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提要

【臣】等谨案双溪集八巻明杭淮撰淮字东卿宜兴人治己未进士官至南京总督粮储右副都御史淮与兄济并负诗名与李梦阳徐祯卿王守仁陆深诸人相唱和其诗格清体徤严整而婉约在治正徳之际不高谈古调亦不沿袭陈言颇谐中道此本乃其弟洵所编为朱彞尊曝书亭旧藏巻末有彞尊手题两行称康熈辛巳九月十九日竹垞老人读一过选入诗综一十四首各诗内亦多圈防甲乙之处葢其辑明诗综时所评隲今诗综本内所録济诗篇数并与自记相同中如打牛坪诗三联原本作碧嶂自云生而彞尊改作蔓草自春生王思槐过访诗第三联原本作野竹过墙初挺秀而彞尊改作挺拔亦间有所防定皆较原本为善且称其诗遒链如茧丝抽自梭肠似涩而有条理五言尤擅长持论亦属允惬云乾隆四十六年十月恭校上

总纂官【臣】纪昀【臣】陆锡熊【臣】孙士毅

总 校 官 【臣】 陆费墀

猜你喜欢
  卷三十·彭定求
  刘之翰·唐圭璋
  歴代诗话卷三十·吴景旭
  第十四出 狡脱·李渔
  第三折·杨梓
  大食惟寅·隋树森
  ●乙卯(咸丰五年)·林占梅
  跋·周权
  秋虫·徐志摩
  第二出 矢忠 (正宫调先天韵)·丁耀亢
  卷二十二·孙默
  卷五十九 先宋诗上·佚名
  卷四百五十六·曹学佺
  卷十一·胡文学
  ●中山狼·沈泰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一百二十二·陈元龙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歴代赋彚卷一百二十二花果芙蓉赋          【汉】闵 鸿乃有芙蓉灵草载育中川竦修榦以陵波建緑叶之规圆灼若夜光之在?岫赤若太阳之映朝云乃有阳文修嫮倾城之色扬桂枻而来逰玩英华乎水侧纳

  • 卷六百六十八·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六百六十八高蟾高蟾河朔人乾符三年登进士第乾宁间为御史中丞诗一卷途中除夜南北浮萍迹年华又暗催残灯和腊尽晓角带春来鬓欲渐侵雪心仍未肯灰金门旧知己谁为脱尘埃长门怨天上何劳万古春君前谁

  • 卷四十六·本纪第四十六·脱脱

        度宗   度宗端文明武景孝皇帝,讳禥,太祖十一世孙。父嗣荣王与芮,理宗母弟也。嘉熙四年四月九日生于绍兴府荣邸。初,荣文恭王夫人全氏梦神言:"帝命汝孙,然非汝家所有。"嗣荣王夫人钱氏梦日光照东室,是夕,齐国

  • 第七十八回 六龄幼女竟主中宫 廿载使臣重还故国·蔡东藩

      却说燕王旦与广陵王胥,皆昭帝兄。旦虽辩慧博学,但性颇倨傲;胥有勇力,专喜游猎,故武帝不使为储,竟立年甫八龄的昭帝。昭帝即位,颁示诸侯王玺书,通报大丧。燕王旦接玺书后,已知武帝凶耗,他却并不悲恸,反顾语左右道:“这玺书封

  • 向敏中传·脱脱

    向敏中字常之,开封人。父亲向王禹,在后汉时任官符离县令。性情严肃刚毅,只有向敏中一个儿子,亲自教育督促,不假脸色。曾对他的母亲说:“光大我门庭的,是这个孩子。”敏中随从向王禹赴调京城,有书生从门前经过,看见敏中,对邻居的

  • 赵弘毅、赵恭传·宋濂

    赵弘毅字仁卿,真定晋州人。少好学,家贫无书,便到富人家帮工,白天干活,夜晚借书读。主人同情他这种好学之心,只使他管其事而不亲自劳动,以满足他好学的要求。他曾受教于临川吴澄,开始被推举为翰林书写,再转为国史院编修官,调大乐

