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葛蕉

——寄人篱下的哀歌

【原文】

绵绵葛蕉①,在河之浒②。

终远兄弟,渭他人父。

谓他人父,亦奠我顾③。

绵绵葛蕉,在河之俟④。

终远兄弟,谓他人母。

渭他人母,亦莫我有。

绵绵葛蕉,在河之莼⑤。

终远兄弟,谓他人昆⑥。

谓他人昆,亦莫我闻⑦。

【注释】

①绵绵:延长不断的样子。②浒:水边。③顾:亲近,亲爱。④俟(si):水边。⑤莼(chun):河岸缺口处。⑥昆:兄,哥哥。⑦闻:问,问候。

【译文】

延绵不断葛蕉藤,长在河水涯边上。

远离我的兄弟们,称呼他人为父亲。

虽然称他为父亲,他却不把我亲近。

延绵不断葛蕉藤。长在河水岸边上。

远离我的兄弟们,称呼他人为母亲。

虽然称她为母亲,她却不当我存在。

延绵不断葛蕉藤,长在河水岸边上。

远离我的兄弟们,称呼他人为哥哥。

虽然称他为哥哥,他却不闻不问我。

【读解】

常言道,在人屋檐下,哪能不低头。寄人篱下,是一种屈辱的生存状态,大概除了哈巴狗一色人等,是没有人愿过这种生活的,虽然我们不知道主人公何以要寄人篱下,但多半是迫不得已而为之。

寄人篱下不仅意味着没人关心和疼爱,同时也意味着身不由己,不能自主。从这个意义上说这种生活状态连浪迹天涯的漂泊生涯都不如,毕竟流浪者可以自己决定击哪里不去哪里,干什么和不于什么,这是一种自由,虽然很有限,但是有。所以,寄人篱下者首先是为失去了生活自主权而哀歇。

寄人篱下得不到情感和心灵上的抚慰,受到伤害之后,只有独自向隅而泣,强把泪水往肚里咽,像一根在水中漂流的草,无所依傍,即使可以叫别人爹妈,却总不如血缘关系那么亲近和牢固。

因此,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草窝。幸福感和不幸感不完全由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还要取决于心理上的安宁踏实和情感的寄托归宿。这比物质条件更重要。

猜你喜欢
  周书·武成·佚名
  景公问古之莅国者任人如何晏子对以人不同能第二十四·晏婴
  基義第五十三·苏舆
  卷七十·陈祥道
  春秋辨义卷二十六·卓尔康
  卷五十·冯复京
  程材篇第三四·王充
  卷二·魏了翁
  卷十五·王与之
  开塞第七·商鞅
  卷三百六十·佚名
  一切拳印三昧大仪轨分第六·佚名
  菩提資糧論卷第六·欧阳竟无
  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论释卷上·佚名
  再刊华严略策序·澄观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清苑斋诗集·赵师秀

    (宋)赵师秀 撰 哀山民 忆君初病时仓皇造君榻知为寒所中胫痹连左胛蒋子丹有神三日能屈伸五日扶杖立十日行逡巡于时数相见谈娱靡曾倦啜茶犹满瓯改诗忽盈卷君亦疑勿药春和可为乐仙家桃最红同践天台约多愁积如山令君心不闲

  • 卷三百九十一·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三百九十一 明 曹学佺 编 明诗次集二十五 刘大夏 仲春陪祀先师于太学 吾道乾坤大神功宇宙长六经垂宪典百世乐虞唐圣主崇殷礼春丁启旧章制从天上下诚在币先将斗柄回霄汉黉宫列冕裳炉烟

  • 卷一百四·表第五·诸王世表五·张廷玉

        ◎诸王世表五   

  • 嘉靖以来首辅传卷四·王世贞

    (明)王世贞 撰严嵩字惟中江西之分宜人父为藩司吏其妇方娠而有光起廨舍己生嵩藩使竒之赍醪备钱布以赠嵩长身疎瘦如削疎眉目大音声二十二举于乡二十六进士高第改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数移疾告归读书钤山中嵩好为诗清雅有态

  • 卷一【阙】·郝经

    钦定四库全书 续後汉书卷一【阙】     元 郝经 撰 年表【阙】

  • 第八章 由疑惧到认罪 七 坦白从宽·溥仪

    “我溥仪没有良心。政府给我如此人道待遇,我还隐瞒了这些东西,犯了监规,不,这是犯了国法,这东西本来不是我的,是人民的。我到今天才懂得,才想起了坦白交代。”在所长的接待室里,我站在所长面前,低着头。在靠窗的一张桌子上,那

