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十三部分

小雅 鱼藻之什

《鱼藻》,刺幽王也。言万物失其性,王居镐京,将不能以自乐,故君子思古之武王焉。【笺】万物失其性者,王政教衰,阴阳不和,群生不得其所也。将不能以自乐,言必自是有危亡之祸。

鱼藻

鱼在在藻,有颁其首。【传】颁,大首貌。鱼以依蒲藻为得其性。【笺】藻,水草也。鱼之依水草,犹人之依明王也。明王之时,鱼何所处乎?处于藻,既得其性,则肥充,其首颁然,此时人物,皆得其所正。言鱼者,以潜逃之类,信其著见。王在在镐,岂乐饮酒。【笺】岂,亦乐也。天下平安,万物得其性,武王何所处乎?处于镐京,乐八音之乐,与群臣饮酒而已。今幽王惑于褒姒,万物失其性,方有危亡之祸,而亦岂乐饮酒于镐京,而无悛心,故以此刺焉。

鱼在在藻,有莘其尾。【传】莘,长貌。王在在镐,饮酒乐岂。

鱼在在藻,依于其蒲。王在在镐,有那其居。【笺】那,安貌。天下平安,王无四方之虞,故其居处那然安也。

《鱼藻》三章,章四句。

《采菽》,刺幽王也。侮慢诸侯,诸侯来朝,不能锡命以礼,数征会之而无信义,君子见微而思古焉。【笺】幽王征会诸侯,为合义兵征讨有罪,既往而无之,是于义事不信也。君子见其如此,知其後必见攻伐,将无救也。

采菽

采菽采菽,筐之莒之。【传】兴也。菽,所以芼太牢而待君子也。羊则苦,豕则薇。【笺】菽,大豆也。采之者,采其叶以为藿。三牲牛羊豕,芼以藿。王飨宾客有牲俎,乃用铏羹,故使采之。君子来朝,何锡予之?虽无予之,路车乘马。【传】君子,谓诸侯也。【笺】赐诸侯以车马,言虽无予之,尚以为薄。又何予之?玄衮及黼。【传】玄衮,卷龙也。白与黑谓之黼。【笺】及,与也。玄衮,玄衣而画以卷龙也。黼,黼黻,谓絺衣也。诸公之服自衮冕而下,侯伯自鷩冕以下,子男自毳冕以下。王之赐,维用有文章者。

觱沸槛泉,言采其芹。【传】觱沸,泉出貌。槛泉,正出也。【笺】言,我也。芹,菜也,可以为菹,亦所用待君子也。我使采其水中芹者,尚洁清也。《周礼》:“芹菹鴈醢。”君子来朝,言观其旂。其旂淠淠,鸾声嘒嘒。载骖载驷,君子所届。【传】淠淠,动也。嘒嘒,中节也。【笺】届,极也。诸侯来朝,王使人迎之,因观其衣服车乘之威仪,所以为敬,且省祸福也。诸侯将朝于王,则骖乘乘四马而往,此之服饰,君子法制之极也。言其尊,而王今不尊也。

赤芾在股,邪幅在下。彼交匪纾,天子所予。【传】诸侯赤芾邪幅。幅,偪也,所以自偪束也。纾,缓也。【笺】芾,大古蔽膝之象也。冕服谓之芾,其他服谓之韠,以韦为之,其制上广一尺,下广二尺,长三尺,其颈五寸,肩革带博二寸。胫本曰股。邪幅,如今行縢也。偪束其胫,自足至膝,故曰在下。彼与人交接自偪束如此,则非有解怠纾缓之心,天子以是故赐予之。乐只君子,天子命之。乐只君子,福禄申之。【传】申,重也。【笺】只之言是也。古者天子赐诸侯也,以礼乐乐之,乃后命与之也。天子赐之,神则以福禄申重之,所谓神谋鬼谋也。刺今王不然。

维柞之枝,其叶蓬蓬。【传】蓬蓬,盛貌。【笺】此兴也。柞之干犹先祖也,枝犹子孙也,其叶蓬蓬,喻贤才也。正以柞为兴者,柞之叶新将生,故乃落于地,以喻继世以德,相承者明也。乐只君子,殿天子之邦。乐只君子,万福攸同。【传】殿,镇也。平平左右,亦是率从。【传】平平,辩治也。【笺】率,循也。诸侯之有贤才之德,能辩治其连属之国,使得其所,则连属之国亦循顺之。

