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八

宋萧惠开,尝为益州刺史。及明帝即位,惠开因四方反叛,后虽归顺,负才不得志。每谓人曰:“人生不得行胸臆,虽百岁犹为夭。”未几发病,殴血吐物如肺肝而死。萧楚方知溧阳县时,张乖崖作牧。一日召食,见公几案有一绝云:“独恨太平无一事,江南闲杀老尚书。”萧改恨作幸字,公出视稿,曰:“谁改吾诗?”左右以实对。萧曰:“与公全身。公功高位重,奸人侧目之秋。且天下一统,公独恨太平,何也?”公曰:“萧楚,一字师也。”唐人诗云:“劝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昆山俞仲蔚《咏剑》云:“天下常令万事平,匣中不惜千年死。”读此诗,则负雄心猛气者化为冰霰矣。

元帝优游不断,暗懦不武。恭显擅权,许史恃势。萧太傅之死,刘向、周堪之下狱,宗社几危。主德日损,不可不谏也。薛广德以御史大夫之贵,而不闻以死争之,徒循默保位而已。至于从船从桥,相去几何,乃欲自刎,以颈血溅帝。刘元城言:“哲宗皇帝,尝因春日经筵讲罢,移坐小轩中赐茶,自起折一柳枝。程颐为说书,遽起谏曰:“方春万物生荣,不可无故摧折。”哲宗色不平,因掷弃之。温公闻之不乐,谓门人曰:“遂使人主不欲亲近儒生,正为此辈。”夫薛大夫、程伯子意非不善,而人主厌以为琐,惧以为迂,则不若小处放他一路,大处可以邀其必听,此亦谏臣所当知也。

汉吏部侍郎张允,家赀万计而性吝,不委妻子,自系众钥于衣下,如环佩声。郭威入京师,允匿佛殿藻井之上,板坏而坠,冻馁而卒。陈朝沈众性吝啬,内治产业,财帛以亿计,无所分遗。其自奉养甚薄,每于朝会之中,衣裳破裂,或躬提冠履。永定二年,兼起部尚书,监造太极殿。恒服布袍芒履,以麻绳为带。又携干鱼、蔬菜、饭,独啖之,朝士共诮其所为。众性狷急,于是忿恨,遂历诋公卿,非毁朝廷。高祖大怒,因其休假还康,遂于吴中赐死。夫俭,美德也,为国家守分,为子孙惜福,此何不可?若纤啬伤雅道,刻薄斫元气,此老氏所谓多藏厚亡,可鉴也。东坡云:“仆行年五十,始知作活大要是悭耳。而文以美名,谓之曰俭。然吾侪为之,自与俗人不同。”

山涛晚与尚书和逌过交,又与钟会、裴秀等并申款昵,以二人居势争权,涛平心处中,各得其所,而俱无恨焉。白乐天与杨虞卿为姻家,而不累于虞卿。与元祯、牛僧孺相厚善,而不党于元祯、僧孺。为裴晋公所爱重,而不因晋公以进。李文饶素不乐,而不为文饶所深害。处世如二公,亦足矣。然余尝考山涛一心求退,表疏数十上,久乃见听。乐天自刑部侍郎以病求分司,时年才五十八,自是盖不复出。中间一为河南尹,期年辄去,再除同知、刺吏不拜。二公功名心淡,故能翱翔容与于去就爱憎之间。以此意推之,虽入虎狼穴可也,况士大夫之同朝者乎!

