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转丸 第十三 [仅供参考,原文已失]

转丸第十三

【原文】

说者,说之也;说之者,资之了.饰言者,假之也;假之者,益损了.应对者,利辞也;利辞者,轮论也.成义者,明之也;明之者,符验也.难言者,却论也;却论者,钓几几.佞言者,诌而于忠;谀言者,博而于智;平言者,决而于勇;戚言者,权而于言;静言者,反而于胜.先意承欲者,诌也;繁称文辞者,博也;策选进谋者,权也.纵舍不疑者,决也;先分不足而窒非者,反也.

故口者,机关也,所以关闭情意也.耳目者,心之佐助也,所以窥间一奸一邪.故曰:"叁调而应,利道而动".故繁言而不乱,翱翔则迷,变易而不危者,观要得理.故无目者不可示以五色.无耳者,不可告以五音.故不可以往者,无所开之也.不可来者,我所肥之也.物有不通者,故不事也.古人有言曰:"口可以食,不可以言".讳忌也;"众口烁金",言有曲故也.

人之情,出言则欲听,举事则欲成.是故智者不用其所短,而用愚人之所长;不用其所拙,而用愚人之所巧,故不困也.言其有利者,从其所长也;言其有害者,避其所短也.故介虫之捍也,必以坚厚.螫虫之动也,必以毒螫.故禽一兽知用其所长,而谈者知用其用也.

故曰:"辞言五,曰病,曰恐,曰怒,曰喜."病者,感衰气而不神也;恐者,肠绝而无主也;忧者,闭塞而不汇也;怒者,妄动而不治也;恐者,肠绝而无主也:忧者,闭塞而不一泄也;怒者,妄动而不治也;喜者,宣散而无要也.此五者,一精一则用之,利则行之.故与智者言,依于博;与博者言,依于辨;与辨者言;依于要;与贵者言,依于势;与富者言,依于豪;与贫者言,依于利;与贱者言,依于谦;与勇者言,仍于敢;一愚者言,依于锐.此其术也,而人常反之.是故与智者言,将此以明之;与不智者言,将此以教之;而甚难为也.故言多类,事多变,故终日言,不失其类,故事不乱.终日变,而不失其主,故智贵不妄.听贵聪,智贵明,辞贵奇.

【译文】

"游说",就是说服别人;要能说服别人,就要给人以帮助.凡是经过修饰的言辞,都是被借以达到某种目的,凡是被借用的东西,都既有好处,也有害上,凡要进行应酬和答对,必须掌握伶俐的外一一交一一辞令.凡是伶俐的外一一交一一辞令,都是不实在的言论. 要树立起信誉,就要光明正大,光明正大就是为了让人检验复核.凡是难于启齿的话,都是反面的议论,凡是反面的议论,都是诱导对方秘密的说辞.说一奸一佞话的人,由于会诌媚,反而变成"忠厚";说阿庚话的人,由于会吹嘘,反而变成"智慧";说平庸话的人,由于果决,反而充变了了"勇敢";说忧伤说的人,由于善权权衡以而变成"守信";说平静话的人,则于一习一惯逆向思维,反而变成"胜利".为实现自己的意图而应和他人欲一望的,就是诌媚;用很多美丽的词语去奉承他人,就是吹嘘;根据他人喜好而进献计谋的人,就是玩权术;即使有所牺牲也不动摇的,就是有决心;能揭示缺陷,敢于责难过失的就是敢反抗.

人的嘴是关键,是用来找开和关增长感情和心意的.耳朵和眼睛是心灵的辅佐和助手,是用来侦察一奸一邪的器官.只要心,眼,耳三者协调呼应,就能沿着有利的轨道运动.使用一些烦琐的语言也不会发生混乱;自一由驰骋地议论也不会迷失方向;改变论论主题也不会发生失利的危险.这就是因为看清了事物的要领.把握了事物的规律.

没有视力的人,没有办法向他展示五彩颜色;没有听力的人,没有办法跟他讲音乐上的感受.不该去地方,是那时没有可以开导的对象;不该来的地方,是因为这里没有能接受你这样的说法:"口可以用来吃饭,但不能用它讲话".因为说的容易犯忌."众人的口可以熔化金属",这是产凡是言论都有复杂的背景和原因.

