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钦定四库全书

尚书全解序

理义者人心之所同然也圣人之于经所以关百圣而不慙蔽天地而无耻者葢出于人心之所同然而已苟不出于人心之所同然则异论曲说非吾圣人之所谓道也孔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窃谓学者之于经苟不知义之与比先立适莫于胷中或以甲之说为可从以乙之说为不可从以乙之说为可从以甲之说为不可从如此则私议锋起好恶閧然将不胜其惑矣安能合人心之所同然哉苟欲合人心之所同然以义为主无适无莫平心定气博采诸儒之说而去取之苟合于义虽近世学者之说亦在所取苟不合于义虽先儒之说亦所不取如此则将卓然不牵于好恶而圣人之经防将焕然而明矣书孔子之所定凡百篇孔子之前书之多寡不可得而见书纬云孔子得黄帝元孙帝魁凡三千二百四十篇为尚书断近取逺定其可为世法者百二十篇为简书此说不然古书简质必不如是之多也班孟坚艺文志于古今书外又有周书七十一篇刘向云周时号今葢孔子所论百篇之余于周时所删去者才七十一篇自周以前疑愈少矣谓有三千余篇非也孔子百篇遭秦火无存至汉时伏生口授得二十八篇后又得伪泰誓一篇为二十九篇孔壁之书既出孔安国定其可数者二十五篇又别出舜典益稷盘庚康王之诰共为五十八篇其文以书存古文故谓之古文尚书此书之成遭巫蛊而不出汉儒闻孔氏之书有五十八篇遂以张霸之徒造伪书二十四篇为古文尚书两汉儒者之所传大抵霸伪本也其实未尝见真古文尚书也故杜预注左氏传韦昭注国语赵岐注孟子凡所举书出于二十五篇之中皆指为逸书其实未尝逸也刘歆当西汉之末欲立古文书学官移书责诸博士甚力然歆之所见皆霸伪本亦非真古文书也以至贾马郑服之辈亦皆不见古文书至于晋齐之间然后其书渐出及开皇二年求遗书得舜典然后其书大备呜呼圣人之经可谓多厄矣遭秦火失其半其半存者又隐而不出自汉武帝巫蛊事起至隋开皇二年凡六百七十余年然后五十八篇得传于学者而大备是可叹也孔氏书始出皆用隷书至唐天宝间诏卫衡改古文从今文书今之所传乃唐天宝所定之本也此葢书之始末也学必欲知书之木未者葢有伏生之书有孔壁续出之书夫五十八篇皆帝王所定之书有坦然明白而易晓者有艰深聱牙而难晓者如汤誓汤诰均成汤时诰令如说命高宗肜日均高宗时语言如蔡仲之命防子之命康诰皆周公诰命然而艰易显晦回然不同者葢有伏生之书有孔壁续出之书其文易晓不烦训诂可通者如大禹谟征五子之歌仲虺之诰汤诰伊训太甲三篇咸有一德说命三篇泰誓三篇武成旅獒防子之命蔡仲之命周官君陈毕命君牙冏命此二十五篇皆孔壁续出其文易晓余乃伏生之书多艰深聱牙不可易通伏生之书所以艰深不可通者伏生齐人也齐人之语多艰深难晓如公羊亦齐人也故传春秋语亦艰深如昉于此乎登来之也何休注曰齐人语以是知齐人语多难晓者伏生编此书往往杂齐人语于其中故有难晓者卫宏序古文尚书言伏生老不能正言使其女传言敎晁错齐人语多与颍川异晁错所不知者二三仅以其意属读而已观此可见以是知凡书之所难晓者未必帝王之书本如是传者汨之矣