汎汎杨舟,绋纚维之。【传】绋,繂也。纚,緌也。明王能维持诸侯也。【笺】杨木之舟浮于水上,汎汎然东西无所定,舟人以绋系其緌以制行之,犹诸侯之治民,御之以礼法。乐只君子,天子葵之。乐只君子,福禄膍之。【传】葵,揆也。膍,厚也。优哉游哉,亦是戾矣。【传】戾,至也。【笺】戾,止也。诸侯有盛德者,亦优游自安止于是,言思不出其位。

《采菽》五章,章八句。

《角弓》,父兄刺幽王也。不亲九族而好谄佞,骨肉相怨,故作是诗也。

角弓

骍骍角弓,翩其反矣。【传】兴也。骍骍,调和也。不善绁檠巧用,则翩然而反。【笺】兴者,喻王与九族不以恩礼御待之,则使之多怨也。兄弟昏姻,无胥远矣。【笺】胥,相也。骨肉之亲,当相亲信,无相疏远。相疏远则以亲亲之望,易以成怨。

尔之远矣,民胥然矣。尔之教矣,民胥效矣。【笺】尔,女;女,幽王也。胥,皆也。言王女不亲骨肉,则天下之人皆知之。见女之教令,无善无恶,所尚者天下之人皆学之。言上之化下,不可不慎。

此令兄弟,绰绰有裕。不令兄弟,交相为瘉。【传】绰绰,宽也。裕,饶;瘉,病也。【笺】令,善也。

民之无良,相怨一方。【笺】良,善也。民之意不获,当反责之于身,思彼所以然者而恕之。无善心之人,则徙居一处怨恚之。受爵不让,至于已斯亡。【传】爵禄不以相让,故怨祸及之。比周而党愈少,鄙争而名愈辱,求安而身愈危。【笺】斯,此也。

老马反为驹,不顾其后。【传】已老矣,而孩童慢之。【笺】此喻幽王见老人反侮慢之,遇之如幼稚,不自顾念后至年老,人之遇己亦将然。如食宜饇,如酌孔取。【传】饇,饱也。【笺】王如食老者则宜令之饱,如饮老者则当孔取。孔取,谓度其所胜多少。凡器之孔,其量大小不同,老者气力弱,故取义焉。王有族食、族燕之礼。

毋教猱升木,如涂涂附。【传】猱,猨属。涂,泥;附,著也。【笺】毋,禁辞。猱之性善登木,若教使其为之,必也。附,木桴也。涂之性善著,若以涂附,其著亦必也。以喻人之心皆有仁义,交之则进。君子有徽猷,小人与属。【传】徽,美也。【笺】猷,道也。君子有美道以得声誉,则小人亦乐与之而自连属焉。今无良之人相怨,王不教之。

雨雪瀌瀌,见晛曰消。【传】晛,日气也。【笺】雨雪之盛瀌瀌然,至日将出,其气始见,人则皆称曰今消释矣。喻小人虽多,王若欲兴善政,则天下闻之,莫不曰小人今诛灭矣。其所以然者,人心皆乐善,王不启教之。莫肯下遗,式居娄骄。【笺】莫,无也。遗,读曰随。式,用也。娄,敛也。今王不以善政启小人之心,则无肯谦虚,以礼相卑下,先人而后己,用此自居处,敛其骄慢之过者。

雨雪浮浮,见晛曰流。【传】浮浮,犹瀌瀌也。流,流而去也。如蛮如髦,我是用忧。【传】蛮,南蛮也。髦,夷髦也。【笺】今小人之行如夷狄,而王不能变化之,我用是为大忧也。髦,西夷别名,武王伐纣,其等有八国从焉。

《角弓》八章,章四句。

《菀柳》,刺幽王也。暴虐无亲,而刑罚不中,诸侯皆不欲朝,言王者之不可朝事也。

菀柳

有菀者柳,不尚息焉。【传】兴也。菀,茂木也。【笺】尚,庶几也。有菀然枝叶茂盛之柳,行路之人岂有不庶几欲就之止息乎?兴者,喻王有盛德,则天下皆庶几愿往朝焉,忧今不然。上帝甚蹈,无自暱焉。【传】蹈动;暱,近也。【笺】蹈,读曰悼。上帝乎者,愬之也。今幽王暴虐,不可以朝事,甚使我心中悼病,是以不从而近之。释己所以不朝之意。俾予靖之,后予极焉。【传】靖,治;极,至也。【笺】靖,谋;俾,使;极,诛也。假使我朝王,王留我,使我谋政事,王信谗,不察功考绩,后反诛放我。是言王刑罚不中,不可朝事也。

