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纲鉴易知录卷二二

东汉纪

孝明皇帝

纲 壬申,十五年,春二月,帝东巡,耕于下邳。三月,至鲁,诣孔子宅。

目 幸孔子宅,亲御讲堂,命皇太子诸王说经。

纲 封皇子六人为王。

目 封皇子恭为巨鹿王,党为乐成王,衍为下邳王,畅为汝南王,昞为常山王,长为济阴王。帝亲定其封域,裁令半楚、淮阳。马后曰:“诸子食数县,于制不已俭乎?”帝曰:“我子岂宜与先帝子等,岁给二千万足矣。”

纲 冬,遣都尉耿秉、窦固将兵屯凉州。

纲 癸酉,十六年,春二月,遣太仆祭肜及窦固等伐北匈奴,固取伊吾卢地;肜不见虏而还,下狱,免,卒。

纲 西域诸国遣子入侍。

目 窦固使假司马班超,与从事郭恂,俱使西域。超行到鄯善,鄯善王广奉超礼敬甚备,后忽更疏懈,超谓其官属曰:“此必虏使来,狐疑未知所从故也。明者睹未萌,况已著邪!”乃召侍胡诈之曰:“匈奴使来数日,今安在乎?”侍胡惶恐曰:“到已三日,去此三十里。”超乃闭侍胡,悉会其吏士三十六人,曰:“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当今之计,独有因夜以火攻虏,使彼不知我多少,必大震怖,可殄尽也。灭此虏,则鄯善破胆,功成事立矣。”众曰:“当与从事议之。”超怒曰:“吉凶决于今日;从事,文俗吏,闻此必恐,而谋泄,死无所名,非壮士也。”众曰:“善。”初夜,超遂将吏士往奔虏营。会天大风,超令十人持鼓藏虏舍后,约曰:“见火燃,皆当鸣鼓大呼。余人悉持兵弩,夹门而伏。”超乃顺风纵火;前后鼓噪,虏众惊乱,超手格杀三人,吏兵斩其使及从士三十余级,余众百许人悉烧死。明日,乃还告郭恂,恂大惊。超于是召鄯善王广,以虏使首示之,一国震怖。广叩头,“愿属汉,无二志”。遂纳子为质。还白窦固,固大喜,具上超功效,并求更选使使西域。帝曰:“吏如班超,何故不遣而更选乎!今以超为军司马,令遂前功。”

固复使超使于窴。是时于窴王广德雄张南道,而匈奴遣使监护其国。超既至于窴,广德素闻超在鄯善诛灭虏使,大惶恐,即杀匈奴使者而降。于是诸国皆遣子入侍,西域与汉绝六十五载,至是乃复通焉。

纲 秋七月,北匈奴大入云中。

目 北匈奴大入云中,云中太守廉范拒之。吏以众少,欲移书傍郡求救,范不许。会日暮,范令军士各交缚两炬,三头爇火,营中星列。虏谓汉兵救至,大惊,待旦将退。范令军中蓐食,晨,往赴之,斩首数百级,虏自相辚藉,死者千余人,由此不敢向云中。

纲 甲戌,十七年,春正月,北海王睦卒。

目 睦少好学,光武及上皆爱之。尝遣中大夫诣京师朝贺,召而谓之曰:“朝廷设问寡人,大夫将何辞以对?”使者曰:“大王忠孝慈仁,敬贤乐士,臣敢不以实对!”睦曰:“吁,子危我哉!此乃孤幼时进趋之行也。大夫具对以孤袭爵以来,志意衰惰,声色是娱,犬马是好,乃为相爱耳!”其智虑畏慎如此。

纲 白狼等国入贡。

目 益州刺史朱辅,宣示汉德,威怀远夷,自汶山以西,前世所不至,正朔所未加,白狼、槃木等百余国,皆举种称臣奉贡。

纲 夏五月,百官上寿。

目 公卿百官以威德怀远,祥物显应,并集朝堂,奉觞上寿。制曰:“天生神物,以应王者;远人慕化,实由有德;朕以虚薄,何以享斯!唯高祖、光武圣德所被,不敢有辞,其敬举觞,太常择吉日,策告宗庙。”仍推恩赐民爵及粟有差。

纲 冬十一月,遣窦固等击车师,降之,复置西域都护,戊、己校尉。

纲 乙亥,十八年,春二月,窦固军还。

纲 北匈奴击车师后王安得,杀之,遂攻戊校尉耿恭;恭击却之。

目 北单于遣左鹿蠡王率二万骑击车师,耿恭遣司马将兵三百人救之,皆为所杀,匈奴遂破杀车师后王安得而攻金蒲城。恭以毒药傅矢,语匈奴曰:“汉家箭神,其中疮者必有异。”虏中矢者,视创皆沸,大惊。会天暴风雨,随雨击之,杀伤甚众。匈奴震怖,相谓曰:“汉兵神,真可畏也!”遂解去。

纲 夏六月,有星孛于太微。

纲 秋八月,帝崩。

目 帝崩于东宫前殿,年四十八。帝遵奉建武制度,无所变更,后妃之家不得封侯与政。馆陶公主为子求郎,不许,而赐钱千万,谓群臣曰:“郞官上应列宿,出宰百里,苟非其人,则民受其殃,是以难之。”公车以反支日不受章奏,帝闻而怪曰:“民废农桑,远来诣阙,而复拘以禁忌,岂为政之意乎!”于是遂蠲其制。是以吏得其人,民乐其业,远近畏服,户口滋殖焉。

