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三十

钦定四库全书

増修东莱书说卷三十   宋 时澜 撰

周官第二十二     周书

金縢成王初年之书也洛诰周公还政之书也无逸立政周公教戒成王之书也周官成王亲政开物成务之书也合是数篇以观成王可以见其本质焉可以见其昏明疑信之变焉可以见其讲贯启发之深焉可以见其知通逹离师傅而不反焉过此而有君陈乃周公既没之后又过此而有顾命乃其身将没之时成王进德终始之序备矣周公格君造化之功着矣

成王既黜殷命灭淮夷还归在丰作周官

内修外攘治之序也而成王黜殷命灭淮夷乃始归丰作周官何也境外之寇乡邻之鬭者也先修而后攘可也境内之冦同室之鬭者也苟不先治其鬭室可得而治乎武庚三监之叛近在肘腋实系王室安危而淮夷亦在封域之中声相者也二患既除海内清晏然后创制立法之事可兴矣是固治之序也

惟周王抚万廵侯甸四征弗庭绥厥兆民六服羣辟罔不承德归于宗周董正治官

天下大物也非绵力小材所能运转非薄物细故所能维持向也成王不出闺闼之孱王耳今焉抚万廵侯甸四征弗庭绥厥兆民六服羣辟罔不承德干开坤辟秋杀春生四海皆随其运转功成治定归于宗周董正治官训督裁正品式备具本末内外体统相承万世皆入其维持是其进不可以阶级数而其大不可以尺度量也呜呼不如是何以觐文王之耿光而武王之大烈乎

王曰若昔大猷制治于未乱保邦于未危

建官分职固自古制治保之大道也曰制治于未乱保于未危岌岌乎若危乱踵其后一何迫也是岂成王之过虑哉成王深观乎古而深见乎此也阖辟非二气屈伸非二体而治乱安危非二机也反治即乱去安即危其间本不容髪也若昔帝王建其长立其贰设其参傅其伍者岂茍云乎哉皆所以制其未乱而保其未危也非曰文其治而饰其安也大官大职固所当谨同舟济海一事不牢则俱受其败盖虽贱有司亦不敢忽也后世之主或舛逆体统而失其建官之意或简畀庸谫而违其任官之材彼惟以为爵出于口而视之若不甚急耳呜呼舜发畎亩禹躬胼胝相与戚嗟官人之难备尝险阻固诚知其急也成王长于周家十六王积累平富之余而亲发未乱未危之论学之于人大矣哉

曰唐虞稽古建官惟百内有百揆四岳外有州牧侯伯庻政惟和万国咸寜夏商官倍亦克用乂明王立政不惟其官惟其人今予小子祗勤于德夙夜不逮仰惟前代时若训迪厥官

成王既原自古建官之道复序自古建官之法唐虞建官惟百而谓之稽古则官之有百盖前于唐虞矣上古官制于此可推也百揆无所不总者也四岳兼总方岳者也州牧各总其州者也侯伯逮春秋犹袭以霸者之称在唐虞则必次州牧而总诸侯者也若曰五等之侯伯则奚独置其三者而举二也治道之达自百揆而受之以四岳自四岳而受之以州牧自州牧而受之以侯伯本自一源于万渎庶政惟和万国咸寜唐虞之治纲可识矣唐虞之官见于书者犹多成王独举其四惟识其大故能挈其纲也夏商之官倍也观其防通而制其繁简也百焉而治倍焉而亦能用治则夏商之于唐虞不期于同而期于治也明王立政不惟其官惟其人官者位也非其人则虚位也然位之布列其法岂真可轻哉首尾倒置承受参错虽得其人亦何所施成王既序唐虞夏商建官之法矣复恐人得其徒法而不循其本也故抑其辞而使识之也今予小子祗勤于德夙夜不逮成王实用力于此而真知其不足所以仰惟前代时若训迪厥官而共治之也德君德也祗勤于德则止其所而非丛脞也训迪厥官训导之俾各知所职下文所序是也

