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澹字自然,括苍人。绍兴十六年(1146)生。乾道二年(1166)进士。淳熙二年(1175),授秘书省正字。三年(1176),武学谕。四年(1177),校书郎。九年(1182),秘书丞。十二年(1185),将作少监。十五年(1188),国子祭酒。绍熙元年(11190),右谏议大夫。庆元 
- 还京乐 黄钟商友人泛湖命乐工以筝笙琵琶方响迭奏宴兰溆,促奏丝萦管裂飞繁响。似汉宫人去,夜深独语,胡沙凄哽。对雁斜玫柱,琼琼弄月临秋影。凤吹远,河汉去杳,天风飘冷。  泛清商竟。转铜壶敲漏,瑶床二八青娥,环佩再整。菱歌四 
- 聆音问答 丽娘就把凌烟问:“隔墙嗰位操琴人,唔知佢地因何故,弹来字字咁伤心?一声一泪真凄惨,分明怨恨曲中论。你地知佢谁人否?做乜在我书房来操这般琴?”凌烟未及将言答,绮琴横口应声频:“我猜哩个弹琴客,定系惫 
-                              【夜游宫】〔贴上〕腻脸朝云罢盥,倒犀簪斜插双鬟。侍香闺起早,睡意阑               珊:衣桁前,妆阁畔,画屏间。伏侍千金小姐,丫鬟一位春香。请过猫儿师父,               不许老鼠放光。侥幸 
- (李德义同搽旦上)(李德义云)自家李二的便是。二嫂,你好下的手也!自从你搬调的我要分另了家私,将我哥哥气杀了,一应家私,都在手里,你还不足,直把神奴儿勒杀了。儿也!痛杀我也。若是嫂嫂来寻呵,都在你身上。(搽旦云)不妨事,若来 
-   董嗣杲 拟古
    海上采珠人,惟视夜光吐。
    携持以为珍,美价重合浦。
    异哉足照乘,殷勤献明主。
    远物奈不宝,弃之犹粪土。
董嗣杲 拟古
    河汉金气老,海月光陆离。
    蟠蟀鸣我床,声声有馀悲。
    美 
- 钦定四库全书宋百家诗存卷三十五嘉善曹庭栋编靖逸小藁叶绍翁字嗣宗建安人博学工诗尝居钱唐卜隐于西湖之滨与葛天民往来酬倡靖逸小藁一卷辞澹意远颇耐人咀味如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至今脍炙人口虽邨巷妇稚皆能 
-   ◎元纪二十六 ∷起屠维单阏正月,尽旃蒙作噩十二月,凡七年。   ○顺帝   至元五年己卯,一三三九年   春,正月,癸亥,禁滥予僧人名爵。   二月,庚寅,信州雨土。   庚子,免广海添办盐课万五千引,止办元额。   集贤 
-    却说宣帝复报赵充国,准他罢兵屯田,偏有人出来梗议,仍主进击。看官道是何人?原来就是强弩将军许广汉,与破羌将军辛武贤。宣帝不忍拂议,双方并用,遂令两将军引兵出击,与中郎将赵卬会师齐进。卬即充国长子,既奉上命,不得不从, 
- 我一向认为大学应当像一个丛林,猴子应当在里头自由活动,在各种树上随便找各种坚果,由枝干间自由摆动跳跃。凭他的本性,他就知道哪种坚果好吃,哪些坚果能够吃。我当时就是在享受各式各样的果子的盛宴。对我而言,卫德诺图书馆 
- 常景,字永昌,河内人。父常文通,终官天水太守。常景少时聪慧敏捷,初读《论语》、《毛诗》,一受便览。等到长大,有才思,雅好文章。廷尉公孙良举荐他为博士,高祖亲得其名,既而用之。后来任门下录事、太常博士。正始初年(504~505),帝 
- 蒙:亨。 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 初噬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彖曰:蒙,山下有险,险而止,蒙。 蒙亨,以亨行时中也。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志应也。 初噬告,以刚中也。再三渎, 渎则不告,渎蒙也。 蒙以养正,圣功也。 象曰:山下出泉,蒙;君 
- 尔时持鬘天王坚首天王水居龙王三守护者,合集同力与阿脩罗而共斗战。若三守护者得胜。阿脩罗众退败之时,即入自宫。若阿脩罗得胜。三守护者退败之时,是即三十三天三守护者兵力破散。乃从须弥山王第二层级诣第三层。彼有常 
- 佛在罗阅祇耆阇崛山中。时有摩诃比丘僧万二千人,皆净洁一种类,皆阿罗汉,贤者拘邻、贤者拔智致、贤者摩诃那弥、贤者合尸、贤者须满日、贤者维末坻、贤者不乃、贤者迦为拔坻、贤者忧为迦叶、贤者那履迦叶、贤者那翼迦叶、 
- 终南太一山释氏·遗迹篇之余·游履篇·通局篇·时住篇·教相篇释迦方志遗迹篇第四之余摩揭陀国(中印度也古者讹耳)周五千余里。城少人居邑落极多。寺五十余。僧徒出万多大乘学。天祠数 
- 当从浦口开的火车到徐州的时候,已经是太阳西下了。陈杰生,一个二十几岁着学生制服的青年,从三等破烂的车厢下来,本希望即刻就乘陇海路的火车到开封去,——他这时非常急躁,想一下子飞到开封才能如意!他接着他夫人病重的消息,他 
- 《国史新论》由钱穆先生发表的一些论文和在香港、台湾等地的讲演记录整合而成,比较简略宏观地对中国古代社会的演变及社会形态进行了独到的阐释。本书作者“旨求通俗,义取综合”,从中国的社会文化演变、传统的政治教育制 
- 《春秋》学著作。元程端学撰。二十卷。程端学,字时叔,至治进士,官至太常博士。通《春秋》。此书外,另有《春秋本义》、《春秋或问》。是书以攻驳“三传”为主。凡端学以为可疑者,皆摘录经文传文而疏辨于下。大抵先存一必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