陆象山曰:“往时充员敕局,浮食是惭。惟是四方奏请、廷臣面对,有所建置更革,多方看详。或书生贵游,不谙民事,轻于献计,不知一旦施行,片纸之出,兆姓蒙害。每与同官悉意论驳,朝廷清明,当时寝罢。偏摩之事,稽考之勤,顾何足以当大官之膳?或庶几者,仅此可以偿万一耳。”富弼素荐王安石,后为赵济言弼沮革新法,落职判汝州。过南京,见张安道,门下客私相谓曰:“二公天下伟人,其议论何如?”立屏后听之,张、富相对,屹然如山岳。富公徐曰:“人固难知也。”张公曰:“谓王安石乎?亦岂难知者。仁宗皇祐间,集知贡举院,盛荐安石有文学,宜辟以考校,姑从之。安石既来,凡一院之事,皆欲纷更。某恶其人,檄以出。自此未尝与之语也。”富公俯首有愧色。大抵祖宗所立法度,极是稳便。老医看病多,故用药不至孟浪杀人。其法虽不无小害,要之择其利多而害少者,则为之耳。后人不知,遂欲轻改,滋弊纷纷,此刘元城之言不可不读也。

宋真宗宫火灾,王旦驰入对,上惊惶语公曰:“两朝所积,朕不妄费,一朝殆尽,诚可惜也。”公对曰:“陛下富有天下,财帛不足忧。所虑者,政令赏罚有不当。臣备位宰相,天灾如此,臣当罢免。”继上表待罪,帝乃降诏罪己,许中外上封事,言朝政得失。后有大臣言非天灾,乃荣王宫失于火禁,请置狱。出其状,当斩决者数百人。旦持以归,翼日乞独对,曰:“初火灾,陛下降诏罪己,臣上表待罪。今反归咎于人,何以示信?且火虽有迹,宁知非天谴耶?果欲行法,愿罪臣以明无状。”帝欣然听纳,减死者数百辈。归融,唐文宗开成初拜御史中丞。时湖南观察使卢周仁,以南方屡灾,取羡钱亿万进京师。融劾奏:“天下一家,中外之财,皆陛下府库。周仁陈小利,假异端,公违诏书,徇私希恩。恐海内效之,因缘渔利,生人受弊。罪始周仁,请重责,还所进。”帝乃诏置其钱于何阴院,以虞水旱。吁!后世有如此宰相、台谏,则旱魃之说,捐俸之例,尚可止也。

杨用修云:“人君之愚暗柔弱,不足以亡其国。亡国者,必刚愎明察之君也。譬之人家,不肖之子,不足以破家。其破家,必轻俊而无检者也。在人臣,则真小人不足以乱国。其乱国者,必伪君子也。”盖真小人,其名不美,其肆恶有限。伪君子则既窃美名,而其流恶无穷矣。是故唐之亡,不在僖、昭而在德宗。宋之乱,不在京、卞而在王安石。或曰:“子何以恕真小人?”余曰:“子不观白乐天诗乎?‘狐假女妖害犹浅,一朝一夕迷人眼。女为狐媚害即深,朝朝夕夕迷人心。”乐天岂恕狐哉!”

东坡上韩魏公《乞葬董传书》:“轼再拜。近得秦中故人书,报进士董传三月中病死。轼往岁官岐下,始识传。至今七八年,知之熟矣。其为人不通晓世事,然酷嗜读书。其文字萧然有出尘之姿。至诗与楚词,则求之于世,可与传比者,不过数人。此固不待轼言,公自知之。然传尝望公不为力致一官,轼私心以为公非有所爱也,知传所禀付至薄,不任官耳。今年正月,轼过岐下,而传居丧二曲,使人问讯其家。而传径至长安,见轼于传舍,道其饥寒穷苦之状,以为几死者数矣,赖而存。‘又且荐我于朝,吾平生无妻,近有彭驾部者,闻公荐我,许嫁我其妹。若勉得一官,又且有妻,不虚作一世人。’皆公之赐。轼既为传喜,且私忧之。此二事,生人之常理,而在传则为非常之福。恐不能就,今传果死。悲夫!书生之穷薄,至于如此其极耶?夫传之才器,恐不通于世用,然譬之象犀、珠玉,虽无补于饥寒,要不可使在泥涂中。此公所以终荐传也。今父子暴骨僧寺中,孀妇弱弟,自谋口腹不暇,决不能葬。轼与之故旧在京师者数人,相与出钱赙其家,而气力微薄,不能有所济,甚可悯笑。公若犹怜之,不敢望其他,度可以葬传者足矣。陈绎学士当往泾州,而宋迪度支在岐下,公若有以赐之,轼且敛众人之赙,并以予陈而致之宋,使葬之有余以予其家。传平生所为文,当使人就其家取之,若获,当献诸公。上冒左右,无任战越。”又《与孙叔静书》,云:“眉山人有巢谷者,字元修,曾应进士、武举,皆无成。笃于风义,已七十余矣。闻某谪海南,徒步百里,来相劳问。至新兴病亡,官为藁殡,录其遗物于官库。元修有子蒙,在里中,某已使人呼蒙来迎丧,颇助其路费。仍约过永而南,当更资之,但未到耳。旅殡无人照管,或毁坏暴露,愿公愍其不幸,因巡检至其所,特为一言于彼守令,得稍修治其殡,常戒主者保护之,以须其子之至,则恩及存亡耳。死罪死罪。”夫世人但知有范氏之麦舟,而不知苏公之急死者至此。文人无行,托言狂简,如此事其可简耶?

