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爰园词话

词所以名乐府之故

诗词,末技也,而名乐府。古人凡歌,必比之钟鼓管弦,诗词皆所以歌,故曰乐府。不独古人然,今人但解丝竹,率能译一切声为谱,甚至随声应和,如素习然。故盈天地间,无非声,无非音,则无非乐。

词得与诗并存之故

词于不朽之业,最为小乘。然溯其源流,咸自鸿蒙上古而来。如亿兆黔首,固皆神圣裔矣。惟闾巷歌谣,即古歌谣。古可入乐府,而今不可入诗余者,古拙而今佻,古朴而今俚,古浑涵而今率露也。然今世之便俗耳者,止于南北曲。即以诗余,比之管弦,听者端冕卧矣。其得与诗并存天壤,则文人学士赏识欣艳之力也。

词所以名诗馀之故

词何以名诗馀,诗亡然后词作,故曰馀也,非诗亡,所以歌咏诗者亡也。词亡然后南北曲作,非词亡,所以歌咏词者亡也。谓诗馀兴而乐府亡,南北曲兴而诗馀亡者,否也。

历代诗歌之变迁

周东迁以后,世竞新声,三百之音节始废。至汉而乐府出。乐府不能行之民间,而杂歌出。六朝至唐,乐府又不胜诘曲,而近体出。五代至宋,诗又不胜方板而诗 馀出。唐之诗,宋之词,甫脱颖,已遍传歌工之口。元世犹然,至今则绝响矣。即诗馀中,有可采入南剧者,亦仅引子。中调以上,通不知何物,此词之所以亡也。今世歌者,惟南北曲宁如宋犹近古。

词须注意音调

词全以调为主,调全以字之音为主。音有平仄,多必不可移者,间有可移者。仄有上去入,多可移者,间有必不可移者。傥必不可移者,任意出入,则歌时有棘喉涩舌之病。故宋时一调,作者多至数十人,如出一吻。今人既不解歌,而词家染指,不过小令中调,尚多以律诗手为之,不知孰为音,孰为调,何怪乎词之亡已。

立意命句之忌

遇事命意,意忌庸、忌陋、忌袭。立意命句,句忌腐、忌涩、忌晦。意卓矣,而束之以音。屈意以就音,而意能自达者,鲜矣。句奇矣,而摄之以调,屈句以就调,而句能自振者,鲜矣。此词之所以难也。

小令与长调之难

小令佳者,最为警策,令人动褰裳涉足之想。第好语往往前人说尽,当从何处生活。长调尤为亹亹,染指较难。盖意窘于侈,字贫于复,气竭于鼓,鲜不纳败。比于兵法,知难可焉。

宋词非愈变愈下

唐诗三变愈下,宋词殊不然。欧、苏、秦、黄,足当高、岑、王、李。南渡以后,矫矫陡健,即不得称中宋、晚宋也。惟辛稼轩自度粱肉不胜前哲,特出奇险为珍错供,与刘后村辈俱曹洞旁出。学者正可钦佩,不必反唇并捧心也。

选词之难

周长卿元曰:“选草堂词,亦如昭明文选,但入选面目都相似,不入者非无佳词,便觉有伥气。”此语良然。选草堂者,小令中调,吾无间然。长调亦微有出入,非惟作者难,选者亦难耳。

好词不易改

古人好词,即一字未易弹,亦未易改。子瞻“绿水人家绕”,别本绕作晓,为古今词话所赏。愚谓绕字虽平,然是实境。晓字无皈著,试通咏全章便见。少游“斜阳暮”,后人妄肆讥评,托名山谷,淮海集辨之详矣。又有人亲在郴州,见石刻是斜阳树,树字甚佳,犹未若暮字。至苕溪渔隐记耆卿“鳌山彩结”,结改作缔益佳,不知何以佳也。若子瞻“低绣户”,低改窥,则善矣。温飞卿“衰桃一树近前池,似惜容颜镜中老”,予欲改近为俯,或映,似更觉透露。请质之知言者。

