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刘文炳传

刘文炳,字淇筠,宛平人。祖父刘应元,娶徐氏,生女,入宫,即庄烈帝生母孝纯皇太后。应元早死,庄烈帝即位封太后弟刘效祖为新乐伯,这就是文炳的父亲。效祖于崇祯八年(1635)去世,文炳袭新乐伯爵位。九年进为新乐伯。

崇祯十三年(1640),宫中供奉太后遗像,有人说不大像太后,皇帝不高兴,遣司礼监太监王裕民同武英殿中书,到文炳府第,据文炳的祖母徐氏口授而绘制皇太后遗像进呈,大家都说:“很像。”皇帝大喜,命选良辰吉日,由仪仗队护送,皇帝在归极门俯伏迎入,供奉于奉慈殿,早晚上食,如同生人一样。追赠刘应元为瀛国公,封徐氏为瀛国太夫人,文炳晋升少傅,叔继祖,弟文耀、文照都各晋官爵。

文炳母亲杜氏,为人贤惠,常对文炳说“:我们家本无功德,只是因为太后的缘故,才受此大恩,你应当尽忠报天子。”帝遣文炳去凤阳视察祖陵情形,并秘密对他说,若有大事就奏报上来。文炳视察回来,陈奏史可法、张国维忠心正直,有谋略,应长期任用,他们必然灭贼。后两人果为国殉难。文炳谨慎厚道,不随便交结,只是与宛平太学生申湛然、平民黄尼麓及驸马都尉巩永固等人相好。当时天下多事,人民起义的势力更加增大,文炳与尼麓等明忠义之道,定守御之策。李自成占有三秦,攻破榆林,进军京师。文炳知明朝大势已去,慷慨泣下,对巩永固说“:国事到如此地步,我与公均受国恩,应以死报国。”

崇祯十七年(1644)正月,帝召见文炳、永固等,询问国事。二人请早封王建藩,遣永、定二王去所封之地。帝表示同意,但因国库空虚,这封王建藩的事没有实现。

三月初一,农民起义军进攻北京的形势日益急迫,朝廷命文武勋戚分守京城。继祖守皇城东安门,文耀守永定门,永固守崇文门。文炳因继祖、文耀都守城,故未有任务。十六日,农民军攻西直门,形势紧急。尼麓慌慌张张跑来对文炳说:“城将被攻陷,君最好自做打算。”文炳的母亲杜氏闻知,即命侍女找一些丝绳在楼上做七八个环,命家僮在楼下堆积薪柴,随即又派老仆郑平去把李氏、吴氏二女接回来,对她们说:“我们母女同死于此。”念瀛国太夫人年岁已高,不与她们一同自焚,便与文炳商议,藏于申湛然家中。

三月十八日,帝遣太监察召文炳、永固入宫。文炳先归家对母亲说“:有诏召儿,儿不能事奉母亲。”母轻轻拍着文炳的肩说“:太夫人已安顿好了,我与你妻及妹死而无憾!”文炳与永固进见崇祯帝,这时外城已为农民军所占领。帝问他们“:二卿所集中的家丁能巷战否?”文炳对帝说,寡不敌众,崇祯帝惊惶不知所措。永固奏道:“臣等已将柴薪堆在家中,到时闭门自焚,以报皇上恩德。”崇祯帝说“:朕决心已下,朕不能守社稷,但能与社稷共存亡。”二人皆泪如雨下,誓死效忠,永固直奔崇文门。不一会儿,义军入城,永固、文炳进行抵抗,杀数十人,各自赶紧归家。