有菀者柳,不尚愒焉。【传】愒,息也。上帝甚蹈,无自瘵焉。【传】瘵,病也。【笺】瘵,接也。俾予靖之,后予迈焉。【笺】迈,行也。行,亦放也。《春秋传》曰:“予将行之。”

有鸟高飞,亦傅于天。彼人之心,于何其臻?【笺】傅、臻,皆至也。彼人,斥幽王也。鸟之高飞,极至于天耳。幽王之心,于何所至乎?言其转侧无常,人不知其所届。曷予靖之,居以凶矜?【传】曷,害;矜,危也。【笺】王何为使我谋之,随而罪我,居我以凶危之地?谓四裔也。

《菀柳》三章,章六句。

《都人士》,周人刺衣服无常也。古者长民,衣服不贰,从容有常,以齐万民,则民德归壹。伤今不复见古人也。【笺】服,谓冠弁衣裳也。古者,明王时也。长民,谓凡在民上倡率者也。变易无常谓之贰。从容,谓休燕也。休燕犹有常,则朝夕明矣。壹者,专也,同也。

都人士

彼都人士,狐裘黄黄。其容不改,出言有章。【传】彼,彼明王也。【笺】城郭之域曰都。古明王时,都人之有士行者,冬则衣狐裘黄黄然,取温裕而已,其动作容貌既有常,吐口言语又有法度文章。疾今奢淫,不自责以过差。行归于周,万民所望。【传】周,忠信也。【笺】于,於也。都人之士所行,要归于忠信,其余万民寡识者,咸瞻望而法效之。又疾今不然。

彼都人士,台笠缁撮。【传】台,所以御暑。笠,所以御雨也。缁撮,缁布冠也。【笺】台,夫须也。都人之士,以台皮为笠,缁布为冠。古明王之时,俭且节也。彼君子女,绸直如发。【传】密直如发也。【笺】彼君子女者,谓都人之家女也,其性情密緻,操行正直,如发之本末无隆杀也。我不见兮,我心不说。【笺】疾时皆奢淫,我不复见今士女之然者,心思之而忧也。

彼都人士,充耳琇实。【传】琇,美石也。【笺】言以美石为瑱。瑱,塞耳。彼君子女,谓之尹吉。【传】尹,正也。【笺】吉,读为姞。尹氏、姞氏,周室昏姻之旧姓也。人见都人之家女,咸谓之尹氏、姞氏之女。言有礼法。我不见兮,我心苑结。【笺】苑,犹屈也,积也。

彼都人士,垂带而厉。彼君子女,卷发如虿。【传】厉,带之垂者。【笺】而,亦如也。而厉,如鞶厉也。鞶必垂厉以为饰。厉,字当作裂。虿,螫虫也。尾末揵然,似妇人发末曲上卷然。我不见兮,言从之迈。【笺】言,亦我也。迈,行也。我今不见士女此饰,心思之,欲从之行。言己忧闷,欲自杀求从古人。

匪伊垂之,带则有余。匪伊卷之,发则有旟。【传】旟,扬也。【笺】伊,辞也。此言士非故垂此带也,带于礼自当有余也。女非故卷此发也,发于礼自当有旟也。旟,枝旟扬起也。我不见兮,云何盱矣。【笺】盱,病也。思之甚,云何乎我今已病也。

《都人士》五章,章六句。

《采绿》,刺怨旷也。幽王之时,多怨旷者也。【笺】怨旷者,君子行役过时之所由也。而刺之者,讥其不但忧思而已,欲从君子于外,非礼也。

采绿

终朝采绿,不盈一匊。【传】兴也。自旦及食时为终朝。两手曰匊。【笺】绿,王刍也,易得之菜也。终朝采之而不满手,怨旷之深,忧思不专于事。予发曲局,薄言归沐。【传】局,卷也。妇人夫不在,则不容饰。【笺】言,我也。礼,妇人在夫家笄象笄。今曲卷其发,忧思之甚也。有云君子将归者,我则沐以待之。

终朝采蓝,不盈一襜。【传】衣蔽前谓之襜。【笺】蓝,染草也。五日为期,六日不詹。【传】詹,至也。妇人五日一御。【笺】妇人过于时乃怨旷。五日六日者,五月之日、六月之日也。期至五月而归,今六月犹不至,是以忧思。