一般人的常情是,说出话就希望别人的从,做事情就希望成功.所以聪明的人不用自己的短处,而宁可用愚人的长处;不用自己的笨拙,而宁可用愚人的技巧,因此才不至陷于困于困境.说到别人有利的地方,就要顺从其所长,就到别人的短处,就要避其所短.甲虫自卫时,一定是依靠坚一硬和厚实的甲壳;螫虫的攻击,一定会用它的毒针去螫对手.所以说,连禽一兽都知道用其所长,游说者也应该知道运用其所该运用的一切手段.

因此,游说辞令有五种,即病,怨,忧,怒,喜.病是指底气不足,没有一精一神;怨,是指导极度伤心,没有主意;忧,是指闭塞压抑,无法渲泄;怒,是指狂燥妄动,不能自制;喜,是指任意发挥,没有重点.以上五种游说辞令,一精一通之后就要以运用,对自己有利是老谋深算可以实行.因此与聪明的人谈话,就要依靠广博的知识;与知识广博的人谈话,与知识广博的人谈话,就要依靠善于雄辨;与善辨的人谈话要依靠简明扼要;与地位显赫的人谈话,就要依靠宏的气势;与富有的人谈话,就要依靠高层建瓴;与贫究的人谈话,就要以利益相诱一惑;与卑贱的人谈话,要依靠谦敬.所有这些都是游说的方法,而人们的作为经常与此相反.与聪明的人谈话就要让他们明白这些方法,与不聪明的人谈话,就要把这些方法教给他,而这样做是很困难的.游说辞令有许多类,所说之事又随时变化.如果整天游说,能不脱离原则,事情就不出乱子.如果一天从早到晚不变更方向,就不会违背宗旨.所以最重要的是不妄加评论.对于听觉来说,最宝贵的是清楚,对于思维来说,最宝贵是是非分明;对于言辞来说,最宝贵的是出奇制胜.

猜你喜欢
  神化篇第四·张载
  提要·胡渭
  常语笔存·汤斌
  第十三章 20·辜鸿铭
  卷十四·郑玉
  誊稿后记·胡兰成
  第二十卦:《观卦》·佚名
  抱朴子內篇卷之十五   雜應·王明
  四书正误卷二 中庸·颜元
  教品第十四·佚名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四百六十八·欧阳竟无
  为瓶沙王说法品第十四·佚名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十·佚名
  佛说摩达国王经·佚名
  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经卷中·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韩璜·唐圭璋

      璜字叔夏。尝知上蔡县,御史台主簿。建炎四年(1130),赐进士出身,守监察御史,擢右司谏。责监浔州商税。起为广南西路转运判官,又为广南东路提点刑狱。   清平乐   向伯恭韵木犀   秋光如水。酿作鹅黄蚁。散入千岩佳

  • 卷十 五代·佚名

    全唐诗续补遗卷十 五代李琪咏石砚远来柯岭外,近到玉堂间。乍琢文犹涩,新磨墨尚悭。不能濡大笔,何要别秋山。 【《文房四谱》三《砚谱》】杨焕 【太常少卿】梁宗庙乐舞辞【《旧五代史乐志》曰:「梁开平初,太祖受禅,始建宗庙

  • 仲殊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释仲殊字师利,安州(今湖北安陆)人。俗姓张,名挥,仲殊其法号。尝应进士试,不中,弃家为僧,曾住苏州承天寺、杭州宝月寺。崇宁间自缢,事迹见《吴郡志》卷四二、《吴中人物志》卷一二、《栖真志》卷四。苏轼称其“胸中无

  • 资治通鉴后编卷十三·徐乾学

    宋纪十三【起着雍困敦正月尽屠维赤奋若正月凡一年有竒】太宗至仁应道神功圣徳睿烈大明广孝皇帝端拱元年春正月丙寅以大理评事钜野王禹偁为右拾遗华阳罗处约为著作佐郎并直史馆赐绯旧止赐涂金带特命以文犀带宠之禹偁即

  • 辽史拾遗卷七·厉鹗

    钱塘厉鹗 撰本纪第十圣宗圣宗文武大孝宣皇帝讳隆绪小字文殊努统和元年春正月契丹国志曰统和元年帝即位复号大契丹二月戊子朔契丹国志曰二月朔日食本纪第十一圣宗二四年二月癸夘西夏李继迁叛宋来降续资治通鉴长编曰初

  • 敬晖传·欧阳修

    敬晖,字仲晔,绛州平阳人。二十岁即考中明经科。圣历初年,任卫州刺史。那时,河北经受突厥的骚扰,正在修筑城池,而时当秋收。敬晖知道后说:“金城汤池再坚固,没有粮食也不能守住,哪有丢弃农事而筑城池的呢?”于是让人民回去秋收。

