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名实论

【原文】

天地与其所产焉,物也。物以物其所物而不过焉,实也。实以实其所实 而不旷焉,位也。出其所位,非位,位其所位焉,正也。

以其所正,正其所不正;以其所不正,疑其所正。其正者,正其所实也 ;正其所实者,正其名也。

其名正则唯乎其彼此焉。谓彼而彼不唯乎彼,则彼谓不行;谓此而此不 唯乎此,则此谓不行。其以当不当也。不当而当,乱也。

故彼彼当乎彼,则唯乎彼,其谓行彼;此此当乎此,则唯乎此,其谓行 此。其以当而当也。以当而当,正也。

故彼彼止于彼,此此止于此,可。彼此而彼且此,此彼而此且彼,不可。

夫名,实谓也。知此之非此也,知此之不在此也,则不谓也;知彼之非 彼也,知彼之不在彼也,则不谓也。

至矣哉,古之明王。审其名实,慎其所谓。至矣哉,古之明王。

【译文】

世界及其所产生的一切现象,都是来源于物质。

以概念来称谓事物而不超过事物的实际范围,只是概念的外延。以事物 的本质属性来规定概念所表示的事物,使该事物充足具备而不欠缺其本质属性,这时概念的内涵。概念的内涵不充足就是错误的概念;概念具备充 足的内涵就是正确的概念。

以正确的概念来校正不正确的概念,又以不正确的概念的失误之处,反 过来探究正确的概念之所以正确的所在。要使概念正确,就必须正确反映事物的本质;而要正确反映事物的本质,就必须依靠正确的概念。

正确的概念必须是彼或此的概念相应于彼或此的事物。以彼名称呼彼物 而无彼物与之相应,则彼名不适用于彼物;以此名称呼此物而无此物以之相应,则此名不适用于此物。这是陰维充当事物的概念不正确,以不正确 的概念来称呼事物,会引起逻辑混乱。

所以,彼名称呼彼物并且符合于彼物,就是于彼物相应,则称为适用于 彼物的概念;以此名称呼此物并且符合于此物,就是与此物相应,则称为适用于此物的概念。这时因为充当事物的概念符合于事物,以与事物相符 合的概念来称呼事物,便称为正确的概念。

所以,以彼名称呼彼物并且仅当称呼彼物,以此名称呼此物并且仅当称 呼此物,这时正确的,即遵守了同一律。彼此不同的事物只能名称其彼此而不可称彼亦且是此;此彼不同的事物只能各称其此彼而不可称此亦卿是 彼,这时违反排中律的。

概念是事物的称号。知道此物而非此物,知道此物已经变化而不是此物 了,就是不可以此名来称呼此物;知道彼物而非彼物,知道彼物已经变化而不是彼物了,就不可以彼名来称呼必物。这就是要遵守不矛盾率。

古代英明的帝王无不关切名实治国的头等大事!必须详尽考察名实关系, 慎重而准确地给事物命名。古代英明的帝王无不关切名实治国的头等大事!

猜你喜欢
  广扬名章第十四·佚名
  景公藉重而狱多欲托晏子晏子谏第一·晏婴
  耻言二·徐祯稷
  卷十一·崔子方
  卷十五·沈棐
  卷七十九·卫湜
  卷一百八十四·秦蕙田
  鲁庄公及宋人战于乘丘(1)·戴圣
  杂篇·列御寇第三十二·庄子
  内篇·养生主第三·庄子
  第七 揣篇 2·王诩
  书成自记·梁漱溟
  成公·成公二年·左丘明
  瑜伽师地论卷第九十八·玄奘
  太 虚 自 传·太虚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赵子崧·唐圭璋

      子崧字伯山,自号鉴堂居士。燕王德昭五世孙。崇宁二年(1103)进士。宣和四年(1122),宗正少卿。宣和末,知淮宁府。汴京失守,起兵勤王。高宗即位,除延康殿学士,知镇江府。建炎二年(1128),谪居南雄州卒。   菩萨蛮   四时四首

  • ●卷二·吴殳

      问曰:“五言古诗如何?”答曰:“此体之名,失实久矣!汉固有高澹、浓诡二种诗,皆入歌喉,皆在乐府。乐府乃武帝所立官署之名。《古诗十九首》,谓是古不知何人所作之诗,亦在乐府中。故乐府之‘青青河畔草&r

  • 卷五·郭知达

    钦定四库全书九家集注杜诗卷五   宋 郭知达 编古诗【寓秦州及同谷县行赴蜀中作】贻阮隐居【昉】陈留风俗衰人物世不数【晋书阮籍字嗣宗陈留尉氏人也父瑀魏丞相掾子浑侄咸咸子瞻瞻弟孚咸从子脩孚族弟放放弟裕皆陈