十九日,文照正侍奉母亲吃饭,家人急奔进来报告说“:城已陷落!”文照手中的碗跌在地上,两眼直看着母亲。母亲立即起身上楼,文照及二女随从,文炳妻王氏也上楼。挂上孝纯皇太后的遗像,母亲率众哭拜于像前,然后都自缢而死。文照上吊时又跌了下来,抚着母亲臂膀连声叫道:“儿不能死了,听从母命去奉侍太夫人。”只身逃走了,家人点火焚烧了这栋楼。文炳赶回来时,火烧得正旺,从后园进入,遇到湛然、尼麓,都说:“恐都尉已烧了府第,自刎了。”文炳只说了声“知道了”便去投井,但又忽然止步说:“我还穿着军装,不可见皇帝。”湛然把自己的头巾取下给文炳戴上,文炳投井而死。继祖归家也投井自尽,其妻左氏见大宅着火,忙登楼自焚,妾董氏、李氏都自焚。文耀见外城已破,冲到浑河,闻内城也被攻破,再入城,见自家房屋已焚,大声哭道:“文耀之所以不死,是因为有皇上和老母在。今已如此,我活着为了什么!”找到文炳死难地方,在井边石板上写道“:左都督刘文耀同兄文炳毕命报国处。”投井自杀。郑氏一家人死者达四十二。福王时,谥文炳忠壮,文耀忠果。

猜你喜欢
  卷十七 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第五·班固
  列传第五 张弘策 庾域 郑绍叔 吕僧珍·姚思廉
  ●卷中·皇甫谧
  第一百二十回 废旧约收回俄租界 拚余生惊逝李督军·蔡东藩
  卷第三十七·胡三省
  唐鉴卷二十二·范祖禹
  坦斋通编·邢凯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五百二十七·佚名
  钦定金史语解卷二·佚名
  温峤传·房玄龄
  恩幸传·沈约
  侯調传·姚思廉
  王缙传·刘昫
  程颐传·脱脱
  卷十一·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三回 上山结拜·佚名

    (小生上)(白)英雄谁能比,赴会到潼关。俺伍员,千岁发兵,在此伺候?(内白)千岁到!(手下生上)(小生白)参!(生白)伍员,人马可齐?(小生白)俱已齐备。(生白)兵发临潼!(手下白)哦!(排子)哪里人马?(占白)吴国人马。你等哪里人马?(手下白)楚国人马!(同白)兵合一处。(占白

  • 第八十五回 梁鼎芬造府为说客 黎元洪假馆作寓公·蔡东藩

      却说张勋主张复辟,仓猝办就,诸事统皆草率,所有手续,概不完备。就是草诏中所叙各奏,都是凭空捏造,未曾预办,因此又劳那康圣人费心,先将自己奏折草就,补呈进去,再把瞿鸿等奏请听政的折子,亦缮定一分,作为备卷。其实冯国璋、

  • 卷六·陈燕翼

    温州饥,小民白日抢夺米榖。上曰:『此岂渐可长乎!着该抚速营销弭,毋使滋蔓难图』。发恤民库银三千两与汤来贺,顺赍往犒滇兵。以前赍未到,兹补赏之也。着御马监官察收安抚云贵御史陈赓所进马匹,俟御览了,付该监善养备用。礼部主

  • 修纂凡例·佚名

    一即位礼仪及赏赉等项恩典备书 一追上世宗肃皇帝尊号祔庙称宗并上孝洁皇后孝烈皇后谥号及更定庙制皆书 一册立皇后皇妃皇太子及册封诸王王妃公主皆书其仪注有新定者书一皇子皇女生书一郊庙并社稷山川等神及历代帝王

  • 卷之一千一百四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太祖高皇帝实录首卷二·佚名

    目录康熙朝进实录表 ○目录 大清太祖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实录目录 卷之一 癸未岁至甲申岁卷之二 乙酉岁至戊戌岁卷之三 己亥岁至辛亥岁卷之四 壬子岁至乙卯岁卷之五 天命元年正

  • ●原例·温睿临

    昔吾友万子季野方辑「明史」,语余曰:『鼎革之际,事变繁多。金陵、闽、粤播迁三所,历年二十。遗事零落,子盍辑而志之』?余曰:『是「明史」之所赅也。余何事为』!万子曰:『不然;「明史」以福、唐、鲁、桂附入「怀宗」,纪载寥寥,遗缺

