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二十四册 天命六年七月

第二十四册 天命六年七月

七月初三日,以克取辽东地方,设大宴庆贺。汗进衙门,总官以下、备御以上各官依次坐毕。汗亲举金卮赐酒。宴毕,各赐衣一袭。领兵诸贝勒以赐宴赏衣礼拜谢。汗谕曰:“明

为大国,沿以为不足,而欲灭小国,故丧其师矣。其地广大,尚不为足,而欲夺小国之土,故失其土。此皆上天以明为非,以我为是也!今赐酒各一卮,衣各一袭,能值几何?惟诸贝勒

征战劳苦,以表心意耳。”

初四日,因盖州张游击及东昌堡刘游击之兄弟族层俱在广宁,无所依靠,故由扬古利、刚古里二总兵官率兵一千五百人往接之。

七月初一日,汗谕曰:“诸贝勒之包衣小於幼时阉割后送入贝勒院内,其送子之父母,将享富贵也!倘不从我命,因不阉小子而致诸贝勒院内之妇女与他人私通,岂不杀其男子耶?”

七月初六日,汗谕曰:“迁居东西南北之汉人,不得以牛输运粮谷,恐牛累瘦。应计其家存粮数,交付於蒙噶图。抵迁居地后,由该地仓粮内照数领取之。拨还仓粮时,由蒙噶图转谕地方官拨给。”

初七日,所获乘刳舟去明国之朝鲜人八十六人,除收养其有用之匠人外,馀尽杀之。

初八日,遣被擒之二朝鲜人赍书还。其书曰:“据闻我所得辽东之民,多有逃剧尔国者。倘如不还我汉人,则两国接壤,相互结怨,有何益焉?我与明两国之战,非轻率之举。天厌明妄干界外异国之事,故有此役。上天所谴明国之罪,尔朝鲜为何以身承当之?助天谴之明国犹如抗天,倘执迷不悟,尔乃天上之天也!我二国平素有何怨尤?我常致书遣人,尔却无一复文,未遣一人,且不纳我所遣去之使者。阵获之官员,尽释之归,而尔却无一次以善言相谢之。尔竟如此鄙视於我也!挫辱皇天眷祐之人而得计者向无此例。尔国有难,吾亦知之矣。然昔大辽国天祚帝,纳我金国之阿苏不还,宋赵微宗帝,纳金汗所征大辽之馀孽张觉不还归,故而失败之例尚且有之。再者,朝鲜之赵惟忠曾率四十馀城叛附,而我金帝概未收纳。由此可知,我两国相好之例有之。此皆尔等所知之事也!尔朝鲜以明为好,而不肯弃之,明国何好有之?我闻周武王封其臣箕子为朝鲜国一代之君。又闻辽东之地原属尔朝鲜,后为明夺取之。贱朝鲜人甚於其汉民,养之若家奴也!尔若以附於明,惶惶然不敢有一言相悖为善事者,我则非若明威慑他人,惟冀自身安然以居之矣。何去何从,听凭尔便。再有如赵惟忠者,自朝鲜叛附,尔欲索之乎?”

诸贝勒服四爪蟒缎补服,都堂、总兵官、副 将服麒麟补服,参将、游击服狮子补服,备御、千总服乡彪补服。

初十日,汗谕曰:“自费阿拉以外至托兰扎尔塔库、依玛瑚、苏完、雅尔古等地之禾割穗留梗。自费阿拉以内至德立石、尚间崖、都喀阿拉等处之禾,仍旧齐根割之①。自英额、木虎觉罗以内及额赫霍洛以外之禾留?割之。自额赫霍洛以内及德立石、尚间崖、都喀阿拉以外之禾,仍旧不留梗割之。法纳哈堡,柴河堡之禾,仍旧不留梗割之。将粮打净晒乾,乘凉时记明斗斛数目,於夜间窖之。”

十一日,汗谕曰:“命准托依、博布黑、萨哈廉、乌巴泰、雅星阿、科贝、札海、浑岱等八人为八旗之师傅,八位巴克什尚精心教习尔等门下及所收之弟子。教之通晓者赏之,弟子不勤学不通晓书文者罪之。门下弟子,如不勤学,尔等可告於诸贝勒。该八位师傅,无须涉足他事。”

初十日,汗谕曰:“著各路大臣、千总、管理田千总、管屯守堡,招各该牛录之人迅速收割粮谷。所收粮欲集中快打,除净秕糠,乘夜凉窖之。勿效往日轻疏懈怠。费阿拉、额赫霍洛、毕彦、喀尔喀依鄂佛洛及其以东之粮皆留梗割之,自此以西之粮照旧不留梗割之。”