自来山人词客,与达官贵人,出文视客,动称之曰:“此咸阳、东西京。”出诗视客,客亦称之,曰:“此开元、大历。”夫孔子作《春秋》,而游夏不能赞一辞。柳下惠之妻诔其夫,门人不能窜一字。其他如吕不韦置千金悬之国门,而卒莫敢一人损益也。嘻!岂其书果不可以损益乎哉?故词赋家去盈气远誉人则可,不然,其不为吕、贾之书者几希。

陈执中在中书,不欲外闻差除。每退朝,即闭省东门,说者讥其不知相体。李迪为相,丁谓擅权,至除吏不以闻,迪甚不平。唐元宗疑吏部选试不公,分为十铨,召入禁中决定,即尚侍皆不得与。吴兢表言:“陛下曲爱谗言,不信有司。非居上临人,推诚感物之道也。夫宰相以知人用人为职,故吏部与阁臣斟酌天下贤不肖,以候朝廷处分。其体执固难逊避,亦难异同。而后世阁臣惧威福之名,不复问吏部,吏部惧权贵之名,不复问阁臣。遂至互相水火,而朝亦不复信部阁矣。是权也,其将安归乎?此不可不为深长思也。

王莽遣使者奉玺书印绶迎龚胜,胜称病笃。使者以印绶就加胜身,胜辄推不受,遂绝饮食,积十四日死。公孙述征李业为博士,业固称疾不起。述羞不能致,使大鸿胪尹融奉诏令以劫业,若起则受公侯之位,不起赐以毒酒。融譬旨曰:“方今天下分崩,孰知是非?而以区区之身,试于不测之渊乎?今宜上奉知己,下为子孙,身名俱全,不亦优乎?”业乃叹曰:“古人危邦不入,乱邦不居,为此故也。”融曰:“宣呼室家计之。”业曰:“丈夫断之于心久矣,何妻子之为。”遂饮毒而死。又聘谯玄,玄不诣,亦遣使者以毒药劫之。太守自诣玄庐劝之行,玄欲遂受毒药。其子瑛叩头于太守,愿奉家钱十万,以赎父死。太守为请,述许之。述又征王皓、王嘉,恐其不至,先系其妻子,使者谓嘉曰:“速装,妻子可全。”王皓先自刎,以首付使者。述怒,遂诛皓家属。王嘉闻而叹曰:“后之哉。”谓死迟于王皓也。乃对使者仗剑而死。费贻不肯仕述,漆身为癞,阳狂以避之。任永、冯信,皆托青盲以辞征命。夫君子伏于岩林之下,平日露光耀采,韬养不密,或为乡曲见推,或为邪人横劫,从之则违曩心,抗之则撄奇祸。至于漆身抉眼,亦良苦矣。语有之,色斯举矣,翔而后集,其唯几先乎?