之子于狩,言韔其弓。之子于钓,言纶之绳。【笺】之子,是子也,谓其君子也。于,往也。纶,钓缴也。君子往狩与?我当从之为之韔弓;其往钓与?我当从之为之绳缴。今怨旷,自恨初行时不然。

其钓维何?维鲂及鱮。维鲂及鱮,薄言观者。【笺】观,多也。此美其君子之有技艺也。钓必得鲂鱮,鲂鱮是云其多者耳,其众维鱼,乃众多也。

《采绿》四章,章四句。

《黍苗》,刺幽王也。不能膏润天下,卿士不能行召伯之职焉。【笺】陈宣王之德,召伯之功,以刺幽王及其群臣废此恩泽事业也。

黍苗

芃芃黍苗,阴雨膏之。【传】兴也。芃芃,长大貌。【笺】兴者,喻天下之民如黍苗然,宣王能以恩泽育养之,亦如天之有阴雨之润。悠悠南行,召伯劳之。【传】悠悠,行貌。【笺】宣王之时,使召伯营谢邑,以定申伯之国,将徒役南行,众多悠悠然,召伯则能劳来劝说以先之。

我任我辇,我车我牛。我行既集,盖云归哉。【传】任者,辇者,车者,牛者。【笺】集,犹成也。盖,犹皆也。营谢转餫之役,有负任者,有輓辇者,有将车者,有牵傍牛者。其所为南行之事既成,召伯则皆告之云可归哉。刺今王使民行役,曾无休止时。

我徒我御,我师我旅。我行既集,盖云归处。【传】徒行者,御车者,师者,旅者。【笺】步行曰徒。召伯营谢邑,以兵众行,其士卒有步行者,有御兵车者。五百人为旅。五旅为师。《春秋传》曰:“诸侯之制,君行师从,卿行旅从。”

肃肃谢功,召伯营之。烈烈征师,召伯成之。【传】谢,邑也。【笺】肃肃,严正之貌。营,治也。烈烈,威武貌。征,行也。美召伯治谢邑则使之严正,将师旅行则有威武也。

原隰既平,泉流既清。召伯有成,王心则宁。【传】土治曰平,水治曰清。【笺】召伯营谢邑,相其原隰之宜,通其水泉之利,此功既成,宣王之心则安也。又刺今王臣无成功,而亦心安。

《黍苗》五章,章四句。

《隰桑》,刺幽王也。小人在位,君子在野,思见君子也,尽心以事之。

隰桑

隰桑有阿,其叶有难。【传】兴也。阿然美貌,难然盛貌,有以利人也。【笺】隰中之桑,枝条阿阿然长美,其叶又茂盛,可以庇廕人。兴者,喻时贤人君子不用而野处,有覆养之德也。正以隰桑兴者,反求此义,则原上之桑枝叶不能然,以刺时小人在位,无德于民。既见君子,其乐如何。【传】思在野之君子,而得见其在位,喜乐无度。

隰桑有阿,其叶有沃。【传】沃,柔也。既见君子,云何不乐。

隰桑有阿,其叶有幽。【传】幽,黑色也。既见君子,德音孔胶。【传】胶,固也。【笺】君子在位,民附仰之,其教令之行,甚坚固也。

心乎爱矣,遐不谓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笺】遐,远;谓,勤;臧,善也。我心爱此君子,君子虽远在野,岂能不勤思之乎?宜思之也。我心善此君子,又诚不能忘也。孔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

《隰桑》四章,章四句。

《白华》,周人刺幽后也。幽王取申女以为后,又得褒姒而黜申后,故下国化之,以妾为妻,以孽代宗,而王弗能治,周人为之作是诗也。【笺】申,姜姓之国也。褒姒,褒人所入之女。姒,其字也。是谓幽后。孽,支庶也。宗,適子也。王不能治,己不正故也。

白华

白华菅兮,白茅束兮。【传】兴也。白华,野菅也。已沤为菅。【笺】白华于野,已沤名之为菅,菅柔软中用矣,而更取白茅收束之,茅比于白华为脆。兴者,喻王取于申,申后礼仪备,任妃后之事,而更纳褒姒。褒姒为孽,将至灭国。之子之远,俾我独兮。【笺】之子,斥幽王也。俾,使也。王之远外我,不复答耦我,意欲使我独也。老而无子曰独。后褒姒谮申后之子宜咎,宜咎奔申。

