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附錄

  正德刻本序

  萬曆重刻本序

  乾隆重刻本序一

  乾隆重刻本序二

  同治重刻本序

  快書刻節本草木子題詞

  ○正德刻本序

  言所由以立。學必擇而文。有經苟讎。夫道焉斯弊矣。道無弊也。弊必自諸子。老聃弊道德。揚子雲弊易。王通弊經。楊墨弊君父。荀卿弊性。韓退之儒者也。其稱孔墨相用弊。孔子記曰。君子多識前言往行以畜其德。涼於德者。肆言愈繁。而讎道愈力。支流蔓說。浸淫軋競。固趨之而固離之。蠱於心者眩其色。大抵然也。龍泉葉先生世傑。營道於古而役志也微。仕為巴陵簿。不以毀觚涉世。棄歸其鄉。著書數萬言。觀天之文與地之法。鬼神屈伸之故。禮樂明備之體。陰陽順逆之度。天人交與之徵。卉木蟲魚之候。器象沿革之制。農圃術技之末。幽幻玄怪之迹。窮檐委巷謠歌之語。冥搜賾攟。區物而辨才。綜百家之棼纇。列九域之風習。水堰而木栝之。畢屬夫燦然之道。蓋君子黜浮斂騖。勤以知服。擇之審而經是程。宜不猥以詞勝。噫。德其可占矣。昔長統憤而昌言作。王符隱而論次成。抑先生自序。顧有慕於虞卿之為者。無謂云乎哉。舊篇二十有二。今約為八。凡四卷。先生別號草木子。編因名焉。裔孫溥。以南司諫出牧福州。既卓樹其風聲。將昭厥先美。憲於有永。乃付梓工。而委予序其端。吾聞古之王者。欲知里巷風俗瑣細之言。於是乎有稗官之紀。王充譔論衡。蔡邕私為談助。富禁之臠。而國盛異人。先生之惠流矣。正德丙子夏四月既望。鐵橋道人南海黃衷序。

  ○萬曆重刻本序

  余時繙閱往籍。見稱引草木子者。詞簡而理當。旨玄而味雋。知為勝國時人。而不知其姓名里族。又不得盡讀其書。每以為恨。丙午夏日。抱痾園居。龍臺俞丈手是編示余。余喜不寐。據梧讀不休。其為書雖不饒。顧上自璣衡堪輿。下至醫卜農圃昆蟲卉木。亡不探玄奧。析精微。發前人之所未發。可以證經補史。子產所謂博物之君子非耶。世之學者。高談性命。至耳目所覩記。反弗得其梗槩。往往以不屑藉口。夫聖門修齊治平。不能外格致。仲尼亦言多識禽獸草木之名。夫禽獸草木。格致中事也。格致即道學也。自夫逃之玄虛而世無實學矣。奈何以此疵草木子也。元人以夷狄入中國。其典章文物。亦不足道。第一代正統。旁無可繫。葉公居元之世。為元之人。舍元事其誰談乎。且元事無所考見。一時作史者博採野記以修實錄。又可以道元鄙哉。余故敍而刻之。以為博雅者之一助云。茸城後學林有麟撰。

  ○乾隆重刻本序一

  世傑葉先生著述甚富。草木子四卷。裔孫方伯名溥者明正德年鏤板行世。黃鐵橋之序。尚矣。庚辰冬。遇龍宰龍泉。既訪無嫡嗣。其太玄本旨本草節要等書亦不存。久之始得草木子殘篇。非朱太史竹垞表之。世烏知有葉子哉。嗚呼。葉子學問極博。功歸主靜。黃朱二公備述之。愚何贅。三復之下。魚豕未全校正。謹闕以付梓。俟高明焉。獨怪草木子與郁離子同郡。龍門子同時。而顯晦逈別。天將各有位置焉。而非人所能知也。使草木子參贊樞密。新一朝之典制。措施當不讓郁離子。即不然。珥筆翰苑。纂修元史。必不至斷爛朝報。又豈亞龍門子乎。天胡然使黯淡空山而徒成一家言也。草木子說理透宗。多發先儒未發之精蘊。至論元時得失。綱舉目張。直追朱子。且其立言更有難者。目擊洪武之嚴刑。及一切授時作樂。深慨於中。而勝國遺規。誰鑒誰因。寓小雅之思於簡端。迄今可覆而按也。竊嘗歎著述之弊有二。非忿世則自矜。其原生於驕吝。雖莊列尚不免。況餘子乎。而草木子曾有是乎。然則天蓋不使其見用於當時而留有用於百世。又非郁離龍門二子所得專美於浙東也。龍邑夙產名賢。水心味道二葉子俱徙永嘉。世欲識其山雄水秀。且觀草木子。然而草木子深遠矣。乾隆二十七年歲在壬午清和月。知龍泉縣事關中後學蘇遇龍德水敬題。