汉窦宪纳妻,郡国皆有礼庆。汉中郡当遣吏,户曹李邰谏曰:“窦宪不修德礼,而专权骄恣,危亡可翘足而待。顾明府一心王室,勿与交通。”太守固遣之。邰请自行,遂所在迟留,至扶风而宪就执。凡交通者皆坐免,太守独不与焉。唐张九龄,见朝士趋附杨国忠以求官,语人曰:“此曹皆向火乞儿,一旦火尽灰冷,当冻裂肌肤,暴骨沟中矣。”邵尧夫云:“盗之窃物也,方其盗也,唯恐其不多也。及其露也,惟恐其多也。”此言极可为阿附权门之戒。九龄先见,故自不易。独李邰所在迟留,犹称高手。

诸葛孔明无论相业,即苟全性命于乱世七字,不知当时有何奇策。及观王铎尽忠唐室,奋讨贼巢,功垂就,令孜间之于内,解其都统,铎诗云:“二尘上相逢明主,九合诸侯愧昔贤。”可谓慨然有志者。然铎当国家板荡之际,居将相衮钺之任,乃携妓妾辎重,慢藏冶容,行于虎狼之都,三百口遂并命于高鸡泊。惟孔明躬耕薄田,丑女寡欲,其虑深矣。乃知居乱世要须十分清苦,庶可自全,甚则古佣保髡奴,皆此意耳。

司马温公为西京留台,每出,前驱不过三节。后官宫祠,乘马或不张盖,自持扇障日。程伊川谓曰:“公出无从骑,市人或不识,有未便者。”公曰:“某惟求人不识耳。”国朝史良佐,南京人,为御史,巡西城,而家住东城。每出入,怒其里人不为起。一日执数辈送东城御史,御史诘之,其居首者对曰:“民等总被倪尚书误却。”曰:“倪尚书何如?”曰:“尚书亦南京人,其在兵部时,每肩舆过里门,众或走匿,辄使人谕止。曰:‘与尔曹同乡里,吾不能过里门下车,乃劳尔曹起耶?’民等愚,意史公犹倪公,是以无避,不虞其怒也。”御史内善其言,悉解遣之。倪尚书,谓文毅也。大抵居朝廷,则为公卿,归则原是乡里中一措大耳。特以冠服装成贵贱,不知其故吾犹在也。乃拥簇童仆,呵叱父老,闻倪文毅、司马温公之风,得无颜汗乎?

范文正用人取气节,然阔略细故,为帅府多辟置,故相牵谪。人或以问公,公曰:“人之有才能无瑕类者,自应用于宰相。惟实有可用,不幸陷于过失者,不因事起之,则遂为废人矣。”温公在朝,欲尽去元丰间人,程子曰:“作新人才难,变化人才易。今诸人之才皆可用,且人岂肯甘为小人?在君相变化如何耳。若宰相用之,则为君子。”沈忠敏公与求,再居言路,或疑其悉出范宗尹之党,公曰:“近世人才,视宰相出处为进退,盖习以成风。今当别人之正邪能否而公言之,岂可谓一时所用皆不贤,而使视宰相为进退哉!”嘻!古今脱此局者罕矣。余故谓党之一字,宜论于宰相当路之时,不宜太分别于宰相捐印之后。

魏明帝时,刘放、孙资制断时政,大臣莫不交好,而辛毗不与往来。毗子{肖攵}谏曰:“刘、孙用事,众皆影附。大人小降意,不然必有谤言。”毗正色曰:“吾之立身,自有本末。就与孙、刘不平,不过不为三公。大丈夫欲为公而毁其高节耶?”宋孔琳之为御史中丞,劾奏尚书令徐羡之,弟璩之解释琳之,使停其事。琳之不许,曰:“我触迕宰相,政当罪止一身。汝必不应从坐,何须勤勤耶?”孝武时,戴法兴、戴明宝、巢尚之三人权重当时,凡所荐达,言无不行。天下辐辏,门外成市。顾顗之独不降意,常以为禀命有定分,非智力可移,唯应恭己守道。而暗者不达,妄意侥幸,徒亏雅道,无关得丧。乃以其意命弟子原著《定命论》以释之。吕东莱公又言:“凡治事有涉,须平心看理之所在。若其有理,固不可避嫌,故使之无理。若其无理,亦不可畏祸,曲使之有理,政自见得无理。只须作寻常公事看断,过后不须拈出。”说寻常犯权贵取祸者,多是张大其事,邀不畏强御之名,所以彼不能平。若处得平稳妥帖,彼虽不乐,视前则有间矣。然所以不欲拈出者,本非以避祸,盖此乃职分之常。若特然看做一件事,则发处已自不是矣。夫士君子功名淡,祸福轻,知命确,自然不落权贵泥滓中。而更于处权贵之事,心气平,形迹泯,是真不为权贵所动也。

