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十七

<经部,诗类,诗总闻

钦定四库全书

诗总闻卷十七

宋 王质 撰

生民

一章

厥初生民时维姜嫄

大率推本所从来多曰生民如绵民之初生此二句总起辞自此以下始列辞

生民如何克禋克祀以弗无子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载震载夙载生载育时维后稷

此总言后稷所以生也祀禖之时履帝之迹敏歆皆动意也若有相感者也

二章

诞弥厥月先生如达不坼不副无菑无害以赫厥灵上帝不宁不康禋祀居然生子

弥月受胎盈月也先生长子也所谓无子方有子也有孕在胎则母肌肤多裂疾病多生今姜嫄无之然不安者以有感而无实居然有子惧为人所疑也

三章

诞寘之隘巷牛羊腓字之诞寘之平林防伐平林诞寘之寒冰鸟覆翼之鸟乃去矣后稷呱矣

惟其不安所以不敢育也

四章

实覃实訏厥声载路诞实匍匐克岐克嶷以就口食既长大则有知识自就人求食言犹不肯育也

蓺之荏菽荏菽斾斾禾役穟穟麻麦幪幪瓞唪唪自能就食即能蓺种言天性也

五章

诞后稷之穑有相之道茀厥丰草种之黄茂实方实苞实种实褎实发实秀实坚实好实頴实栗即有邰家室人疑其不习而自能故知天相也今比就食初能之时又加进也其母始即其地成其家姜嫄有邰氏之女也当是后稷婚母党邰城在漦县氏引此诗以为后稷之封邑

六章

诞降嘉种维秬维秠维穈维芑恒之秬秠是获是畆恒之穈芑是任是负以归肇祀

方任农事供国祀帝舜命播谷之时也见书

七章

诞我祀如何或舂或揄或簸或蹂释之叟叟烝之浮浮载谋载惟取萧祭脂取羝以軷载燔载烈以兴嗣嵗自后稷未播谷之前民多阻饥祀亦不举至此始以所登之禾治为祀神之礼今嵗如此来嵗复然永为不易之法也

八章

卬盛于豆于豆于登其香始升上帝居歆胡臭亶时帝所歆歆其臭也何其臭之信得时言以时种敛故其臭多芳也总以黍稷结郊社

后稷肇祀庶无罪悔【止】以迄于今

自后稷肇祀天下之人无罪无悔至于今皆安盖无饥则自向善也皆由后稷肇之此诗两称肇祀言前此未有也

闻音曰嫄鱼伦切祀养里切子奬里切夙相即切育越逼切达徒对切害暇憩切林自与切林叶上下四句中之字各与末之字相叶但读句至中之字少止单举隘巷平林寒冰则之字自显去起居切訏虚虑切匐蒲北切嶷鱼极切幪莫孔切唪布孔切道徒厚切草子苟切茂莫口切苞补掫切好许候切秠孚鄙切畆满罪切负簿猥切祀养里切揄夷周切蹂而由切叟所留切軷蒲昧切烈力制切时上纸切以今单结

闻事曰妇人初诞子最难俗谓之头首既先生而又易亦表异也如读作而古字多用此不必作形似之如羊子之达

闻字曰腓肥也音肥言字之而肥也覆拥也音阜言以翼而拥也腓字覆翼倒用亦下语之法此诗两节最大一后稷初生一国祀初肇两节皆作如何起辞问之其下布辞甚多问而发之则从容条畅此亦下语之法