  • 提要·邵宝

    臣等谨案学史十二卷明邵宝撰寳字国贤无锡人成化二十年进士官至南京礼部尚书谥文庄事迹具明史儒林传寳所著有左觿容春堂集诸书俱别着録此书乃其为江西提学副使时所作为卷十有二以象月又余其一以象闰每卷或三十条或二十

  • 卷七十三·阿桂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八旬万寿盛典钦定四库全书八旬万夀盛典卷七十三恩赉【十二】【臣】等谨案燕以示慈惠诗小雅鹿鸣以下五章皆君燕臣之词而臣子祝报之忱必以诒福徧德为善颂至如南山蓼萧诸什每歌夀岂并誉德音蒸蒸然

  • 卷二十五·朱熹

    钦定四库全书仪礼集传集注卷二十五宋 朱子 撰王朝礼二之上厯数黄帝迎日推防【晋灼曰防数也迎数之也瓒曰日月朔望未来而推之故曰迎日】顺天地之纪幽明之占死生之说【徐广曰一云幽明之数合死生之说】存亡之难时播百谷

  • (七)尽心篇·钱穆

    首章。 朱子曰:“尽其心者,只为知其性。此句文势与得其民者得其心也相似。若未知性而径欲尽心,则悬空无下手处。”今按:《孟子》本文,尽心知性知天,分明作三阶层。若谓知性则尽心知天,与《孟子》原意不合。朱子此章误解,余已

  • 卷七十·道世

    ▲恶报部第十一夫有形则影现,有声则响应。未见形存而影亡,声续而响乖。善恶相报,理路然矣!幸愿深信,不猜来诮。轻重苦报,俱依下述。如身行杀生,或剥切脔截,炮熬蚶蛎,飞鹰走狗、射猎众生者,则堕屠裂斤割地狱中。蒸煮烧炙众生者,则

  • 佛说佛名经卷第二十八·佚名

      南无普光明佛 南无功德多宝海王佛 南无不空功德佛 南无照一切处佛 南无妙鼓声佛 南无法自在佛 南无普见佛 南无大炎聚佛 南无光明幢佛 南无智鸡兜佛 南无娑罗胎佛 南无宝尸弃佛 南无波头摩藏佛 南无

  • 宗镜录卷第三十九·延寿

    夫觉王明敕大教指归。末法比丘。须于四念处修道。其旨如何。答。此出大般涅槃经。最后垂示。总前教迹。同此指归。以四念处。即是宗镜所明一切众生身受心法。如经云。佛告阿难。如汝所问。佛涅槃后依何住者。阿难。依

  • 翻译名义集卷第三·法云

    宗翻译主篇第十一彦琮法师云。夫预翻译。有八备十条。一诚心受法。志在益人。二将践胜场。先牢戒是。三文诠三藏。义贯五乘。四傍涉文史。工缀典词。不过鲁拙。五[怡-台+禁]抱平恕。器量虚融。不好专执。六沈于道术。

  • 卷第十九·费隐通容

    五灯严统卷第十九南岳下十一世石霜圆禅师法嗣袁州杨歧方会禅师郡之宜春冷氏子。少警敏。及冠不事笔砚。系名征商课。最坐不职。乃宵遯入瑞州九峯。恍若旧游。眷不忍去。遂落发。每阅经心融神会。能折节扣参老宿。慈明

  • 周易集传·龙仁夫

    八卷,元龙仁夬著。书成于至治辛酉年(1321年)。《吉安府志》:“仁夬《周易集传》十八卷,立说主《本义》(即朱熹《易本义》),每卦爻下各分变象辞占。”今存唯八卷,仅上、下经及《彖》、《象》完具。其书即象诂义,于卦象

  • 续贞元释教录·恒安

    全一卷。南唐恒安集。全称大唐保大乙巳岁续贞元释教录。又作大唐保大乙巳岁续新译贞元录、大唐续贞元释教录。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五册。系录出唐代圆照贞元新定释教目录记载之新入藏佛典及同录遗漏之佛典等。初叙纂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