  • 秦良玉传·张廷玉

    秦良玉,忠州人,早年嫁石石主宣抚使马千乘为妻。万历二十七年(1599),千乘率领三千人从征播州,良玉率五百名精兵运粮相随,同副将周国柱在邓坎遏制贼寇。第二年正月二日,贼兵乘官军设宴饮酒,夜间过来偷袭。良玉夫妇首先击败他们

  • 第二节 南方诸国形势(上)·吕思勉

    自后唐至石晋,为时约三十年,据中原之地者,无暇过问偏方之事,梁尚有意于经略吴、楚,特力不足耳。后唐庄宗,则初无意于此。其灭前蜀,特由好贿,说见第十二章第五节。不久亦复失之矣。而偏方诸国,亦未有能蹈涉中原,抗衡上国者,海内遂

  • 卷八十三 春秋·黎靖德

      ◎纲领   春秋煞有不可晓处。〔泳〕   人道春秋难晓,据某理会来,无难晓处。只是据他有这个事在,据他载得恁地。但是看今年有甚么事,明年有甚么事,礼乐征伐不知是自天子出?自诸侯出?自大夫出?只是恁地。而今却要去一字

  • 记住父母的年纪·孔子

    【原文】 子日:“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译文】 孔子说:“父母的年纪不可不记挂在心头。一方面为他们添寿而欢喜,一方面为他们年高而担心。” 【读解】 喜则点歌祝寿做生日,惧则汤药侍候问寒暖。

  • 卷上·佚名

    佛在罗阅祇耆阇崛山中。时有摩诃比丘僧万二千人。皆净洁一种类。皆阿罗汉。贤者邻。贤者拔智致。贤者摩诃那弥。贤者合尸。贤者须满日。贤者维末坻。贤者不乃。贤者为拔坻。贤者忧为迦叶。贤者那履迦叶。贤者那翼迦叶

  • 佛说佛名经卷第十·佚名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流支译  南无不减庄严佛 南无不动尼他佛 南无百功德庄严佛 南无自在诸相好称佛 南无自在因陀罗月佛 南无法华山佛 南无法界庄严佛 南无满足愿佛 南无大师庄严佛 南无师子平等精进佛 南无

  • 妙吉祥平等秘密最上观门大教王经卷第三·佚名

        宋契丹国师中天竺摩竭陀国三藏法师慈贤译  尔时世尊告弥勒菩萨曰。  既系念已  再入观门  先想顶内  而作其坛  即想安置  顶内莲华  其华八叶  于莲华内  想金刚地  金刚地上  想日

  • 正源略集补遗·佚名

    天台嗣祖沙门国清 达珍 辑形山淖禅师法嗣(雪峤信孙二人)武林永庆远峰青禅师上堂。雪峰辊球。道吾舞笏。弄巧成拙。秘魔叉。降魔剑。自纳败阙。玄沙虎。子湖狗。切忌道着。道着即头角生。衢州祥符顿闻修禅师上堂。当

  • 語錄題辭·佚名

    雲峨喜公,蜀人也,始從老僧棒頭喝下深中此毒,自覺與眾不群,買艸鞋行腳,至吳越參諸方,眼高一世、道逗群機,毒氣一時陡發,幸吾弟林野劈頭痛與一劑消道解毒湯,渴可解、毒可散,自毒既瘥,即能毒人,但著毒者直教命根頓斷,不復更轉別症,返陰

  • 迪化县乡土志·佚名

    佚名修纂。清末推行新政,设编书局,饬各地采辑乡土志以为小学课本,遂成是志。不分卷,列15目,约8000余字,记事至光绪三十三年(1907)。凡历史沿革、民族户口、山川道路、物产商务悉备之。尤其是对光绪初年清军歼灭入侵者

  • 苏子瞻风雪贬黄州·费唐臣

    元杂剧剧本。 一作《苏东坡贬黄州》。简名《贬黄州》。费唐臣撰。末本。描写苏轼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的故事,对封建官场的黑暗和世态炎凉,都有所揭露。如写御史李定用断章取义、曲解原作的手法,弹劾苏轼"

  • 吕蒙正风雪破窑记·王实甫

    元代杂剧剧本。简名《破窑记》。王实甫撰。旦本。剧叙宋代故事:洛阳员外刘仲贤,颇富家资,令女儿刘月娥抛绣球招婿。寇准、吕蒙正住城南破窑,意待刘员外招婿后献诗求钞。不料绣球打中吕蒙正,刘员外嫌蒙正家贫,将其夫妻赶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