉不可同日而语也。”〔《冷斋夜话》,同上〕

  陈莹中谪合浦时,余在长沙,以书抵余为负《华严经》入岭,有偈曰:“大士游方兴尽回,家山风月绝纤埃。杖头多少闲田地,挑取《华严》入岭来。”余和之曰:“因法相逢一笑开,俯看人世过飞埃。湘南岭外休分别,圆寂光中共往来。”又闻岭外大雪,作二偈寄之曰:“传闻岭外雪,压倒千年树。老儿拊手笑,有眼未曾睹。故应润物材,一洗瘴江雾。寄语牧牛人,莫教头角露。”又曰:“偏(遍)界不曾藏,处处光皎皎。开眼失踪由,都缘太分晓。园林忽生春,万瓦粲一笑。遥知忍冻人,未悟安心了。”〔《冷斋夜话》,同上〕

  余观志公《十二时颂》,自非深悟上乘同佛知见,岂能作此语也?是时达磨犹未西来,志以(“以”作“公已”)明此理,所谓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者。志公没于天监十三年,而达磨以普通八年至金陵,由此之魏,传佛心印,禅宗方兴。

  近世学佛者,往往忽此颂而弗观,盖贵耳而贱目矣(耳)。余尝手书此颂,置之座右,朝夕味之,尤爱其最后一首,云:“鸡鸣丑,一颗圆珠明(明珠圆)已久。

  内外推寻觅总无,境上施为浑大有。不见头,又无手,世界坏时终不朽。未了之人听一言,只这如今谁动口?”以至二(三)祖《信心铭》、永嘉《证道歌》,皆禅学之髓,初地之人,其可弗观乎?〔《苕溪渔隐》,同上后集卷三七〕

  陈体常答黄冕仲二书,叙学佛之旨,深切著明。余尝三复其言,叹其有理,恨未能尽行也。体常又有颂六首,今录二首,其一云:“密坐研穷有细微,到头须是自忘机。应无祖佛能超越,岂有冤亲更顺违!历历孤明犹认影,巍巍独露(步)尚披衣。翻嗟会得昭灵者,也道寻师〔得〕旨归。”其二云:“个中端的有谁知,知者归来到者稀。即见即闻还错会,离声离色转乖违。山青水绿明玄旨,鹤唳猿啼显妙机。有意觅渠终不遇,无心到处尽逢伊。”《冷斋夜话》云:陈莹中北归过南昌,言邹志完在韶州极精进,闭门诵《华严经》,舍利生袖间,此真入信位。日诵《华严》于观音象前,有修竹三根生象之后。志完揭茅出之不可,乃垂枝覆象,如世所画宝此告竹,今犹无恙。韶人扃锁之,以为过客游观。北还至永州,淡山岩有驯狐,凡贵客至则鸣。志完将至而狐辄鸣,寺僧出迎,忠完怪之,僧以狐鸣为言。志完作诗曰:“我入幽岩亦偶然,初无消息与人传。驯狐戏学仙伽客,一夜飞鸣报老禅。”〔《苕溪渔隐》,同上〕

  余读刘兴朝《悟道经(发)真集》,其言曰:“余少治儒术,长登仕版,盖未尝信佛也。三十有二岁,见东林长老总公,与之语七日,始生信焉。即取其书读之三年,盖恨其信之之晓也。然循其理而体会,则似悟还迷;依其法而行持,则暂静还扰。既而阅《传灯录》,始知佛有法眼妙心,密相付嘱。而达磨西来单传此事,众生悟者,可以见性而了心。其后发明此事,但觉境界非常。取《证道歌》读之,句句尽是吾之心地。读至‘六般神用空不空,一颗圆光色非色’,如是希奇之事,吾今已得现前。任是千圣出来,已(也)须退步始得。示人以偈曰:‘世间多少英灵(雄)汉,终是(日)迷头唤(没)人唤。可怜眼底黑漫漫,不见骊珠光灿烂。过今晡,又来旦,不觉年华暗中换。急抬头,高着眼,径寸不容(在)蚌中产。灵利男儿荐得时,好笑交(教)渠肠欲断。’又诗云:‘今士(古)堂堂此事同,归因处处获圆通。片心豁去沧溟窄,双眼开来宇宙空。出海银蟾光动地,离弦金簇疾追风。须知佛祖埋藏后,坐断千差(崖)是此翁。’”

