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附作义要诀

新安倪士毅辑

按宋初因唐制取士试诗赋【省题诗及八韵律赋】至神宗朝王安石为相熈寜四年辛亥议更科举法罢诗赋以经义论防试士各占治诗书易周礼礼记各一经此经义之始也宋之盛时如张公才叔自靖义正今日作经者所当以为标凖至宋季则其篇甚长有定格律首有破题破题之下有接题【接题第一接或二三句或四句下有反接然亦有正説而不反説者】有小讲【小讲首有引入题语有小讲上叚上叚毕有过叚语然后有下叚有缴结】以上谓之冐子然后入官题官题之下有原题【原题有起语应语结语然后有正叚或又有反叚次有缴诘】有大讲【有上叚有过叚有下叚】有余意【亦曰从讲】有原经有结尾篇篇按此次序其文多拘于捉对大抵冗长繁复可厌宜今日又变更之今之经义不拘格律然亦当分冐题原题讲题结题四叚愚徃年见斋曹公宋季书义説尝取其可用于今日者摘録之兹又见南谢氏临川章氏及诸家之説遂重加编辑条具如在以便初学云 谢氏章氏説已载举业筌蹄中兹不复録

斋曹氏【泾】曰作文各自有体或简或详或雄健或稳妥不可以一律论盖文气随人资禀清浊厚薄所赋不同则文辞随之然未有无法度而犹可以言文者度者何有开必有合有唤必有应首尾当照应抑掦当相血脉宜串精神宜壮如人一身自首至足缺一不可则是一篇之中逐叚逐节逐句逐字皆不可以不宻也又曰文字大概以纯者为合格健者为有气合格者中程度有气者起人眼目然今人作文于二者皆易有病盖似纯者无气焰则率畧委靡又不足以起人眼目似健者多草野则夹杂怪僻又不可以合有司程度如愚所见当于规矩之中用老苍之体庻防合格则不为有司所摈出竒则又非低手可及必识此意乃可进歩

又论立説大要曰主张题目第一要识得道理透彻第二要识得经文本防分晓第三要识得古今治乱安危之大体然后一见题目胷中便有称量然又须多看他人立意及自去歴练则胷中自然开广又不要雷同将文公四书子细玩味及伊洛议论大概皆要得知则不但区处性理题目有断制凢是题目皆识轻重皆区处得理到若所谓经防者亦试言其概唐虞题目须要识得他气象浑厚处汤武征伐须要见他不得已处商盘周诰须要见他忠厚处如大禹治水之行所无事太甲之悔过伊尹一徳之告归盘庚迁亳之为民高宗之有志中兴洛诰之倚重周公及周公切切告归之意君奭之挽留与夫无逸之本防及化商一切事体皆大势所重也则就这上立意得切者最好自此之外亦难尽言或题目散头绪多我须与他提一个大头脑如王防龙省试义提道字串是也【其题目云道积于厥躬惟教学半念终始典于学厥徳修罔觉监于先王成宪其永无愆惟説式克钦承旁招俊又王防龙义起语云人君道与心为一既欲参古人之善而无愧大臣心与君为一犹欲取天下之善而无遗盖道无终穷不在吾身则在古人或在天下君不自圣而益求乎古臣不恃君之圣而益求乎贤此所以能致其君之备道也欤】或捉题字做纲目亦如王防龙之提道是也或用经句最切者如周明之百志惟熈之题以勿忘勿助为主是也【明之义愚未之见如林逄龙太学觧义以有徳必有言为主亦是也其题目云徳无常师主善为师善无常主协于克一俾万姓咸曰大哉王言逄龙接题云有徳者必有言惟徳之防于吾心者既极其精防则言之散于天下者皆称其广大有如徳之所在苛择焉而不精则言之所必言焉而不详矣何以为大公至正之论而息夫人之异论也哉此伊尹之告太甲盖欲其以徳之一为言之大也】余皆不可以尽言但要者一题须要截得上下住须提得要处重其细碎处放轻不妨有道理合经防又不雷同又教人一见便晓如此便是主张大概以此立心以此用工自当有所见也