纲 太子炟即位,尊皇后曰皇太后。葬显节陵。

纲 冬十月,以赵憙为太傅,牟融为太尉,并录尚书事。

纲 十一月,以第五伦为司空。

目 伦为蜀郡太守,在郡公清,所举吏多得其人,故帝自远郡用之。

纲 西域攻没都护陈睦,北匈奴围己校尉关宠。车师叛,与匈奴共围耿恭。诏酒泉太守段彭将兵救之。

目 焉耆、龟兹攻没都护陈睦,北匈奴围关宠于柳中城。会中国有大丧,救兵不至,车师复叛,与匈奴共攻耿恭。恭率士众御之,数月,食尽穷困,乃煮铠弩,食其筋革。恭与士卒推诚同死生,故皆无二心,而稍稍死亡,余数十人。单于知恭已困,欲必降之,遣使招恭。恭诱其使上城,手击杀之,委诸城上。单于大怒,更益兵围恭,不能下。关宠上书求救,帝遣征西将军耿秉屯酒泉,行太守事,遣酒泉太守段彭与谒者王蒙、皇甫援发张掖、酒泉、敦煌三郡及鄯善兵,合七千余人以救之。

纲 是月晦,日食。

纲 以马廖为卫尉,防为中郎将,光为越骑校尉。

目 太后兄弟,终明帝世未尝改官。帝以廖为卫尉,防为中郎将,光为越骑校尉。廖等倾身交结,冠盖之士争赴趣之。

纲 大旱。

肃宗孝章皇帝

纲 丙子,肃宗孝章皇帝建初元年,春正月,诏廪赡饥民。

纲 诏二千石劝农桑,慎选举,顺时令,理冤狱。

目 时承永平故事,吏政尚严切。尚书陈宠以帝新即位,宜改前世苛俗,乃上疏曰:“臣闻先王之政,赏不僭,刑不滥;与其不得已,宁僭无滥。往者断狱严明,所以威惩奸慝;奸慝既平,必宜济之以宽。夫为政犹张琴瑟,大弦急者小弦绝。陛下宜隆先王之道,涤荡烦苛之法,以济群生,全广至德。”帝深纳宠言,每事务于宽厚。

第五伦亦上疏曰:“光武承王莽之余,颇以严猛为政,后代因之,遂成风俗。郡国所举,类多办职俗吏,殊未有宽博之选,以应上求者也。陈留令刘豫、冠车令驷协,并以刻薄之资,务为严苦,吏民愁怨,莫不疾之,而议者反以为能,违天心,失经义。非徒应坐豫、协,亦宜谴举者,务进仁贤以任时政,不过数人,则风俗自化矣。”上善之。伦虽天性峭直,然常疾俗吏苛刻,论议每依宽厚云。

纲 关宠败没。段彭击车师,匈奴走,车师复降。罢都护及戊、己校尉官。班超留屯疏勒。

纲 八月,有星孛于天市。

纲 丁丑,二年,夏四月,大旱。

目 上欲封爵诸舅,太后不听。会大旱,言事者以为不封外戚故。太后诏曰:“王氏五侯同日俱封,黄雾四塞,不闻澍雨之应。夫外戚贵盛,鲜不倾覆,故先帝防慎舅氏,不令在枢机之位,又言‘我子不当与先帝子等’,今有司奈何欲以马氏比阴氏乎!”帝省诏悲叹,复重请之。太后曰:“常观富贵之家,禄位重叠,犹再实之木,其根必伤。吾计之熟矣,勿有疑也!夫至孝之行,安亲为上。今数遭变异,谷价数倍,忧惶昼夜,不安坐卧,而欲先营外家之封,违慈母之拳拳乎!若阴阳调和,边境清静,然后行子之志;吾但当含饴弄孙,不能复关政矣。”

马廖上疏曰:“昔元帝罢服官,成帝御浣衣,哀帝去乐府,然而侈费不息,至于衰乱者,百姓从行不从言也。夫改政移风,必有其本。传曰:‘吴王好剑客,百姓多创瘢。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长安语曰:‘城中好高结,四方高一尺。城中好广眉,四方且半额。城中好大袖,四方全匹帛。’斯言如戏,有切事实。前下制度未几,后稍不行,虽或吏不奉法,良由慢起京师。”太后深纳之。

纲 戊寅,三年,春三月,立贵人窦氏为皇后。

纲 己卯,四年,夏四月,立子庆为皇太子。

纲 五月,封马廖等为列侯,以特进就第。

目 有司请封诸舅,帝以天下丰稔,方垂无事,从之。太后闻之曰:“吾少壮时,但慕竹帛,志不顾命。今虽已老,犹戒之在得,故日夜惕厉,思自降损。何意老志不从,万年之日长恨矣!”廖等辞让,不许;乃受爵而辞位,许之,皆以特进就第。

纲 六月,皇太后马氏崩。秋七月,葬明德皇后。

纲 冬十一月,诏诸儒会白虎观,议五经同异。

目 杨终言:“章句之徒,破坏大体,宜如宣帝石渠故事,永为后世则。”诏太常:“将、大夫、博士、郞官及诸儒会白虎观,议五经同异。”帝亲称制临决,作白虎议奏,丁鸿、楼望、成封、桓郁、班固、贾逵及广平王羡皆与。固,超之兄也。

纲 庚辰,五年,春二月朔,日食,举直言极谏。

目 诏:“所举以岩穴为先,勿取浮华。”