  〔《苕溪渔隐》,同上〕

猜你喜欢
  卷八百二十五·彭定求
  卷三百零二·彭定求
  萧泰来·唐圭璋
  ●全史宫词卷十九 元·史梦兰
  ◆黄侍讲溍(日损斋稿)·顾嗣立
  甲寅三十二首·许南英
  第二场·老舍
  卷十七·纪事八·冯金伯
  谱概·李玉
  楔子·高文秀
  ●慶芝堂詩集卷十七·戴亨
  卷四·贯休
  精华録巻九·王士祯
  卷十四·查慎行
  韩偓诗鉴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九·徐陵

    ○歌辞二首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织女时相见。谁家女儿对门居,开华发色照里闾。南窗北牖挂明光,罗帷绮帐脂粉香。女儿年几十五六,窈窕无双颜如玉。三春已暮花从风,空留可怜与谁同。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莫愁十三能

  • 卷四·佚名

    二十七、回家见父归窗束起书和剑,带将愁恨落舡心。流水潺潺花自落,恼人秋色断人魂。归到家中忙上岸,梁生堂上见双亲。父子相逢多喜色,相公堂上把言陈:芸窗切要勤书史,来秋奋志去登云。夫人笑对孩儿语:昨日吾儿定了亲。吏部尚

  • 《清代燕都梨园史料正编 燕兰小谱》·张次溪

    (清)安乐山樵(吴长元) 撰●目录《燕兰小谱》弁言《燕兰小谱》题词《燕兰小谱》例言燕兰小谱卷之一 画兰诗共五十四首,词共三首 题湘云墨兰 友人以王郎兰扇索题,为书一絶 有学画兰者,伪署湘云名款索题 题湘云兰扇 南乡

  • 卷一百三十五 志一百十·赵尔巽

      ◎兵六   △水师   水师有内河、外海之分。初,沿海各省水师,仅为防守海口、缉捕海盗之用,辖境虽在海疆,官制同于内地。至光绪间,南北洋铁舰制成,始别设专官以统率之。   其内河水师,天聪十年,自宁古塔征瓦尔喀,以地

  • 第九十一回 约蒙古夹击残金 克蔡州献俘太庙·蔡东藩

      却说蒙古太祖少子拖雷,分兵略蜀,拔取城寨四百四十所,因尚未遽绝宋好,但借偏师示威,即行召还。会兵陷饶凤关,渡汉江东行,将趋汴京。金主守绪急令诸将分屯襄、邓,行省完颜合达合达一作哈达。及移剌蒲阿,一作伊喇丰阿拉。率

  • 西征石城记·马文升

    残元部落有把丹者,仕于陕西平凉为万户。我太祖既平江南,克燕都,下三晋,兵至陕西,而把丹等率众归附,授平凉卫正千户。其部落则散处开城等县为百姓,抽其壮丁为平凉卫军,使自耕食。彼既以养生射猎为计,而复无徭役,用是殷富,家有畜马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二十·佚名

    正统元年秋七月甲午朔享 太庙○遣中官祭司门之神○赐鲁世子泰堪金宝凡封亲王世子例赐以金册金宝宣德二年册命泰堪时宝未赐至是始赐之○升行在左军都督同知蒋贵为右都督以征番寇功也○敕甘肃副总兵左都督任礼等曰比闻