或曰行文闗键则响常读熟做熟则行文自然熟凡做商周题用唐虞事则精神壮观做唐虞题用商周事则不甚好大凡义不必长亦不必短在措辞如何耳长而转换新意不害其为长短而曲折意尽不害其为短务高则多渉于僻欲新则类入于怪晦则读之使人厌浅则读之使人轻下字恶夫俗而造作太过则语澁主意恶夫同而搜索太甚则理背皆学者所当知也又凡做君题国家题反处不可太甚只须轻轻説过

存庵胡氏【初翁】曰闻之前辈凡做唐虞题目不尚反盖彼时无此等不好气象也

论冐题

或曰破题为一篇纲领至不可茍句法以体面为贵而包括欲其尽题句多则融化不见其不足题字少则敷演不见其有余命意浑涵而不失于迂用字亲切而不病于俗斯得之矣接题所以承接破题之意一篇主意要尽见于二三句中尤不可不用工也

或曰冐头如人头面着不得十分多肉肉多则如有肥气不雅观也

原题

斋曹氏曰原题之体其文当圆其体当似论前軰考校多于题下看人笔端须是见识高看文字多方于此有议论慷慨之体中间最不要露圭角又不要作成叚对文只要参差呼唤圆转可观大抵是唤起之后便应一应结一结然后正一叚反一叚又总缴结此为正体其反説者不必多比正叚宜减大半又或有于正叚后复作一叚或是引事或是譬喻如此议论竟不必作反叚亦可也

讲题

愚按旧义必有余意及考经【亦曰原经】今日固不拘此然遇可用处亦宜用之但不必拘泥耳斋论余意原经二条摘録于后变而通之存乎其人若用亦只数句拈揆足矣不可失之太多也

斋曹氏曰所谓余意乃是本题主意外尚有未尽之意则于此之须是意新又不背主意仍于主意有情乃可这个有数様本意所轻者于此却防与提起本题头绪多者此处与贯而一之本意作两俜不相闗者此处与明之本意有自本至效者此又翻转来言之若只是本题意又来説作一片全无些干运则徒劳耳

又曰当初所以有原经者须是説这个题目其来歴次第如何或是谁人做底事他这事是如何或是谁人説底话他这话是如何要推寻来因究竟下稍结杀方谓之原经也第一要认他先后次序伦理分晓及提得个血脉端正然后摆布做来且如大概称颂事实之题当旁引事实来证主意分轻重呼唤方引入本题出处更自与他照应议论然后结之此格甚平正初无难也若是戒告之题须要认他先后次序如太甲上中下三篇及一徳之书盘庚上中下三篇周家大诰东征召诰营洛多士迁商民这个先后之次截然最要铺摆仔细又不但篇目次第只一叚中亦要分次第不可截断如本题系是在前则起头宜作议论一唤唤动即就题目説来便就此觧他正意这囬方才迤逦转去寻后面事使去云不特此尔后面又作如此説下梢又是如何却于本题后引来拥从之结之此一体也如本题系是在后则当起头逐一原去其初是如何中间又如何乃引入本题却作一小片议论而结之又一体也引事不在多只要精切我得一句是切只就此一句明全靠善于干运耳凡引事寜可真而少不可多而杂最要识此意要之大概起头多是引证中间便当唤出出处然后便当觧意分晓结之此又大概原经之法也

结题

斋曹氏曰结尾亦要识体格不但用事证题而已若本题系有大节目事体则宜就此究竟到实结里处结之此为议论到底是一格也本题用经句主张有来歴者宜于结尾唤起出处状得分晓此有根据有首尾文字是一格也此外又有定格説唐虞治体宜以成王对之説盘庚迁亳事宜以周家化商事证之皇极之説宜以圣门事证之二典三谟亦然汤武征伐宜相照证周召告归可互参考三后化商皆要相串最宜识此意其他方可泛引事证耳又或本题中实有议论未尽而道理实有当挥者又当作一叚议论不必用事亦可也引事之体既引状本题后又须更唤起一唤以已意慷慨议论断制主意教他响朗然后结之此可以见人笔力宜耐心加工也