永顺巡视马匹,射人致死,遂交法司鞫之也。原拟偿人抵罪,递其参将,贬职游击。汗闻之,以其兄阿兰珠有功,欲免其偿人降职之罪,并仍令任参将之职。然其统兵出战无功,县於乡里藏匿财物,居心不公,故治其罪,尽革其职。

十四日,有七蒙古人自广宁来归。

蒙古乌鲁特国达尔汉巴图鲁贝勒属下十五户来归。

十四日,为分田事先期传谕各村曰:“海州地方拨田十万垧,辽东地方拨田二十万垧,共徵田三十万垧,分给我驻扎此地之兵马。至於我众百姓之田,仍在我地方耕种。尔辽东地方诸贝勒大臣及富家之田,荒芜者甚多也!该荒芜之田,亦列入我所徵之三十万垧田数内。如不敷用,可取自松山堡以内至铁岭、懿路、蒲河、范河、珲托河、沈阳、抚顺、东州、玛根丹、清河、孤山等地之田耕种。若仍不足,可至边外耕种。往者,尔明国富人,占地甚广大其田雇人耕作,所获粮米,食之不尽,而粜之。贫民无田无粮,买粮而食,一旦财尽,沦为乞丐。富人与其囤积粮财,以致朽烂,徒行贮藏,不如瞻养乞丐贫民。如此,则鸿名相传之,造福於后世也!本年所种之粮,准其各自收获。我今计田每丁给种粮田五垧,种棉地一垧矣。尔等不得隐匿男丁。隐则不得其田矣!嗣后以不使花子求乞,乞丐僧人,皆给以田,勤加耕作。每三丁,合种官田一垧。每二十丁,以一人充兵,一人应役。不似尔国官吏差人歙财於下,贿赂於上。尔汉人参将、游击一年领取豆类及高粱、小米共五百石,麻、麦、靛等,不计其数。每月领取食米、木炭、纸张、菜蔬费十五两。我已谕令废止此种杂费,秉公执法而生之也。官员出行,由汗赏给买肉之银两,按实到人数给米。”

十五日,喀尔喀贝勒卓里克图属下六十户来归。

十三日,牛庄之人缴来甲二百副,弓二百张、箭及药箭一千枝,大炮弹三千发、小炮弹五斗,钢铁五十斤。

十七日,汗谕曰:“城内城外及诸申人住宅所栽之果木,若於树上拴紧牛马,必将受损致死。著传谕各家树主及汉人,须妥为护养,养成后,作价出售。”

“刚古里,杨古利,现寄银二百两与尔等者,命招愿售牲畜者前来,两相情愿,则购而食之,如其不愿出售,勿得强行徵购。先去之人等,以银强购,形同劫夺、汉人有怨言。闻此,

未寄银两。再者,与尔等同去之甲十百人,可与步量土地者一同遣之,并随行至终。其守渡口之人,可於河岸掘壕戍守。”

“蒙噶图,著尔亚加约束同行之人,以免其扰害国人,地方之人所献牛豕,按价给与银锞后方可取食。”

十八日,博尔晋侍卫率兵二千人往海州换防。

十九日,每牛录各派十人书写档子。

十九日,索海牛录下之乃莽阿首告代理牛录额真雅兰私藏匿份马。以所告属实,授乃莽阿为牛录额真。罚雅兰银十五两,免其掌管牛录。伊荪以迟迟隐匿不报首告人之言,达五月之久,免其审事官之职,罚银二十五两。罚吉荪银十五两。

二十日,爱塔来报,海上发现小舟。

二十一日,汗新率诸贝勒谒堂子。

二十二日,希尔胡纳克杜楞属下蒙古五十户来归。

二十三日,海州爱塔遣人来献盔二百以及弓箭、撒袋、鞍、辔俱全。

二十四日,新城赵游击来报:“二十日夜明国、朝鲜合兵乘舟渡海而来。掳镇江城主佟游击及汤站堡守堡而去。”

二十四日,遣卡伦游击苏勒东阿率布拉喀之四十人往镇江一带探信。同日命郎善、庆穆喀率二十人去看金州参将爱塔,倘有事故,携之前来。

二十五日,张邱牛录下之三人,因掩杀图梅牛录住台之人一名,故将张邱牛录下之三人处死。

二十日,新城游击赵义和来报:“明毛游击率自辽东逃出之韩参将、王参将及其败兵三千,於二十日夜乘舟渡海来围镇江城。镇江城陈中军执献城主游击佟养元父子以降。汤站堡人执其城主守堡陈九阶以献,险山堡人执其城主守堡李世科以献。此三城人皆降毛文龙。”