猜你喜欢
  卷三十 平准书第八·司马迁
  卷三十七 季布栾布田叔传第七·班固
  卷四百六十八·列传第二百二十七·宦者三·脱脱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六十六·李心传
  卷之七百六十六·佚名
  敬乡录卷七·吴师道
  竟陵文宣王萧子良传·李延寿
  刘陟传·薛居正
  冯璧传·脱脱
  卷五下·沈枢
  六七、吴起传左氏春秋考(附铎椒考)·钱穆
  卷一百十四·佚名
  卷二十六·佚名
  卷一百三十六·佚名
  卷二十·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高安道·隋树森

    高安道,生平事迹不详。其一生甚为落拓,怀才不遇,混迹风尘,放浪形骸,当为一穷愁潦倒文人。元·钟嗣成《录鬼簿》将其列于“方今才人闻名而不相知者”四人之中。明·朱权《太和正音谱》将其列于“词林英

  • 稚松·闻一多

    他在夕阳的红纱灯笼下站着,他扭着颈子望着你,他散开藏着金色圆眼的,海绿色的花翎——一层层的花翎。他象是金谷园里的一只开屏的也雀罢?(曾收入《红烛》,1923 年,上海泰东图书局)

  • 卷十五·佚名

    全唐诗续拾卷十五苏寓喜陆侍御破石埭草寇东峰亭赋诗独坐理戎行,安边策最长。霜台雷电振,云汉翼箕张。决策威千里,除妖静一方。林峦开罨画,泉石韵宫商。戍罢泾川外,烽闲句水阳。肃清淮海后,谁不咏时康。 【见嘉庆十一年刊洪

  • 第九回 牢中报喜·蒲松龄

    方氏上白咳!俺初到监里,腥臊烂臭,好不难禁!及至住下来了,也就好了。 [叠断桥]一个年头,一个年头,住成家了便不愁。里边甚腥臊,闻下来也不觉臭。见儿泪流,见儿泪流,你今年过了整四秋。可怜未成人,跟我在这里头受! 这过了中秋十

  • ●写风情·沈泰

    (楚中时泉许潮撰海阳长吉黄嘉惠评西湖孟英沈士俊、山公王象坤阅) (〔副末扮公差人上〕乳鸭池塘水浅深,熟梅天气半晴阴。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小人是杜司空衙中差人。今有刘相公为苏州刺史赴京,道经杨州。俺老爷

  • 列传七·薛居正

    成汭,淮西人。少年任侠,乘醉杀人,为仇家所捕,因落发为僧,冒姓郭氏。《新唐书》云:入蔡贼中,为贼帅假子,更姓名为郭禹。亡匿久之,及贵,方复本姓。唐僖宗朝,为蔡州军校,领本郡兵戍荆南,帅以其凶暴,欲害之,遂弃本军奔于秭归。一夕,巨蛇绕

  • 高闾山传·脱脱

    高闾山,是澄州析木人。他先是被选上充当护卫,后来调任顺义军节度副使,转做唐括、移剌都礣详稳,既而改为震武军节度副使、曹王府尉、大名治中。其后改任汝州刺史,又改做单州刺史。有圣旨禁止违令用刑杖杀人,高闾山见了笑道:“

  • 曹鉴传·宋濂

    曹鉴字克明,宛平人。聪颖超人,举止不同于一般的儿童。二十岁后,到南方游览,通晓《五经》大义。大德五年(1301),经翰林侍讲学士郝彬推荐,任镇江淮海书院山长。十一年,南行台中丞廉恒聘为掾史。母亲去世,服孝期满,授兴文署。命其