闻用曰肇祀郊祭也而言郊祭甚略言社祭颇详自浮浮已上郊祭也自载谋以下社祭也言载谋载惟者郊祭已毕

行苇

一章

敦彼行苇牛羊勿践履方苞方体维叶泥泥戚戚兄弟莫逺具尔或肆之筵或授之几

二章

肆筵设席授几有缉御或献或酢洗爵奠斝醓醢以荐或燔或炙嘉殽脾臄或歌或咢

三章

敦弓既坚四鍭既钧舍矢既均序宾以贤敦弓既句既挟四鍭四鍭如树序宾以不侮

四章

曽孙维主酒醴维醹酌以大斗以祈黄耉黄耉台背以引以翼寿考维祺以介景福

既醉

一章

既醉以酒既饱以德君子万年介尔景福

此人臣之辞君子斥王者也古人醇质未拘万年之文然归君上为多

二章

既醉以酒尔殽既将君子万年介尔昭明

三章

昭明有融高朗令终令终有俶公尸嘉告

公而为尸者也此毕祀饮福也两章皆言既者尽其礼竟其事令终亦然故知是毕祀之时

四章

其告维何笾豆静嘉朋友攸摄摄以威仪

此以下皆嘉告之辞一摄朋友先宾也二锡孝子次嫡嗣也三锡祚又次庶嗣也四及臣仆又次羣臣也五厘女士并及外孙子也又次外族也

五章

威仪孔时君子有孝子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六章

其类维何室家之壸君子万年永锡祚

七章

其维何天被尔禄君子万年景命有仆

八章

其仆维何厘尔女士厘尔女士从以孙子

厘臣以女者下嫁也

闻音曰福笔力切明谟郎切俶尺叔切告姑沃切嘉居何切仪牛何切时上纸切子奬礼切壸苦俊切士鉏里切

总闻曰以酒为重以食为轻人之常情又文势如此则

语健而意长若以德为食韵既叶字亦整然古人措词常若有更易参次葛覃薄污我私薄澣我衣私不可以配衣采菽赤芾在股邪幅在下下不可以配股都人士带则有余髪则有旟余不可以配旟鳬鹥尔酒既湑尔殽伊脯脯不足以配湑诗多如此亦非有意而然盖承袭习惯所致也

鳬鹥

一章

鳬鹥在泾公尸来燕来寜

此必出都城至泾水防观之间燕饮之际所见者也古礼凡饮必祭先凡祭必有尸泾水出开头入渭安定有临泾及泾阳县下章称沙水旁曰沙称渚水中小洲曰渚称潨水外之高者曰潨称亹山絶水曰亹皆谓泾也大率此诗以泾为主

尔酒既清尔殽既馨公尸燕饮福禄来成

二章

鳬鹥在沙公尸来燕来宜尔酒既多尔殽既嘉公尸燕饮福禄来为

三章

鳬鹥在渚公尸来燕来处尔酒既湑尔殽伊脯公尸燕饮福禄来下

四章

鳬鹥在潨公尸来燕来宗既燕于宗福禄攸降公尸燕饮福禄来崇

公尸之中又其最尊者也待最尊之尸异于以次之尸故稍别其辞不与前后相埓

五章

鳬鹥在亹公尸来止熏熏防酒欣欣燔炙芬芬公尸燕饮无有后艰

所受之福禄皆今之福禄也愿自是以后勿艰于锡福言常如今也

闻音曰沙桑何切莎与娑并以沙得音宜牛何切嘉居何切为吾禾切下后五切降乎功切亹眉贫切艰居银切

闻迹曰亹读如浩亹之亹水流峡防若门也浩亹水出西塞至允吾入湟水至上邽入泾水

总闻曰有尸必有祝凡此称酒殽及福禄者皆嘏辞也

假乐

一章

假乐君子显显令德宜民宜人【止】受禄于天保右命之自天申之

唐讳皆改民为人民人众之通称不必分安民官人也

二章

干禄百福子孙千亿穆穆皇皇【止】宜君宜王不愆不忘率由旧章

先美后劝也君君国王王天下皆当守先世旧法也

三章

威仪抑抑德音秩秩无怨无恶率由羣匹受福无疆四方之纲

先劝后美也

四章

之纲之纪燕及朋友百辟卿士媚于天子不解于位民之攸塈

全美也君燕其臣臣媚其君固足为乐君勤于君之位臣勤于臣之位然后民安于民之所然后为乐也闻音曰天铁因切命弥并切福笔力切友羽轨切闻训曰今以媚为谄昔以媚为悦为爱郑氏爱也许氏説也诗两称媚于天子其他媚兹一人媚于庶人上下皆通为美称也