二十六日,遣大贝勒、莽古尔泰贝勒及都堂阿敦,率兵二千往视金州地方及边运可虞之地。命金州参将爱塔退驻盖州。

是日,命四贝勒、都堂栋鄂额驸,率兵三千往剿镇江一带之叛民,并谕曰:“其首恶者杀之,馀众编户携归。”谕毕遣之。是夜思之,唯恐有不妥,二十七日,又遣阿敏贝勒、达尔汉侍卫率兵二千往援。谕之曰:“来兵若欲战不退,尔等可攻之,但勿得急忙,宜详察四周均妥布车盾,缓进巧战。”

二十七日,新城赵游击探得实信,即遣中军来报曰:“镇守山海关之袁军门令游击毛文龙率兵二百,驾四舟往朝鲜送信。时有明使乘二舟自朝鲜返,相遇於海中。毛文龙命其同往朝鲜,六舟遂至麦川堡登岸。镇江人闻之,镇江城中军陈良策与毛文龙潜通。二十日夜,屯民数百人於镇江城外呐喊,陈良策自城内响应之,大呼‘明大兵至!’遂执城主游击佟养元,杀其子及侍从六十人。翌日,携佟游击往马头山会毛文龙。於是,汤站堡人执汤站堡守堡以献。险山堡人亦执险山堡守堡以献。毛文龙执永甸守堡以去。长甸守堡自愿往投。”再者,毛文龙遣都司姓曹者劝赵游击降,赵游击杀该都司,执其从者一人,与曹者司首级来献。汗嘉赵游击,赏银百两,赏所遣中军银二十两。

四贝勒,阿敏贝勒率都堂、总兵官、众副将、参将等官及每牛录甲士二十人共三千兵往镇江地方招抚叛民。未叛之国人编户,留居原地,已叛之国人为俘,携一万二千俘虏而归。

①原转抄本签注:谨查,近割之,即将禾齐根割之。

猜你喜欢
  志第七 地形二下·魏收
  列传第六十九 儒林上·李延寿
  卷二·吴兢
  中国赴圣路易赛品·佚名
  班马异同卷三·倪思
  卷之二百四·佚名
  一六八 户部尚书王际华奏誊录姚岐谟旷课数月分校郑爔等不查报请交部议处折·佚名
  ●凤洲杂编五·王世贞
  尉迟纲传·令狐德棻
  张元勋传·张廷玉
  卷三十三·佚名
  卷二十·徐天麟
  通制条格卷第十九·拜住
  第一章 革命思想的勃兴和孙中山先生·吕思勉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十九·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八出 投胶·许自昌

    【绛都春】〔外野服上〕一方保正。喜今日共推。齿德皆尊。本分衣冠。随缘耕凿安时论。猛按着腰间霜刃。发于新硎。问何年遇事。铮铮感奋。劳生扰扰竟何能。鹏翅垂云不自矜。得剑乍如添健仆。肯教世路日兢兢。老夫郓

  • 《词综》(卷二十)·朱彝尊

    宋词七十六首摸鱼儿西湖送春陈允平倚东风画栏十二,芳阴帘幕低护。玉屏翠冷梨花瘦,寂寞小楼烟雨。肠断处。怅折柳柔情,旧别长亭路。年华似羽。任锦瑟声寒,琼箫梦远,羞对彩鸾舞。 文园赋,重忆河桥眉妩。啼痕犹溅纨素。丁香共

  • 卷八十九·徐世昌

    毕沅毕沅,字纕蘅,一字秋帆,自号灵岩山人,镇洋人。乾隆庚辰一甲一名进士,授修撰,官至湖广总督,赠太子太保。有《灵岩山人集》。赠顾行人抱桐先生精力平生尽典坟,眼中余子日纷纷。占星绝学推灵宪,解字真源衍《说

  • 五言巻十五·洪迈

      五言  散关遇雪        李商隐  剑外从军逺无家与寄衣散闗三尺雪回梦梦鸳机  乐游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巴江柳  巴江可惜柳柳色绿侵江好向金銮殿移阴入绮

  • ●李石桐先生诗集序·李怀民

    石桐先生之病逝也,当乾隆癸丑之仲冬。余时亦感剧疾,遣族孙孟坚往问二日。而孟坚返曰:“先生昨夜殁矣!殁时,告其家人曰:‘身后事无足言者,惟吾诗集尚须料理。吾殁,可向单廉夫索序。’旋又曰:‘此自廉夫事,吾

  • 辽史拾遗卷三·厉鹗

    钱塘厉鹗 撰本纪第四太宗下防同元年 秋七月戊辰遣中台省右相耶律苏哷特尔格使晋临海军节度使赵思温副之册晋帝为英武明义皇帝册府元龟曰晋高祖天福三年十月戊寅北朝命使以册寳上帝徽号曰英武明义皇帝左右金吾六军仪