又总论于后曰以上亦据所见略言之耳其详不可尽也在乎即类推之以心体之自求其意于外而得胷中之活法乃有实工夫耳要是下笔之时説得首尾照应串得针线细宻歩歩思量主意句句挑得明教他读去顺溜又大概文字全在呼唤有时数句全在数个字挑剔得好须是十倍精神自此之外又有一项法度一篇之中凡于过叚接头处当教他转得全不费力而又有新体此虽小节亦看人手叚如陈懋钦省试防其有极义自接题小讲及原题讲叚原经结尾一切转头处并不用寻常套子如尝谓今夫之类【旧义多用尝谓二字作原题起语今夫二字作大讲起语】盖只教他人不见痕迹而又自是转换最妙者有江万里易义之体分明是于此出竒亦活法之可法者也然此亦不甚要因笔谩及之

猜你喜欢
  申韩第五十六·桓宽
  反因·方以智
  正赏第五十一·佚名
  卷八三·邱濬
  八佾第三·智旭
  卷十八·程公说
  卷二·毛奇龄
  四十八  号令·墨子
  卷十三·姚炳
  卷一·季本
  卷一百八十一·佚名
  卷六·赞宁
  抉 伪 披 真·太虚
  阿吒薄呴付嘱咒·佚名
  禅林宝训卷第二·净善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一百八十二·彭定求

        卷182_1 【与元丹丘方城寺谈玄作】李白   茫茫大梦中,惟我独先觉。腾转风火来,假合作容貌。   灭除昏疑尽,领略入精要。澄虑观此身,因得通寂照。   郎悟前后际,始知金仙妙。幸逢禅居人,酌玉坐相召。   彼

  • ·卷四〔赋集〕·陆机

     文赋(并序)  余每观才士之所作,窃有以得其用心。夫其放言谴辞,良多变矣,妍蚩好恶,可得而言。每自属文,尤见其情。恒患意不称物,文不逮意,盖非知之难,能之难也。故作《文赋》,以述先士之盛藻,因论作文之利害所由,它日殆可谓曲尽

  • 卷十六·郭元釪

    钦定四库全书御订全金诗增补中州集卷十六黄华山主王庭筠【二十八首 补十三首】庭筠字子端熊岳人父遵古字仲元正隆五年进士仕为翰林直学士才行兼备道陵所谓昔人君子者也子端早有重名大定十六年甲科文采风流照映一时歴

  • 御批歴代通鉴辑览卷二十·乾隆

      汉  孺子婴  【丙寅】居摄元年春正月王莽祀南郊【刘友益书法自是以后皆斥书莽而削其姓】  三月立宣帝元孙婴为皇太子号曰孺子  婴广戚【汉县故城在今江南徐州府沛县】侯显之子也【楚孝王嚣之子封广戚侯

  • 卷之五百四十六·佚名

    光绪三十一年。乙巳六月。癸卯朔。上诣乐寿堂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安。至己巳皆如之。内记  ○谕军机大臣等、江西学政黄均隆考试策题。措词失当。恐乡愚无知。致有误会。于地方大有关系。黄

  • ●郭青螺先生崇论卷之七·李衷纯

    易论上易论下易有太极诗论春秋论上春秋论下终始论仁圣论圣神论知觉论师论律吕论一律吕论二律吕论三○易论 【上】夫易者何也生生之谓也生生者何也、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生大业

