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九)子罕篇

太宰问于子贡章。

朱子曰:“太宰所云,是以多能为圣也。子贡所对,是以多能为余事也。夫子所言,是以圣为不在于多能也。三者之说不同。若要形容圣人地位,则子贡之言为尽。盖圣人主于德,固不在多能,然圣人未有不多能者。夫子以多能不可以律人,故言君子不多而尚德不尚艺之意。其实圣人未尝不多能也。”今按:近人多疑圣人尚德不多能,此条辨之,极是。又言多能不可以律人,能专一艺,能擅一长,即可。惟圣人多能又尚德,始为圣。孟子多从德上讲,荀子多从才能上讲,而朱子之意则深矣。学者不可不深考。

出则事公卿章。

朱子曰:“此说本卑,非有甚高之行。然工夫却愈精密,道理却愈无穷。故曰,知崇礼卑。又曰,崇德广业。盖德知虽高,然践履却只是卑,惟愈卑则愈广。”今按:此条言德知高,践履卑,道出了中国文化传统人生修养之理想境界。此惟知德兼崇,乃能有此境界。把知德分了,则尽人都在知上业上争崇恶卑。此一境界,就无可谈了。

子在川上章。

朱子曰:“川上之叹,圣人有感于道体之无穷,而语之以勉人,使汲汲于进学耳。”又曰:“此个道理,吾身在其中,万物在其中,天地亦在其中,同是一个物事,无障蔽,无遮碍。吾之心即天地之心,圣人即川流而见之。但天命正而人心邪,天命公而人心私,天命大而人心小,所以与天地不相似。今讲学即欲去与天地不相似者,以与之相似尔。”又曰:“与道为体四字甚精。盖物生水流,非道之体,乃与道为体也。”又曰:“道无形体可见,却是这物事盛载那道出来,故可见这体字粗,只是形体之体。恐人说物自物,道自道,所以指物以见道。其实这许多物事凑合来,便都是道之体。道之体便在这许多物事上。只是水上较亲切易见。”又曰:“日往月来,寒往暑来,水流不息,物生不穷,未是道。然无这道,便无这个了。有这道,方始有这个。既有这个,就上面便可见得道,是与道做个骨子,故言与道为体也。”问东坡云,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代,而卒莫消长也。此语如何。朱子曰:“既不往来,不消长,却是个甚底物事。这个道理,其来无尽,其往无穷,圣人但云,维天之命,于穆不已。”又曰:“逝者如斯,但说不已而已,未尝说不消长,不往来。渠本欲高其说,却不知说得不活矣。既是往者如斯,盈虚者如代,便是此理流行不已也。东坡之说便是肇法师四不迁之说也。”今按:此条指明道体,极平实亲切。老子言:“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老子》此章只言用字,不言体字。因车与器与室,虽各有其体,而其用处则不在其体中之有处,而在其体中之无处。其无处即老子之所谓道也。今朱子言与道为体,亦即言道无体,而诸事物与之为体。亦即如言理即在气中,舍气即无理可见也。此与今俗言体用二字仍有辨,当细分别。其辨东坡说,则尤见儒释之异,学者所当细玩。此论道体,又与西方哲学辨唯心唯物,乃讨论天地万物最先如何,从哪里来不同。中国人只从那天地万物之流行变化上来讨论一道理,不问那一切流行变化从哪里来。西方宗教与科学,则都在讨论此天地万物从哪来,却并不着重对那当前的一切流行变化该如何办,这是大不同处。

朱子论此条又曰:“无天德,则是私意,是计较。后人多无天德,所以做王道不成。”今按:如孝弟忠信,人人皆有其心,便是天德。中国人便只从此等天德上讲究进去。倘定要问天地如何成,万物如何生,从中国人意见讲,此等问题便多余了。不过要自逞聪明,自见智慧,却不免有私意夹杂其中。此乃少数人偶然事。中国的王道便从天德来。西方的宗教科学哲学都讲得太远,不切人事。科学走上了利用的路,是计较,非践履。宗教又把恺撒事交恺撒管,便多做不出王道来。故朱子又说:“天理流行之妙,若少有私欲以间之,便如水被些障塞,不得恁滔滔地流去。”今按:孔门言知,必兼言仁。仁即天德也。

未见好德如好色章。

朱子曰:“胡氏曰,色者,人之所同好,好而难疏。德亦人之所同好,好而难亲。知其病而痛药之,不使稂莠得害嘉谷,则志气清明,而独立乎万物之表矣。”今按:此条论好德与好色,语平意实。理学家意见,能从此等处参入,何尝有不近人情处。

譬如为山章。

朱子曰:“胡氏曰,颜渊曰,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此吾往者也。冉有曰,非不悦子之道,力不足也。此吾止者也。其进其止,皆非他人所能。此君子所以自强不息也。”今按:此条亦如上条,语极平实,极亲切,由此即上了理学道路。

知者不惑章。

朱子曰:“仁者理即是心,心即是理。”今按:此理极简明,只有在仁上始见理即心心即理。又曰:“成德,以仁为先。进学,以知为先。此诚而明,明而诚也。”又曰:“有仁智而后有勇,然而仁智又少勇不得。”又曰:“仁者通体是理,无一毫私心。”今按:合此诸语,成德进学之道,昭示无遗矣。然知仁勇三德,知在最先,此则由明诚,人之道也。孔子必谓不如丘之好学,即此义。