立太师太傅太保兹惟三公论道经邦燮理隂阳官不必备惟其人少师少傅少保曰三孤贰公化寅亮天地弼予一人

立始辞也三公非始于此立以为周家之定制则始于此也经而下皆训迪之辞也三公位皆上公所论之道即以经燮理隂阳者也经者经纶之谓也燮理者和调之谓也明则邦国幽则隂阳幽明之所以然乃所谓道也经纶之用藏于无迹和调之妙闲不容声亦何待于论乎论云者拟议以成其变化讲明启沃而精一之者也非经纶天下之大经参天地之化育者不足以与此故官不必备惟其人也三孤位皆孤卿贰三公而大其化寅敬也亮明也敬明天地之理以辅予一人也隂阳以气言也天地以形言也燮理运之者也寅亮承之者也公孤之分于此着矣然弼予一人乃格君心之任独于孤言之而公之职反不与言何耶论道经燮理隂阳未有不自君心者特成王尊三公之至若不敢以身烦之盖曰斯人也乃造物之友非予一人之弼也尊之至也考之成王之序公孤慨然有感于周之人材焉成王所序三公之职在后世盖旷千百年而不见者也成王不曰不必有而曰不必备盖亦有之特不备耳三孤之职者亦后世旷千百年而不见者也成王乃不论偹与不备是可以常备矣何其盛也

冢宰掌治统百官均四海司徒掌教敷五典扰兆民宗伯掌礼治神人和上下司马掌政统六师平邦国司寇掌禁诘奸慝刑暴乱司空掌土居四民时地利六卿分职各率其属以倡九牧阜成兆民三公三孤天子所与共调化育之源而无所治者也统万事而分治之则六卿之职焉六卿者万事之纲也治官之长是为冢宰内统百官外均四海盖天子之相也百官异职管摄之使皆归于一是之谓统四海异宜调齐之使咸得其平是之谓均所以管摄之者非官官而控制之也自百而归之六自六而归之一所操者至简也所以调齐之者非人人而称量之也大者与之为大小者与之为小所居者至易也明乎易简之理则相业无余蕴矣教官之长是为司徒父子君臣夫妇兄弟朋友之五典自唐虞以来司徒既职之矣天下之达道惟是五者故古今之达教亦不能改是五者也敷典敎民而谓之扰盖驯习而熟之之谓也拊摩而入之之谓也蓄养而寛之之谓也深味乎扰之一言则司徒之教思过半矣礼官之长是为宗伯坛坎昭穆之等聘飨射御之节贯本末而等文质者所谓礼也神人之所以治上下之所以和者也一失其礼则僭乱謟妄而渎乎神陵犯乖争而悖乎人上下皆失其分安得而和乎成周合礼乐于一官和云者盖亦包乐于其间也后世礼乐废壊所以治人者不过期防簿书之末至于祀典尤为不经间有一二仅存者不过曰使先王之文物不废于吾世而巳所谓治神者漫不知其何语矣又一说云礼官之长是为宗伯坛坎昭穆之等聘飨乡射之节莫非天秩察乎幽明之故然后能极其蕴也后世视以为仪章之末意宗伯治神人和上下必有妙于此者焉抑不知工师之所辨祝嘏之所诏宗伯岂能加毫末于此哉然治神人和上下者非工师祝嘏所能与而独归于宗伯于同而识其异于异而识其同则宗伯之职庶乎其可思矣政官之长是为司马自夏后氏命侯掌六师举政典以誓众则政之掌于司马旧矣国之大事何莫非政独戎政谓之政何也天下无事寓兵于农然后赋役百为始有所施是固政之所从出也天下有事举兵讨乱之存亡安危系焉其为政之大又不待论矣此戎政所以独谓之政也统六师而谓之平国则王者用师之本防特欲乎国之不平者耳非有它求也非济贪忿而夸武功也所谓天讨也司寇掌禁凡之刑辟皆总焉奸慝隐而难知故谓之诘盖推鞫穷诘而求其情也暴乱显而易见直刑之而巳天下之罪恶虽万状要不出于隠显之两端曰诘曰刑既皆有以待之矣司空掌土凡之土地皆緫焉居四民者士农工商各居其所不见异物之迁所以辨上下而定民志管仲行之于齐者乃其遗法也地利者陂泽之灌溉土壤之膏腴皆是也不曰兴利而曰时地利者江河之徙移固有昔瘠而今沃者矣陵谷之迁变固有昔下而今高者矣随时而权其兴废然后地利可尽焉为天下者始于立纲纪故一曰邦治纪纲既立首敎之以人道之大故二曰敎人道立则必有节文之者矣故三曰礼敎立礼行而犹有干纪乱常者则将帅之事焉故四曰政大罪陈之原野降此则有司之法在故五曰邦禁民迁善逺罪然后可以求奠其居故六曰土终焉六卿分职各率其六十之属以倡九州之牧自内而达之外九州之牧各率其州之诸侯以应六卿之令自外而受之于内内倡外应周浃天下兆民之众阜厚化成其治无以复加矣此成周治天下之体统也冢宰相天子统百官则司徒以下无非冢宰之所统乃均列一职而并数之为六卿何也纲在网之中而首亦岂处身之外哉乾坤之与六子并列于八方也冢宰之与五卿并居于六职也一也