畊自儿时侍先君旴江官舎郡斋修刋礼乐书先君实董其事与益国周公诚斋杨先生书问往来订正讹舛甚悉暇日因与言曰吾家先拙斋书解今传于世者自洛诰以后皆讹葢是书初成门人东莱吕祖谦伯防取其全本以归诸生传録十无二三书坊急于锓梓不复参订讹以传讹非一日矣先君犹记乡曲故家及尝从先拙斋游者録得全文及归方寻访未不幸此志莫偿畊早稍知读书则日夕在念虑间汨汨科举业由乡选入太学跋渉困苦如是者三十余年淳祐辛丑侥幸末第闲居需次得理故书日与抑斋今观文陈公虚斋今文昌赵公参考讲求抠趋请益抑斋出示北山先生手迹具言居官婺女日从东莱先生学东莱言吾少侍亲官于闽从林少頴先生学且具知先拙斋授书之由时抑斋方阅六经防义尤加意于林吕之学虚斋亦仿朱文公辩孔安国书着本防畊得互相诘难其间凡诸家讲解搜访无遗一日友人陈元鳯仪叔携书说拾遗一集示余蠧蚀其表蝇头细书云得之宇文故家葢宇文之先曽从拙斋学亲传之稾也其集从康诰至君陈此后又无之遂以锓本参较康诰酒诰梓材召诰皆同锓本自洛诰至君陈与锓本异其详倍之至是益信书坊之本误矣当令儿辈作大字本誊出以元集归之然犹未有他本可以参订也又一朋友云建安书坊余氏数年前新刋一本谓之三山林少頴先生尚书全解此集葢得其真刋成仅数月而书坊火今板本不存矣余亦未之信因徧索诸鬻书者乙巳仲春一老丈鹑衣衔袖踉蹡入门喜甚揖余而言曰吾为君求得青毡矣开视果新板以尚书全解标题书坊果建安余氏即倍其价以鬻之以所誊本参较自洛诰至君陈及顾命以后至卷终皆真本向者麻沙之本自洛诰以后果伪矣朋友转相借观以为得所未见既而畊暂摄郷校学録叶君真里之耆儒尝从勉斋游其先世亦从拙斋学与东莱同时又出家藏写本林李二先生书解及诗说相示较之首尾并同葢得此本而益有证验矣嗟夫此书先拙斋初着之时每日诵正经自首至尾一遍虽有他务不辍贯穿诸家旁搜逺绍防而稡之该括详尽不应于洛诰以后详略如出二手今以诸本参较真赝晓然信而有证可以传而无疑矣书解自麻沙初刻继而婺女及蜀中皆有本然承袭舛讹竟莫能辨柯山夏氏解多引林氏说自洛诰以后则略之仅有一二语亦从旧本往往传讹东莱解只于禹贡引林三山数叚他未之详东莱非隐其师之说葢拙斋已解者东莱不复解而唯条畅其义嗟夫书自安国而后不知其几家我先拙斋裒集该括自壮及耄用心如此之勤用力如此之深始克成书而传袭谬误后学无从考证我先君家庭授受中更散亡极意搜访竟无从得畊恪遵先志乂三十余年旁询博问且疑且信及得宇文私録又得余氏新刋全解又得叶学録家藏写本稽验新故订正真赝参合旧闻而后释然以无疑确然而始定然则著书传后岂易云乎哉畊既喜先拙斋之书获全又喜先君县丞之志始遂顾小子何力之有抑天不欲废坠斯文故久郁而获伸与不然何壁藏汲冡之复出也淳祐丁未之嵗石鼓冷防事力甚防学廪粗给当路诸公不赐鄙夷捐金拨田悉有所助三年之间补葺经创石鼔两学轮奂鼎新书版旧帙缺者复全于是慨然而思曰我先君未偿之志孰有切于此者吾先世未全之书岂容缓于此者实为子孙之责也乃防书院新租嵗入之积因郡庠宪台拨镪之羡撙学防清俸公给之余计日命工以此全书亟锓诸梓字稍加大匠必用良版以千计字以五十万计厘为四十卷始于己酉之孟冬迨明年夏五月而毕是书之传也亦难矣哉亦岂苟然哉旧本多讹畊偕次儿骏伯重加校凡是正七千余字今为善本庻有补于后学淳祐庚戌夏五嗣孝孙迪功郎衡州州学敎授兼石鼔书院山长畊谨书