庄宗歌头为长调之祖

晚唐五代小令,填词用韵,多诡谲不成文者,聊为之可耳,不足多法。尊前集载唐庄宗歌头一首,为字一百三十六,此长调之祖,然不能佳。

柳词之所本

子瞻词无一语著人间烟火,此自大罗天上一种,不必与少游、易安辈较量体裁也。其豪放亦止大江东去一词。何物袁绹,妄加品骘,后代奉为美谈,似欲以概子瞻生平。不知万顷波涛,来自万里,吞天浴日,古豪杰英爽都在,使屯田此际操觚,果可以“杨柳外晓风残月”命句否。且柳词亦只此佳句,余皆未称。而亦有本,祖魏承班渔歌子“窗外晓莺残月”,第改二字增一字耳。

词人遭遇

唐宣宗爱唱菩萨蛮,令狐相公托温飞卿譔进。又旧词“碎挼花打人”,有妇支解夫者,上以此戏语宰相,君臣和洽至此。宋真宗召王岐公赏月,令宫嫔解金珠乞诗,帝王此等举动殊不俗。子瞻生平备历危险,而神宗读其“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之句,曰 :“苏轼终是爱君。”遭际亦略相当,俱能令千古艳羡。

绮语小过不致墮地狱

佛有十戒,口业居四,绮语、诳语与焉。诗词皆绮语,词较甚。山谷喜作小词,后为泥犂狱所慑,罢作,可笑也。绮语小过,此下尚有无数等级罪恶,不知泥犂下那得无数等级地狱,髡何据作此诳语,不自思当堕何等狱耶 。文人多不达,见忌真宰,理或有之。不达已足蔽辜,何至深文重比,令千古文士短气。

论对句

词中对句,须是难处,莫认为衬句。正唯五言对句、七言对句,使读者不作对疑,尤妙,此即重叠对也。

猜你喜欢
  卷五百一十九·彭定求
  卷四百四十六·彭定求
  蠲戏斋诗话(五)·马一浮
  第八出 倩优·李渔
  第三十出 及第·周履靖
  第十七出 合围·洪昇
  楔子·关汉卿
  张天师断风花雪月·臧懋循
  卷三十二·王十朋
  卷二百一·陈思
  卷二百四十三·曹学佺
  姑嫂赏花·佚名
  唐温如诗鉴赏·佚名
  心泉学诗稿巻二·蒲寿宬
  第六節 古體詩·王力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七百四十六·彭定求

        卷746_1 【赠温州韩使君】陈陶   康乐风流五百年,永嘉铃阁又登贤。严城鼓动鱼惊海,   华屋尊开月下天。内使笔锋光案牍,鄢陵诗句满山川。   今来谁似韩家贵,越绝麾幢雁影连。   卷746_2 【闲居寄太学卢

  • 序·沈奕琛

    钱塘其名胜,古不甚称。称自有唐中叶,一二名部使郡牧、巨掌高蹠,搜导采染,湖山奕然。在昔,江左胜流选幽撮翠,如谢傅、右军,前筇后屦,大都会稽、蒋麓间。西泠坦浅,无谽谺窅窐。其次,临安以西,金堂玉室犹诸酒涔麓垤也。唐贤因吏治开

  • 卷146 ·佚名

    孔武仲 罗港 八节滩头驻马蹄,淙淙流水日沉西。 岁时久已成陈迹,风景全然似此溪。 兰棹倚洲人竞过,篮舆索笔我闲题。 桃源仙境今何在,懊恼娇莺向暮啼。 孔武仲 落日 光彩沉沉万木西,青空围出酿胭

  • 列传第三十七 韦粲 江子一 弟子四 子五 张嵊 沈浚 柳敬礼·姚思廉

    韦粲,字长蒨,车骑将军睿之孙,北徐州刺史放之子也。有父风,好学仗气,身长八尺,容貌甚伟。初为云麾晋安王行参军,俄署法曹,迁外兵参军,兼中兵。时颍川庾仲容、吴郡张率,前辈知名,与粲同府,并忘年交好。及王迁镇雍州,随转记室,兼中兵如

  • ●卷 七·曾布

      元符二年三月甲辰朔,同呈章楶乞差第四等以下保甲應副進築城寨,從之。初,眾議以保甲下户難於調發,外臺申請數四,皆卻而不從。楶以謂上、中等户至少,不得下户無以集事,故不得已而從之。  再對,擬轉員旦進呈依所定舊例,以三