六年五服一朝又六年王乃时廵考制度于四岳诸侯各朝于方岳大明黜陟

成王既训廸厥官以立为治之纲矣继之以朝觐廵守之制所以振其纲也内焉六卿外焉九牧表里倡和固有彛伦然多厯嵗序非时有以振之岂无壅滞而不达者乎六年五服一朝所以达其壅也岂无废壊而不修者乎又六年王乃时廵考制度于四岳诸侯各朝于方岳大明黜陟所以修其废也诸侯既亲承德意于天子天子复亲考制度于诸侯礼乐刑政斯四达而不悖矣是制也尝一见于虞书后千余年始复出于此验其疏数而世之升降事之繁简舆衞之多寡用度之丰约与夫成王观防通而行典礼者皆可得而推矣

王曰呜呼凡我有官君子钦乃攸司慎乃出令令出惟行弗惟反以公灭私民其允怀学古入官议事以制政乃不迷其尔典常作之师无以利口乱厥官蓄疑败谋怠忽荒政不学墙面莅事惟烦戒尔卿士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惟克果断乃罔后艰位不期骄禄不期侈恭俭惟德无载尔伪作德心逸日休作伪心劳日拙居宠思危罔不惟畏弗畏入畏推贤让能庶官乃和不和政厖举能其官惟尔之能称匪其人惟尔不任

建官之体统前章既训迪之矣此章则所以居官守职者莫不咸在曰凡我有官君子者合尊卑小大而同训之也首之以钦乃攸司为训者盖当是时体统既定各司其局一或不钦左不恭于左右不恭于右则纲条陵夺而定制紊矣大而侵小不明其体者也小而侵大不用其极者也虽意在于善然思出其位纷然无度非所谓钦也慎乃出令令出惟行弗惟反者戒之以审令于未出之前也令出则惟行而不可反矣不可不熟之复之也令出而误固当迁令然所伤则既多矣曰惟行弗惟反者所以深戒出令之不可轻非谓其真不可反以意逆志读之可也令出于君今戒凡有官君子而谓之慎乃出令岂在官者皆可出令乎盖令之大者固无异统而百司庶府自下条敎于其属亦何莫非令随其轻重皆有休戚固不可易也以公灭私民其允懐者民之从违视公私之消长私意侵克则民怀寖深至于允怀则心诚怀之无有余蕴非以公尽灭其私者不能也上尽其公则下尽其情也不曰至公无私而曰以公灭私者盖私者古今在官者之实病故成王示之消长之理使知所用力也学古入官议事以制政乃不迷者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读书然后为学今必使之学古而后入官何也盖渊源必考其自来轨辙必观其巳试三代君臣相与建事入官一以稽古为本至荀卿始开法后王之论李斯得之荡灭古学令吏以法令为师卒以亡秦然则三代所以严守古学者是诚有意也既入官而议事则必断之以制制者即前日所学之成法也古今之变亦不齐矣能斟酌权量不胶不滞是可谓能用其学者也始而不能学学而不能用则将何以应事政安得不迷乎其尔典常作之师无以利口乱厥官者学古前代之法也典常当代之法也周家之典常皆文武周公之所讲画至精至备凡莅官者谨师之而已茍喋喋利口妄欲改更以纷乱职业则动摇一代之治体岂细故哉自古变乱祖宗之法度未有不始于利口之人成王所以欲深絶其萌也蓄疑败谋者有疑即辨可否立决蓄而不辨一前一却谋之所以不成也怠忽荒政者怠则失于不及忽则失于过或过或不及荒其政则均也不学墙面莅事惟烦者既歴数莅官之病复申勉之以学之不可巳学者应事以理不学者应事以材力学者以理应事虽万变而不劳不学者于理不通懵然面墙遇事之至始一二以材力营之未至什伯固巳不胜其烦矣戒尔卿士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惟克果断乃罔后艰者人之居官患在因循茍且趣过目前不以功业自期故更端而警之欲其注于心也功者业之成也业者功之积也所谓功业者非欲经营分表而求新奇凡一官一职莫不有无穷之事业也崇其功者存乎志广其业者存乎勤勤由志而生志待勤而遂虽有二者当几而不能果断则志与勤虚用而终蹈后艰矣位不期骄禄不期侈恭俭惟德无载尔伪作德心逸日休作伪心劳日拙者居移气飬移体位禄之移养入于骄侈而不自知处此而欲恭俭非声音笑貎所能为也必实有是德不容毫髪之伪于其闲然后可也载者容之之谓也声利之攻人也微而无间苟有毫髪之未实安得不为所引取乎因是而推言诚伪之辨从事于诚则心广体胖日以休泰从事于伪虽殚其智虑左蔽右隐人之视巳如见其肺肝日彰其拙矣天下之至逸而无忧者莫如德天下之至劳而无益者莫如伪使小人作伪者共知劳而无益亦何苦为此乎此两途凡人皆当知所择在官守者怵于权利怀谖行诈以覆家其害为尤甚成王别白示之其惕后世深矣居宠思危罔不惟畏弗畏入畏者心在事外然后能当宠而虑其危周视环顾无非可畏此心稍而不畏即入于忧危祸患之中矣后之患失者与思危若相似然思危者以宠为忧患失者以宠为乐所存大不同也推贤让能庶官乃和不和政厖者人情相下然后能相入后世聚讼纷争人各有心东曹所与西或夺之左台所建右或毁之政事厖杂莫知所适从者正坐不相下故耳茍在列者推贤让能彼此相下安得不和政亦安得而厖乎举能其官惟尔之能称匪其人惟尔不任成王既勉庶官以推贤让能于此复以举人之实终焉观庻官之能否者不观诸它惟观诸所举之得失人主既专以人物为向背则百官亦专以人物为风俗此风既成更相汲引人材将源源而不穷成周之治亦将新新而不已此成王遗后世不斩之泽也

