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君子有三变

【原文】

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①,即②之也温,听其言也厉。”

【注释】

①俨然:庄重。②即:接近。

【译文】

子夏说:“君子给人的印象有三种变化:远远望去非常庄重,接近后却感到温和可亲,听他说话又觉得很严厉。”

【读解】

这是说到一个人的形象问题,尤其是做领导人的形象。

一个人的外在形象往往给人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所谓“第一印象”更是异常重要。根据子夏的看法,君子的“第一印象”最好给人以庄重的感觉。不过,“第一印象”后,当他与你深入接触时,“第二印象”应该是和蔼可亲,而不是老板着面孔的。至于“第三印象”,即谈起话来,语言应该是严厉而有威信,这样才能够使人畏服。

就我们的理解来看,子夏的确是在教我们如何去做一个领导人,尤其是到一个新单位去工作的领导人。作为一个普通人,倒没有必要如此处心积虑地去注意自己的形象。不过也有一点值得我们吸取、就是一个人要注意自己的形象变化,不要时时处处都给人一个老面孔,尤其是板着脸的老面孔,让人一看到你就想起阴天,沉闷压抑,连笑都笑不出来。如果真是这样,那你的群众关系,你的人际交往就要出问题了。因为我们看到,就是一个堂堂的正人君子,不也只是“望之伊然”,真正与他接触,也应该是“即之也温”吗?

当然,反过来说,如果一个人整天嘻嘻哈哈,处处吊儿郎当,从来没有一个“俨然”的时候,那也是很成问题的了。

归结起来说,形象要有所变化,精神也要有所调节。这倒恰好使我们想起了毛泽东的教导:“团结,紧张,严肃,活众。”

难道不是这样的道理吗?

猜你喜欢
  卷十六 十六之五·孔颖达
  卷二十四(宣十三年至十八年)·孔颖达
  慎大览第三·吕不韦
  管子补注卷十·刘绩
  花言巧语的人没有仁德·孔子
  第一篇 道的性质 第五章 天地·林语堂
  卷一·杨甲
  卷二十六·吕祖谦
  杂篇·说剑第三十·庄子
  卷二十·易祓
  《礼记》简介·戴圣
  墨子卷十二·墨子
  卷四百一十二·佚名
  卷一·佚名
  佛说观佛三昧海经卷第十·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二十五出 病禳·孟称舜

    〔丑上〕受人之托,必当忠人之事。我替申家官人说亲不遂,官人因而成病。悄地唤我商议,意待再去见小姐。怕老员外不允,托我对员外说,唤个师婆禳解。那时只云中鬼,到外方躲避才好。为此特和张师婆母子商量去。〔外旦上〕【水底

  • 卷一·王蕴章

    《彭城三秀集》,钱氏所刊。一为吴夫人黄,字文裳,著有《荻雪》集;一为沈夫人榛,字伯虔,著有《松籁阁遗稿》;一为蒋夫人纫兰,字秋佩,著有《绣余诗存》。姑负相承,世传风雅。吴夫人为明塞庵相国子妇,籧庵驾部女,适

  • 卷二十 古今人表第八·班固

    自书契之作,先民可得而闻者,经传所称,唐、虞以上,帝王有号谥。辅佐不可得而称矣,而诸子颇言之,虽不考虖孔氏,然犹着在篇籍,归乎显善昭恶,劝戒后人,故博采焉。孔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又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未知,焉得仁?”

  • 卷二百二十四·表第十五·脱脱

        宗室世系十      《宋史》 元·脱脱等

  • 卷八十四·志第五十一·柯劭忞

      ○礼四   △宗庙上   宗庙祭享之礼,割牲、奠马潼,以巫祝致辞,盖蒙古旧俗也。世祖中统元年秋七月丁丑,神位于中书省,用登砍乐,遣必阇赤致祭焉。必阇赤,译言典书记者。十二月,初命制太庙祭器,法服。二年九月庚申朔,徙中

  • 卷三百七十九 元祐元年(丙寅,1086)·李焘

      起哲宗元祐元年六月戊子盡是月庚子   六月戊子,詔:新復州縣知州、軍並堂除選,餘吏部選。   司諫王巖叟言:「伏睹三月二十八日聖旨,其見任職事官有舊帶待制已上職者,並還舊職。竊見兵部尚書王存舊帶龍圖閣直學士權知