纲 夏五月,以直言士补外官。

目 诏曰:“朕思迟直士,侧席异闻,其先至者,各已发愤吐懑,略闻子大夫之志矣。皆欲置于左右,顾问省纳。建武诏书又曰:‘尧试臣以职,不直以言语笔札。’今外官多旷,并可以补任。”

纲 辛巳,六年,秋七月,以廉范为蜀郡太守。

目 成都民物丰盛,邑宇逼侧,旧制,禁民夜作以防火灾,而更相隐蔽,烧者日属。范乃毁削先令,但严使储水而已。百姓以为便,歌之曰:“廉叔度,来何暮!不禁火,民安作。昔无襦,今五袴。”

纲 壬午,七年,夏六月,废太子庆为清河王,立子肇为皇太子。

目 初,帝纳扶风宋杨二女为贵人,大贵人生太子庆;梁竦二女亦为贵人,小贵人生皇子肇。窦皇后无子,养肇为子;谋陷宋氏,诬言欲为厌胜之术,乃废庆为清河王,以肇为皇太子。出宋贵人,使小黄门蔡伦案之;皆饮药自杀。庆时虽幼,亦知避嫌畏祸,言不敢及宋氏。帝更怜之,敕皇后令衣服与太子齐等。太子亦亲爱庆,入则同室,出则同舆。

纲 秋八月,东平王苍归国。

目 有司复奏遣苍归国,手诏苍曰:“骨肉天性,诚不以远近为亲疏;然数见颜色,情重昔时。念王久劳,思得还休,欲署大鸿胪奏,不忍下笔,顾授小黄门;中心恋恋,恻然不能言。”于是车驾祖送,流涕而诀。

纲 癸未,八年,春正月,下梁竦狱,杀之。

目 太子肇之立也,梁氏私相庆;皇后以是忌梁贵人,数谮之。诸窦遂作飞书,陷竦以恶逆,竦死狱中,家徙九真,两贵人皆以忧死。

纲 马廖、马防有罪,免官就国。

目 马廖谨笃自守,而性宽缓,不能教敕子弟,皆骄奢不谨。杨终与廖书戒之,廖不能从。防、光大起第观,食客常数百人。防又多牧马畜,赋敛羌、胡,帝数加谴敕,禁遏甚备。由是权势稍损,宾客亦衰。廖子豫投书怨诽,于是有司并奏防、光兄弟,悉免就国。光比防稍为谨密,帝特留之,后复有诏还廖京师。

诸马既得罪,窦氏益贵盛。皇后兄宪、弟笃,喜交通宾客。第五伦上疏曰:“窦宪椒房之亲,典司禁兵,出入省闼;诸出入贵戚者,类多瑕衅禁锢之人,尤少守约安贫之节,更相贩卖,云集其门,盖骄佚所从生也。三辅论议者,至云‘以贵戚废锢,当复以贵戚浣濯之,犹解酲当以酒也。’臣愚愿陛下、中宫严敕宪等,闭门自守,无妄交通士大夫,防其未萌,令宪永保福禄,此臣之所至愿也!”宪以贱直请夺沁水公主园田,主逼畏不敢计。后帝出过园,诣以问宪,宪阴喝不得对。后发觉,帝大怒,召宪切责曰:“深思前过夺主田园时,何用愈赵高指鹿为马!久念使人惊怖,贵主尚见枉夺,况小民哉!国家弃宪,如孤雏、腐鼠耳!”宪大惧,皇后为毁服深谢,良久乃得解,使以田还主。

纲 下雒阳令周纡狱,寻赦出之。

目 周纡为雒阳令,下车,先问大姓主名;吏数闾里豪强以对。纡厉声曰:“本问贵戚若马、窦等辈,岂能知卖菜佣乎!”于是部吏争以激切为事,贵戚跼蹐,京师肃清。窦笃夜至止奸亭,亭长拔剑肆詈。诏遣剑戟士收纡,送廷尉诏狱,数日贳出之。

纲 以班超为西域将兵长史。

目 帝拜班超为将兵长史:以徐幹为军司马,别遣卫候李邑护送乌孙使者。邑到于窴不敢前,因上书陈西域之功不可成,又盛毁超:“拥爱妻,拘爱子,安乐外国,无内顾心。”超闻之叹曰:“身非曾参而有三至之谗,恐见疑于当时矣!”遂去其妻。帝知超忠,乃切责邑,令诣超受节度,超即遣邑将乌孙侍子还京师。幹谓超曰:“邑前毁君,欲败西域,今何不缘诏书留之,更遣他吏送侍子乎?超曰:“是何言之陋也!以邑毁超,故今遣之,内省不疚,何恤人言!快意留之,非忠臣也。”

纲 甲申,元和元年,夏六月,诏议贡举法。

目 陈事者多言:“郡国贡举,率非功次,故守职益懈,而吏事浸疏。”诏公卿朝臣议。大鸿胪韦彪曰:“夫国以简贤为务,贤以孝行为首,是以‘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夫人才行少能相兼,是以‘孟公绰优于赵、魏老,不可以为滕、薛大夫’。忠孝之人,持心近厚;锻炼之吏,持心近薄。士宜以才行为先,不可纯以阀阅。然其要归,在于选二千石。二千石贤,则贡举皆得其人矣。”帝纳之。

纲 秋八月,帝南巡。冬十月,至宛,以朱晖为尚书仆射。

目 晖尝为临淮太守,有善政,民歌之曰:“强直自遂,南阳朱季,吏畏其威,民怀其惠。”时坐法免,家居,故上召而用之。后尚书张林上言:“县官经用不足,宜自煮盐,修均输法。”晖曰:“王制:‘天子不言有无,诸侯不言多寡,食禄之家不得与百姓争利。’均输之法,与贾贩无异,盐利归官,则下民穷愁,诚非明主所宜行。”帝怒,切责诸尚书,晖等皆自系狱。三日,诏敕出之,曰:“国家乐闻驳议,黄发无愆,诏书过耳,何故自系!”