  ○乾隆重刻本序二

  草木子八篇。明初龍泉葉靜齋先生著。先生事實今載明史儒林。其書博大精深。能括天地人物古今載籍之奧而洞其源。於學術政治制度風規是非得失。確有至理。法戒炳然。為兩漢後成一家言所罕及。先生碩學奇才。固與章三益葉景淵胡仲淵季彥文輩同學於大儒王綱叔稱高第弟子者也。士每患遇非其時。雖抱負非常。卒不為當世用。又或生非其地。聲名不彰。乃適當明祖開基。風虎雲龍。策力羣萃。用賢惟恐不及。最重曰四先生。括蒼實居其三。同門士聯袂升庸。文武惟其所用。幾與河汾比盛。而先生僅得巴陵一簿。無罪放黜。以終其身。著數萬言。猶自謂與草木同腐。悲夫。天生此碩學奇才於用賢之時。多賢之地。而亦究一無所展。豈非命乎。先生知命自安。以康節觀物為後學開格物窮理盡心知性之坦途。以濓溪主靜為自昔聖功悟一本萬殊人道天道之根柢。其著書由窮愁起而實不為窮愁剋。真君子儒也。身為君子儒。又何論遇不遇哉。是書刻於正德丙子。有黃鐵橋序。歲久板失。今賢令蘇君德水手校定。序以付梓。後學讀二序則思過半矣。乾隆壬午季秋。天台齊召南息園甫書。

  ○同治重刻本序

  括蒼環郡皆山。上應少微。其間故多隱君子。郡乘人物志采輯藝文。唐以前書缺有間。自宋迄明。著作不下數十百家。刊行海內。識者珍之。第世遠年湮。風霜剝蝕。大率簡斷編殘。近復遭粵匪蹂躪。茫茫墜緒。幾剩劫灰。同治庚午秋。余來守是邦。知各邑代有名賢。而葉氏尤盛。水心味道兩先生學術。傳播儒林。早為當世所宗。倘名山石室呵護有靈。或得搜羅。藉資探討。未可知也。乃博訪周諮。久之得前明葉子世傑草木子四卷。循繹數過。其體裁逼近老莊義理。發揮經傳。蓋本格致之真修。紹關閩之正學。探賾索隱。原始要終。逈非小儒末學所能窺其涯涘。其他著述甚富。如太玄本旨本艸節要諸書。散佚無存。茲則吉光片羽也。人謂先生負震世絕俗之才。不得大展其用。卒以巴陵一尉深自韜晦。復就非罪之逮。遭際甚不偶矣。然而是書終不磨滅。則其遇既與左遷後先一轍。而草木子亦與史國今古流傳。安知非造物以不朽之名厚報之也哉。爰重為鐫板。俾括人士仰先正典型。不忘服習。而窮通顯晦。均不足以介其懷。斯誠君子之為也。同治十三年甲戌仲冬月。知處州府事潘紹詒譔。

  ○快書刻節本草木子題詞

  葉子奇作是書。不下四萬言。拔其尤語。不滿三千字。而陰陽五行。聖賢仙佛。民物夢覺。靡不徹奧。駕韓軼管。暢呂測莊。有書如此。何患不增秦漢之色。曷以取數之少也。譬之鬬草者。翠芸朱草出。而餘莖雖美。皆蔓蕪矣。譬之採木者。瓊枝玉樹出。而餘榦雖嘉。皆惡陰矣。子草木子其翠芸朱草瓊枝玉樹也。得其所以子草木者。即得其所以取草木子者也。草木其人。不草木其言。取言於草木之人。不因其人以為草木之言。予故得盡其翠芸朱草瓊枝玉樹也。問草木子曰。飛昇有術乎。曰天上實無著處。予且問草木子曰。子草木有術乎。必將曰草木實無著處。去其子而取其草木。幷去其草木而取其言。言存而子存。子存而草木亦存。地下有著處矣。天上何難飛昇以往乎。斯言也。起莊生而問之。是以草木取草木以馬喻馬之說也。閔景賢識。