  • 刘文炳传·张廷玉

    刘文炳,字淇筠,宛平人。祖父刘应元,娶徐氏,生女,入宫,即庄烈帝生母孝纯皇太后。应元早死,庄烈帝即位封太后弟刘效祖为新乐伯,这就是文炳的父亲。效祖于崇祯八年(1635)去世,文炳袭新乐伯爵位。九年进为新乐伯。崇祯十三年(1640)

  • 巫凯传·张廷玉

    巫凯,句容人。由庐州卫百户积功升至都指挥同知。永乐六年(1408),巫凯因跟随英国公张辅平定交趾有功,升为辽东都指挥使。十一年,巫凯奉诏率所部会集北京。第二年,随军征讨沙漠,受命先返。巫凯建议诸卫兵应当以三分之二负责防

  • 卷二百三十七·杨士奇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历代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二百三十七明 杨士奇等 撰任将宋仁宗景佑元年通判绦州富弼上奏曰臣闻汉拜韩信举军惊笑蜀用魏延羣臣觖望盖富贵易为善贫贱难为工也北齐段孝元云

  • 卷一百七十四之四·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一百七十四之四 朱批李卫奏摺 雍正五年三月二十四日浙江巡抚【臣】李卫谨 奏为覆奏事窃【臣】钦奉 恩旨先动帑银四万两会同将军【臣】鄂密达观风整俗使【臣】王国栋查修杭嘉湖三府城垣河道堤

  • 春秋传卷四·胡安国

    宋 胡安国 撰桓公上【公名轨惠公之子隠公之弟弑兄自立史记一名允諡法辟土服逺曰桓】周【桓王九年鲁桓公十五年桓王崩子庄王立】郑【庄公三十三年鲁桓公十一年庄公卒子昭公忽立是年忽奔衞厉公突立桓十五年厉公奔蔡昭

  • 卷四十(那连提耶舍译)·佚名

    △日藏分护持品第六尔时一切诸天大王并其眷属。一切龙王。一切夜叉王。阿修罗王。迦楼罗王。紧陀罗王。摩睺罗伽王。薜荔多王。毗舍遮王。富单那王。乃至迦吒富单那等一切诸王。各并眷属礼拜於佛。同心合掌作如是言:世

  • 大雲初分增长健度第三十七之馀·佚名

    佛言:善男子,勿作是语。如来常所化众生身。是名化身。世尊,其义云何。世尊,佛所说住是三昧则得法身。云何复言是变化身。如来法身。若为教化作杂食身。云何此身虚妄耶。真法身者,云何复作杂食之身。若作食身是义不然。佛言

  • ○禅宗永嘉集序·玄觉

      唐庆州刺史魏静述   闻夫。慧门广辟。理绝色相之端。觉路遥登。迹晦名言之表。悲夫。能仁示现。应化无方。开妙典于三乘。畅真诠于八部。所以发挥至赜。悬梵景于昏衢。光阐大猷。泛禅波于欲浪。是以金棺揜耀。

  • 楞严经卷第十文句·智旭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十文句唐天竺沙门般剌密谛译经明菩萨沙弥古吴智旭文句(己)四明行阴境三。初总示阴相。二别明发相。三结过劝示。(庚)初中四。初结前想阴尽相。二正示行阴区宇。三悬示行阴尽

  • 僧羯磨卷上并序(出四分律)·怀素

    西太原寺沙门怀素集原夫鹿苑龙城。启尸罗之妙躅。象岩鹫岭。开解脱之玄宗。于是三千大千。受清凉而出火宅。天上天下。乘戒筏而越迷津。内众于是敷荣。外徒由斯安乐。其后韬真细[疊*毛]多闻折轴之忧。掩正微言罕见浮

  • 圆峤内篇·李西月

    中国道教内丹西派祖师李涵虚的内丹修炼秘籍。主要包括《道窍谈》、《三车秘旨》、《后天串述文终经》、《后天串述文终经》、《太上十三经注解》、《黄庭内外景经注解》、《道情诗词杂著》等。《圆峤内篇(道教西派李涵

  • 独异志·李冗

    唐代轶事小说集。 李冗(又作李亢、李元、李冘)撰。原书十卷,现存三卷。 内容为从上古三皇五帝至隋唐时期的各种志人志怪故事,题材十分广泛。有志怪荒诞内容,也有揭露社会现实内容,赞颂女子才识品德内容等。成书约当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