  • 沈鲤传·张廷玉

    沈鲤,字仲化,归德人。祖父沈瀚,任过建宁知府。沈鲤,嘉靖年间乡试中举。师尚诏叛乱,攻占归德,而后向西逃去。沈鲤谋思贼民必将再来,急忙告诫驻守大臣,捕杀城中与贼民勾通的人,严加防守。贼民返回,逼近城池,看见有了防备便离去了。

  • 汉王朱高煦传·张廷玉

    汉王朱高煦,成祖第二子。性情凶悍。洪武年间,太祖将各位王子召往京城学习。朱高煦不肯学,而且言行轻佻,为太祖所厌恶。太祖去世后,成祖派仁宗及朱高煦进入京城。朱高煦的舅舅徐辉祖见他游手好闲,品行不端,便暗中告诫他。他不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四十六·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四十六 洪武十五年六月戊寅朔,诏国子监教官年老者遇暑月及雨雪,朔望免朝参。 癸未,湖广管寇洞忠建宣抚田思进子忠敬、沿边宣抚田阿巨孙仲名、阿八出洞宣抚阿巨什用弟墨出什用、覃葛洞长官覃大

  • 四书賸言卷二·毛奇龄

    翰林院检讨毛奇龄撰论语伯牛有疾包注牛有恶疾按古以恶疾为癞礼妇人有恶疾去以其癞也故韩诗解芣苡之诗谓蔡人之妻伤夫恶疾虽遇癞而不忍絶而刘孝标作辨命论遂谓冉耕歌其芣苡正指是也又淮南子曰伯牛癞又芣苡草可疗癞见列

  • 春秋左传补注卷一·惠栋

    元和恵栋撰栋曾王父朴庵先生幼通左氏春秋至耄不衰常因杜氏之未备者作补注一卷传序相授于今四世矣窃谓春秋三传左氏先着竹帛名为古学故所载古文为多晋宋以来郑贾之学渐微而服杜盛行及孔颖达奉勅为春秋正义又专为杜氏一

  • 颜氏學記卷五·戴望

    恕谷二 卦爻之象與占不可分繫辭,傳曰:設卦觀象,六十四卦皆象也,繫辭焉而明吉凶,六十四卦之辭皆占也。平居所玩之辭,卽卜筮所玩之占,故曰彖者言乎象者也,易者象也。葢文王周公所繫之辭,皆象也,而遇其辭者,卽以為占焉。本義

  • 第一品 蕴分别·佚名

    一 经分别五蕴者即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色蕴]此中,如何为色蕴耶?即诸所有色之过去、未来现在,或内、外、粗、细、劣、胜、远、近,括此于一聚,总说为色蕴。此中,如何为过去色耶?即所有色之过去、已灭、已离、已变易

  • 甘泽谣·袁郊

    唐袁郊撰辑。传奇小说集,一卷。郊字之仪,朗山(今河南确山)人。咸通时为祠部郎中,昭宗朝为翰林学士。是编为郊于久雨病中所撰,以“春雨泽应,故有甘泽成谣之语”,以名其书。咸通间成书。原书久佚,散见《太平广记》。《

  • 草泽狂歌·王恭

    五卷。明王恭撰。王恭,字安中,自称皆山樵者。福建闽县人,生卒年未详。永乐四年(1406),以儒士被荐修大典。方成,授翰林典籍,旋投牒归。写诗甚多。著有三集,《凤台清啸》已不传。故《千顷堂书目》有其名,而阙其卷数。范氏天一阁

  • 西征石城记·马文升

    纪实性著作。不分卷,全1册。明马文升撰。马文升(1426~1510),字负图,别号约斋,又号三峰居士、友松道人,河南钧州(今禹州市)观耜园村人。景泰年间进士,50多年的仕宦生涯中几起几落,历任按察使、大理寺卿、兵部侍郎、左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