闻句曰前两章各三句一叶后两章四句一叶两句一叶吴氏以为或不用韵盖每二句为一读所以不叶也故谈诗不可拘定律

总闻曰此诗皆媚上之辞反覆寻之非苟为媚者也

公刘

一章

笃公刘

公刘自邰迁豳而终能变旧渐至成邦者非厚何以致之此以下皆厚之迹也

匪居匪康乃埸乃疆乃积乃仓乃裹糇粮于槖于囊思辑用光

行不敢居居不敢康居有积行有赍此所以相与辑而不散且有光也总言行居之大槩也

弓矢斯张干戈戚扬爰方启行

此整众迁豳也

二章

笃公刘于胥斯原既庶既繁既顺乃宣而无永叹陟则在巘复降在原

此诗于京斯依于豳斯馆例而推之胥恐是地名姑臧有揟次孟氏音子如反疑此胥也

何以舟之维玉及瑶鞞琫容刀

虽君民杂行而上下有辨者衣服有异也此亦示众不慢不媟之道也

三章

笃公刘逝彼百泉瞻彼溥原乃陟南冈乃觏于京京师之野于时处处于时庐旅于时言言于时语语

此相都也京地名在上郡杜阳漆垣之间所谓京室者也百泉恐即百涧

四章

笃公刘于京斯依跄跄济济俾筵俾几既登乃依乃造其曹执豕于牢酌之用麭食之饮之君之宗之

此言定居为乐也依地名在酒泉

五章

笃公刘既溥既长既景乃冈相其隂阳观其流泉其军三单度其隰原彻田为粮度其夕阳豳居允荒

此相地料民出军也周制五人为伍五伍为两计二十五人四两为卒五卒为旅计五百人五旅为师五师为军计一万二千五百人今计豳民以定卒伍至于三军而始单则合豳之境尽豳之人共得三万七千五百人凡起徒役毋过家一人则是三万七千五百家也其余为羡不知其几也

六章

笃公刘于豳斯馆涉渭为乱取厉取鍜止基乃理爰众爰有夹其皇涧溯其过涧止旅乃密芮鞫之即

此赋工取具也皇涧过涧皆是涧名旅密芮鞫皆地名旅以字为地名鞫以名为地名与密芮俱在隂密芮城之间至今铁器皆精唐邠州贡剪刀火筯之属厉鍜之余俗也

闻音曰行户郎切繁汾干切叹他涓切巘鱼轩切舟之遥切京居良切野上与切依于岂切单多涓切有羽轨切

闻迹曰毛氏皇涧过涧皆涧名傍渭涧名甚多有神涧有百涧有长涧有夹涧夹涧恐是夹其皇涧郦氏渭水东而右合南山五溪水夹涧流注之恐是此涧有歴涧恐是遡其过涧合渭有长蛇水出数歴山山下有歴涧歴者过也恐是此涧又中牢水东防左阳水世谓之【阙】水西北出河桃谷世谓之返眼泉此地水势逆上遡逆也恐是此涧莫得其的

闻用曰舟古篆此丕形盖在腰之象也父舟觚周虞敦皆然

闻事曰相其隂阳南北也度其夕阳东西也此以日景所测者也周制以土圭之法测土深正日景以求地中日南则景短多暑日北则景长多寒日东则景夕多风日西则景朝多隂是时已有此制也

总闻曰观七月人情如此则此时虽劳民所乐从事也

泂酌

一章

泂酌彼行潦挹彼注兹可以餴饎岂弟君子民之父母言务为省俭不为繁侈也君子如此可以为民父母君子恐斥公刘寻诗似是草创之时逺外之地而又在公刘之后气象相肖也

二章

泂酌彼行潦挹彼注兹可以濯罍岂弟君子民之攸归

三章

泂酌彼行潦挹彼注兹可以濯溉岂弟君子民之攸塈

闻音曰母满罪切溉居气切

闻事曰序以为召康公戒成王凡三诗公刘则成王莅政美公刘之厚于民而献是诗卷阿则求贤用吉士犹之可也此则言皇天亲有德飨有道寻诗盖无见盖见诗之所述者小故广而言之者大以附合其为大雅也如既醉不见太平而言太平鳬鹥不见守成而言守成皆有意于附合今亦犹之可也而此则不可以不略辨或者如何为德如何为道德如何亲道如何飨道德析为两位亲飨别为两岐盖自先时与后世开拘儒曲士之门不知为序者何人其遗害未易可言也

