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阴阳感应的宗教
《淮南·泛论训》有一段论宗教迷忌的起原,很有趣味,我们全钞在这里,作为本节的引论:天下之怪物,圣人之所独见;利害之反覆,知者之所独明达也。同异嫌疑者,世俗之所眩惑也。夫见不可布于海内,闻不可明于百姓,是故因鬼神祥而为之立禁,总形推类而为之变象。
何以知其然也?世俗言曰:“飨大高者而彘为上牲”,“葬死人者裘不可以藏”,“相戏以刃者太祖(挤也)其肘”,“枕户橉而卧者鬼神蹠其首”。此皆不着于法令,而圣人之所不口传也。
夫“飨大高(高诱注,大高,祖也。一曰上帝)而彘为上牲”者,非彘能贤于野兽麋鹿也,而神明独飨之,何也?以为彘者家人所常畜而易得之物也,故因其便以尊之。“裘不可以藏”者,……世以为裘者难得贵贾(价)之物也,而可传于后世,无益于死者而足以养生,故因其资(用)以詟之。“相戏以刃,太祖其肘”者,夫以刃相戏,必为过失;过失相伤,其患必大;无涉血之仇争忿斗,而以小事自内于形戮,愚者所不知忌也,故因太祖以累其心。“枕户橉而卧,鬼神蹠其首”者,使鬼神能玄化,则不待户牖而行;若循虚出入,则亦无能履也。夫户牖者,风气之所从来,而风气者阴阳相捔者也,离(罹)者必病,故托鬼神以伸诫之也。
凡此之属,皆不可胜著于书策竹帛而藏于官府者也。(《韩非·难三》:“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希之于百姓者也。”)故以祥明之。为愚者之不知其害,乃借鬼神之威以声其教。所由来者远矣。而愚者以为祥,而狠者以为非,唯有道者能通其志。此一段把民间的宗教迷忌都解作有实用的意义,因为这些禁忌都不能成为法律的禁条,故只能“因鬼神祥而为之立禁”。高诱注,“祥:吉凶也。”《史记·五宗世家》集解引服虔云:“祥,求福也。”《广雅·释天》:“,祭也。”《汉书·赵王彭祖传》注:“祥,总谓鬼神之事。”《易·象传》曾有“以神道设教”的话,《泛论》之文便是“以神道设教”的理论。“愚者以为祥”,便是迷信宗教;“狠者以为非”,便是反对迷信;“唯有道者能通其志”,便是承认迷忌都有实际的用处,而愿意假借鬼神祥来维持此类民间禁忌。
道家自附于老子,老子提出一个自然的天道观念,本可以扫除不少的宗教迷信。但这个自然的天道论是很抽象的,一般人士未必能了解,故自然主义在人生哲学上只有命定论还能引起一部分人的注意,和一部分人的反抗。孔孟都是信命定论的,知“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便不肯去求神媚灶了。墨子一派是拥护传统的天鬼宗教的,故极力反对有命之说,非命即是反对自然主义了。古代的宗教有三个主要成分:一是一个鉴临下民而赏善罚恶的天,一是无数能作威福的鬼神,一是天鬼与人之间有感应的关系,故福可求而祸可避,敬有益而暴有灾(用《墨子·非命上》的语意)。这个民间宗教,势力最大,决不是几个自然主义的哲学家所能完全扫灭。何况左倾的中系思想(儒家)从不敢明白反对他呢?何况右派的思想(墨家)又极力替他主持作战呢?何况又有君主的提倡,国家的尊崇呢?所以几百年之间,不但民间宗教迷信渐渐成为国教,并且连那左系的思想家也都不知不觉的宗教化了。老子变到庄子,天道已成了“造化者”了,宗教的意味已很浓厚了。战国晚年,老子之外,又跳出了个黄帝;黄帝是上海话所谓“垃圾马车”,什么荒谬的迷忌都可以向这里装塞进去。试看《汉书·艺文志》所收:
道家有黄帝书七十八篇。
阴阳家有《黄帝泰素》二十篇。
小说家有《黄帝说》四十篇。