英英白云,露彼菅茅。【传】英英,白云貌。露亦有云,言天地之气,无微不著,无不覆养。【笺】白云下露,养彼可以为菅之茅,使与白华之菅相乱易,犹天下妖气生褒姒,使申后见黜。天步艰难,之子不犹。【传】步,行;犹,可也。【笺】犹,图也。天生此艰难之妖久矣,王不图其变之所由尔。昔夏之衰,有二龙之妖,卜藏其(“斄”下为“水”),周厉王发而观之,化为玄鼋,童女遇之,当宣王时而生女,惧而弃之,后褒人有献而入之幽王,幽王嬖之,是谓褒姒。

滮池北流,浸彼稻田。【传】滮,流貌。【笺】池水之泽,浸润稻田,使之生殖,喻王无恩意于申后,滮池之不如也。丰镐之间水北流。啸歌伤怀,念彼硕人。【笺】硕,大也。妖大之人,谓褒姒也。申后见黜,褒姒之所为,故忧伤而念之。

樵彼桑薪,卬烘于煁。【传】卬,我;烘,燎也。煁,(左“火”右“圭”)灶也。桑薪,宜以养人者也。【笺】人之樵取彼桑薪,宜以炊饔饎之爨,以养食人。桑薪,薪之善者也。我反以燎于(左“火”右“圭”)灶,用炤事物而已。喻王始以礼取申后,礼仪备,今反黜之,使为卑贱之事,亦犹是。维彼硕人,实劳我心。

鼓钟于宫,声闻于外。【传】有诸宫中,必形见于外。【笺】王失礼于内,而下国闻知而化之,王弗能治,如鸣鼓钟于宫中,而欲外人不闻,亦不可止。念子懆懆,视我迈迈。【传】迈迈,不说也。【笺】此言申后之忠于王也,念之懆懆然,欲谏正之,王反不说于其所言。

有鹙在梁,有鹤在林。【传】鹙,秃鹙也。【笺】鹙也、鹤也,皆以鱼为美食者也。鹙之性贪恶而今在梁,鹤洁白而反在林,兴王养褒姒而馁申后,近恶而远善。维彼硕人,实劳我心。

鸳鸯在梁,戢其左翼。【笺】戢,敛也。敛左翼者,谓右掩左也。鸟之雌雄不可别者,以翼右掩左雄,左掩右雌,阴阳相下之义也。夫妇之道,亦以礼义相下,以成家道。之子无良,二三其德。【笺】良,善也。王无答耦己之善意,而变移其心志,令我怨旷。

有扁斯石,履之卑兮。【传】扁扁,乘石貌。王乘车履石。【笺】王后出入之礼与王同,其行登车亦履石,申后始时亦然,今也黜而卑贱。之子之远,俾我疷兮。【传】疷,病也。【笺】王之远外我,欲使我困病。

《白华》八章,章四句。

《绵蛮》,微臣刺乱也。大臣不用仁心,遗忘微贱,不肯饮食教载之,故作是诗也。【笺】微臣,谓士也。古者卿大夫出行,士为末介。士之禄薄,或困乏于资财,则当赒赡之。幽王之时国乱,礼废恩薄,大不念小,尊不恤贱,故本其乱而刺之。

绵蛮

绵蛮黄鸟,止于丘阿。【传】兴也。绵蛮,小鸟貌。丘阿,曲阿也。鸟止于阿,人止于仁。【笺】止,谓飞行所止托也。兴者,小鸟知止于丘之曲阿静安之处而托息焉,喻小臣择卿大夫有仁厚之德者而依属焉。道之云远,我劳如何?饮之食之,教之诲之。命彼后车,谓之载之。【笺】在国依属于卿大夫之仁者,至于为末介从而行,道路远矣,我罢劳则卿大夫之恩宜如何乎?渴则予之饮,饥则予之食,事未至则豫教之,临事则诲之,车败则命后车载之。后车,倅车也。

绵蛮黄鸟,止于丘隅。【笺】丘隅,丘角也。岂敢惮行?畏不能趋。【笺】惮,难也。我罢劳,车又败,岂敢难徒行乎?畏不能及时疾至也。饮之食之,教之诲之。命彼后车,谓之载之。

绵蛮黄鸟,止于丘侧。【笺】丘侧,丘旁也。岂敢惮行?畏不能极。【笺】极,至也。饮之食之,教之诲之。命彼后车,谓之载之。

《绵蛮》三章,章八句。

《瓠叶》,大夫刺幽王也。上弃礼而不能行,虽有牲牢饔饩,不肯用也。故思古之人不以微薄废礼焉。【笺】牛羊豕为牲,系养者曰牢,熟曰饔,腥曰饩,生曰牵。不肯用者,自养厚而薄于宾客。