王曰呜呼三事暨大夫敬尔有官乱尔有政以佑乃辟永康兆民万惟无斁

成王训戒既终复叹息而总告之敬尔有官者各敬其官乱尔有政者各治其政即始所谓钦乃攸司也由三公而至于下士尊尊卑卑各止其所而天下定矣成王之训所以始乎由是而终乎由是也其官其政固各止其所统而言之为上为德为下为民而已矣曰以佑乃辟永康兆民万惟无斁欲其尽心于君民永永不替庻乎万之治无有厌斁也成王期庶官以任重道逺者亦可以见其规摹之久大矣

成王既伐东夷肃慎来贺王俾荣伯作贿肃慎之命周公在丰将没欲葬成周公薨成王葬于毕告周公作亳姑

成王之世其征伐可见者三监也淮夷也奄也东夷也经营四方勤亦至矣至肃慎来贺则威德畅而逺人来治功于是乎极贿之之命意其必有警戒不自满假之辞惜乎其逸也周公终老于丰盖成王拳拳不可一日逺周公故不容之鲁观洛诰所以反覆挽留者则可见矣公羊氏乃谓欲天下之一乎周此盖以利害言不足与论三代君臣之际也将没而欲葬于成周盖宗臣垂老忧国之心以之安危惟兹殷士致其不忘之意耳以葬警成王而意不在葬也成王识之故领其意而不从其葬葬于毕者祔于文武从周家之兆域也亳姑之名其书既逸其义不可知先儒谓并告还奄之事义或然也

増修东莱书説卷三十

猜你喜欢
  定公卷二十六(起六年尽十五年)·何休
  命义篇第六·王充
  因显第二十·佚名
  既夕礼第十三·佚名
  律吕阐微卷八·江永
  第四章 7·辜鸿铭
  卷一百二十三·卫湜
  卷十八·陈启源
  卷四十五·王与之
  颜氏學記卷三·戴望
  第十二 符言 5·王诩
  卷三十五(大唐三藏法师玄奘译)·佚名
  卷上·佚名
  南北东西的海潮音·太虚
  卷五十二·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八百八十四·彭定求

        卷884_1 【渡吴江】杜牧   堠馆人稀夜更长,姑苏城远树苍苍。江湖潮落高楼迥,   河汉秋归广殿凉。月转碧梧移鹊影,露低红草湿萤光。   文园诗侣应多思,莫醉笙歌掩华堂。   卷884_2 【元日观朝】厉玄  

  • 卷二十七·彭定求

        卷27_1 【杂曲歌辞·辽东行】王建   辽东万里辽水曲,古戍无城复无屋。黄云盖地雪作山,   不惜黄金买衣服。战回各自收弓箭,正西回面家乡远。   年年郡县送征人,将与辽东作丘坂。宁为草木乡中生,   有身不

  • 甲集第五之上·钱谦益

    高太史启集外诗一百四十九首【咏残灯和杨孟载】凝寒结重晕,逼曙零孤朵。膏空逐漏水,焰在同炉火。恋影未成眠,更就余光坐。【柳絮】轻盈易飘泊,思逐春云乱。已拂武昌门,还萦灞陵岸。沙头雀啄堕,水面鱼吹