  • 弇山堂别集原序·王世贞

    弇山堂别集者何王子所自纂也名之别集者何内之无当于经术政体即雕虫之技亦弗与焉故曰别集也王子弱冠登朝即好访问朝家故典与阀阅琬琰之详葢三十年如一日矣晚而从故相徐公所得尽窥金匮石室之藏窃亦欲藉薜萝之日一从事于

  • 世宗宪皇帝上谕旗务议覆卷四·允禄

    上谕古有讳名之礼所以昭诚敬致尊崇也朕临御以来恐臣民过于拘谨屡降谕防凡与御名声音相同字様不必回避近见各省地名以音同而改易者颇多朕为天下主而四海臣民竭诚尽敬如此况孔子徳髙千古道冠百王正彞伦端风化为往圣继絶

  • 第九卷·冯梦龙

    《中兴致治疏 张亮【安庐巡抚】》奏为圣明御极之初,首讲致治之要,谨布愚悃,以佐中兴。仰乞睿裁,俯采饬行事。臣亮窃观今天下,祖宗全盛之金瓯今已破损其半,事势极重而难返,人情瓦解而难收。臣子之谊,一死不足自赎;幸而皇上登极

  • 大学翼真卷二·胡渭

    小学之教礼记曲礼人生十年曰幼学郑氏曰名曰幼时始可学也内则十年出就外傅居宿于外学书计蓝田吕氏大临曰未十年非不学也能食敎以右手能言敎以唯俞六年敎数与方名七年敎之男女之别八年敎之长幼之序九年敎之数日然未就外

  • 卷三十五·程公说

    <经部,春秋类,春秋分记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分记卷三十五    宋 程公説 撰书十七疆理书第十一地理释异上鲁有二传为鲁夫人鲁国也今袭庆府仙源县昭二十九年刘累迁鲁县王畿也今汝州鲁山县郑有二先郑今华州郑县新郑今

  • 八总持品二十三·佚名

    时有菩萨名师子英。在会中坐。问总{敖力}王菩萨。唯族姓子。菩萨所立。於何总持而皆受持。诸佛所说所演经典不可穷尽,则以善教悦可众生。靡不忽然如冥睹明。总{敖力}王菩萨。报师子英。菩萨所住此八总持。悦可众生使得

  • 卷下·佚名

    尔时大德迦叶白佛言:奇哉世尊闻是等经。乃能不生爱惜之心。佛告迦叶。众生成就四法。闻是等经不生爱惜心。何等四。多诸放逸。不信业报不信大地狱。不信我当死。迦叶。是名四法不生爱惜心。迦叶。众生复有四法。不生爱

  • 摩尼教残经一·佚名

    □若不遇缘,无由自脱,求解□&ldquo;肉身本性,是一为是二耶?一切诸圣,出现於世,施作方便,能救明性,得离众苦,究竟安乐?&rdquo;作是问己,曲躬恭敬,却住一面。尔时明使告阿驮言:&ldquo;善哉善哉!汝为利益无量众生,能问如此甚深秘义,汝今

  • 卷第二十五·雷庵正受

    嘉泰普灯录卷第二十五 平江府报恩光孝禅寺(臣)僧 (正受) 编 诸方广语 西蜀仁王钦禅师 示众曰。若据德山严令。岂容一个上来。暂依百丈规绳。且许诸人立地。山僧恁么开口。已是不善堤防。忽若众中有个解倒行此令底

  • 南轩易说·张栻

    三卷,宋张栻著。曹学佺《蜀中广记》载其书十一卷,误作张浚著。朱彝尊《经义考》称未见,并引董真卿言,已缺乾、坤两章。今存本唯从《系辞》“天一地二”章始,六十四卦皆佚。出于元赣州路儒学学正胡顺父刊本,胡顺父序谓

  • 明名臣琬琰录·徐紘

    明徐纮编。二十四卷,续录二十二卷。仿宋杜大珪《名臣碑传琬琰集》,辑洪武至弘治九朝诸臣事迹。前录载一百十七人,续录载九十五人,资料主要来源于碑、铭、志、传、地志、言行录等。其中少量人物事迹,虽有矛盾,但大部分无缘饰

  • 般舟赞·善导

    全一卷。全称依观经等明般舟三昧行道往生赞。又称般舟三昧往生赞。唐代善导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七册。本书系依观无量寿经、弥陀经、无量寿经、般舟三昧经等而作之净土赞文,明示般舟三昧行道往生之法。分序文、正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