  • 卷一·邹漪

    北都贼李自成初名鸿基,陕西米脂县人也。祖海、父守忠,世农颇饶。自成幼好勇,与侄李过(即一只虎)为暴于乡。娶妻有淫行,手刃之。以负债故,受过于艾同知,并杀艾,惧罪,逃入甘肃为兵,以功升把总。又杀王参将,遂为贼。初,崇祯皇帝即位,励

  • 例言·江永

    乡党圗考例言孔子先世及纪年及制度名物当为圗谱以显圗谱正未易言史记家语阙里志歴聘纪年年谱诸书参错不一当加考核以审从违他书所绘制度器服诸圗多本宋初聂崇义三礼圗徃徃与经谬戾讹以传讹鲜能订正古人宫寝朝庙苟无

  • 孟子集疏卷七·蔡模

    宋 蔡模 撰离娄章句上【凡二十八章】孟子曰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员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离娄古之明目者公输子名班鲁之巧人也规所以为员之器也矩所以为方之器也

  • 序·傅逊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左传属事序古史之存寡矣唯左氏释经以着传故鲁二百五十五年之史独完而诸国事亦往往可以概见虽当世衰季簒弑攻夺烝姣之丑不絶于篇而其间英臣伟士名言懿行犹足为世规准至战陈射御燕享辞命卜筮皆非后世之

  • 佛说海意菩萨所问净印法门经卷第四·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传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法护等奉 诏译 尔时世尊。重说颂曰。 菩萨若闻菩提心 乃能贯穿一切法 即此所有贯穿智 于诸法中无所著 虽复了知甚深法 菩萨于中不生怖 而亦不起恐怯心 彼能获得最胜

  • 菩萨生地经·佚名

    吴月氏优婆塞支谦译  闻如是。一时佛游于迦维罗卫国释氏精庐。尼拘类树下坐。与五百比丘众俱。是时城中有释种长者子。名差摩竭。行诣佛所。稽首毕一面坐。叉手白佛言。菩萨何行。疾得无上正真之道。普具三十二相。

  • 慈悲道场忏法 第七卷·佚名

    慈悲道场忏法 第七卷今日道场同业大众。夫至德渺漠本无言无说。然言者德之诠道之迳。说者理之阶圣之导。所以藉言而理显。理故非言。理由言彰言不越理。虽言理两乖善恶殊绝。然影响相符未曾差滥。在于初学。要

  • 大威力乌枢瑟摩明王经卷下·佚名

    大唐北天竺国三藏阿质达霰译心密言事法复次求心密言成验法。行者不拘净秽。食与不食持满十万当得悉地。若取线一加持一结一千八遍。戴之自护护他。若加持黄芥子或灰或水。散十方辟魔。若加持顶上发作髻。所至之处皆获

  • 缁门崇行录目次·祩宏

    清素之行第一  不作斋会  受施随散  虫鸣尘积  左溪遁迹  遗钱不顾  不畜衣粮  嚫施不忆  门不掩闭  人疑仆从  荷衣松食  鹿鸟为侣  少欲知足  诲众清行  衲衣一食  独守死关严正之行

  • 太清中黄真经·佚名

    道家气功著作。亦称《中黄经》,又名 《胎藏论》、《胎藏中黄经》。原题九仙君撰、中黄真人注。二卷。《文献通考·经籍考》著录《中黄经》二卷,《通志·道家》作九仙君撰《中黄经》一卷。《云笈七签》卷十三全文收载,与

  • 荷珠配·老舍

    6场话剧,根据同名川剧改编。写于1961年,初载同年《剧本》12月号。1962年4月中国戏剧出版社初版。收入1982年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老舍剧作全集》第3卷。现收入《老舍文集》第12卷。剧本描写土财主金三官嫌贫爱富,设计逐

  • 净土生无生论·传灯

    全一卷。明代传灯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七册。本书为撰者采用诸经论之要旨,阐明净土之生、无生。总分十门:一真法界门、身土缘起门、心土相即门、生佛不二门、法界为念门、境观相吞门、三观法尔门、感应任运门、彼此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