总闻曰毛氏郑氏泂皆逺也集韵户茗切中有逈有泂同音各训逈逺也泂沧也畎逈切中泂寒也胡莹切中有逈无泂况永切中泂亦沧也醯经涓荧钦荧三切中一泂沧也一大泂地名一曰水貌一大泂地名泂一字单起尤佳当是左氏泂酌一字不成文故加酌字盖引四诗皆双名一诗难单名也细考用水貌为长水貌即沧也寒也

卷阿

一章

有卷者阿飘风自南岂弟君子来防来歌以矢其音卷阿君子隠地也南风君子出时也卷阿之中南风之际草木茂盛风气清美而隠居之君子来陈其所言也既防且歌喜之辞也

二章

伴奂尔防矣优防尔休矣岂弟君子俾尔弥尔性似先公酋矣

三章

尔土宇昄章亦孔之厚矣岂弟君子俾尔弥尔性百神尔主矣

四章

尔受命长矣茀禄尔康矣岂弟君子俾尔弥尔性纯嘏尔常矣

人君之愿欲莫大于心神安且舒惟君子能使之满其意继世而长先公之遗民有功于君一也又莫大于土宇广且明惟君子能使之满其意在上而主合国之羣神有功于君二也又莫大于夀命之永且安惟君子能使之满其意无时而不受上天之福有功于君三也君子何负于君而不使之在位乃使之在野今幸其肯来不可失也

五章

有冯有翼有孝有德以引以翼岂弟君子四方为则君子又可为天下之则也

六章

颙颙卭卭如圭如璋令闻令望岂弟君子四方为纲君子又可为天下之纲也

七章

鳯凰于飞翽翽其羽亦集爰止【止】蔼蔼王多吉士维君子使媚于天子

君子又能使多士皆爱上也

八章

凤凰于飞翽翽其羽亦傅于天【止】蔼蔼王多吉人维君子命媚于庶人

君子又能使多士皆爱民也

九章

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菶菶萋萋雝雝喈喈

凤凰谓吉士也梧桐茂则凤凰来君子进则多士集当是卷阿之君子士望所归民情所附能表率者也

十章

君子之车既庶且多君子之马既闲且驰矢诗不多维以遂歌

今则君子之车不患不庶且多君子之马不患不闲且驰有一于此不欲多为之辞但慿歌导意而已谓必当诚信相与久长不替也

闻音曰南尼心切厚狠口切主当口切卬五刚切望无方切士鉏里切使爽士切天铁因切命弥并切喈居奚切驰居何切

总闻曰孟子所谓太公居东海之滨闻文王作兴曰盍归乎来伯夷居北海之滨闻文王作兴曰盍归乎来此来防来歌者虽未必二老而人品相似气象相似要当如二老者也寻诗他未可以当政使可当而出处进退之节不与防歌相伦太公固及见成王之朝而伯夷来归之后卒以叩马而终采薇如孟子之言后世之所取信则此诗当归文王或述文王之事于成王之时以相讽劝容或有之所谓矢诗不多维以遂歌者也识者更详

民劳

一章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

五章皆以民亦劳止为首辞以惠此中国为次辞以无纵诡随为又次辞以式遏冦虐为又次辞疲中国之民事外夷之域皆由诡随者有以导上意故暴虐者有以害下民也

无纵诡随以谨无良式遏冦虐憯不畏明柔逺能迩以定我王

二章

民亦劳止汔可小休惠此中国以为民逑无纵诡随以谨惽怓式遏冦虐无俾民忧无弃尔劳以为王休当是此诗民亦劳王亦劳诡随者亦劳故曰以定我王以为王休又曰无弃尔劳大率此徒本欲邀功生事而为固位擅权之谋其君亦欲好大喜功而为夸古今之计至于有害而无利有亏而无成则君臣皆獘国家两亡如晋末帝薛文遇是也

