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二篇 道的教训 第八章 水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语译

合于道体的人,好比水,水是善利万物却又最不会与物相争的。他们乐于停留在大家所厌恶的卑下地方,所以最接近“道”。

他乐与卑下的人相处,心境十分沉静,交友真诚相爱,言语信实可靠,为政国泰民安,行事必能尽其所长,举动必能符合时宜,这是因为他不争,所以才无错失。

若对照研究老庄的著作,不难发现二人最大的不同点就是“不争”的观念。正如序文所指,老子最有代表性的学说是不争、谦恭、涵养及就低位(如水),他曾利用不少篇幅来谈论。

然而,要在庄子的作品中找到和这个相同的观点,不但不容易,甚至可说是不可能。所以人们常误以为庄子比名家更强调雌性的精神。其实,老子以“水”作为柔弱、就低位等智慧之象征,也正是庄子口中的“精神宁静”。请参考序文。

水乃天德之象

《庄子》之《刻意》《德充符》

形体劳苦不休息就会疲惫,精力耗用不停止就会疲劳,疲劳导致精力的枯竭。如同水一样,水不混杂就清澈,不扰动就平静,但是如果闭塞它而不让它流动的话,就不能清澈了。这种平静随着自然运行的现象,便是天德之象。

没有一样东西能比水还要平坦,必定要用水作法则。静止的水,外无水波,内里透明。人心也是如此,如果内心能保持平静,便不会被外物所动摇。

庄子认为精神和物质是不同的。尽管他赞同人类的精神在无形的世界中徘徊,但对生活上的问题却并未忽视。这些问题是:“某些事是不能被帮助的。不助的态度就是圣人的态度。”这种态度也正是忍耐、谦虚的美德。

天道和人道

《庄子》之《在宥》《知北游》

万物虽贱,却又不得不任其自然去发展;百姓虽卑,却又不能不顺从;世事虽不明显,却又不能不参与;言教虽不适当,却又必须去陈述;义理离道虽远,但却不能被抛弃。

仁爱虽有偏私,却又不得不推广;礼章虽繁杂,却又不能不加强;德行虽与世相和,却又不能不自立;大道虽是一体,却又不得不变化;天道虽神秘不可知,却又不得不行。

所以圣人观察天地的妙理,并不以人力去助长自然,也不故意去行德,他的行为符合大道而不是出自预先的计谋,应合于仁而不自以为有恩,接近义理而不自以为受到重视。

他应接礼仪而不拘泥,接触世事而不辞让,以自然的法则齐一万物而不致纷乱,依恃百姓而不轻用其力,因任万物而不离其本源。

世间的事物有不值得去做的,也有非做不可的,这本是自然的道理。那些不明白大道的人,是因为他的德行还没有达到纯一的境界,因此他所做的事也常常遭到阻挠。那不明大道的人啊,实在可悲!

什么是大道?所谓的大道有天道和人道之分。无为而受尊崇的是天道,有为而致纷乱的是人道;主宰万物的是天道,饱受役使的是人道。天道和人道,差别极大,不可不详加体察。

调和而顺应它,便是德;无心而顺应它,就是道了。

猜你喜欢
  礼记集説卷七·陈澔
  卷七·邵宝
  第十四章 20·辜鸿铭
  卷十二·史浩
  七月·佚名
  春秋说卷一·洪咨夔
  周礼通今续论·柯尚迁
  卷四·辅广
  赏刑第十七·商鞅
  建立法品第十六·佚名
  贤愚经卷第十三·佚名
  圆悟佛果禅师语录卷第二十·圆悟克勤
  评大乘起信论考证·太虚
  卷第二十六·智旭
  起世经卷第九·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154 ·佚名

    李复 峡山阻风 黄牛白马渡惊滩,两目盲飚更险艰。 天地容身惟一榻,江湖骇浪动千山。 豪商竞利能争捷,阴鬼多么故作悭。 叹息邻家田舍稳,柴门深掩日高閒。 李复 峡州渡江入寺 雪暗离秦地,春归入

  • 卷八·喻良能

    钦定四库全书 香山集卷八      宋 喻良能 撰七言律诗 春水 磬湖春水夜来生晓起雷声逗雨声去马来牛心莫辨鸬鷀鸂鶒眼俱明飘零花片有底急揺曳柳丝如许轻旬月烟村半风雨榆钱好为买春晴 次韵送季直弟入越 积雨新

  • 卷一百四十五·列传第三十二·宋濂

        亦怜真班   亦怜真班,西夏人。父俺伯,以忠勤事世祖,为知枢密院事。亦怜真班性刚正,动有礼法。仁宗召见,令入宿卫。延祐六年,超拜翰林侍讲学士、中奉大夫。至治二年,调同知通政院事,擢虎符唐兀亲军都指挥使。