  • 卷九十·湛若水

    钦定四库全书 格物通卷九十     明 湛若水 撰 省国费三【冗官冗食冗兵冗役附】 隋文帝开皇三年十一月河南道行防兵部尚书杨尚希曰窃见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

  • 孟子精义卷十四·朱熹

    钦定四库全书 孟子精义卷十四 宋 朱子 撰 尽心章句下 孟子曰不仁哉梁惠王也仁者以其所爱及其所不爱不仁者以其所不爱及其所爱章 尹曰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天下不以为不仁为其所得为故也战国之战伐以不义而并吞耳仁

  • 卷二·傅恒

    钦定四库全书御纂春秋直解卷二【庚午】桓王九年【在位二十有三年子庄王立】桓公名允隐公之弟亦惠公之庶子也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继故不书即位而桓即位何也桓自正其即位之礼盖以罪归寪氏为贼已就讨又以嫡自居本宜立也圣

  • 卷四十四·王天与

    钦定四库全书尚书纂传卷四十四   元 王天与 撰文侯之命第三十      周书平王锡晋文侯秬鬯圭瓉作文侯之命【汉孔氏曰幽王为犬戎所杀平王立而东迁洛邑晋文侯迎送安定之故锡命焉以圭为杓柄谓之圭瓉唐孔氏曰史

  • 卷八·姜炳璋

    钦定四库全书诗序补义卷八石泉县知县姜炳璋撰齐或曰郑卫小国诗之多如此齐大国自太公至襄公十有二世止十一篇一可疑也代有贤君皆刺诗二可疑也十一篇中安得有泱泱大风岂季札所观别有齐诗齐桓之功艶于天下何以无诗三可疑

  • 序(大唐太上皇制)·佚名

    朕闻,天之为大也高,上下之容可纪;地之为大也广,纵横之数可推。则知无去无来,不生不灭。拯沈沦於沙劫,救焚灼於尘区,毒龙惧其威光,醉象惮其神力,其大则包於宇宙,其小则隐於毫芒。七十二君,先在陶钧之内;万八千载,即为俄顷之间。汉日

  • 宗镜录卷第六十七·延寿

    夫虽说我相起尽根由。皆是外道凡夫粗重情执。如何是内教修行之人。微细法我之见。答。法执难亡。更是微细。以法执为本。人执为末。所以法爱不尽。皆为顶堕之人。圆证涅槃。犹是我见之者。如圆觉经中。净诸业障菩萨白

  • 大般涅槃经 第二十一卷·佚名

    大般涅槃经 第二十一卷宋代沙门慧严等依泥洹经加之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品之三复次善男子。凡夫若遇身心苦恼起种种恶。若得身病。若得心病。令身口意作种种恶。以作恶故轮回三趣具受诸苦。何以故。凡夫之人无

  • 根本说一切有部苾刍尼戒经·佚名

        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  别解脱经难得闻  经于无量俱胝劫  读诵受持亦如是  如说行者更难遇  诸佛出现于世乐  演说微妙正法乐  僧伽一心同见乐  和合俱修勇进乐  若见圣人则为乐  并与共

  • 卷第二·佚名

    嘉兴大藏经 百痴禅师语录百痴禅师语录卷第二嗣法门人超宣等编建宁百山景星禅院语录入院指山门云解脱门不二门门门相似最初一步毕竟从这里入。佛殿云释迦已灭弥勒未生政当恁么时把柄在阿谁手里撒开坐具云欲识是非面目

  • 凡例·书玉

    沙弥十支戒相。是五篇三聚之基。二十四门威仪。乃三千八万之本。必须清净守持。以为八德之要。凡受戒者。不可忽也。  前之十戒。次第已分。后之威仪。条章先列。自不庸科。然其间解法。事有差殊。有直释戒相者。有

  • 斐然集·胡寅

    三十卷。宋胡寅(1098—1156)撰。胡寅,字明仲,建宁崇安(今福建崇安县)人。胡安国之侄,收为养子。宣和间进士。靖康初,荐为秘书省校书郎。曾从杨时学。历官起居郎,迁中书舍人。以徽猷阁直学士致仕。卒谥文忠。寅父子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