瓠叶

幡幡瓠叶,采之亨之。君子有酒,酌言尝之。【传】幡幡,瓠叶貌。庶人之菜也。【笺】亨,熟也。熟瓠叶者,以为饮酒之葅也。此君子谓庶人之有贤行者也。其农功毕,乃为酒浆,以合朋友习礼江道艺也。酒既成,先与父兄亨瓠叶而饮之,所以急和亲亲也。饮酒而曰尝者,以其为之主于宾客,宾客则加之以羞。《易 兑 象》曰:“君子以朋友讲习。”

有兔斯首,炮之燔之。君子有酒,酌言献之。【传】毛曰炮,加火曰燔。献,奏也。【笺】斯,白也。今俗语斯白之字作鲜,齐鲁之间声近斯。有兔白首者,兔之小者也。炮之燔之者,将以为饮酒之羞也。饮酒之礼,既奏酒于宾,乃荐羞。每酌言言者,礼不下庶人,庶人依士礼,立宾主为酌名。

有兔斯首,燔之炙之。君子有酒,酌言酢之。【传】炕火曰炙。酢,报也。【笺】报者,宾既卒爵,洗而酌主人也。凡治兔之宜,鲜者毛炮之,柔者炙之,干者燔之。

有兔斯首,燔之炮之。君子有酒,酌言酬之。【传】酬,道饮也。【笺】主人既卒酢爵,又酌自饮,卒爵,复酌进宾,犹今俗之劝酒。

《瓠叶》四章,章四句。

《渐渐之石》,下国刺幽王也。戎狄叛之,荆舒不至,乃命将率东征,役久病在外,故作是诗也。【笺】荆,谓楚也。舒,舒鸠、舒鄝、舒庸之属。役,谓士卒也。

渐渐之石

渐渐之石,维其高矣。山川悠远,维其劳矣。【传】渐渐,山石高峻。【笺】山石渐渐然高峻,不可登而上,喻戎狄众强而无礼义,不可得而伐也。山川者,荆舒之国所处也。其道理长远,邦域又劳劳广阔,言不可卒服。武人东征,不皇朝矣。【笺】武人,谓将率也。皇,王也。将率受王命东行而征伐,役人罢病,必不能正荆舒,使之朝于王。

渐渐之石,维其卒矣。山川悠远,曷其没矣。【传】卒,竟;没,尽也。【笺】卒者,崔嵬也,谓山颠之末也。曷,何也。广阔之处,何时其可尽服。武人东征,不皇出矣。【笺】不能正之,令出使聘问于王。

有豕白蹢,烝涉波矣。【传】豕,猪也。蹢,蹄也。将久雨,则豕进涉水波。【笺】烝,众也。豕之性能水,又唐突难禁制。四蹄皆白曰骇,则白蹄其尤躁疾者。今离其缯牧之处,与众豕涉入水之波涟矣。喻荆舒之人勇悍捷敏,其君犹白蹄之豕也,乃率民去礼义之安,而居乱亡之危。贱之,故比方于豕。月离于毕,俾滂沱矣。【传】毕,噣也。月离阴星则雨。【笺】将有大雨,征气先见于天,以言荆舒之叛萌渐,亦由王出也。豕既涉波,今又雨使之滂沱,疾王甚也。武人东征,不皇他矣。【笺】不能正之,令其守职,不干王命。

《渐渐之石》三章,章六句。

《苕之华》,大夫闵时也。幽王之时,西戎、东夷交侵中国,师旅并起,因之以饥馑。君子闵周室之将亡,伤己逢之,故作是诗也。【笺】师旅并起者,诸侯或出师,或出旅,以助王距戎与夷也。大夫将师出,见戎夷之侵周而闵之,今当其难,自伤近危亡。

苕之华

苕之华,芸其黄矣。【传】兴也。苕,陵苕也,将落则黄。【笺】陵苕之华,紫赤而繁。兴者,陵苕之干喻如京师也,其华犹诸夏也,故或谓诸夏为诸华。华衰则黄,犹诸侯之师旅罢病将败,则京师孤弱。心之忧矣,维其伤矣。【笺】伤者,谓国日见侵削。