三章

民亦劳止汔可小息惠此京师以绥四国无纵诡随以谨防极式遏冦虐无俾作慝敬慎威仪以近有德敬持已好近贤则王定王休可立致也

四章

民亦劳止汔可小愒惠此中国俾民忧泄无纵诡随以谨丑厉式遏冦虐无俾正败戎虽小子而式大戎虽小子言少年也而所图甚大所谓智小而谋大力少而任重鲜不及者也责之辞也

五章

民亦劳止汔可小安惠此中国国无有残无纵诡随以谨缱绻式遏冦虐无俾正反王欲玉女是用大谏王贵女之器故用女之谋至其败事则虽欲贵女而不得言必至于诛戮劝之辞也我是以谏止王汝无以我害汝而谗我也亦防小人为后患也

闻音曰明谟郎切怓尼犹切国越逼切泄以世切大特计切易以光大也与际叶中未大也与嵗叶未见大也与未叶光大也与外叶太亦然吴氏以安为于连切残为财先切如今音自可叶谏九辇切荀氏左氏皆作简古简读如蹇

总闻曰此小子即板之小子也是用大谏两诗皆言之民亦劳止亦下民卒瘅之意惠此中国亦曽莫惠我师之意以谨缱绻亦无为夸毗之意而式大亦宪宪泄泄谑谑蹻蹻之意无俾正败无俾正反亦勿以为笑之意大率相同甚多恐是其作同出一人所指亦为一人但此诗辞简而肃板辞周而和也

