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原序

周礼集说原序

周官六典周公经制之书也画井田立封建大而军国调度礼乐刑赏微而服御饮食医卜工艺毫芥纎悉靡不备载六官之属各从其长其要则统于天官大纲小目截然有纪万世有国者之鉴也周家太平气象不可复见愚于此书窃有志焉然而诸儒训释甲是乙非无所折衷学者病之余友云山沈君则正谓余曰近得集说于霅手泽尚新编节条理与东莱诗记东斋书传相类其博雅君子之为欤名氏则未闻也一日到沈君家取而阅之如于盆盎中得古罍洗把玩不忍释癸未秋与长乐拙存高君载酒而往请焉则正乐善人也俞其请且止宿乃曰风雨潇潇子之志固善矣时异事殊礼经焉用折杨黄荂未必不贻笑于时人也余复之曰执此以往固非所望居家读之是亦志文中子之所志也于是携其书以归是嵗留于山前表伯之西榻就而笔之训诂未详者则益以贾氏王氏之防説辨析未明者则附以前軰诸老之议论越明年是书成非特可以广其传亦予之夙志也姑叙梗概于卷末时丙子后九嵗吴兴后学前谿陈友仁君复序

周礼集説序

猜你喜欢
  景公谓晏子东海之中有水而赤晏子详对第十三·晏婴
  克艰第九凡十四章·湛若水
  卷一百二十九·陈祥道
  论语集注考证卷一前·金履祥
  提要·夏僎
  第四章 13·辜鸿铭
  谢短篇第三六·王充
  臣道第十三·荀况
  摩诃衍品第十七·佚名
  三十一、赵州勘婆·慧开
  中阿含经卷第二十八·佚名
  楞严经卷第三文句·智旭
  佛说五无反复经之二·佚名
  宗镜录卷第五十二·延寿
  缘起性空·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四·杜文澜

    秦澹如观察词秦澹如观察缃业,字应华,江苏无锡人。由副贡官浙江候补道,历权司道各篆,声誉卓然。余於吴门贾芸樵观察益谦坐中始识之。後数往还,辄间阻,而勋华雅韵,时熟耳中。所著微词录、虹桥老屋词,秘不示人。从友人处借钞

  • 丁集第一·钱谦益

    高按察叔嗣一百一十一首《考功稿·自叙曰:“嘉靖三年,余由工部营缮主事调补吏部稽勋,已而再调考功,时三原今光禄卿马伯循为郎中,钧州今江西按察使张子鱼为员外郎,武城今国子祭酒王纯甫同为主事,海内方更

  • 樵云独唱巻四·叶颙

    (元)叶颙 撰○絶句题时苗留犊圗二首秩满言归父老忧临岐分犊较蝇头男儿利物忘天下未必区区在一牛留犊归牛骇见闻古今唯数一时君设令买宠生贤嗣未必邦人敢见分示小儿阿真牡丹二首荼■〈艹縻〉春暮各一首绛色罗裳緑色襦沈

  • 读礼通考卷四十·徐乾学

    丧仪节三初终上士防礼【疏天子诸侯皆有士此当诸侯之士知者下云君若有赐不言王又丧大记云君沐粱大夫沐稷士沐粱郑云士丧礼沐稻此云粱盖天子之士也又大敛陈衣与丧大记不同郑亦云彼天子之士此诸侯之士以此言之此篇诸侯之

  • 卷之一千一百八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六十七·佚名

    光绪四年。戊寅。二月。辛巳。朔。上诣钟粹宫。问慈安端裕康庆昭和庄敬皇太后安。长春宫。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皇太后安。至庚戌皆如之。内起居注  ○谕内阁。翰林院侍讲张佩纶奏。请敬遵成宪。遇灾修省。各摺

  • 卷二·黄震

    钦定四库全书古今纪要卷二宋 黄震 撰西汉髙祖寛大长者扶义而西 约法三章 秋毫无扰【此得天下根本处】 始入关受怀王命 还定三秦如怀王约岀关以东则为义帝讨贼【此取天下有名处】 初破峣关听张良计防以利复攻之