纲 十一月,还宫。

纲 以孔僖为兰台令史。

目 鲁国孔僖、涿郡崔骃同游太学,相与论“武帝始崇圣道,号胜文、景;及后恣己,忘其前善”。邻房生上书,告“骃、僖诽谤先帝,刺讥当世”。事下有司,僖以书自讼曰:“凡言诽谤者,谓实无此事而虚加诬之也。至如孝武皇帝,政之美恶,显在汉史,是为直说书传实事,非虚谤也。陛下即位以来,政教未过,德泽有加,臣等独何讥刺哉!假使所非实是,则固应悛改;倘其不当,亦宜含容,又何罪焉!齐桓公亲扬其先君之恶以唱管仲,然后群臣得尽其心。今陛下乃欲为十世之武帝,远讳实事,岂不与桓公异哉!谨诣阙伏待重诛。”书奏,诏“勿问”,拜僖兰台令史。

纲 赐毛义、郑均谷各千斛。

目 庐江毛义,东平郑均,皆以行义称于乡里。南阳张奉慕义名,往候之,坐定而府檄适至,以义守安阳令。义奉檄而入,喜动颜色。奉心贱之,辞去。后义母死,征辟皆不至,奉乃叹曰:“贤者固不可测。往日之喜,乃为亲屈也。”

均兄为县令,颇受礼遗,均谏不听,乃脱身为佣,岁余得钱帛归,以与兄曰:“物尽可复得;为吏坐赃,终身损弃。”兄感其言,遂为廉洁。均仕为尚书,免归。帝下诏褒宠义、均,赐米各千斛。

纲 乙酉,二年,春正月,诏戒俗吏矫饰者。

目 诏曰:“俗吏矫饰外貌,似是而非,朕甚厌之,甚苦之!安静之吏,悃愊无华,日计不足,月计有余。如襄城令刘方,吏民同声谓之不烦,虽未有他异,斯亦殆近之矣!夫以苛为察,以刻为明,以轻为德,以重为威,四者或兴,则下有怨心。吾诏书数下,冠盖接道,而吏不加治,民或失职,其咎安在?勉思旧令,称朕意焉!”

纲 二月,帝东巡。

目 帝之为太子也,受书于汝南张酺。至是东巡,酺为东郡太守,帝幸东郡,引酺及门生、掾、吏会庭中,先备弟子之仪,使酺讲尚书一篇,然后修君臣之礼。行过任城,幸郑均舍,赐尚书禄以终其身,时人号为“白衣尚书”。

纲 耕于定陶。柴告岱宗;宗祀明堂。三月,至鲁,祀孔子。

目 帝祀孔子及七十二弟子于阙里,作六代之乐,大会孔氏男子六十二人。帝谓孔僖曰:“今日之会,宁于卿宗有光荣乎?”对曰:“臣闻明王圣主,莫不尊师贵道。今陛下亲屈万乘,辱临敝里,此乃崇礼先师,增辉圣德,非臣家之私荣也!”帝大笑曰:“非圣者子孙,焉有斯言乎?”拜僖郎中。

纲 夏四月,还宫,假于祖祢。

纲 丙戌,三年,夏五月,司空伦罢。

目 第五伦以老病乞身,赐策罢,以二千石俸终其身。伦奉公尽节,言事无所依违。性质悫,少文采,在位以贞白称。或问伦曰:“公有私乎?”对曰:“昔人有与吾千里马者,吾虽不受,每三公有所选举,心不能忘,而亦终不用也。吾兄子病,一夜十往,退而安寝;吾子有疾,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若是者,岂可谓无私乎。”

纲 诏侍中曹褒定汉礼。

目 博士曹褒请著汉礼,班固以为“宜广集诸儒,共议得失”。帝曰:“谚言:‘作舍道边,三年不成。’会礼之家,名为聚讼,互生疑异,笔不得下。昔尧作大章,一夔足矣。”乃拜褒侍中,授以叔孙通汉仪十二篇,曰:“此制散略,多不合经;今宜依礼条正,使可施行。”

纲 丁亥,章和元年,秋,改元。

目 是时屡有嘉瑞,言者咸以为美,遂诏改元章和。太尉掾何敞独恶之,谓宋由、袁安曰:“夫瑞应依德而至,灾异缘政而生。今异鸟翔于殿屋,怪草生于庭际,不可不察!”由、安惧,不敢答。

纲 八月晦,日食。

纲 曹褒奏所撰制度。

目 曹褒依准旧典,杂以五经、谶记之文,撰次天子至于庶人冠、婚、吉、凶终始制度,凡百五十篇,奏之。帝以众论难一,故但纳之,不复令有司平奏。

纲 戊子,二年,春正月,帝崩。

纲 年三十一。遗诏:“无起寝庙,一如先帝法制。”

纲 太子肇即位,尊皇后曰皇太后。

纲 三月,葬敬陵。

纲 太后临朝。

目 窦宪以侍中内干机密,出宣诏命;弟笃、景、环皆在亲要。崔骃以书戒宪曰:“传曰:‘生而富者骄,生而贵者傲。’生富贵而能不骄傲者,未之有也。昔冯野王称为贤臣,近阴卫尉克己复礼,终受多福。外戚所以获讥于时,垂愆于后者,盖在满而不挹,位有余而仁不足。汉兴,外家二十,保族全身,四人而已。书曰‘鉴于有殷’,可不慎哉!”