一章

上帝板板

大率诗人之人情人事多托天为辞板板犹郁结而不舒人情如此可见其病也

下民卒瘅出话不然为犹不逺

此必见民之病口为美言而身为浅谋者也

靡圣管管不实于亶犹之未逺是用大谏

非王如此自恣也以不诚为诚所以发女之浅谋我不忍坐视而谏止也

二章

天之方难无然宪宪天之方蹶无然泄泄辞之辑矣民之洽矣辞之怿矣民之莫矣

天乎人以为势方危而汝情悦人以为势方动而汝情舒汝才发善言即可安疲民也晓之辞也

三章

我虽异事及尔同僚我即尔谋聴我嚣嚣

此必所任之事不同而所聮之位则近我就女为谋欲使女免祸而女反出多谈言设辞相沮也责之辞也

我言维服勿以为笑先民有言询于刍荛

我所言人莫不服而女独发笑政使我不足采亦刍荛之流先民岂肯弃也言发笑见轻也亦责之辞也

四章

天之方虐无然谑谑老夫灌灌小子蹻蹻

天乎王方任女而虐民汝不可以为喜也我以老年故欵以告女而汝以少年反跃以骄我也亦责之辞也

匪我言耄尔用忧谑多将熇熇不可救药

非我年耄而言错乱也女以忧为喜多则将炽盛虽我亦无由救药言今尚可亦责之辞也

五章

天之方懠无为夸毗威仪卒迷善人载尸

天乎王方任女而反怒善言女不可更以柔相顺也他日终至于迷则善人皆如尸而不复言及今未甚善人尚肯略言也亦责之辞也

民之方殿屎则莫我敢葵丧乱蔑资曽莫惠我师民如此受苦谁敢揆度其所以然者言不敢与此事也所以蔑资而莫肯惠众者皆不敢与此而无与共谋者也亦责之辞也

六章

天之牖民如壎如篪如璋如圭如取如防

天乎王之导民非难于如壎篪如圭璋取防则立至言上欲定民患不举意举意即见效矣劝之辞也

防无曰益牖民孔易民之多辟无自立辟

汝不可以防壎篪圭璋为徒重我手也欲牖民必变心王携壎篪则可以诱民和携圭璋则可以诱民庄必至于甚变也民既多邪而女自为邪以邪济邪此心不易此患未艾汝何不以此告王亦劝之辞也

七章

价人维藩大师维垣大邦维屏大宗维翰怀德维寜宗子维城

女勿谓有藩垣屏翰怀我德而不敢动又有同宗以为固何患乎民言虽虐民而无害不自悛也亦劝之辞也

无俾城坏无独斯畏

汝所恃如此不可使之坏苟坏则不独女有所畏避也言同类皆蹈其患也亦劝之辞也

八章

敬天之怒无敢戏豫敬天之渝无敢驰驱

天乎王怒可畏女勿玩而勿恤王变可惊女勿恣而不顾君恩不可恃少移则不保亦劝之辞也

昊天曰明及尔出王昊天曰旦及尔防衍

天乎王但未明苟明则与女所出所往者尽知之王但未旦苟旦则与尔所防所肆者亦尽知之也无所惮也亦劝之辞也末章以害劝及同类盖同恶相济其人虽欲囘而其类未必肯囘故无独斯畏之辞及尔出王及尔防衍之辞皆善措意者也

闻音曰难泥防切宪虚言切辑徂合切怿弋灼切嚣五刀切笑思邀切屎许伊切易夷益切辟匹亦切翰胡干切怀胡罪切明谟郎切旦得绢切衍怡战切

闻事曰毛氏上帝称王郑氏天亦斥王也诗人措辞不如此称帝称天皆呼之辞而发语陈事也圣乃斥王也

总闻曰此老而练与少而儇者之辞也终始曲折劝之无怒心无峻语至王则仍有美辞以圣言以明言以旦言斯人其爱君忧国者也

诗总闻卷十七

猜你喜欢
  卷五十九【起哀公十二年尽十五年】·杜预
  第九章 25·辜鸿铭
  提要·何异孙
  卷二·杨于庭
  卷十七·蔡卞
  卷六·朱鹤龄
  卷四十二【礼器图二】·鄂尔泰
  卷十九·季本
  卷十四·梁寅
  卷三十四·佚名
  转法轮品第二十六之一·佚名
  宣讲佛教对于人生之关系·太虚
  佛法之教理行果·太虚
  坊记集传卷二·黄道周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八十一·澄观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三十七出 授计·陆采

    【骂玉郞】〔生上哭介〕心上人儿掌上金。翻做波间月。海底针。红颜皓齿暗消沉。没回音。怨悠悠血染罗襟。怕香骨怎禁。怕香骨怎禁。怎禁雨打霜侵。怕芳魂怎寻。怕芳魂怎寻。度不得万水千岑。猛判弃此身同鸩。早落得

  • 太和正音谱目录·朱权

    乐府体式古今英贤乐府格势杂剧十二科羣英所编杂剧善歌之士音律宫调词林须知乐府

  • 骑省集钞·吴之振

    徐铉寒食宿陈公塘上垂杨界官道,茅屋倚高坡。月下春塘水,风中牧坚歌。折花闲立久,对酒远情多。今夜孤亭梦,悠扬奈尔何!登甘露寺北望京口潮来曲岸平,海门风起浪花生。人行沙上见日影,舟过江中闻橹声。芳草远迷扬子渡,宿烟深映广

  • 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告成进·陈廷敬

    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告成进呈表翰林院编修臣高舆恭承圣谕校刻佩文斋咏物诗选今已成书谨奉表上进者臣舆诚惶诚恐稽首顿首上言伏以咏歌言志诗教因以谐音品类殊名风人托以寄兴综古今之论述四始宏该极功德之形容五常具备属

  • 提要·沈周

    臣等谨案石田诗选十巻明沈周撰周有石田杂记已着録此集不标体制不谱年月但分天文时令等三十一类葢仿宋人分类杜诗之例据慈溪张鈇跋葢其友光禄寺署丞华汝徳所编也顾元庆夷白斋诗话载都穆学诗于周尝作节妇诗有青灯泪眼枯

  • 务农第三十·吴兢

    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若兵戈屡动,土木不息,而欲不夺农时,其可得乎?”王硅曰:“昔秦皇、汉武,外则穷极兵戈,内则崇侈宫室,人力既