  • 序·荀悦

      凡汉纪十二世十一帝。通王莽二百四十二年。一祖三宗。高祖定天下。孝惠高后。值国家无事。百姓安集。太宗升平。世宗建功。中宗治平。昭景称治。元成哀平。历世陵迟。莽何篡国也。凡祥瑞。黄龙见。凤皇集。麒

  • 卷七十五 魏紀七·司马光

      起柔兆攝提格(丙寅),盡玄黓涒灘(壬申),凡七年。   邵陵厲公正始七年(丙寅、二四六年)   春,二月,吳車騎將軍朱然寇柤中,殺略數千人而去。   幽州刺史毌丘儉以高句驪王位宮數為侵叛,督諸軍討之;位宮敗走,儉遂屠丸都,斬獲首

  • 卷之一千四百四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第五○供词光绪七年十月十一日一一二○七-五·佚名

    蔡进发等四人供述:愿承当挑夫首或帮办差事据萧万供:年廿三岁,原籍晋江县,现住本城,开挑夫店度活。今蒙提讯,断令小的,和蔡进发帮办挑夫差事,小的当堂具结,不敢延误就是。据陈沙供:年五十二岁,原籍惠安县,现住

  • 平定耿逆记·锁绿山人

    武定邺园李之芳撰康熙十二年癸丑冬十月,抵浙江总督任。明年春,吴三桂据云南叛,遂饬沿海等处重严武备。三月初四日,提镇协各营试用铳炮,循例开销火药,攻坚击远,为军中首资。疏请增设督提二标及各镇协营兵马。二十九日,福建耿精

  • 卷一百四十六·杨士奇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历代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一百四十六明 杨士奇等 撰用人宋孝宗时韩元吉进故事曰唐书杜黄裳传宪宗尝问前古王者所以治乱黄裳知帝锐於治恐不得其要因推言王者之道在修己任

  • 卷二十·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大金集礼卷二十原庙上奉安奉安皇统七年四月十一日奏禀庆元宫改作原庙内三门曰景晖正殿曰辰居似非庙中殿门名额勅防改曰世德【天防十三年始定宫名曰庆元殿曰辰居门曰景晖】天眷二年九月以庆元宫为太祖原庙

  • 卷四·邵宝

    简端録卷四(明)邵寳 撰○书【凡八十一】书以道政事仲尼删书岂徒以文乎哉篇有一大义焉其间小节目不论也是故典谟禅继也汤诰牧誓征伐也太甲迁也大诰摄也顾命终也康王之诰始也他篇凖是葢无无义者右尧典曰若稽古之简尧之典

  • 鞞摩肃经全文·佚名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於是鞞摩肃(姓也)异学。中食後行彷徉而行至世尊所。到已白世尊曰:唯瞿昙。形色极无上妙。此迦旃延。云何为色妙。此瞿昙。谓色妙极妙。更无有妙最胜者,最

  • 论净土之要义·太虚

    ──十四年十一月在日本龙谷大学讲──日本佛教,要以净土真宗为最发达,而贵校为净土真宗之中坚。在中国现代佛教最发达者,亦惟净土宗,是净土宗为东亚佛教之重心无疑。然而净土宗之贵,在信之笃、愿之切与行之恒,故谈净土宗,必

  • 华严法界玄镜卷下·澄观

    唐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述观曰。次以事望理亦有四句者。一事法与理非异故。一尘全匝于理性。二事法与理非一故。不坏于一尘。三以非一即非异故。一小尘匝无边真理。四以非异即非一故。匝无边理而尘不大。思之。释曰

  • 佛法金汤编卷第十四·岱宗心泰

    会稽沙门 心泰 编天台沙门 真清 阅南宋都杭。起高宗丁未。尽幼主丙子。七主。一百五十年。高宗帝讳构。徽宗第九子。母韦氏。徽宗梦武肃钱王入室已而生帝。初封康王。即位於宋州。丁未改建炎元年。【标】帝幸维扬

  • [第六品]行双论·佚名

    [第一]施设分一〇二三三行者是身行、语行、心行。入出息者是身行。寻伺者是语行。想、受者是心行,除寻伺之外,一切之心想应法是心行。总说分一〇二四身是身行耶?身行是身耶?语是语行耶?语行是语耶?心是心行耶?心行是心耶?一〇二

  • 王惺所先生集·王以悟

    诗文集,十卷,王以悟撰。王以悟,字惺所。河南陕县东凡人。明代万历三十二年(公元1604年)中进士,任邢台令。由分陕张而讷辑录,洛阳张孔训编次,刊于天启三年(1623)。民国二十五年《陕县志》志略云:“内选集程、朱、阳明、白沙之

  • 续画品·姚最

    一卷。又称 《后画品录》、《续画品录》。南朝陈姚最撰,其生平不详。姚最值社会动荡之际,由梁入陈。姚最对谢赫之《古画品录》所分品第不满,尤其对顾恺之被列为第三品、居陆探微之下,颇感不平,而认为顾氏绘画古今无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