纲 冬十月,侍中窦宪杀都乡侯畅;太后以宪为车骑将军,使击北匈奴以赎罪。

目 都乡侯畅来吊国忧,太后数召见之,窦宪惧畅分宫省之权,遣客刺杀畅于屯卫之中,而归罪于畅弟刚,使侍御史与青州刺史杂考之。尚书韩稜以为贼在京师,不宜舍近问远,恐为奸臣所笑。何敞请独奏案之,于是推举,具得事实。太后怒,闭宪于内宫。宪惧诛,因自求击匈奴以赎死;乃以宪为车骑将军,执金吾耿秉为副,发兵伐北匈奴。

孝和皇帝

纲 己丑,孝和皇帝永元元年,春,下尚书仆射郅寿吏,寿自杀。

目 窦宪将行,公卿诣朝堂上书谏,以为“匈奴不犯边塞,而无故劳师远涉,损费国用,徼功万里,非社稷之计”。书连上辄寝。袁安、任隗免冠固争,前后十上,众皆危惧,安、隗正色自若。侍御史鲁恭上疏曰:“万民者,天之所生。天爱其所生,犹父母爱其子。一物有不得其所者,则天气为之舛错,况于人乎!故爱民者必有天报。夫戎狄者,四方之异气也,是以圣王之制,羁縻不绝而已。今匈奴远藏,去塞数千里,而欲乘其虚耗,利其微弱,是非义之所出也。今始征发,而大司农调度不足,上下相迫,民间之急亦已甚矣。群僚百姓咸曰不可,陛下独奈何以一人之计,弃万人之命,不恤其言乎!”太后不听。

又诏使者为笃、景起邸第。侍御史何敞上疏言:“宜且罢工匠,以忧边恤民。”书奏,不省。

窦宪尝使门生赍书诣尚书仆射郅寿,有所请托,寿遂诏狱,上书陈宪骄恣,引王莽以诫国家。又因朝会,厉音正色,讥宪等以伐匈奴、起第宅事。宪怒,陷寿以诽谤,下吏,当诛,减死,徙合浦,未行自杀。

纲 夏六月,窦宪击北匈奴,大破之,登燕然山,刻石勒功而还。

目 窦宪、耿秉出朔方塞,与北单于战于稽落山,大破之,斩获甚众,降二十余万人。出塞三千余里,登燕然山,命中护军班固刻石勒功,纪汉威德而还。

纲 秋七月,会稽山崩。

纲 九月,以窦宪为大将军。

目 窦氏兄弟骄纵,尚书何敞上封事曰:“爱而不教,终至凶戾,犹饥而食之以毒,适所以害之也。伏见大将军宪兄弟专朝,虐用百姓,奢侈僭逼,诛戮无罪。臣敞区区,诚不欲上令皇太后捐文母之号,陛下有誓泉之讥,下使宪等得长保其福佑。”宪乃白出敞为济南太傅。

纲 大水。

纲 辛卯,三年,春二月,窦宪遣兵击北匈奴于金微山,大破之。

目 窦宪以北匈奴微弱,欲遂灭之,遣左校尉耿夔围北单于于金微山,大破之。出塞五千余里而还,自汉出师,所未尝至也。

纲 窦宪杀尚书仆射乐恢。

目 窦宪以耿夔、任尚为爪牙,邓叠、郭璜为心腹,班固、傅毅典文章,刺史、守、令多出其门,赋敛吏民,共为赂遗。尚书仆射乐恢上疏曰:“陛下富于春秋,纂承大业,诸舅不宜干正王室,示天下之私。若上能以义自割,下能以谦自引,则四舅可长保爵土之荣,而皇太后永无惭负宗庙之忧矣。”书奏,不省。恢乞骸骨,归;宪风州郡,迫胁恢饮药死。于是朝臣震慑,无敢违者。袁安以天子幼弱,外戚擅权,每朝会进见,及与公卿言国家事,未尝不喑呜流涕;天子大臣,皆恃赖之。

纲 壬辰,四年,夏六月朔,日食。地震。旱,蝗。

纲 大将军窦宪伏诛。

目 窦氏父子兄弟充满朝廷,遂谋为逆。帝知其谋,而外臣莫由亲接,以钩盾令郑众,谨敏有心计,不事豪党,遂与众定议诛宪。诏执金吾、五校尉勒兵屯卫南、北宫,闭城门,收宪大将军印、绶,与笃、景、环皆就国。选严能相,迫令自杀。

窦氏宗族、宾客皆免归故郡。班固死狱中。固尝著汉书,尚未就,诏固女弟曹寿妻昭踵成之。

纲 以宦者郑众为大长秋。

目 帝策勋班赏,众每辞多受少,帝由是贤之,常与之议论政事,宦官用权自此始矣。

纲 乙未,七年,夏四月朔,日食。秋七月,易阳地裂。九月,地震。

纲 丙申,八年,春二月,立贵人阴氏为皇后。夏,蝗。

纲 丁酉,九年,春三月,陇西地震。夏六月,旱、蝗。除田租及山泽税。

纲 秋闰八月,皇太后窦氏崩。

目 初,梁贵人既死,宫省事秘,莫有知帝为梁氏出者。舞阴公主子梁扈奏记三府,求得申议。太尉张酺言状,帝感恸良久。酺因请追上尊号,存录诸舅,帝从之。会贵人姊上书自讼,乃知贵人枉殁之状。三公请奏:“贬窦太后尊号,不宜合葬先帝。”帝手诏曰:“窦氏虽不遵法度,而太后常自减损。朕奉事十年,深惟大义:礼,臣子无贬尊上之文。恩不忍离,义不忍亏,其勿复议!”