兵家的“阴阳”类有《黄帝》十六篇。
天文有《黄帝杂子气》三十三篇。
历谱有《黄帝五家历》三十三卷。
五行有《黄帝阴阳》二十五卷,《黄帝诸子论阴阳》二十五卷。
杂占有《黄帝长柳占梦》十一卷。
医经有《黄帝内经》十八卷,《外经》三十九卷。
经方有《秦始黄帝扁鹊俞拊方》二十三卷。
房中有《黄帝三王养阳方》二十卷。
神仙有黄帝书四种,凡六十一卷。黄帝一个人名下有十二类,四百二十四卷书,真可算是一部极大的垃圾马车了!这里画什么乌烟瘴气的迷忌都包罗在内,而神仙与阴阳最占大势力。神仙与阴阳都假托于黄帝,于是老子加上黄帝便等于自然主义加上神仙阴阳的宗教,这便是所谓“道家”。道家再一变,便成中古的道教了。
神仙出世的人生观使道家成为“非生人之行而至死人之理”的悲观宗教;阴阳祥的迷信使道家放弃传统的自然主义的宇宙观,而成为祥感应的迷忌的宗教。驺衍之学虽然上天下地,闳大不经,然而结果总归到“祥制度”与“符应”,这便是一种迷忌的宗教。司马谈说“阴阳家之术,大祥而众忌讳,使人拘而多所畏”,也是指出这种宗教的迷忌性质。(我用“迷忌”一个名词来翻译近世人类学者所谓magic;“迷忌”的界说是“用某种物件,或行某种仪式,以图影响〔即感应〕自然界或超自然界的势力,以为自身或团体求福禳灾”。)《汉书·艺文志》也说阴阳家的流弊“牵于禁忌,泥于小数,舍人事而任鬼神”,这更明显了。道家出于齐学,齐学之神仙阴阳都挂着黄帝的招牌,故号称黄老的道家吸收了阴阳家的许多禁忌思想,这是不可避免的。
我们须要知道,阴阳家的迷忌所以能在中国哲学思想发达之后风靡一世者,正因为阴阳家的学说颇能利用当日的哲学思想,表面上颇能挂出一面薄薄的自然主义的幌子,用阴阳五行等等自然界的势力来重新说明“感应”的道理。他们并不说那些幼稚的天鬼宗教了;他们竟可以说天是气,地是气,鬼神也是气,这岂不是自然主义的解释吗?《淮南·天文训》说:虚廓生宇宙,宇宙生气,气有涯垠,清阳者薄靡而为天,重浊者凝滞而为地。……天地之袭精为阴阳,阴阳之专精为四时,四时之散精为万物。……这样的说法,纯是自然主义的,纯是唯物的,岂不能令自然主义者点头赞同吗?好了!阴阳家又说,阴阳之气分为五行,阴阳相推,而五行相生相胜,相为终始。这岂不也是纯粹自然的,唯物的吗?于是五德终始之说可以得哲学家的承认了。如《淮南·地形训》说的,木胜土,土胜水,水胜火,火胜金,金胜木。(参看《吕氏春秋·应同篇》)这岂不是常识和哲学都可以公认的吗?好了!阴阳家又说:“我们现在可以来谈旧宗教里的‘感应’了。感应并不是我在地下叩个头,就可以感动天上的上帝老头子。那是迷信,我们不要睬他。我们现在要谈谈科学的感应论!也可以说是哲学的感应论!你爱听吗?”你当然爱听了。这种半科学半哲学的感应论,叫做“气类相感论”。如《吕氏春秋·应同篇》说:类固相召:气同则合,声比则应。鼓宫而宫动,鼓角而角动。平地注水,水流湿;均薪施火,火就燥。这种新感应论,秦学的《吕氏春秋》已连同五德终始之说接受了。齐鲁的儒家道家也都接受了。《淮南王书》中的《天文》、《地形》、《时则》(即《月令》)、《览冥》、《人间》、《泰族》诸篇,都充分承认了这种感应论,作为一个基本原则。《天文训》说:物类相动,本标相应。故阳燧见日则燃而为火,方诸见月则津而为水。(高注:“阳燧,金也。取金杯无缘者,熟摩令热,日中时以当日下,以艾承之,则燃得火也。方诸,阴燧,大蛤也。熟摩令热,月盛时以向月下,以铜盘受之,下水数滴。先师说然也。”)虎啸而谷风至,龙举而景云属,麒麟斗而日月食,鲸鱼死而彗星出,蚕咡丝而商弦绝,贲星坠而勃海决。人主之情上通于天,故诛暴则多飘风,法苛则多虫螟,杀不辜则国赤地,令不收则多淫雨。