  草木子

  附錄:

  草木子四卷(兩江總督採進本)

  明葉子奇撰子奇有太元本旨已著錄考子奇所著諸書有範通元理二卷詩十六卷文二十卷本草醫書節要各十卷齊東野語三卷又餘錄若干卷紀元季明初事最詳今惟太元本旨及此書存此書黃衷序云二十二篇鄭善夫序又云二十八篇正德丙子其裔孫溥以南京御史出知福州重刻之約爲八篇曰管窺曰觀物曰原道曰鉤元曰克謹曰襍志曰談藪曰襍爼每二篇爲一卷卽此本也善夫序又云舊本今纂爲四野語今纂爲二併曰草木子則似此四卷已合野語爲一書然四卷二卷當爲六卷不當爲八卷野語今無别本無由質其異同莫之詳也子奇學有淵源故其書自天文地紀人事物理一一分析頗多微義其論元代故事亦頗詳核惟賈魯勸托克托開河北水田造至正交鈔求禹河故道功過各不相掩子奇乃竟斥之爲邪臣則不若宋濓元史之論爲平允也書前有子奇自序題戊午十一月乃洪武十一年卽子奇罷巴陵主簿逮繫之嵗比書葢其獄中所作云(四庫全書總目·子部·雜家類)

  太元本旨九卷(江蘇巡撫採進本)

  明葉子奇撰子奇字世杰號靜齋龍泉人明初以薦官巴陵縣主簿揚雄以元擬易卷首所列舊圖具七十二候晁說之易元星紀譜亦以星候爲機括子竒獨謂太元附會律厯節候而强其合不無臆見厯舉所求而未通者八條以明未足盡易之旨而又稱其能自成一家之學在兩漢不可多得因别爲詮釋以正宋陸舊註之訛蓋亦如說易之家廢象數而言義理也考太元大意雖不盡渉乎飛伏互應與焦京之說冇别然漢書雄本傳稱元首四重者非卦也數也其用自天元推一晝一夜陰陽數度律厯之紀九九大運與天終始與太初厯相應亦有顓頊之厯焉漢儒所述其說至明子奇必以爲不協律厯其說殊戾然元文艱澁子奇能循文闡發使讀者易明亦有一節之可取數百年來註是書者寥寥存以備一家可也(四庫全書總目·子部·術數類)

  草木子序  (明)鄭善夫 撰

  (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少谷集卷九)

  草木子葉子竒氏栝人博物洽聞達於古今生元季詭時匿徳於龍泉之槎溪立言以昭厥志人亡識者所著有範通玄理太玄本旨各二巻詩十有六巻文二十巻本草醫書節要各十巻齊東野語三巻草木子二巻草木子成於洪武戊午狴犴中稽上下之儀星躔之軌隂陽五行生尅之運海嶽浸瀆異域希乏之物神鬼伸屈之理草之變魚蟲之尤律歴推歩易衍之大宗釋老禮制之書而之於六籍之緒大歸同焉野語記時事失得荒兵災異而文弗避而義則則乎春秋古稱虞卿非窮愁不能著書草木子其善窮哉草木子云者草計時木計歳以况其生而傷乎其言之立也或曰草木子劉基宋濓時人詳觀誠意集未之及者而濓叙太玄本旨似不心贊其能夫二子者亦蔽賢乎哉凡人賤近而貴逺知者相世機則掩其識昔揚雄譔太玄法言與州箴以比迹聖人當時雖劉歆輩號稱知已亦拙其書顧乃盛傳於後世好竒者以為奥於孟軻然玄實失之滯法言州箴亦多迂謬今觀草木子其義至精論甚正使遇賢知者闡而張之走揚子矣其與法言太玄並傳復何嫌耶而或者又以惟鯊胎生無無華之實胎卵濕化貴賤之類病之是惡足以累其成哉舊本凡二十八篇今纂為四野語凡三巻今為二其七代宗子溥殺青而行之并曰草木子古語云傳先之美仁也刻成晉安鄭善夫為序正徳丙子夏日