纲 葬章德皇后。冬十月,追尊梁贵人为恭怀皇太后,葬西陵。

纲 戊戌,十年,夏五月,大水。

纲 冬十二月,以刘恺为郎。

目 初,居巢侯刘般薨,子恺当嗣,称父遗意,让其弟宪,遁逃十余岁,有司奏请绝其国。贾逵上书曰:“孔子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有司不原乐善之心,而绳以循常之法,非所以长克让之风,成含弘之化也。”诏听宪嗣爵,征恺为郎。

纲 壬寅,十四年,夏六月,皇后阴氏废,死。

目 阴后妒忌恚恨。有言后挟巫蛊道者,后坐废,以忧死。

纲 征班超还京师。

目 班超年老乞归,久之未报,超妹曹大家上书为超求哀,帝感其言,乃征超还。八月,至洛阳;九月,卒。

任尚代为都护,谓超曰:“小人猥承君后,任重虑浅,宜有以诲之。”超曰:“塞外吏士,本非孝子顺孙,皆以罪过徙补边屯;而蛮夷怀鸟兽之心,难养易败。今君性严急,水清无大鱼,察政不得下和,宜荡佚简易,宽小过,总大纲而已。”超去后,尚私谓所亲曰:“我以班君当有奇策,今所言平平耳。”尚后竟失边和,如超言。

纲 冬十月,立贵人邓氏为皇后。

目 初,邓禹尝谓人曰:“吾将百万之众,未尝妄杀一人,后世必有兴者。”其子训有女曰绥,性孝友,好书传。选入宫为贵人,恭肃小心,动有法度,承事阴后,接抚同列,常克己以下之,虽宫人隶役,皆加恩恤,帝深嘉焉。及为皇后,郡国贡献,悉令禁绝,岁时但供纸墨而已,帝每欲官爵邓氏,后辄哀请谦让,故兄骘终帝世不过中郎将。

纲 封郑众为鄛乡侯。

目 宦者封侯自此始。

纲 乙巳,元兴元年,冬十二月,帝崩,太子隆即位。

目 初,帝失皇子十数,后生者辄隐秘,养于民间,群臣无知者。及帝崩,皇后乃收皇子于民间。太子胜,有痼疾。少子隆,生始百余日,迎立以为太子,即位。

纲 尊皇后曰皇太后,太后临朝。

纲 雒阳令王涣卒。

目 涣居身平正,能以明察发摘奸伏,外猛内慈,人皆悦服。至是卒官,百姓莫不流涕,为立祠,作诗弦歌以祭。太后诏曰:“夫忠良之吏,国家所以为治也,求之甚勤,得之至寡。其以涣子石为郎中。”

孝殇皇帝

纲 丙午,孝殇皇帝延平元年,春正月,以张禹为太傅,徐防为太尉,参录尚书事。

目 太后以帝在襁褓,欲令重臣居禁内。乃诏禹舍宫中,五日一归府,每朝见特赞,与三公绝席。

纲 三月,葬慎陵。

纲 夏四月,以邓骘为车骑将军、仪同三司。

纲 秋八月,帝崩。太后迎清河王子祜入即位,太后犹临朝。

纲 九月,大水。葬康陵。

纲 陨石于陈留。

纲 冬十月,大水,雨雹。十二月,清河王庆卒。

孝安皇帝

纲 丁未,孝安皇帝永初元年,春三月,日食。夏四月,封邓骘及弟悝、弘、阊皆为列侯,骘辞不受。

纲 秋九月,以寇贼、雨水,策免太尉防、司空勤。

目 三公以灾异免以此始。

纲 戊申,二年,春正月,邓骘击钟羌,大败。

纲 夏,旱。五月,太后亲录囚徙。

目 皇太后幸洛阳寺及若卢狱,录囚徙。洛阳有囚,实不杀人,而被考自诬,羸困舆见,畏吏不敢言,将去,举头若欲自诉。太后呼还问状,具得枉实,即收令抵罪。行未还宫,澍雨大降。

纲 六月,大水,大风,雨雹。秋七月,太白入北斗。

纲 冬十一月,征邓骘为大将军。

目 邓骘在位,颇能推进贤士,荐何熙、李郃等列于朝廷,又辟弘农杨震、巴郡陈禅等置之幕府,天下称之。震孤贫好学,通达博览,诸儒为之语曰:“关西孔子杨伯起。”骘闻而辟之,累边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令,夜怀金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者!”密愧而出。子孙常疏食、步行;故旧或欲令为开产业,震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纲 己酉,三年,春正月,京师大饥,民相食。夏四月,令吏民入钱谷,得拜官赐爵有差。冬十二月,并、凉大饥,人相食。

