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观察品第六之二

又诸如来。色无漏故受亦无漏。乃至行识亦无漏。又诸如来戒亦无漏。所有三昧智慧亦无漏。乃至解脱解脱知见亦无漏。如是乃至诸如来。诸如来所有言说。已说今说当说。及一切法斯皆无漏也。贤护。诸如是等一切佛法。智人能达。愚者莫知。彼若能作如是观时。一切诸法悉不可得。云何不可得。所谓谁能证也不可得。云何证也亦不可得。何缘证也亦不可得。彼能作是观已,如是入灭寂定分别诸法。亦不分别诸法。何以故?诸法无故。贤护。如火未生。或时有人发如是言:我於今日先灭是火。贤护。於意云何。彼人是语为诚实不。贤护答言:不也世尊,佛告贤护。如是诸法从本以来毕竟无得。云何於今乃作斯说。我能证知一切诸法。我能了达一切诸法。我能觉悟一切诸法。我能度脱一切众生。於生死中此非正言:所以者何。彼法界中本无诸法亦无众生。云何言度。但世谛中因缘度耳。贤护。於意云何。彼如是说得为实不。贤护答言:不也世尊,佛告贤护。是故彼诸善男子善女人。若欲成就无上菩提。乃至欲成缘觉菩提声闻菩提者,皆应如是观一切法。作是观时则入寂定。无有分别非无分别。何以故?贤护。彼一切法无所有不生。然彼定有分别即是一边。定无分别复为一边。然此二边所有。是无寂定非无寂定。无思量处无分别处。无证知处无经营处。无聚集处无思念处。无发起处。贤护。是名中道。所有数事处等但依世谛说故。

复次贤护。於彼真实第一义中。若中若边皆不可得。何以故?贤护。一切诸法犹如虚空。本来寂灭非断非常。无有积聚。无有住处。无可依止。无相无为无有算数。贤护。彼不可数云何为有。不可数故不入於数。不入数故乃至无有智算名言也。贤护。彼菩萨摩诃萨。如是观察诸如来时。不可执著。何以故?一切法无执著故。以无处所而可执著。亦无根本是可断绝。除灭根本故无依处。贤护。彼菩萨摩诃萨。当作如是思惟诸佛现前三昧。若如是见诸如来已,不应取著不当执持。何以故?贤护。一切诸法不可执持,犹如虚空体性寂灭。贤护。譬如金鎚安置火中。善作炉[W129]融消炼冶炽然毒热。又如铁丸新从火出炎赫炽然。有智之人不应执触。何以故?铁流金炽。触则炽然故。如是贤护。菩萨观佛不应取著。其事若此。是故菩萨观佛色时不应生著。如是观受乃至行识不应生著。又彼菩萨若观戒时亦不应著。如是观定乃至智慧解脱解脱知见亦不应著。何以故?夫取著者,终不能离生死苦法。以是苦法皆由取著故。是故菩萨观察如是诸如来时。不应生於取著之想。贤护。虽无取著。然应勤求诸佛世尊胜妙功德。所谓佛智。如来智。广大智。自然智。自在智。不思议智。难称量智。无等等智。一切智智。若欲求入如是智者,常当精勤思惟观察见佛三昧也。尔时世尊,为重明此义。以偈颂曰:

譬如明镜与油器,女人庄饰曜其形。愚夫於是生染心,处处驰骋为求欲。彼於无中颠倒想,不知是法虚妄生。彼欲炽火之所烧,斯妇起欲还自发。

若有菩萨作是念,是名无智著我心。菩提甘露在当来,我拔众生出重苦。第一义中无众生,世间独有生老死。诸法无形如水月,岂有菩提而可求。

众色形貌若镜像,如幻如炎如虚空。凡夫著想而受羁,彼辈虽缚空无实。若斯智者诸菩萨,知世颠倒故见真。了达无人谁受苦,彼则当成无上觉。

无意分别佛菩提,其心本来自明净。不见生死诸滓浊,彼证真实最胜尊。一切色法诸无漏,不可分别妄与空。灭除诸欲解脱心,如是知者证三昧。

初念诸佛无相身,後闻诸法本清净。如是思惟无馀念,证此三昧诚非难。常作空相而思惟,即能灭彼微尘聚。不分别成及与坏,一切外道失於中。

於一切色无分别,其眼虽睹不累心。彼见诸佛如日轮,法界世间挺超出。其心清净眼亦明,虽勤精进常在定。彼得多闻不可说,证此三昧真思惟。

若以不见证三昧,一切盲者应证知。亦不以见非不见,是中外道皆迷没。常离相想而思惟,见彼诸佛清净心。如是见已一切观,其人速成此三昧。

彼无地水及火风,亦非空界现前祝若欲观察一切佛,当想处座演妙音。如我今日宣妙法,心乐法者睹我身。彼应无复馀思惟,唯当想佛说法事。

如是专念莫他观,为求若斯多闻故。一心观我说此定,总持诸佛之所宣。无有一佛在过去,亦无现世及当来。唯此清净微妙禅,彼不可言证能说。

我於三界无上尊,为利世间故特出。念证诸佛菩提故,宣此三昧无等伦。若欲身乐及心乐,求佛功德不思议。乃至证彼妙菩提,要当修此胜三昧。

欲净深广多闻海,为众生故常勤求。彼应速去诸欲尘,要当修此胜三昧。若欲一生见多佛,见已恭敬复谘询。彼应速离勿生著,要当观此妙三昧。

是处无欲复无瞋,亦无愚痴与嫉妒。

又无无明及疑网,要当住此深寂禅。

猜你喜欢
  正法华经卷第十·佚名
  卷第四·佚名
  解脱道论 第六卷·佚名
  卷三·彭绍升
  大慧普觉禅师宗门武库·道谦
  唯识二十论一卷·世亲
  第二 比丘尼分别·佚名
  六度集经卷第三·佚名
  白云守端禅师语录卷下·守端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十一·玄奘
  卷四·佚名
  梵网经菩萨戒本疏第四·法藏
  佛说发菩提心破诸魔经卷下·佚名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四百二·欧阳竟无
  卷第四十八·志磐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十八回 黎素娘遇救重生 隆太君改书慰婿·萧晶玉

    却说秋月正要投河,只听得有人大叫:“秋月不可,我来了!”只见一人飞奔而来。秋月吃了一惊,吓的倒退一两步,月下看的明白,却是他老子江泰。原来这老头儿在县中当的个禁役,只因今日往亲戚家贺喜,惦着次日点卯,所以连夜

  • 西昆詶唱集序·杨亿

    唐二百八十年朝以诗取士士以诗为业童而习焉长而精焉其法同也其义同也其所读书同也所不同者时世先后风气淳薄而已初未有各树其説自立墙户者也歴来作家或以清真胜或以雅豓胜门庭施设各各不同究于三百六义之旨何尝不同归

  • 文苑诗格·白居易

    旧题唐·白居易撰 ○创结束为诗创须入意,解题目,然后放旷辞理。若为大诗,十六字一度结束。若为小诗,首末辞理相解,末句一时束,不难创意。○依带境为诗实在对属,今学者但知虚实为妙。古诗云:&ldqu

  • 卷十·本纪第十·脱脱

        圣宗一   圣宗文武大孝宣皇帝,讳隆绪,小字文殊奴。景宗皇帝长子,母曰睿智皇后萧氏。帝幼喜书翰,十岁能诗。既长,精射法,晓音律,好绘画。乾亨二年,封梁王。   四年秋九月壬子,景宗崩。癸丑,即皇帝位于柩前,时

  • 卷之一百七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第十册 天聪二年三月至八月·佚名

    第十册 天聪二年三月至八月十八日,朝鲜使臣十赍书至。书云:今边臣转致之来书,阅之惊讶。我国既与贵国誓天议和,容纳逃人,於义不合。故以逃来诸申,即行缚送,此贵国之所明知也。逃人亦知此事矣,孰肯潜来,自寻缚送之苦。既得来示,