  葉子竒兩浙名賢録字世傑龍泉人至正庚寅以薦試方州中第四人退隐不仕明初浙江行中書省以學行薦廷試高等授岳州巴陵簿尋致仕卒子竒少穎悟壯游王剛叔門聞理一分殊之旨乃知聖賢之學不貴多聞以静為主因自號曰静齋所著有範通元理草木子等書(四庫全書·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浙江通志卷一百七十七)

  葉子竒傳  (清)朱彞尊 撰

  (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曝書亭集卷六十三)

  葉子竒字世傑龍泉人用薦授巴陵主簿嘗作太玄本旨究通衍皇極之説儒者稱之洪武十一年春有司祭城隍神羣吏竊飲豬腦酒縣學生發其事子竒適至以株連就逮獄中用瓦磨墨有得輒書事釋家居續成之號草木子其書稽上下之儀星躔之軌律厯推步之驗隂陽五行生尅之運海嶽浸瀆戎貊希有之物神鬼伸屈之理土石之變魚龍之怪旁及釋老之書而歸于六籍兼記時事失得兵荒菑異曰草木子者以草計時以木計嵗以自况其生也里人王毅者字剛叔従許謙游受理一分殊之旨子竒學于毅歎曰聖賢之學不貴多聞以静為主因自號曰静齋

猜你喜欢
  卷一·佚名
  卷第二上·朱熹
  读书録卷八·薛瑄
  卷六十八·湛若水
  卷十八·汪克宽
  读诗私记原序·李先芳
  春秋輯傳卷六·王樵
  卷八·魏了翁
  卷十五目录·乾隆
  卷三·王安石
  楊仁山居土傳·欧阳竟无
  卷之五·张居正
  复徐兆熊先生书·太虚
  因明概论·太虚
  卷第二十八·智旭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干尚书文传(仁里漫稿)·顾嗣立

    文传,字寿道,号止斋,平江吴人。父雷龙,乡贡进士。先世以武弁入官,而力教其子以文易武。故雷龙两举进士,生文传,乃名今名以期之。用举者为吴及金坛两县学教谕,饶州慈湖书院山长。延佑科举法行,首中江浙乡贡,明年会试乙科,授同知昌

  • 卷六·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千叟宴诗【乾隆五十年】卷六预宴九十四人诗一百八首【防领】刘 嵦【年六十三】史册饶他莫并肩我皇文德洽垓埏四编诗集澜观海七阁全书日丽天学启塞垣涂二万讲临璧水士三千舜歌尧戒丰岐鼓史册饶他莫并

  • 卷八十一·曹学佺

    <集部,总集类,石仓历代诗选>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八十一 明 曹学佺 编 晩唐八 刘驾【字司南江东人】 皎皎词 皎皎复皎皎逢时即为好高秋亦有花不及当春草班姬入後宫飞燕舞东风青娥中夜起长叹月明里 苦寒吟

  • 无名氏词作鉴赏·佚名

    ●长相思 无名氏 去年秋,今年秋。 湖上人家乐复忧,西湖依旧流。 吴循州,贾循州。 十五年间一转头,人生放下休。 无名氏词作鉴赏 诗言志,词言情。然而这首词却独树一帜,以词进行讽刺,在唐宋词也极为鲜见,但在讽喻中不见尖酸刻

  • 曹邍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曹蕤(生卒年不详)字择可,号松山,贾似道客,尝为御前应制。赵万里《校辑宋金元人词》辑有《松山词》一卷。 ●玲珑四犯·被召赋荼 曹邍 一架幽芳,自过了梅花,独占清绝。 露叶檀心,香满万条晴雪。 肌素将洗铅华,似弄玉、