纲 庚戌,四年,春正月,诏以凉州牧守子弟为郎。

目 庞参说邓骘“徙边郡不能自存者入居三辅”,骘然之,欲弃凉州,并力北边。郎中虞诩言于太尉张禹曰:“若大将军之策,不可者三:先帝开拓土宇,劳而后定,今惮小费,举而弃之,一也。凉州既弃,即以三辅为塞,园陵单外,二也;谚曰:‘关西出将,关东出相。’烈士武臣,多出凉州,土风壮猛,便习兵事。今羌、胡所以不敢入据三辅为心腹之害者,以凉州在后故也。凉州士民所以推锋执锐,父死子战,无反顾之心者,为臣属于汉故也。今割而弃之,民庶安土重迁,必引领而怨曰:‘中国弃我于夷狄!’如卒然起谋,因天下之饥敝,驱氐、羌以为前锋,席卷而东,则函谷以西,园陵旧京,非复汉有,三也。”禹以为然。诩因说禹:“网罗凉土雄杰,引其牧守子弟于朝,外以劝励答其功勤,内以拘致防其邪计。”禹善其言,更集四府,皆从诩议。于是辟西州豪杰为掾属,拜牧守长吏子弟为郎,以安慰之。

纲 以虞诩为朝歌长,讨县境群盗,平之。

目 邓骘以前议恶虞诩,欲以法中之。会朝歌贼数千人攻杀长吏,屯聚连年,州郡不能禁,乃以诩为朝歌长。故旧皆吊之,诩笑曰:“事不避难,臣之职也。不遇盘根错节,无以别利器,此乃吾立功之秋也。”及到官,设三科以募壮士,掾吏以下各举所知,攻劫者为上,伤人偷盗者次之,不事家业者为下,收得百余人,贳其罪,使入贼中诱令劫掠,乃伏兵以待之,杀数百人。又潜遣贫人能缝者佣作贼衣,以采线缝其裾,有出市里者,吏辄禽之。贼于是骇散,县境皆平。

纲 甲寅,元初元年,春二月,日南地坼。

目 长百余里。

纲 夏,旱、蝗。六月,河东地陷。

纲 乙卯,二年,夏四月,立贵人阎氏为皇后。

目 后性妒忌,后宫李氏生皇子保,后鸩杀李氏。

纲 冬,以虞诩为武都太守。击羌,破之。

目 太后闻虞诩有将帅之略,以为武都太守。羌众数千遮诩于陈仓崤谷,诩即停车不进,而宣言上书请兵,须到当发。羌闻之,乃分钞傍县,诩因其兵散,日夜进道,兼行百余里,令吏士各作两灶,日增倍之,羌不敢逼。或问曰:“孙膑减灶,而君增之;兵法日行不过三十里,而今日且二百里,何也?”诩曰:“虏众多,吾兵少,徐行则易为所及,速进则彼所不测。虏见吾灶日增,必谓郡兵来迎,众多行速,必惮追我。孙膑见弱,吾今示强,势有不同故也。”既到郡,兵不满三千,而羌众万余,攻围赤亭数十日。诩乃令军中强弩勿发,而潜发小弩;羌以为矢力弱,不能至,并力急攻。诩于是使二十强弩共射一人,发无不中,羌大震,退;诩因出城奋击,多所伤杀。明日,悉陈其兵众,令从东郭门出,北郭门入,贸易衣服,回转数周;羌不知其数,更相恐动。诩计贼当退,乃潜遣五百余人于浅水设伏,候其走路;虏果大奔,因掩击,大破之,贼由是败散。诩乃占相地势,筑营壁百八十所,招还流亡,假赈贫民,开通水运。视事三年,人足家给,一郡遂安。

纲 己未,六年,冬十二月朔,日食,既。地震。

纲 豫章芝草生。

目 豫章有芝草生,太守刘祇欲上之,以问郡人唐檀。檀曰:“方今外戚豪盛,君道微弱,斯岂嘉瑞乎!”祇乃止。

猜你喜欢
  列传第三十二 傅吕陈·欧阳修
  國朝獻徵錄卷之二十五·焦竑
  春秋战国异辞卷五十二·陈厚耀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百二十·佚名
  卷之四百十·佚名
  尚史卷一百五·李锴
  第十卷 仕绩 一·缪荃孙
  卷十六·李天根
  卷一·萨囊·彻辰
  卷一百六十四·杨士奇
  一四二、公孙龙说赵惠文王偃兵考·钱穆
  田忌亡齐而楚·佚名
  第三节 懿、僖时之内乱(上)·吕思勉
  161.李泌归山·林汉达
  序·陈邦瞻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提要·刘秉忠

    【臣】等谨案藏春集六巻元刘秉忠撰秉忠有玉尺经已著录秉忠博览好学尤防于易凡天文地理律厯三式六壬遁甲之属无不精通故术数家言多托之以行世往往不可尽信至其所着文集见于本传者十巻今此本只六巻乃明处州知府马伟所刋

  • 卷十八·唐圭璋

    渐悟集卷下○十报恩本名瑞鹧鸪山侗一愿报师恩。物外生涯世罕闻。锻炼玉炉三涧雪,修完金鼎一溪云。蛟龙宜向火中溉,猛虎堪于水里焚。一粒神丹光透壁,不神神彩独超群。○十报恩山侗二愿报师恩。立誓修行志

  • 卷370 ·佚名

    汪元量 浮丘道人招魂歌 有弟有弟隔风雪,音信不通雁飞绝。 独处空庐坐缧絰,短衣冻指不能结。 天生男儿硬如铁,白刃飞空肢体裂。 此时与汝成永诀,汝于何处收兄骨。 呜呼三歌兮歌声咽,魂招不来泪流血