苕之华,其叶青青。【传】华落叶青青然。【笺】京师以诸夏为障蔽,今陵苕之华衰而叶见青青然,喻诸侯微弱,而王之臣当出见也。知我如此,不如无生【笺】我,我王也。知王之为政如此,则己之生不如不生叶。自伤逢今世之难,忧闷之甚。

牂羊坟首,三星在罶。【传】牂羊,牝羊也。坟,大也。罶,曲梁也,寡妇之笱也。牂羊坟首,言无是道也。三星在罶,言不可久也。【笺】无是道者,喻周已衰,求其复兴不可得也。不可久者,喻周将亡,如心星之光耀见于鱼笱之中,其去须臾也。人可以食,鲜可以饱。【传】治日少而乱日多。【笺】今者士卒人人于晏早皆可以食矣,时饥馑,军兴乏少,无可以饱之者。

《苕之华》三章,章四句。

《何草不黄》,下国刺幽王也。四夷交侵,中国背叛,用兵不息,视民如禽兽,君子忧之,故作是诗也。

何草不黄

何草不黄?何日不行?【笺】用兵不息,军旅自岁始草生而出,至岁晚矣,何草而不黄乎 言草皆黄也。于是之间,将率何日不行乎?言常行,劳苦之甚。何人不将?经营四方。【传】言万民无不从役。

何草不玄?何人不矜?【笺】玄,赤黑色。始春之时,草牙孽者将生必玄,于此时也,兵犹复行。无妻曰矜。从役者皆过时不得归,故谓之矜。哀我征夫,独为匪民。【笺】征夫,从役者也。古者师出不逾时,所以厚民之性也。今则草玄至于黄,黄至于玄,此岂非民乎?

匪兕匪虎,率彼旷野。【传】兕、虎,野兽也。旷,空也。【笺】兕、虎,比战士也。哀我征夫,朝夕不暇。

有芃者狐,率彼幽草。有栈之车,行彼周道。【传】芃,小兽貌。栈车,役车也。【笺】狐草行草止,故以比栈车辇者。

《何草不黄》四章,章四句。

鱼藻之什十四篇,六十二章,三百二句。

猜你喜欢
  商頌·佚名
  感虚篇第十九·王充
  景公病疡晏子抚而对之乃知群臣之野第七·晏婴
  片言折狱的是与非·孔子
  文献的重要性·孔子
  第八章 17·辜鸿铭
  卷十五·林之奇
  卷二十八·鄂尔泰
  卷三十一·康熙
  卷二百三十·秦蕙田
  夫乐者乐也(1)·戴圣
  玉藻·姚际恒
  宣布退出中国佛教会通告·太虚
  卷十·佚名
  慧上菩萨问大善权经卷下·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二百一十八·彭定求

        卷218_1 【贻阮隐居】杜甫   陈留风俗衰,人物世不数。塞上得阮生,迥继先父祖。   贫知静者性,自益毛发古。车马入邻家,蓬蒿翳环堵。   清诗近道要,识子用心苦。寻我草径微,褰裳蹋寒雨。   更议居远村,避喧

  • 卷一·陆游

    钦定四库全书 劎南诗稾卷一 宋 陆游 撰 别曾学士 儿时闻公名谓在千载前稍长诵公文杂之韩杜编夜辄梦见公皎若月在天起坐三叹息欲见亡繇缘忽闻高轩过驩喜忘食眠袖书拜辕下此意私自怜道若九达衢小智妄凿穿所愿瞻德容

  • 古诗镜卷九·陆时雍

    钦定四库全书 古诗镜卷九 明 陆时雍 撰 晋第二 陆机【字士衡吴郡人大司马抗之子也少有奇才领父兵为奇门将吴亡入洛太傅杨骏辟为祭酒累迁太子洗马着作郎出补吴王郎中令入为尚书郎赵王伦辅政引为参军大安初成都王頴

  • 卷二百四十六·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二百四十六 明 曹学佺 编 元诗十六 郭奎 秋日次右司韵 秋水竟长川高亭对孤屿览君瑶华篇往往似仙语观游继晨夕追昔念徂暑扬舲济东湖采兰临北渚落日散余霞轻风度微雨囘瞻城堞表楼观袭空

  • ●卷三十六·赵翼

    ○汪文言之狱歙人汪文言有智术,负侠气,入京输赀为监生,用计破齐、楚、浙三党。察东宫伴读王安贤,倾心结纳,与谈当世流品。光、熹之际,外廷依刘一景,而安居中,以次行诸善政,文言交关力为多。魏忠贤既杀安,府丞邵辅忠遂劾文言,革