  • ●南疆绎史勘本卷二十·温睿临

    霅川温氏原本古高阳氏勘定目录列传十四张国维、朱大典(子万化)、孙嘉绩沉宸荃陈函辉余煌高岱(子朗、叶汝■〈艹恒〉)董守谕王正中(王之仁附)右浙东阁辅督师从亡诸臣列传第十四。○鲁监国之事,无足言者:其在浙东,则闽有君矣;在海

  • 卷八十三·司马迁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卷八十三 汉   太  史   令司马迁 撰宋中郎外兵曹参军裴 駰集解 唐国子博士弘文馆学士司马贞索隐 唐诸王侍读率府长史张守节正义 鲁仲连邹阳列传第二十三 【索隐鲁连屈原当六国之时贾谊

  • 礼二八·徐松

    郊祀御札【宋会要】干德元年八月一日,内出御札曰:「王者诞膺骏命,光启鸿图,罔不升中于泰坛,昭祀于上帝,着诸令典,是谓彝章。朕自抚中区,行周四载,稼穑既闻于丰稔,邦家屡集于休祺。岂凉德之升闻,感兹多祜;盖上穹之降鉴,锡我小康。得

  • 春秋传卷十一·胡安国

    宋 胡安国 撰僖公上【公名申荘公之子闵公之兄諡法小心畏忌曰僖】周【惠王十八年鲁僖公八年惠王崩子襄王立】郑【文公十四年鲁僖公三十二年文公卒子穆公驩立】齐【桓公二十七年鲁僖公十七年桓公卒寺人貂作乱立无亏僖

  • 经业品第九·佚名

    应远离一法,所谓妄语人。无恶不经历,不免後世苦。宁吞热铁丸,渴饮洋铜汁。不以无戒身,食人信施物。犯戒放逸人,国中如肉团。无惭不畏罪,後受地狱殃。若人畏苦报,亦不乐行苦。勿造诸恶行,念寻生变悔。至诚为诸恶,自作教他作。不

  • 关于佛教会之谈话·太虚

    记者闻太虚大师将返雪窦山,因走访于沪寓,询以对佛教会之经过。据大师曰:余于佛教会事,不预闻数年矣。前因中训练部组织指导处张处长,持所订中国佛教会章程草案,访余京寓,嘱宣布于海潮音月刊,唤起全国佛徒之研究讨论,并征求余之

  • 因果一错,则堕落有分,超升无由·印光

    因果一法乃世出世间圣人,烹凡炼圣之大冶洪炉。若最初不以因果是究,则通宗通教之后,尚或有错因果事。因果一错,则堕落有分,超升无由矣。且勿谓此理浅近而忽之!如来成正觉,众生堕三途,皆不出因果之外。念佛所重在往生,念之至极,亦

  • 君子堂日询手镜·王济

    广西横州志书。一卷。明王济(字汝舟,号白铁道人,今浙江吴兴人)撰。正德十六年(1521),济任横州州判,在官250日,以母忧告老还乡,后作是书,以代口舌,故名。成书于嘉靖元年(1522)秋。是一部专门记载明代广西横州地区风土

  • 素娥篇·邺华生

    明万历刊本《素娥篇》序书影明万历刊本《素娥篇》正文书影明代文言短篇艳情小说。一卷不分回。不题撰人。据序知邺华生著,其人无考。约成书于明万历末年。现仅存明万历刊本,藏美国印第安纳大学金赛研究所。1997年台湾

  • 庙学典礼·佚名

    六卷。作者佚名。是书载自元太宗继位(1229年)至元成宗大德年间(1297—1307年)元代教育发展的情况。“庙学”指金元两朝出现的以孔庙为场所的教学机构,常泛指除私人教学之外的一切教育机构和设施,包括小学、地方官学、

  • 占察善恶业报经·佚名

    隋外国沙门菩提登译,婆伽婆住耆阇崛山,示广博严净无碍道场,说甚深根聚法门。坚净信菩萨,为末世众生请问方便,佛令转问地藏菩萨。地藏为示三种轮相,占察三世善恶业报,兼示忏悔之法,次示一实境界。二种观道,及示善巧说法,安慰怯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