  • 卷三百五十一 列传一百三十八·赵尔巽

      沈初 金士松 邹炳泰 戴联奎 王懿修子宗诚 黄钺   沈初,字景初,浙江平湖人。少有异禀,读书目数行下,同郡钱陈群称为异才。乾隆二十七年,南巡,召试,赐举人,授内阁中书。明年,成一甲第三名进士,授编修。三十二年,直懋勤殿,合写

  • 卷之四百二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四 儒林传七·纪昀

    儒林传宋 【五】○宋五王当胡安国【寅 宏宁】 范冲陈旸【祥道】朱震王当胡安国范冲陈旸 【陈祥道】朱震△王当王当字子思眉州眉山人幼好学博览古今所取惟王佐大畧尝谓三公论道经邦燮理阴阳镇抚四方亲附百姓皆出于一

  • 卷四 文帝纪 第四·班固

    (汉文帝刘恒)【原文】孝文皇帝,高祖中子也,母曰薄姬。高祖十一年,诛陈-,定代地,立为代王,都中都。十七年秋,高后崩,诸吕谋为乱,欲危刘氏。丞相陈平、太尉周勃、朱虚侯刘章等共诛之,谋立代王。语在《高后纪》、《高五王传》。大臣

  • 沈昙庆传·沈约

    沈昙庆,吴兴武康人,是侍中沈怀文的堂兄。父亲沈发,官至员外散骑侍郎,早死,吴兴太守王韶之为他撰写祭文。沈昙庆最初被征用为主簿、本州从事、西曹主簿、长沙王刘义欣后军镇军主簿。遇到母亲去世,他悲痛万分,被人们所称述。县

  • 卷四十二·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四十二 朱批索琳奏摺 雍正四年七月初六日廵视台湾监察御史【臣】索琳谨 奏为恭报微【臣】到任日期事窃【臣】蒙 皇上隆恩令【臣】廵察台湾地方於雍正四年三月十九 日恭领 圣训随於二十二日起

  • 全偏·方以智

    众盲之于象也,尾之、蹄之、牙之耳,况抚铁牛以为象乎?不二如如,全牛矣。空全牛其不二者,以全而适得不全之牛。执浑浑噩噩之不二,而厌广广蕤蕤之万不二,犹盲之梦铁牛也。立马于前而得之,又何不可仪氏{革奇}、中帛氏口齿、谢氏唇

  • 卷十二·姜炳璋

    <经部,诗类,诗序补义钦定四库全书诗序补义卷十二石泉县知县姜炳璋撰陈据前编自武王已卯至厉王元年癸未八世十主得年二百五十有四而陈世家自胡公至幽公五世六君已及厉王之世矣说者谓是六君安得在位皆四十余年按史迁据

  • 般若灯论释 第十一卷·清辨

    般若灯论释 第十一卷偈本龙树菩萨 释论分别明菩萨大唐中印度三藏波罗颇蜜多罗译观法品第十八释曰。今此品者。亦为遮空所对治令解诸行我我所空故说诸外道等虽说我见有无量种。亦以五受阴为所缘。是故今当次观

  • 自序·祩宏

    余时在黄山慈光寺。展阅龙藏。至沙弥诸经。函函如日月丽天。不觉合掌赞叹曰。此经乃佛佛祖祖之关键也。如法华十六王子。请佛转法轮。同时为沙弥。言教尚存。五灯赵州仰山。亦同时为沙弥。公案现在。未闻古人才出母胎

  • 缅甸岁月·奥威尔

    《缅甸岁月》发表于1934年,是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的第一部小说。该小说讲述了一名脸上长胎记的英国木材商人弗洛里在缅甸的悲惨故事。弗洛里憎恨英国的殖民统治,同情当地缅甸人,无法认同自我的殖民者身份。他既不被白人

  • 地之子·台静农

    短篇小说集,台静农作,收入《地之子》 中的小说有14篇,正如鲁迅所说:“在争写着恋爱的悲欢,都会的明暗的那时候,能将乡间的死生,泥土的气息,移在纸上的,也没有更多、更勤于这作者的了。”作者从民间取材,以朴实而略带

  • 春秋集注·张洽

    十一卷。纲领一卷。张洽撰。张洽字元德,清江(今属江西)人,宋代着名经学家。张洽曾在朱熹门下研习六经传注,皆能究其指归。嘉定进士,历任袁州司理参军、知永新县、池州通判,皆有善政,官至着作佐郎。除此书外,张洽还着有《春秋

  • 圣宝藏神仪轨经·佚名

    二卷,赵宋法天译。说祈祷圣宝藏神之仪轨。明求者得大富,饶益有情,及成就牟尼一切事。

  • 憨予暹禅师语录·佚名

    六卷,清洪暹说,法云等编。卷之一住平阳府古尧霍山广胜禅寺语录住汾阳狮子禅院语录住汾阳太子禅院语录住汾阳灵岩禅寺语录 卷之二住平阳府临汾县乾明禅寺住平阳府大悲山普济禅院语录 卷之三小参示众晚参开示 卷之四机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