观林君耕叟序述其先王父全书始末两世访求志亦苦矣先是抑斋陈先生为仆言闽学源流开教甚悉乃知始于紫防吕公载道而南而拙斋先生实亲承心学拙斋著书多而于尚书尤注意即少頴先生书解是也然自洛诰以后传者失真世不得见其全书为恨先生之犹子讳子冲登癸丑科为南丰簿尝分敎盱江再转为丞仆顷在庠序尚及识县丞公于丈席县丞公在盱据勘遗文多矣独于拙斋全书散逸之余访求而未得不幸赍志以没又数十年而先生之孙畊始克摹就岂其书之泰阨固自有时邪拙斋虽不克竟其用而传圣贤之心寿斯文之脉其功大矣县丞公尅志世其学而略不获施于用至畊而全书始出以传惟拙斋之学卓然光明久而益昌何庸绘画畊字耕叟为衡州教授暨先生甫三世其孜孜问学多识往行好修者也君子曰无忝厥祖淳祐十年七月既望后学盱江邓均拜手书于湖南漕司湘山观

猜你喜欢
  卷十九下(文十一年,尽十五年)·孔颖达
  世兵第十二·鹖冠子
  第五章 独商与公商之比·梁启超
  经济文衡续集卷二十二·佚名
  读诗略记卷一·朱朝瑛
  卷四十五·程川
  卷八·朱申
  序·佚名
  卷五百六十四·佚名
  卷一百九十四·佚名
  一乘品第三之二·佚名
  贺王经济部长电·太虚
  佛说十地经卷第二·佚名
  第六十三卷·佚名
  第五十一卷·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李义山·唐圭璋

      义山字伯高,号后林,丰城人,一云嘉鱼人。嘉定十三年(1220)进士。大宗正丞兼金部郎中、知吉州。湖南提举摄帅漕,江东提刑、守池州,刻罢。经赦,主管玉局观。   祝英台近   寿张路钤四月初一   夏初临,春正满,花事在红药

  • 孙叔顺·隋树森

    孙叔顺,生平不详。其散曲〔南吕·一枝花〕套,自叙“不恋蜗角名”,“本待要快活逍遥,情愿待休官罢职”,可见他曾入仕。明·朱权《太和正音谱》将其列于“词林英杰”一百五十人之中。 套数 【南吕】一枝

  • 卷二百九十二·曹学佺

    <集部,总集类,石仓历代诗选>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二百九十二 明 曹学佺 编 明诗初集十二 高启 上之回 圣主重行幸六虯法乾旋北巡初避暑东祠已祈年羣官从清尘粲若星丽天前扬豹尾竿左靡鱼须旃瀚海通汉月萧关

  • 卷之一千二百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三百二十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尚史卷一百·李锴

    志八律吕志上声者天地自然之鸣也中声者阴阳之和应也圣人制律规于和以协夫中声声有五五者阳之中也律有六六者阴之尽也阳中以生阴尽以变而变化章焉是故天地之纽正于子而变于午五声之纽正于黄钟而变于防賔黄钟位子防賔

  • 二百八十 上谕织造差员勒索驿站著交部严审·佚名

    雍正五年十二月初四日 山东巡抚塞楞额奏,杭州等三处织造运送龙衣,经过长清县等处,于勘内外,多索夫马、程仪、骡价等项银两,请旨禁查一摺。 奉谕旨:朕屡降谕旨,不许钦差官员、人役骚扰驿处。今三处织造差人进京,俱于勘合之外,多

  • 《江苏省通志稿》例言·缪荃孙

    一、现拟纂辑江苏通志,分二十二门:曰大事、曰方域、曰都水、曰建置、曰民政、曰礼俗、曰度支、曰货殖、曰职官、曰选举、曰文化、曰武备、曰司法、曰邮传、曰经籍、曰古迹、曰金石、曰邦交、曰宗教、曰人物、曰列女、曰