《览冥训》说:夫物类之相应,玄妙深微,知不能论,辩不能解。故东风至而酒湛溢,蚕咡丝而商弦绝,或感之也。画随灰而月运阙,鲸鱼死而彗星出,或动之也。故……君臣乖心,则背谲见于天,神气相应征矣。……夫燧取火于日,方诸取露于月。天地之间,巧历不能举其数,手征忽恍不能览其光,然以掌握之中,引类于太极之上,而水火可立致者,阴阳同气相动也。《泰族训》说:夫湿之至也,莫见其形,而炭已重矣。风之至也,莫见其象,而木已动矣。……故天之且风,草木未动,而鸟已翔矣;其且雨也,阴曀未集,而鱼已矣。以阴阳之气相动也。故寒暑燥湿,以类相从;声响疾徐,以音相应也。……圣人者,怀天心,声然能动化天下者也。故精诚感于内,形气动于天,则景星见,黄龙下,祥凤至,醴泉出,嘉谷生,河不满溢,海不溶(动)波。故《诗》云:“怀柔百神,及河峤岳。”逆天暴物,则日月薄蚀,五星失行,四时干乖,昼冥宵光,山崩川涸,冬雷夏霜。《诗》曰:“正月繁霜,我心忧伤。”
天之与人,有以相通也。故国危亡而天文变,世惑乱而虹蜺见,万物有以相连,精祲有以相荡也。以上引的都是《淮南书》里的气类相感说。在表面上看去,这种新感应论全是根据在一个自然界的通则之上,与初民迷信的感应论大不相同了。人受天地的精气,人的精神也是一种精气,物类能以阴阳同气相感动,人与天地也能以阴阳同气相感召。在这个“像煞有介事”的通则之上,遂建立起天人感应的宗教。这本是阴阳家的根本理论,却渐渐成为道家与儒教公认的原则,成为中国的中古宗教的基本教条。在这一层薄薄的自然主义的理论幌子之下,古代民间的感应宗教便得着哲学的承认而公然大活动,不久便成为国教了。《览冥训》说:昔者师旷奏“白雪”之音,而神物为之下降,风雨暴至,平公癃病,晋国赤地。庶女(齐国的寡妇)叫天,而雷电下击景公台陨,支体伤折,海水大出。夫瞽师庶女,位贱尚枲,权轻飞羽,然而专精厉意,委务积神,上通九天,激厉至精。由此观之,上天之诛也,虽在圹虚幽闲,辽远隐匿,重袭石室,界障险阻,其无所逃之亦明矣。
武王伐纣,渡于孟津,阳侯之波逆流而击,疾风晦冥,人马不相见。于是武王左操黄钺,右秉白旄,瞋目而之曰:“余任天下,谁敢害吾意者!”于是风济(霁)而波罢。鲁阳公与韩构难,战酣日暮,援戈而之,日为之反三舍。夫全性保真,不亏其身,遭急迫难,精通于天,若乃未始出其宗者,何为而不成?终日谈“自然”,而忽然说鲁阳公援戈日,可以使“日为反三舍”!而又相信“全性保真,不亏其身”的真人也可以有超越自然的神通,“何为而不成”!于是我们可以说,古代左系的思想到此完全右倾了,自然主义的哲学到此完全成了妄想超越自然的道教了。
道家是一个杂家,吸收的成分太多,“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遂成了一部垃圾马车;垃圾堆积的太高了,遂把自己的中心思想自然主义的宇宙观埋没了。直到二百年后伟大的王充出来,自然主义才得从那阴阳灾异符瑞感应的垃圾堆里被爬梳出来,刷清整理,成为中古思想界的唯一炬光。十九,四,十六写起;十九,四,三十写完,计费半个月。
(廿年,三,十,改定第(二)(三)节。)
猜你喜欢 隐公(元年~十一年)·左丘明 天论篇第十七·荀况 孟子集注大全卷十二·胡广 第十三章 17·辜鸿铭 卷七·毛奇龄 卷七十一·程川 第八 摩篇 3·王诩 显学·韩非 有司·佚名 公食大夫礼·佚名 卷第三 勉学·颜之推 卷十·赞宁 净戒品之馀·佚名 大毗卢遮那成佛经疏 第十二卷·一行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