  • 第六节公业·佚名

    第一 阄书合约字第二 再分阄书合同字第三 转典瓦店契字第四 起耕典水田契银字第五 杜卖尽根田契字第六 阄书约字第七 合约字第八 阄书字第九 遗嘱阄约字第一○ 分业阄书合约字第一一 阄书字第一二 嘱付字第一三 嘱分

  • 通志卷一百六十二·郑樵

    宋 右 廸 功 郎 郑 樵 渔 仲 撰列传第七十五隋刘昉 郑译 栁裘 皇甫绩 郭衍 张衡杨汪 裴蕴 袁充 王劭 李雄 赵煚 赵芬 王韶 元岩 宇文防 伊娄谦 李圆通【陈茂】郭荣 厐晃 李安【弟哲】杨尚

  • 卷四十七 蜀书二 吴主传第二·陈寿

    (孙权传)吴主孙权传,孙权,字仲谋。他的哥哥孙策平定江东诸郡时,他时年十五岁,被任命为陽羡县县长。曾被郡里察举为孝廉,州里推荐为茂才(秀才),代理奉义校尉。汉朝廷考虑到孙策远在江东,还能够尽臣子的职责交纳贡物,于是派遣使者

  • 侯·李延寿

    侯瑱,字伯玉,是巴西充国人。父亲侯弘远,几世都是西蜀的豪强。西蜀的贼徒张文萼占据白崖山,有部众万人,梁益州刺史鄱陽王萧范命令弘远征讨,侯弘远战死于战场。侯瑱坚决要求替父亲报仇,每次作战都当先锋,终于斩了文萼,从此远近知

  • 卷五十·纪昀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歴代职官表卷五十总督巡抚表总督巡抚国朝官制总督【正二品加尚书衔从一品】直一人【驻保定府】江南江西一人【驻江宁府】福建浙江一人【驻福州府】湖北湖南一人【驻武昌府】四川一人【驻成都府】陜

  • 南洋华侨与宗教·太虚

    ──二十九年四月在星嘉坡总商会讲──民十五、我曾到星洲的中华总商会演讲。过了十四年的今日再来演讲,见到南洋华侨种种的进步情形,非常欣幸!我国从民廿年九一八被敌寇侵入以来,全国国民在蒋委员长领导之下,的确大大的进

  • 阿毗达磨识身足论 第五卷·佚名

    阿毗达磨识身足论 第五卷提婆设摩阿罗汉造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因缘蕴第三之二有十种心。谓欲界系善心。不善心。有覆无记心。无覆无记心。色界系善心。有覆无记心。无覆无记心。无色界系善心。有覆无记心。无覆

  • 西方合论 第七卷·袁宏道

    西方合论 第七卷第七往生门夫究竟涅槃。唯除如来。二乘破有执空。假名寂灭。菩萨发真无漏。分破无明。何况劣根浅解。大海一滴。辄逞狂慧。断无后有。以恣情为游戏。以修行为缠缚。自杀杀他。何异酖毒。如佛在

  • 海底眼·佚名

    《海底眼》这是一本易卦六爻预测类书籍

  • 易音·顾炎武

    三卷,明清之际顾炎武撰。此书为顾氏《音学五书》之一。《五书》经三十年五易其稿而成,自言“据唐人以正宋人之失,据古经以正沈氏(约)唐人之失,而三代以上之音,部分秩如,至赜而不可乱”。他发现“卜筮之辞,多用音和,以便人之玩

  • 还丹至药篇·赝图

    还丹至药篇,原题“悟玄子贤芝膺图述”。一卷,收入《正统道藏》太玄部。据篇首作者序文,自称名膺图,字贤芝,号悟玄子。修炼五金八石二十余载而无成,后遇至人授以秘诀,始见神功。本篇中收录其七律诗十首,述修道之辛勤,叹真诀之难

  • 金刚般若经集验记·孟献忠

    简称《金刚经集验记》。佛教感应集。唐开元六年(718)孟献忠撰。三卷。是记述因诵持《金刚经》而获灵验的佛教故事书。全书分六篇:(1)救护篇,十九则;(2)延寿篇,十二则;(3)灭罪篇,三则;(4)神力篇,十六则;(5)功德篇,十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