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周礼全经释原后序

周礼全经释原后序

圣人之言曰为国以礼盖天高地下万物散殊而礼制行矣流而不息合同而化而乐兴焉此理之自然也君子循乎此理故其为国自君臣父子之大以至言动威仪之细其多至于三千三百而莫非长育流行之体天地万物自然之定序也但吾不以私意扰之则天地顺序而万物各得其所顔子克已而复之于一身尧舜安仁而达之于天下其为礼一也故曰天叙有典自我五典五惇哉天秩有礼自我五礼有庸哉天命有德五服五章哉天讨有罪五刑五用哉谨之于人心之危道心之防而达之于水火金木土谷惟修正德利用厚生惟和者惟一事而已所谓顺此理而不以私意扰之故曰夫何为哉恭已正南面而已矣得此于上尧舜所以有天下而不与也得此于下仲尼所以饭疏食饮水而乐在其中也故曰百官万务金革百万之众饮水曲肱乐在其中万变皆在人其实无一事由求之徒未达此礼故不免规规于事为之末顔子其庶乎故子语之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呜呼周公之道其不在兹乎其经之存于今者有仪礼周礼他经言其理二礼见诸用此固古圣人所以脩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实事也佛老见其大而不见其实则骛而为虚名数之家见其细而无见其大则拘而为陋二礼之不明也久矣补而为戴记衍而为笺疏得者什三害者什五汉儒譬之周公守藏吏也名物充陈不问良楛天球河图兊之弓和之矢与夫名材毒药败鼓之皮但传以为先世所遗者皆籍记而封守之惟谨王安石啓汉儒之藏用其毒药以疗人之饥渴遂祸天下世之以是为周礼病则亦过矣紫阳朱夫子见高千古学总羣哲尝加裁定而天不假年此志不就顾其书虽未成而纲领具在条目粲然足为后圣之所据依昔人所谓固将有待焉者也学者能因其遗书而发明补正之以俟有在上之王者在下之圣者而裁焉固亦朱夫子待后人之心也长乐柯君独能有志而精考力求以知夫礼之所以为大而且切者不泥于名法之拘陋笺疏之驳杂于三代圣人之所以为心而举而措之天下国家者深为有见其于周礼有全经盖取遂人以下地官之半实冬官也不烦割裂纷乱而全经自复乃集诸儒之説以释之发所见以原之其间如乡遂为畿国之本与井田简易之法贤能职位之辨贡赋中正之则郊禘仁孝之道作乐声气之元军伍储选之制皆有独见非先儒所及昨岁遇予云阳一语意合遂辱定交一日尽携所着过予于草堂而相订焉且以序属予愧谢以非所敢而柯君之意坚甚噫柯君之用心固古人之心也其敢终辞因缀言于末简云柯君之志尚欲修仪礼与周礼并传然后于古圣人所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实事为备其书条理精宻但取周礼聨识以补王朝之礼尚未及成他日当有知柯君而为之表章者兹以周礼故预及之金坛王樵序

猜你喜欢
  尚書古文疏證較閱姓氏·阎若璩
  卫灵公篇·王夫之
  循循善诱的艺术·孔子
  卷十六·胡广
  第十一章 14·辜鸿铭
  卷四十四·沈廷芳
  提要·李光地
  卷十一·顺治
  季夏纪第六·吕不韦
  卷二十九·佚名
  卷二·赞宁
  刀杖品法句经第十八(十有四章)·佚名
  沤和品第七十·佚名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五·佚名
  宗镜录卷第八十二·延寿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狄君厚·隋树森

    套数 【双调】夜行船 扬州忆旧 忆昔扬州廿四桥,玉人何处也吹箫。绛烛烧春,金船吞月,良夜几番欢笑。 【风入松】东风杨柳舞长条,犹似学纤腰。牙樯锦缆无消耗,繁华去也难招。古渡渔歌隐隐,行宫烟草萧萧。

  • 芦川归来集补钞·管庭芬

    芦川归来集补钞张元幹潇湘图落日孤烟过洞庭,黄陵祠畔白苹汀。欲知万里苍梧眼,泪尽君山一点青。

  • 青城山人集巻五 ·王璲

    明 王燧 撰五言长律和徐髙尚同陈胡二文学虎丘游集中呉饶佳游兹山极殊观磅礴踞臯陆防岏轶霄汉灵岩南蔽亏震泽西衍漫岧嶤见城堞参差曕里闬飞甍凌巘出绀宇横林奂余霞皎夕隂初旭缛晴旦宗周昔无象四国争发难阖闾绍遗业傲

  • 卷之三百四十六·佚名

    光绪二十年。甲午。八月。乙巳朔。上诣仪鸾殿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皇太后安。至丙辰皆如之。  ○谕军机大臣等、熙敬等奏、醇贤亲王祠内西跨所各房座。请略加修葺。一并派员守护。抑或暂缓兴修一摺。朕