  • 卷七·王十朋

    钦定四库全书 东坡诗集注卷七 宋 王十朋 撰 书事 河复【并序】 熙宁十年秋河决澶渊注钜野入淮泗自澶魏以北皆絶流而齐楚大被其害彭门城下水二丈八尺七十余日不退吏民疲於守御十月十三日澶州大风终日既止而河流一支

  • 巻九·黄昇

    钦定四库全书花庵词选卷九      宋 黄升 撰宋词【禅林】僧觉范名恵洪按许彦周称其善作小词情思婉约似秦少游云凤栖梧【梅花】碧瓦笼晴香雾绕水殿西偏小驻闻啼鸟风度女墙吹语笑南枝破臈应开了 道骨不凡江瘴晓

  • 卷三百·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三百 明 曹学佺 编 明诗初集二十 王褒 中秋文闱讌集 盛时属文运俊乂期登庸三载荐多士四方罗文雄睠兹九秋半气候何空蒙婵娟出东岭浮云歛层空闱棘今夕会折桂此时同华堂入夜开展席来相从

  • 卷之四百八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三百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第二二七札光绪十七年八月二十二日一一五○九--三·佚名

    台北知府吉,层奉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咨,饬新竹县按季查报:境内教堂及教士札新竹县(注)特调台北府正堂、卓异候升、加十级、纪录十次吉为札饬遵办事。本年八月十九日,蒙护理臬道宪唐钉封行开:「本年八月初八

  • 六六○ 寄谕各省督抚将志乘所载应禁诗文及著者事实书目概行删节·佚名

    六六○ 寄谕各省督抚将志乘所载应禁诗文及著者事实书目概行删节乾隆四十四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大学士于<敏中>字寄各省督抚,乾隆四十四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奉上谕:据闵鹗元奏各省郡邑志书内,如有登载应销各书名目及悖妄著书人

  • 伯颜传·宋濂

    伯颜,姓蔑儿吉碍氏,曾祖父探马哈儿,任宿卫。祖父称海,随宪宗伐宋,为国捐躯。父谨只儿,在隆福太后宫中总领宿卫。伯颜抱负远大,沉着果断。十五岁时奉成宗之命侍奉太子武宗。大德三年(1299),随武宗征海都。五年又随武宗征迭怯里

  • 春秋辨义卷二十七·卓尔康

    明 卓尔康 撰定公二辛丑○敬王二十年十年○晋定十二齐景四十八衞灵三十五蔡昭十九郑声公胜元年曹阳二陈闵二杞僖六宋景十七秦惠公元年楚昭十六吴阖庐十五春王三月及齐平齐以鲁事晋七八年两伐鲁鲁亦两侵之此时用鲁惟

  • 《仪 礼》·佚名

    作者:王文锦中国历代王朝很重视礼制。每个王朝的建立,都要物色一些精于礼学的专家,来制定一整套礼仪。朝廷之所以重视这项工作,是因为礼制对于巩固尊尊卑卑的等级制度,维护阶级对立的社会秩序,都有很大的作用。从殷周到清代

  •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卷第三十·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银青光禄大夫试光禄卿慈觉传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法护等奉 诏译精进波罗蜜多品第九之六复次舍利子。我于然灯如来应供正等正觉所。获得具足法身。生三十三天。号光明天子为烁迦罗主。有大威德具大神通。名称

  • 解脱道论 第一卷·佚名

    解脱道论 第一卷阿罗汉优波底沙梁言大光造梁扶南三藏僧伽婆罗译因缘品第一礼世尊应供正遍知戒定智慧  无上解脱  随觉此法有称瞿昙若人脱众难已得离诸着。成就于胜分心。畏生老死。乐善乐解脱。令到涅槃乐

  • 太清中黄真经·佚名

    道家气功著作。亦称《中黄经》,又名 《胎藏论》、《胎藏中黄经》。原题九仙君撰、中黄真人注。二卷。《文献通考·经籍考》著录《中黄经》二卷,《通志·道家》作九仙君撰《中黄经》一卷。《云笈七签》卷十三全文收载,与

  • 太清石壁记·佚名

    简称《石壁记》,署名楚泽先生编。全书分上、中、下三卷,内有道教外丹药物之鉴别,器皿之制作,以及诸丹药物的名称、剂量、炼制方法,是一部有重要价值的道书。据考证,成书于760—763 年。 卷上载有“太一金英神丹方”“

  • 胜幡璎珞陀罗尼经·佚名

    全一卷。宋代施护译。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一册。旨在阐明除障法。内容叙述昔时释尊于喜乐山顶之天宫,为大梵王及观世音菩萨宣说胜幡璎珞陀罗尼,谓受持读诵此陀罗尼,能灭尽五逆重罪,获得大富贵。本经之异译本有玄奘译之胜幢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