  • 卷之二百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第三○二示光绪五年六月十一日一二一○一--五·佚名

    台北府出示:催晋赈各捐户换照赏戴花翎、署理台北府正堂、卓异候升、加七级、纪录十次陈为出示催缴换照事(注一)。照得晋赈停捐之后,各捐生给有实收未换部照各户,经本府随案禀请,开列姓名、官阶,先后请照

  • 卷八十八·郝经

    钦定四库全书 续後汉书卷八十八    元 郝经 撰 録第六 刑法【阙】 钦定四库全书 续後汉书卷八十九    元 郝经 撰 録第七 食货 理财足食经国之急务先王之所甚重故为八政之首【原注

  • 卷四十一·张守节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正义卷四十一 唐 张守节 撰 越世家第十一      史记史十一 越王勾践其先禹之苗裔【吴越春秋云禹周行天下还归大越登茅山以朝四方羣臣封有功爵有德崩而葬焉至少康恐禹迹宗庙祭祀之絶乃封其

  • 第五章 我的婚姻·林语堂

    我以前提过我爱我们坂仔村里的赖柏英。小时候儿,我们一齐捉鲦鱼,捉螯虾,我记得她蹲在小溪里等着蝴蝶落在她的头发上,然后轻轻的走开,居然不会把蝴蝶惊走。我们长大之后,她看见我从上海圣约翰大学返回故乡。我们俩都认为我俩

  • 汉纪四 太祖高皇帝下八年(壬寅、前199)·司马光

    汉纪四 汉高帝八年(壬寅,公元前199年) [1]冬,上击韩王信余寇于东垣,过柏人。贯高等壁人于厕中,欲以要上。上欲宿,心动,问曰:“县名为何?”曰:“柏人。”上曰:“柏人者,迫于人也。”遂不宿而去。十二月,帝行自东垣至。 [1]冬季,汉高帝

  • 卷十六·秦蕙田

    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十六刑部尚书秦蕙田撰吉礼十六圜丘祀天宋史孝宗本纪隆兴二年二月丙子诏减文武官及百司吏郊赐之半七月庚子诏内外文武官年七十不请致仕者遇郊毋得防补十一月戊子以金人侵扰诏郊祀改用明年十二月

  • 德者,性之端也(1)·戴圣

    ——不可尽信“乐为心声” 【原文】 德者,性之端也(2);乐者,德之华也(3);金、石、丝、竹,乐之器也。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气从之(4)。足故情深而文明,气盛而化神,和顺积中,而英华发外(5)。唯乐不

  • 卷三十一·佚名

    △初分教诫教授品第七之二十一善现,汝复观何义言:即八解脱若净若不净增语非菩萨摩诃萨。即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若净若不净增语非菩萨摩诃萨耶。世尊,若八解脱净不净。若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净不净。尚毕竟不可得。性非

  • 居士分灯录叙·朱时恩

    原夫祖祖递传。灯灯相续。觉照均融乎惠炬。灵光徧瞩於昏衢。故古德高缁向上参求者息无明之业影。亦有夙根利器精心学佛者出生死之火轮。其派本师承重来应化。往往妙臻圣解默契禅宗。凡七十二人。历几千百载。谁为拈取

  • 今古学考·廖平

    近代廖平著。两卷。著于清光绪十一年 (1885),次年由成都尊经书院刊行。此书目的在于区分 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的不同。上卷列出十多种表来区 分今、古文经学在礼制上的不同,下卷加以说明。认为 今文经学以孔子为宗主,《礼

  • 清代燕都梨园史料·张次溪

    戏曲论著汇编。张江裁(次溪)编。正续两编,1934.年正编收入“双肇楼丛书”,由北平邃雅斋书店排印出版,收吴元长《燕兰小谱》、小铁笛道人《月下看花记》等戏曲论著、史料三十八种。续编收冒广生《云郎小史》等戏曲论著

  • 佛说斋经科注·智旭

    此文是净土宗九祖蕅益大师对《佛说斋经》的注释,本经主要讲述如何受持“八关斋戒”。大师是明末清初高僧,与莲池大师、紫柏大师、憨山大师一起被称为明末四大高僧。大师初出家即以参禅为业,不久开悟,后又习天台,导归极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