  • ·戍兵议·丁曰健

    查兵丁滋事,有先期换班逗留在郡者、有尚未满班者;一经生事,即混入班兵内渡。应请通行各属,在内地实力查办,不得以过海即脱然无事。再,向设精兵,职道及所属皆捐廉养赡,原以保卫地方;惟往往恃众生事,是卫民适为民害

  • ·议水沙连六番地请设屯丁书·丁曰健

    窃抵省后,接蒙钧札,以台湾彰化县辖之水沙连六社生番献地输诚一案,奏奉谕旨:无庸归官开垦,自当照旧封禁。惟前此薙发生番,应如何酌量安抚?已垦番地及私垦各户,应如何禁止、驱逐?饬令遵照部咨,于到台任事后,会同台湾

  • 高骈传·欧阳修

    高骈,字千里,是南平郡王高崇文的孙子。家庭世代为禁卫,年少时为人严谨,研习兵书,又喜好文学,常与读书人交往,谈论治道之理。两军中的人交相称赞。曾在朱叔明手下任司马。一天,见有两只雕在天上并飞,高骈说:“我如能发迹,就能射中

  • 卷四·佚名

    康熙二十二年(一六八三)二月甲申(十二日),调兴化等处官兵同水师进剿。提督施琅奏:冲风破浪固赖水师,若至彭湖、台湾登岸击贼,须得陆路兵相为协力,请檄调兴化江东诸路官兵三千余人配船进剿。上报可。三月丁卯(二十五日),命总兵官朱

  • 卷四·史浩

    钦定四库全书尚书讲义卷四      宋 史浩 撰皐陶谟曰若稽古皐陶曰允迪厥德谟眀弼谐禹曰俞如何皐陶曰都慎厥身修思永惇叙九族庶眀励翼迩可逺在兹禹拜昌言曰俞皐陶曰都在知人在安民禹曰吁咸若时惟帝其难之知人则

  • 卷七·陈启源

    钦定四库全书毛诗稽古编卷七吴江陈启源撰秦【变风】车邻车邻序云秦仲始大驷铁序云襄公始命始大国始大始命命为诸侯也是秦仲尚未为诸侯而得备寺人之官者疏谓附庸虽未爵命自君其国犹若诸侯故得有之似矣然非直此也王朝公

  • 第十二 符言 9·王诩

    【原文】 循名而为,实安而完。名实相生,反相为情①。故曰:名当则生于实,实生于理,理生于名实之德,德生于和,和生于当②。右主名③。 【注释】 ①名实相生,反相为情:指名实相符则会政治清明,名实不符则会政治混乱

  • 佛教之初输入附寻二:《四十二章经》辨伪·梁启超

    红衣罗汉图 赵孟頫 辽宁省博物馆藏赵孟頫的人物画大多出于想象,但也有写实之作,只是传世较少,此《红衣罗汉图》堪称代表作之一。图中身着红色袈裟的罗汉盘腿坐于大树下面的青石之上,左手前伸,神态安详坚毅,似在说法。根

  • 卷第十七·佚名

    祖堂集卷第十七 祖堂卷十七 大慈 大慈和尚嗣百丈,在抚州。师讳寰中。 有僧辞,师问:“什摩处去?”对云“江西去。”师云:“将取老僧去,得摩?”对云“非但和尚,更有过于和尚者,不能得将去

  •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卷第十一·佚名

    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光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惟净等奉 诏译如来不思议品第四之五复次舍利子。云何名为如来种种信解智力。谓佛如来于诸众生诸补特伽罗。所有信解种种差别。如来一一如实了知。若诸众生本住贪爱。于嗔

  • 卷十九·彭绍升

    居士传十九王摩诘柳子厚白乐天传王摩诘名维。世为祁县人。後徙家於蒲。与弟缙俱有俊才。开元九年擢进士第。历官至监察御史。母博陵县君崔氏。持戒安禅。摩诘於蓝田营山庄。为母经行之处。既卒。乃上表於朝。请施庄为

  • 阿育王经 第八卷·佚名

    阿育王经 第八卷梁扶南三藏僧伽婆罗译佛弟子五人传授法藏因缘下优波笈多因缘尔时舍那婆私于大醍醐山起寺已。即便思惟。卖香商主名笈多。生已未生。见其已生。其儿名优波笈多。世尊所记无相佛。我入涅槃百年后

  • 广右战功录·唐顺之

    亦称《沈紫江广右军功录》。1卷。明唐顺之(字应德,一字义修,江苏武进人)撰。内容记录沈希仪(字唐佐,号紫江,广西贵县人,时为广西右江参将都督同知,世袭奉议卫指挥使)率军镇压永安(今蒙山)、义宁(今属临桂)瑶民起义及古田(今

  • 阿唎多罗陀罗尼阿噜力经·佚名

    唐北天竺沙门大广智不空译,佛在给孤独园,观自在菩萨说真言曰:唵,阿噜力迦(半音呼之)娑页(二合引)诃(引)此是一切莲华部心,次说种种曼荼罗法,画像法,护摩法,持者生极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