  • 卷之一千三百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各关监督署·费行简

    海关权握之税务司为监督者,所得则公费,拨饷赔款生息,皆以官银号司之。故官银号委员,即监督之帐房也(沪商会总理某,即袁树勋任上海道时之官银号委员)。其兼有常关者,用人征税,权皆操于监督,赢余即可入己。故以兼有常关者,缺分为优

  • 九十三 曹寅奏陈江西地方盗案摺·佚名

    原附康熙四十八年三月初四日请安摺内 再,臣探得江西彭泽县地方有盗案一起,内有刘名扬、朱黄友二名漏网脱逃,地方官将伊家属拘禁。而刘名扬、朱黄友遂勾结各处流民,纠合二百余人,欲图劫狱。因借此恃强抢夺客商米船,当经地方

  • 第三○五印领光绪十一年四月日一二一○二--三·佚名

    新竹县儒学同右银项之印领帮办新竹捐输、署新竹县儒学、兼明志书院监院,今于与印领事。依奉领得光绪十一年夏季分文庙香灯银陆钱三分,俸银拾两,斋夫一名半工食银贰两三钱贰分五厘,门斗一名半工食银贰

  • 卷第二十三·佚名

    妃嫔三进拜三神宗乳母张氏进封制远施深仁。所以来终吉。殊荣异数。所以答前劳。比稽载籍之传。式旌宸掖之旧。天且助乎顺。人不以为私。神宗皇帝乳母、韩魏国保圣赞慈安仁贤寿惠和夫人张氏。慈惠躬持。柔明自称。亲遘

  • 钦定南巡盛典卷五十二·高晋

    目录河防【十八】 钦定南巡盛典卷五十二河防恩县四女寺减水坝系明臣白昻治张秋决河于四女寺涵洞凿河分泄卫河之水至九龙口入老黄河归海雍正八年建设石坝寛八丈坝脊髙卫河底一丈一尺乾隆二十七年河臣张师载抚臣阿尔防

  • 卷七十八·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明会典卷七十八礼部三十七乡饮酒礼大诰乡饮酒礼叙长幼论贤良别奸顽异罪人其坐席间高年有德者居於上高年淳笃者并之以次叙齿而列其有曾违条犯法之人列於外坐同类者成席不许干於善良之席主者若不分别致使贵

  • 恢国篇第五十八·王充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此言颜渊学于孔子,积累岁月,见道弥深也。《宣汉》之篇,高汉于周,拟汉过周,论者未极也。恢而极之,弥见汉奇。夫经熟讲者,要妙乃见;国极论者,恢奇弥出。恢论汉国在百代之上,审矣。何以验之?黄帝

  • 春秋讲义卷四下·戴溪

    宋 戴溪 撰定公元年春王公羊曰定何以无正月正月者正即位也定无正月者即位后也即位何以后昭公在外得入不得入未可知也曷为未可知也在季氏也谷梁曰不言正月定无正也昭公之终非正终定之始非正始也昭无正终故定无正始不

  • 伪经传授表第十二下·康有为

    古论语古孝经小学通学刘歆桓谭郑众有《论语传》许慎马融有《论语解》郑玄有《论语注》十卷,《古文论语注》十卷,《论语释义》十卷程秉郑玄弟子,有《论语弼》陈群有《论语解》张昭有《论语注》虞翻有《论语注》十卷王肃有

  • 卷五百七十三·佚名

    △第六分劝诫品第十四之二佛告曼殊室利菩萨。假使碎此三千大千堪忍世界悉为极微。一一极微为一圣者,有善男子善女人等。尽彼圣众寿量短长。以诸世间上妙饮食衣服卧具及医药等。起殷净心奉施供养。般涅槃後各收驮都。起

  • 阿弥陀鼓音声王陀罗尼经全文·佚名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瞻波大城伽伽灵池。与大比丘众五百人俱。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为汝演说。西方安乐世界。今现有佛。号阿弥陀。若有四众。能正受持彼佛名号。以此德。临欲终时。阿弥陀即与大众往此人所。令其得见。见已

  • 龙洲词·刘过

    一名《刘改之词》、《龙洲道人集》。词别集。南宋刘过(1154—1206)撰。一卷。过有《龙洲集》已著录。此集《直斋书录解题》著录《刘改之词》一卷,毛晋题名《龙洲词》,收词五十一首。刘过曾为辛弃疾座上客,故其词深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