  • 康福传·薛居正

    康福,蔚州人,世代担任本州军校。祖父康嗣,曾担任蕃汉总知兵马使,追赠太子太师。父亲康公政,历官至平塞军使,追赠太傅。康福熟谙弓箭兵马,年轻时事奉后唐武皇,历补军职,兼承天军都监。庄宗即位,曾经对左右侍臣说:“我本来是蕃地人

  • 弇山堂别集卷三十四·王世贞

    (明)王世贞 撰○郡王太祖以下郡王宗系秦府永兴简懿王尚烈愍第二子邓妃生洪武己巳年甫六岁太祖召至京育于禁中宠爱甚至永乐元年二月十八日册封之国陜西巩昌府比至兄隐王请留西安以敦同气十五年薨寿三十四子恭宪王志■〈

  • 卷九十六 张丞相列传第三十六·司马迁

    张丞相苍者,阳武人也。【索隐】:案:县名,属陈留。【正义】:郑州阳武县也。好书律历。秦时为御史,主柱下方书。【集解】:如淳曰:“方,版也,谓书事在版上者也。秦以上置柱下史,苍为御史,主其事。或曰四方文书。”【索隐】:周秦皆有

  • 112.白痴皇帝·林汉达

    晋武帝和他祖父、伯父、父亲都是善于玩弄权术的人,可是他的儿子——太子司马衷偏偏是一个什么也不懂的低能儿。朝廷里里外外都担心,要是晋武帝一死,让这个低能儿继承了皇位,不知道会闹出什么乱子来。有些大臣想劝武帝另立

  • 胜鬘宝窟卷下(之本)·吉藏

    慧日道场沙门释吉藏撰世尊不受后有智者。上来广明二乘有畏。从此下第二会之入大。以有畏者。终趣无畏。就文有二。第一牒前二种四智。二从彼先所得地不愚法下。会小入大。牒四智者。由佛四智究竟。二乘四智不究竟。是

  • 瑜伽莲华部念诵法一卷·佚名

    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试鸿胪卿肃国公食邑三千户赐紫赠司空谥大鉴正号大广智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奉 诏译初入道场。至心顶礼忏悔发愿回向等已。即结莲华合掌印 两手指虚其掌。似未开芙蓉。诵一切法清净真言。印心额喉顶

  • 人生的智慧·叔本华

    亦译《生活的智慧》,19世纪德国唯意志主义哲学家叔本华重要伦理学著作之一。1890年出版。书中认为:人的命运自生开始就不能改变,只能在注定的生命线上展开自己,生命在什么位置就在什么位置,人唯一能做的是借助意志努

  • 江南经略·郑若曾

    兵书。明代郑若曾撰。全书共8卷。每卷又分二子卷,附图一百八十五幅,计十余万言。为作者在完成海防专著《筹海图编》后,为使“江海巨防相为表里”而续作的江防专著,为军事地理之作。其中有兵器总论、火器论、处置焰硝

  • 类篇·司马光

    字书。四十五卷。旧题宋司马光撰。实际是宋仁宗命王洙、胡宿、掌禹锡、张次立等人相继纂修的。宋治平三年(1066年)由司马光接代,已经成书,次年缮写完毕。宋宝元二年(1039年)丁度等人修纂《集韵》,因增字较多,不能与《

  • 洞真太一帝君太丹隐书洞真玄经·佚名

    洞真太一帝君太丹隐书洞真玄经。简称《大丹隐书》。撰人不详,约出放东晋。系早期上清派重要经典。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正一部。《洞玄灵宝三洞奉道科戒营始》卷5《上清大洞真经目》著录 《上清大有八素大丹隐书

  • 辽史纪事本末·李有棠

    纪事本末体辽代史书。清李有棠撰。李氏因《辽史》过于简略,记事重复,疏漏舛误之处多见,又因自袁枢首创纪事本末体,“嗣后沿作者多,历史俱备,惟辽、金尚觉阙如”,乃作此书。编纂工作始于光绪十年(1884),在任山峡江训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