  • 列传第六十六 孙绍 张普惠·魏收

    孙绍,字世庆,昌黎人。世仕慕容氏。祖志入国,卒于济阳太守。父协,字文和,上党太守。绍少好学,通涉经史,颇有文才,阴阳术数,多所贯涉。初为校书郎,稍迁给事中,自长兼羽林监,为门下录事。朝廷大事,好言得失,遂为世知。曾着《释典论》,虽

  • ◎周越然专卖性噱头·佚名

    文坛有一个周越然是耻辱,作为一个作家,起码得有二个条件:一、文笔美,二、思想佳。我们的周老先生呢,本来不过是商务印书馆的英文编辑,一手白话文写得似通未通,平时不出来,反而在所谓&ldquo;大东亚文学运动&rdquo;时出来了。老

  • 第一八七具领状光绪九年十一月二十二日一一四○三—一一·佚名

    新竹县东、西班荼房头役刘福、林谨,具领光绪九年秋季分工食银具领状台下东、西班茶房头役刘福、林谨,今当大老爷台前,领光绪九年秋季分工食纹库参两壹钱,扣除补平银壹钱捌分陆厘,尚领实银贰两玖钱壹分

  • 五七五 贵州巡抚图思德奏遵旨查办颜季亨着《九十九筹》情形折·佚名

    五七五 贵州巡抚图思德奏遵旨查办颜季亨着《九十九筹》情形折乾隆四十三年十二月二十二日贵州巡抚臣觉罗图思德跪奏,为遵旨查办,先行奏覆事。本年十二月二十日承准大学士 公阿桂、大学士于敏中字寄,乾隆四十三年十二月

  • 杜伏威传·欧阳修

    杜伏威,齐州章丘县人。少时豪爽放荡,不治产业,和同乡辅公礻石约为生死之交。辅公礻石多次偷窃姑家牧羊,以馈赠杜伏威,因州县捕捉急切,以故一起逃亡江湖为盗,时年仅十六岁。杜伏威狡猾而多谋略,每次抢劫,群盗采用其策总是见效。

  • 卷七 离娄章句上·孟子

    一孟子曰:“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员: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今有仁心仁闻而民不被其泽,不可法于后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故曰,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诗云:‘不愆

  • 卷十五 卫灵公第十五·邢昺

    [疏]○正义曰:此章记孔子先礼后兵,去乱就治,并明忠、信、仁、知、劝学,为邦无所毁誉,必察好恶。志士君子之道,事君相师之仪,皆有耻且格之事,故次前篇也。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孔曰:“军陈行列之法。”)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

  • 修身第六十一(缺)·管仲

    失传

  • 法言義疏十四·汪荣宝

      或問:「秦伯列為侯衛,〔注〕在外候望,羅衛天子。卒吞天下,而赧曾無以制乎?」曰:「天子制公、侯、伯、子、男也,庸節。〔注〕庸,用也;節,節度也。節莫差於僭,僭莫重於祭,祭莫重於地,地莫重於天,〔注〕既盜土地,又盜祭天。則襄、文

  • 卷四·姚舜牧

    <经部,诗类,重订诗经疑问> 钦定四库全书 重订诗经疑问卷四 明 姚舜牧 撰 小雅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傚我有旨

  • 佛说宝网经全文·佚名

    西晋月氏三藏竺法护译闻如是,一时佛游维耶离猕猴水边交路精舍。与大比丘众俱。比丘六万皆阿罗汉。菩萨三十亿悉一生补处。慈氏菩萨等二生补处三生补处。四生五生十生补处。十八生二十生三十生四十生补处。五十生百生补

  • 明夷待访录·黄宗羲

    文集。清初黄宗羲(1610—1675)撰。一卷。宗羲有《南雷文定》已著录。此书因具有明显的民主主义思想,乾隆间列为禁书。全书分为原君、原臣、原法、置相、学校等十三目,二十一篇。“明夷”取自《周易》卦名,象征火入地

  • 大品经游意·吉藏

    一卷。唐代释吉藏撰。《大品经游意》是对《大品经》,全称《大品般若》的注解。汉土行般若始于曹魏朱士行,他甘露五年(260)由梵僧羯磨受戒,于洛阳讲道行般若,后西行于阗得正本九十章送归内地。晋泰始五年(269),竺叔兰、无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