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 飞箝 2
【原文】
引钩箝之辞①,飞而箝之。钩箝之语,其说辞也,乍同乍异②。其不可善者③,或先征之而后重累④,或先重以累而后毁之⑤。或以重累为毁,或以毁为重累⑥。其用或称财货、琦玮⑦、珠玉、璧帛、采色⑧以事之,或量能立势以钩之,或伺候见涧而箝之⑨,其事用抵巇。
【注释】
①引钩箝之辞:为了诱使或挟持他人归顺自己而说的话。钩,弯曲金属所做的钩针。陶弘景注:“钩谓诱致其情,言人之材一性一,各有差品,故钩箝之辞,亦有等级。故引钩箝之辞,内惑而得其情曰钩,外誉而得其情曰飞。得情即箝持之,令不得脱移,故曰钩箝,故曰飞钩箝。”
②乍同乍异:或同或异。指钩箝之辞,或捭而同之,或合而异之。
③不可善者:即使运用钩箝之法也达不到目的,套取不到真实情况。
④先征之而后重累:先征用而后通过其言论排列比较。重累,重叠。这里指排列比较。《诗经》:“将欲毁之,必重累之。”
⑤先重以累而后毁之:比较其言语短长,然后进行毁谤。
⑥以重累为毁,或以毁为重累:通过反复考验,使对方瓦解,最终受我钳制,为我所用。
⑦琦玮:一种美玉。
⑧采色:本指容颜、表情。这里指美一女。陶弘景注:“其用,谓人既从化,将用之,必先知其一性一行好恶,动以财货采色者,欲知其人贪廉也。”
⑨见涧而箝之:抓住对方的错误而进行钳制。陶弘景注:“量其能之优劣,然后立去就之势,以钩其情,以知智谋。谓伺彼行一事,见其涧而箝持之,以知其勇怯也。”涧,缝隙。引申为疏漏,失误。
【译文】
借助对方所说的言辞,引一诱对方说出实情,进而做到控制对方。这种用来游说他人,套取实情的“钩箝之辞”,要根据不同情况灵活运用。如果用了“钩箝之辞”也达不到目的,就要先征用其人,将其所谈相互连缀而得其条理。通过排列比较,就其所短而谤之。或者通过所谈言辞排列比较,使其短处自现。或者通过排列比较,发现其优点。以上所述,最终都是为了控制对方。那些通过考察并加以任用的人,有时还可用财物、宝石、美玉、丝帛和美一女来试探,看其是否动心,或者衡量其才能高低、才识优劣,从而决定去留;或者抓住对方疏漏进而控制。控制对方要使用“抵巇”的方法。
猜你喜欢 孟子纂疏卷六·赵顺孙 见义不为是胆小鬼·孔子 春秋辨义卷十六·卓尔康 第十七章 10·辜鸿铭 第四章 21·辜鸿铭 卷第一百四十五·卫湜 卷十五·叶梦得 卷十九·佚名 内篇·人间世第四·庄子 第八 摩篇 4·王诩 哀公·哀公十九年·左丘明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太虚 佛学讲要·太虚 佛五百弟子自说本起经·佚名 五千五百佛名神咒除障灭罪经卷第三·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