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成书的缘起·

明·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十月,王阳明的门人南大吉,命其弟逢吉校刻《续刻传习录》于浙江绍兴,分上、下两册,上册即《初刻传习录》,下册为王阳明论述学术的书信九篇,并附“示弟立志说”和“训蒙大意”,此续刻本即今本之中卷。

·成书的缘起·

钱德洪·序

钱德洪(公元1496——1574年),初名宽,字洪甫,号绪山,时称绪山先生,浙江余姚人。王阳明之大弟子,为王门“授业师”之一。在入京殿试途中,闻阳明先生病逝,即不试而奔丧。三年后中进士,官至刑部郎中,后在野三十年中以教授为生。他待子弟严而有礼,教学上因势利导,不时警诫,有“教授师”之称、见《明儒学案》卷十一。

【原文】

德洪曰:昔南元善刻《传习录》于越,凡二册。下册摘录先师手书,凡八篇。其答徐成之二书,吾师自谓“天下是朱非陆,论定既久,一旦反之为难”。二书姑为调停两可之说,使人自思得之。故元善录为下册之首者,意亦以是欤!今朱、陆之辨明于天下久矣。洪刻先师《文录》,置二书于外集者,示未全也,故今不复录。其余指知行之本体,莫详于答人论学与答周道通、陆清伯、欧阳崇一四书。而谓格物为学者用力日可见之地,莫详于答罗整庵一书。平生冒天下之非诋推陷,万死一生,遑遑然不忘讲学。惟恐吾人不闻斯道,流于功利机智以日堕于夷狄禽兽而不觉。其一体同物之心, 终身,至于毙而后已。此孔孟以来贤圣苦心,虽门人子弟未足以慰其情也。是情也,莫见于答聂文蔚之第一书。此皆仍元善所录之旧。而揭“必有事焉”即“致良知”功夫,明白简切,使人言下即得入手,此又莫详于答文蔚之第二书,故增录之。元善当时汹汹,乃能以身明斯道,卒至遭奸被斥,油油然惟以此生得闻斯学为庆,而绝无有纤芥愤郁不平之气。斯录之刻,人见其有功于同志甚大,而不知其处时之甚艰也。今所去取,裁之时义则然,非忍有所加损于其间也。

【译文】

过去,南元善在浙江绍兴刻印《传录习》分为上、下两册。下册收录了先生的八封书信。其中在《答徐成之》两封信中,先生说:“赞成朱熹的观点,排斥陆九渊的观点,长期以来已成定论,想要改变,十分困难。”这两封信就是为了调解朱陆之争,使人们通过自己的思考而明白这一点。因此,南元善将这两封信放在下册的开头,用意非常好。今天,世人已明白朱陆之辨的内涵。我刻印先生的《文录》时,把两封信置于《外集》中,主要是有些观点还不够完善,因此,现不作收录。关于其他知行本体方在的论述,在《答人论学》、《答周道通书》、《答陆清伯书》、《答欧阳崇一》等四封信最为详尽。在《答罗整庵书》中,明确道出了格物应是学者平常所做的工夫。先生平生面对世人的诽谤和诋毁,在万死一生的逆境中始终不忘讲学。他老人家深忧我们这些弟子不了解圣学而被功利和技巧所迷惑,以至毫无知觉地沦为禽兽夷狄。先生终生兢兢业业地追求与天地万物溶为一体的境界,直至死而后已。这种孔孟以来圣贤所独有的良苦用心,并不因学生和亲人的劝慰而有丝毫的减轻。以上所述先生的情怀,在《答聂文蔚》的第一封信中作了详细的表露。这几封信,均按南元善原本刊刻而收录。先生在《答聂文蔚》的第二封信中,详尽地揭示了‘必有事焉’即为‘致良知’的功夫,论述明白简洁,使人很容易找到工夫的下手处,所以也增录进来。南元善当时的处境极其艰难,仍以讲授阳明学说为己任,最终遭受奸臣排挤。但他仍然认为,他接受阳明学说是一生最大的幸事。因而,他没有分毫的忧愤和悔恨。人们都知道,南元善刊刻的《传习录》,对于有志于学的朋友帮助很大,但不知他其时处境的艰难。我的去取是依据今天的需要,并不是对南元善所刻的《传习录》旧本有什么不满。

〔评析〕

这篇序为阳明先生的学生钱德洪所作。 钱德洪 (公元1496——1575):字洪甫,号绪山。浙江余姚人。进士,官至刑部郎中。 序中对《传习录》的编排、刻印等有关问题作了些说明,这对我们今天了解这本书有一定的参考作用。其中有关对先生思想观点的概述,对本卷的内容作了一个简要提示,为我们提示了一条理解《传习录》的思路。

猜你喜欢
  卷九(庄十一年,尽二十二年)·孔颖达
  礼记集説卷九·陈澔
  卷四十一·李明复
  卷一百二十九·秦蕙田
  杕杜·佚名
  附授长儿仪礼跋·李光坡
  卷九·张尔岐
  卷三十三·王与之
  十八不共法品第二十一之馀·佚名
  觉乎否乎可以觉矣·太虚
  易理与佛法·太虚
  卷二·佚名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二十六卷·宝亮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二十八·澄观
   第九十三則 大光因齋慶讚作舞·胡兰成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歴代诗话卷四·吴景旭

      甲集中之下  三百篇  蜾蠃  杨升庵曰说者谓蜾蠃取桑虫负之七日化为其子虽扬雄亦有类我类我久则肖之之说近人取蜾蠃之巢毁而视之乃自有卵细如粟寄螟蛉之身以养之其螟蛉不生不死蠢然在穴中久则螟蛉尽枯其卵日