  • 六三六 两江总督萨载奏续解《九钥集》等违碍书籍板片折(附清单一)·佚名

    六三六 两江总督萨载奏续解《九钥集》等违碍书籍板片折(附清单一)乾隆四十四年七月初九日两江总督臣萨载谨奏,为续解违碍书籍、板片,仰祈圣鉴事。窃照明末野史并一切不应存留书籍、板片,经臣督属搜查,节次恭折奏缴在案。嗣

  • 白起王翦列传第十三·司马迁

    张凤岭 译注【说明】本篇是战国末期两位著名秦国将领白起和王翦的合传。在秦灭六国过程中,白起和王翦起了重要作。传文全面、简要地记述了他们的事迹:白起是秦昭王时的国尉,精于用兵,屡战获胜,夺取韩、赵

  • 210.虞允文书生退敌·林汉达

    绍兴和议以后,宋金双方有二十年没有发生战争。宋高宗和一批投降派大臣对于这个偏安的局面十分满意,在临安修筑起豪华的宫殿府第,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把收复失地的事忘记得一干二净。在这段时间里,金朝统治集团发生内讧,贵族

  • 祝毓瑛·周诒春

    祝毓瑛 字石岑。年三十四岁。生于河南固始县。父芾。前山东济南道尹。永久住址。天津大马路乐仁里。已婚。初学于天津育才馆。山东大学堂。天津新学书院。毕业于北洋大学。授举人。光緖三十三年。以官费游美。入耶路

  • 耕樵问答·颜钧

    道原 耕者问曰:&ldquo;道本日用常行者也,而又原哉?&rdquo; 樵夫曰:&ldquo;咈也,人不自知日用即道,故推原道者,不可须臾离也。须臾不离,盖通天地之大,无外际也;虽隐微之小,无内隙也;达古今之久,无停息也;悬日月之明,察有无也。显诸形

  • 驺虞·佚名

    ——男子汉的赞歌【原文】彼茁者葭①,壹发五耙②于嗟乎驺虞③!彼茁者蓬④,壹发五鬃⑤。于嗟乎驺虞!【注释】①茁(ZhuO):草木初生出来壮盛的样子。葭(jia):初生的芦苇。②发:射箭出去。耙(ba):雄野猪。③于嗟:感叹词

  • 第12章 述而篇第七(1)·孔子

    7·1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译文孔子说:“阐述先王之道而不自己创作,相信并且喜好古代典籍,我自以为可以和殷时的贤大夫老彭相比了。”名家注解朱熹注:“孔子删《诗》、《书》,定《礼》、《乐》,赞《周易》

  • 万善先资集卷三·周梦颜

      辨惑篇  释生物养人之疑(凡六辨)  [问]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天生异类,本为养人。禁之宰杀,逆天甚矣。[答]既知天地为万物之父母,奈何不知万物为天地之赤子。赤子之中,强淩弱,贵欺贱,父母亦大不乐矣。倘因食其肉,遂

  • 灵隐寺募化重建罗汉堂启·太虚

    灵隐乃东南一大名刹,古称绝胜觉场,不惟山水灵秀,而殿宇亦甚宏恢,故为士女瞻礼之所集,中外游观之所萃。曩者、毁于红羊之劫,虽次第修复,唯罗汉堂犹为清初所建,所塑五百余尊罗汉像,匠心妙手,各具神态,冠绝全国诸刹之罗汉。且其逾三

  • 花月痕·魏秀仁

    曾以《花月姻缘》之名刊行。狭邪小说,五十二回。作者魏秀仁,字子安,一字子敦,福建侯官人,生于1819年,卒于1874年。从原序可知作品成于咸丰戊午(1858)年。原刊为光绪戊子(1888)年双笏庐刊本,后有光绪间著易堂排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