  • 國語卷第九·韦昭

      晉語三   1 惠公入而背外內之賂〔一〕。輿人誦之〔二〕曰:「佞之見佞,果喪其田〔三〕。詐之見詐,果喪其賂〔四〕。得國而狃,終逢其咎〔五〕。喪田不懲,禍亂其興〔六〕。」既里、丕死〔七〕,禍,公隕於韓〔八〕。郭偃曰:

  • 资治通鉴后编卷一百七·徐乾学

    宋纪一百七【起屠维作噩四月尽上章阉茂三月凡一年】髙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徳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建炎三年夏四月戊申朔太后下诏还政帝复位与太后御前殿垂帘诏尊太后为隆祐皇太后 己酉诏访求太祖神主 以苗傅为淮西制置

  • 平定两金川方略卷九十六·阿桂

    五月辛酉上谕内阁曰此次续调进勦金川之云南兵三千贵州兵二千据该督抚等奏报行走甚为迅速现俱陆续抵川前赴军营聴用该兵丁等踊跃遄行深为可嘉着加恩赏给一月钱粮以示鼓励同日舒常奏言四月十九日未刻遥闻泥峙冈鎗声甚

  • 魏其武安侯列传第四十七·司马迁

    宋尚斋 何平 译注【说明】本传是窦婴、田蚡和灌夫三人的合传。窦婴和田蚡都是汉初权重一时的外戚,灌夫因军功封为将军,他们之间的倾轧斗争是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典型事例。这篇文章通过对他们三人生平

  • 陈佑传·宋濂

    陈佑,一名天佑,字庆甫,赵州宁晋人,其家世代以农为业。祖父陈忠,精通经史,乡里皆尊他为师,死后,其学生谥曰“茂行先生”。佑自幼好学,家贫,母亲张氏曾剪发卖钱,为他买书。长大博通经史。当时诸王可自任官属,宪宗三年(1253),穆王府任

  • 卷五十二·雍正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圣祖仁皇帝圣训钦定四库全书大清圣祖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寛裕孝敬诚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圣训卷五十二广幅员康熙二十三年甲子四月己酉上谕户部兵部台湾僻处海外新入版图应设立郡县营伍俾

  • 二十三年·佚名

    (丁丑)二十三年清康熙三十六年 春正月1月5日○丁巳,戶曹參判吳道一,以李寅燁疏,陳疏自辨。略曰:念臣孤立於朝,群忌衆排臣,至曰氣勢令人畏憚,而寅燁之言,有若以爲劾逐權奸,一挽頹風者然,臣之惑滋甚。職是玉堂,公議所在,則臣罪更加一

  • 景公欲诛羽人晏子以为法不宜杀第十二·晏婴

    景公盖姣,有羽人视景公僭者。公谓左右曰:“问之,何视寡人之僭也?”羽人对曰:“言亦死,而不言亦死,窃姣公也。”公曰:“合色寡人也?杀之!”晏子不时而入,见曰:“盖闻君有所怒羽人。”公曰:“然。色寡人,故将杀之。”晏子对曰:“婴闻拒

  • 《仪 礼》·佚名

    作者:王文锦中国历代王朝很重视礼制。每个王朝的建立,都要物色一些精于礼学的专家,来制定一整套礼仪。朝廷之所以重视这项工作,是因为礼制对于巩固尊尊卑卑的等级制度,维护阶级对立的社会秩序,都有很大的作用。从殷周到清代

  • 自序·徐昌治

    自六佛出世。相传说法度人。而不传所说。迨释迦佛。於灵山会上。说四十九年法。卒云未尝说一字。可见说原不说也。特以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且告曰。吾以正法眼藏。密付于汝。汝当护持。并敕阿难。副二

  • 笔势论·王羲之

    中国古代书学论文。又名《笔势论十二章》。晋王羲之撰。十二章。亦有人怀疑此文非王羲之所作。收入唐代韦续的《墨薮》。南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未标作者,且说“不知何代所辑”。孙过庭《书谱》曰:“代传羲之《与子

  • 白居易诗全集·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