  • 东海渔歌卷六·顾太清

    醉花阴 咏蝶淡绿轻红春日暖,落瓣随风卷。蝶阵趁飞花,欲绣翩翩,抽尽春蚕茧。滕王旧稿晴窗展,住住飞飞缓。花底作生涯,心醉群芳,生受东君管。丑奴儿 春日偶成已过谷雨春将暮,未见花开。未见花开,辜负多情燕子来。海棠憔悴东风老

  • 卷九·王翰

    钦定四库全书梁园寓稿卷九明 王翰 撰七律平陆县丞何德举吾文字友也官满报政京师近书来陞嵩县知县余作近体诗答之尘虑今朝一笑开嵩阳贤令寄书来但惊风雨生华翰顿觉阳春被草莱携酒入云寻好石谈诗和月坐苍苔如今情致都

  • 卷四百五十九·曹学佺

    <集部,总集类,石仓历代诗选>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四百五十九 明 曹学佺 编 明诗次集九十三 何景明 十四夜对月集陶良伯 陶令堂中月深更酒为携金波流未满白露迥含凄鸿鴈秋江北芙蓉汉苑西一杯同怅望万里各覊

  • 卷一百三十三·毕沅

      ◎宋纪一百三十三 ∷起屠维单阏七月,尽上章执徐十二月,凡一年有奇。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   绍兴二十九年金正隆四年   秋,七月,壬午朔,淮东安抚司言:“北边蝗虫为风所吹,有至盱眙军、楚

  • 东汉会要原序·徐天麟

    臣顷于嘉定四年九月表进臣所编西汉防要七十卷际遇宁宗仁文哲武恭孝皇帝稽古右文日新圣学既尘渊蠖之覧乃十一月丁卯有防付尚书省藏之秘阁窃自惟念臣猥以庸愚妄效前贤纂辑遭逢圣明不弃葑菲俾得晋联广内之储岂意书生有此

  • 卷之十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一五三 坚冰至·周作人

    《周易》上说,“履霜,坚冰至”,言事变之来,其所从来者积渐久远,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自从新华门“碰伤”事件发生以来,不到四年工夫,就有铁狮子胡同的三一八惨案,这是一九二六年的事情,到了第二年更是热闹了,在北京有张作霖的捕

  • 姬文胤传·张廷玉

    姬文胤,字士昌,华州人。乡试中举,天启二年(1622)授滕县知县。文胤到任刚三日,白莲教徐鸿儒起义,进攻滕县,百姓十分之九都加入了义军。文胤把其吏卒驱赶到城上去抵御,总共不足三百人,他们一看到义军便逃走了,只剩下数十人。文胤

  • 宁国公主传·张廷玉

    宁国公主乃孝慈皇后所生。洪武十一年(1378)下嫁梅殷。梅殷字伯殷,汝南侯思祖的堂侄,他天性恭敬谨慎,富有谋略,善于骑射。太祖在十六位驸马之中,尤其偏爱梅殷。当时李文忠以上公的身份主管国学,而梅殷则为山东学政,太祖赐诏褒

  • 六反第四十六·韩非

    畏死难,降北之民也,而世尊之曰贵生之士;学道立方,离法之民也,而世尊之曰文学之士;游居厚养,牟食之民也,而世尊之曰有能之士;语曲牟知,伪诈之民也,而世尊之曰辩智之士;行剑攻杀,暴憿之民也,而世尊之曰磏勇之士;活涌匿奸,当死之民也,而世

  • 第二十章·王夫之

    一&ldquo;修道以仁&rdquo;,只陈新安引&ldquo;志道、据德、依仁&rdquo;为据,及倪氏&ldquo;自身上说归心上&rdquo; 之说为了当。&ldquo;修身以道&rdquo;,只说得修身边事;&ldquo;修道以仁&rdquo;,则修身之必先正心诚意者也。

  • 读论语孟子法·胡广

    <经部,四书类,四书大全__论语集注大全钦定四库全书读论语孟子法【此朱子采二程子说】程子曰【新安陈氏曰程伯子讳颢字伯淳号明道先生叔子讳頥字正叔号伊川先生朱子先以明道伊川为别次以伯子叔子为别后以其学同其说同

  • 谷梁折诸卷三·张尚瑗

    <经部,春秋类,三传折诸__谷梁折诸钦定四库全书谷梁折诸卷三  兴国县知县张尚瑗 撰闵公继之如君父也者受国焉尔虞书舜格于文祖孔传云舜服尧三年丧毕即政伊训奉嗣王只见厥祖孔传云居位主丧而太甲中篇冕服奉嗣王归亳

  • 重订憨山禅师八十八祖道影传赞目录·德清

    重订憨山禅师八十八祖道影传赞目录秀水高承埏寓公父编次 男(佑釲念祖 佑锌御宼)正字卷一西天二十七代祖师(又旁出一人)阿若憍陈如尊者(旁出)  初祖摩诃迦叶尊者  二祖阿难陀尊者  三祖商那和尊者(台宗尚有阿

  • 饥饿的郭素娥·路翎

    现代中篇小说。路翎著。桂林南天出版社1943年3月初版。小说通过生活在矿区附近的农村青年妇女郭素娥挣扎、反抗、被害、毁灭的悲剧命运的描写,展示了劳动人民,尤其是劳动妇女的痛苦和不幸,赞扬了人民的反抗和斗争。作

  • 金耀童子经·佚名

    佛说金耀童子经,一卷,赵宋天息灾译。婆罗门之一子,身有光明,少有净信,后从佛出家,佛说其因缘。

  • 华积陀罗尼神咒经·佚名

    一卷,吴支谦译。与华积楼阁陀罗尼经同本异译。分别佛之功德与供养佛之功德,且说华积陀罗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