  • 樵云独唱巻二·叶颙

    (元)叶颙 撰○古诗浙江潮浙江潮从海门起溅沬飞流几千里老龙奋拔沧海波六丁怒决天河水万马奔驰人尽惊千夫贾勇众莫御滔天浊浪排空来翻江倒海山为摧固知神物善幻善变化不然胡为若此之壮哉狂风澒洞响天籁长空隠约轰春雷冲

  • 卷之二百七十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稿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卷之三百六十七·佚名

    光绪二十一年。乙未。五月。辛未朔。上诣宁寿宫乐寿堂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安。至庚子皆如之。外记注  ○谕军机大臣等、电寄唐景崧、电奏已悉。杨岐珍着即回本任。电寄  ○又谕、电寄许景

  • 第五卷 坛庙二·缪荃孙

    松江府东海神坛,在柘林,又在南汇城南。均洪武十六年建。辅国将军庙,在府治西南,祀吴陆逊、陆凯、陆抗。东岳庙,一在府城;一在魏浦;一在孟河;一在邓庄。纯阳祠,在府城。唐、宋忠良祠,在府城南,祀唐平章侍郎陆贽、宋丞相李纲。卫文

  • 三一八 河南巡抚徐绩奏查缴应禁书籍板片折·佚名

    三一八 河南巡抚徐绩奏查缴应禁书籍板片折乾隆四十一年二月初二日河南巡抚臣徐绩跪奏,为查缴书籍板片事。案奉上谕:各省查出应禁书籍,一面将原书封固进呈,一面查明,如有板片,卽行解京交军机处奏闻削毁。仍饬各属传集地保,逐

  • 卷二十六·傅恒

    <史部,纪事本末类,平定准噶尔方略  钦定四库全书平定准噶尔方略续编卷二十六乾隆二十九年秋七月癸丑陜甘总督杨应琚等疏奏哈密等营改巴里坤镇标管辖杨应琚等奏言查巴里坤提督与乌鲁木齐总兵互相更调经将军臣明瑞

  • 卷七十四·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七十四土田志十三八旗茔地顺治十年诏八旗贫无葬地者每旗拨给坟茔地五十晌康熙九年奏准各佐领内管领下絶嗣之人有奴仆田地者给守墓二人祭田三十亩仍归本佐领内管领下有奴仆无田地者给与守墓

  • 卷89·陈邦瞻

    宁宗嘉定八年冬十月,蒙古主驻军鱼儿泺,遣三哥拔都帅万骑,自西夏趋京兆。以攻金潼关不能下,乃由嵩山小路趋汝州,遇山磵,辄以铁枪相锁连接为桥以渡,遂赴汴京。金主急召花帽军于山东。蒙古兵至杏花营,距汴京二十里,花帽军击败之。

  • 二十三年·佚名

    (壬子)二十三年大明弘治五年春正月1月1日○朔壬申,停望闕禮,以雨故也。○命承旨許琛、尹坦詣昌慶宮,進表裏于兩大妃殿。○上,進宴于兩大妃殿,仍召宗正一品以上、領敦寧以上、議政府議賓府、六曹、漢城府、入直都摠府諸將、承

  • 四十一年·佚名

    (甲辰)四十一年清不知十二年春正月1月1日○〈高宗太皇帝實錄卷之四十四〉一日。〈陰曆癸卯十一月十四日〉從一品金宗漢特免懲戒,任宮內府特進官,敍勅任官二等。○太醫院口奏:「明憲太后患候諸節,漸有勝度乎?此時診候,議定湯劑

  • 曲礼上·姚际恒

    是篇兼记礼之经、曲。经者,君臣上下吉凶朝觐之仪;曲者,饮食居处进退步趋之节。其曰「曲礼」者,惟举其细者为名,盖谦辞也。诸儒纷纷解释,俱无是处。若因「曲」字便以为有「曲」而无「经」,则春、秋止纪二时,无冬、夏矣。曲礼多

  • 庐山莲宗宝鉴念佛正论卷第十(二十五章)·优昙普度

    念佛正论说夫奉教念佛之士。叨法正之遗荫。作如来之所使必以摧邪显正。激浊扬清为后学蓍龟。作生灵耳目为己任也。苟弗能而默默自守。则尸禄备员于佛门矣。虽讲授亦奚以为。岂不闻因筌然后得鱼。体教然后修行。名教未

  • 寂调音所问经(一名如来所说清净调伏)·佚名

    宋三藏法师法海奉 诏译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游王舍城耆阇崛山。与大比丘僧八百人俱。菩萨摩诃萨万二千人。及欲界色界净居诸天子等。尔时世尊与无量百千之众恭敬围绕而为说法。尔时众中有一天子。名寂调音。承佛威

  • 色盲·茅盾

    短篇小说。写于日本,1929年3月3日完成,连载于同年3、4月《东方杂志》26卷第6、7号,署名M. D。先后收入大江书铺1931年出版的《宿莽》、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3月出版的《茅盾文集》第7卷与1980年4月出版的《茅盾短篇小

  • 风骚要式·徐衍

    五代或宋初诗论著作。1卷。徐衍著。书中分“君臣”、“物象”、“兴题”、“创意”、“琢磨”5“门”论诗,往往以类刺讽颂、事父事君解诗。认为诗歌创作“言虽容易,理必求险;句忌凡俗,意便质厚”,反对“情奢”、“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