  • 卷第三十四·胡三省

    汉纪二十六〔起柔兆执徐(丙辰),尽着雍敦牂(戊午),凡三年。〕《孝哀皇帝中》建平二年〔(丙辰、前五)〕①春,正月,有星孛于牵牛。〔晋天文志:牵牛六星,天之关梁,主牺牲事。孛,蒲内翻。〕②丁、傅宗族骄奢,皆嫉傅喜之恭俭。又,傅太后欲求

  • 卷之二百三十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今献备遗卷二十三·项笃寿

    (明)项笃寿 撰杨瑄杨瑄字廷献江西丰城人景泰甲戌进士拜监察御史天顺初印马畿内民羣诉曹吉祥石亨夺其田瑄具以闻并言其怙宠擅权之罪诏称瑄敢言称职命吏部记其名时彗孛连见二凶势益张瑄与同官谋劾之事先泄亨与吉祥合谋上

  • 三九三 浙江巡抚三宝奏缴续获应毁书籍暨《大义觉迷录》折·佚名

    三九三 浙江巡抚三宝奏缴续获应毁书籍暨《大义觉迷录》折乾隆四十二年六月二十日新授湖广总督 浙江巡抚臣三宝谨奏,为续经查缴应毁各书,委员汇解,恭折奏闻事。窃臣凛遵谕旨,将应毁触碍各书,务期查收尽净,不使稍有遗存。除

  • 六朝通鉴博议卷七·李焘

    (宋)李焘 撰魏主在瓜步遣使求和请婚江湛曰夷狄无亲许之无益元嘉二十七年十二月庚午魏主至瓜步坏民庐舍及伐苇为筏声言欲渡江建康震惧上登石头城有忧色谓江湛曰北伐之计同议者少今日士民劳怨不得无惭贻大夫之忧予之过也

  • 史记集解卷十一·裴骃

    宋 裴骃 撰史记十一孝景本纪第十一孝景皇帝者【汉书音义曰讳啓】孝文之中子也母窦太后孝文在代时前后有三男及窦太后得幸前后死及三子更死故孝景得立元年四月乙卯赦天下乙巳赐民爵一级五月除田半租为孝文立太宗庙令

  • 宋微子世家第八·司马迁

    王连升译注【说明】商朝末年,商纣王荒婬无道,庶兄微子启、箕子和王子比干谏而不听,微子逃走、箕子佯狂为奴。王子比干以强谏故,被剖腹而死。孔子称他们为“殷之三仁”。周武王灭商后,访微子与箕子,并找到了他们。

  • 卷一百十六·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明会典卷一百十六兵部十一仪仗诸司职掌凡皇太子亲王出入合用仪仗依制陈导如有损坏移咨工部如法修饰皇太子仪仗诸司职掌金交椅一把脚踏全 金盆罐一副手巾全红紵丝拜褥一条  青孔雀扇六把青花扇四把  

  • 卷十三·王安石

    <经部,礼类,周礼之属,周官新义  钦定四库全书周官新义卷十三    宋 王安石 撰夏官二大仆掌正王之服位出入王之大命掌诸侯之复逆王眡朝则前正位而退入亦如之王眂朝眂治朝也建路鼓于大寝之门外而掌其政以待达穷

  • 卷第一百八·佚名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一百八五百大阿罗汉等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智蕴第三中修智纳息第四之四诸结法智断彼结灭法智作证耶。乃至广说。问何故作此论。答为止他宗显正理故。谓或有执。无间道断诸结得。解脱道证彼灭

  • 摄大乘论释 第六卷·世亲

    摄大乘论释 第六卷世亲菩萨释陈天竺三藏真谛译释应知胜相之二十五卷成论曰。云何得知此依他性。由分别性显现似法。不与分别性同体释曰。此问言分别性显现似法。此似法不离依他性。应与依他性同体云何言不同体

  • 正经·宋宗元

    《正经》,初名《巾经纂》。作者宋宗元,字鲁儒,号悫庭(一号光少,又号梅花铁石主人),清代元和(今江苏苏州)人。生于康熙四十九年(1710),卒于乾隆四十四年(1779),享年七十岁。《正经》涉及了从初步仕途应具备的社会人生积累,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