猜你喜欢
  商书·微子·佚名
  卷二十九(襄元年,尽四年)·孔颖达
  好恶·胡宏
  ●牧鑑卷之五·杨昱
  卷十六·程公说
  春秋集传详説卷二十七·家铉翁
  卷八·杨于庭
  卷十五·顾栋高
  接物·魏裔介
  卷三十八·鄂尔泰
  卷二·敖继公
  卷六·顺治
  抱朴子內篇卷之二   論仙·王明
  墨子卷二·墨子
  斥欧阳竟无之魔说·印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序·房祺

    河汾诸老诗集序金源氏自兴定以後与元日寻干戈士生其间形之声诗类多感慨悲歌之语亦其时之使然也若太原元遗山值金亡不仕为河汾倡正学麻贻溪张石泉房白云陈子京子扬段克己成己曹兑斋诸老与遗山游从宦寓中一时雅合以诗鸣

  • 卷五十六·佚名

    全唐诗续拾卷五十六无名氏青峰诗野人不相识,偶坐为林泉。莫漫愁沽酒,囊中自有钱。回瞻林下路,已在翠微间。时见云林外,青峰一点圆。 【见宋岳珂《宝真斋法书赞》卷八。】诗时人有酒送张八,惟我无酒送张八。君有 【疑当作「

  • 卷十三·佚名

    台湾诗钞卷十三徐莘田章炳麟江祖着徐莘田莘田,号东海,又号撷红馆主,澳门人。光绪二十四年秋来台,寓基隆。番子沟泛舟鲤鱼风细拂轻艘,竹里人家吠小尨;「八」字兰桡「之」字水,青山如画入篷窗。基隆竹枝词日烘狮岭,射璀璨之文光

  • 卷二十一·方回

    <集部,总集类,瀛奎律髓> 钦定四库全书 瀛奎律髓卷二十一    元 方囬 编雪类 文选以二谢雪赋月赋入物色类雪於诸物色中最难赋今选诗家巨擘一句及雪而全篇见雪意雪景者亦取之虽不专用禁体然用事浅近者皆不取五言

  • 菊庄词·徐釚

    荷叶杯&middot;归思小立黄昏庭院。难见。残月又如钩。谁怜独自拥衾裯。愁么愁。愁么愁。其二忽听雁声凄警。哀更。清泪滴罗幃。小腰应减旧时围。归么归。归么归。蝶恋花&middot;客中感春儂似浮萍漂泊里。不道留儂,到便

  • 卷之五百七十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一·王明清

    挥麈后录馀话●卷一○帝王自有真永昌陵卜吉,命司天监苗昌裔往相地西洛。既覆土,昌裔引董役内侍王继恩登山颠,周览形势,谓继恩云:&ldquo;太祖之后,当再有天下。&rdquo;断恩默识之。太宗大渐,继恩乃与参知

  • 卷五十八·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五十八 朱批郭朝祚奏摺 雍正七年闰七月二十一日湖南按察使【臣】郭朝祚谨 奏为遵 旨囬奏事雍正七年闰七月十九日奉湖南巡抚【臣】王 国栋传 旨闻按察司郭朝祚一味柔善因循沽买名誉朕许两司俱

  • 征收例·佚名

    目录 征收本色一斗以下,本折兼收;一斗以上,不许高价折收 岁有余闰,征输粮米务于五月底停征 禁经征钱粮浮征重耗 征收小户钱文不许转发典商易换章程 慎重解粮 折收小户钱粮详候核示征收章程 严禁浮收短发 推收粮额因地、因

  • 卷五十·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万寿盛典初集卷五十庆祝三【名山祝厘一】康熙五十二年三月各省督抚提鎭诸臣以皇上六旬正诞各就其地之名山胜境率所属大小文武臣僚耆老士庶建坛设醮庆祝万寿二月十一日廵抚山东等处地方督理营田兼理军务都

  • 八年·佚名

    (壬午)八年大明天順六年春正月1月1日○丙申朔,上御仁政殿,受朝賀。王世子率百官賀中宮。○上與中宮御仁政殿,王世子與宗親、宰樞進豐呈。上謂梁誠之曰:「卿知《太平廣記》?」其語《廣記》中之言。誠之啓:「昔唐宰相蘇瓌、李嶠

  • 卷六·陈天祥

    <经部,四书类,四书辨疑钦定四库全书四书辨疑卷六     元 陈天祥 撰论语郷党第十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訚訚如也○注许氏说文侃侃刚直也訚訚和恱而诤也侃訚二字各有两训玉篇诸韵皆同侃字一训和乐貌又

  • 九 智慧·林语堂

    前面所述中国人之德性倘能获得一共通的结论,则应为“心灵战胜物质环境的优越”。这样说法,其意义非一。不仅谓能引用人类的智慧改变充满痛苦惨愁的世界,使转化为适合人类住居的场所,它也指出一种轻视体质上的兴奋与力量之

  • 普陀洛迦新志卷一·王亨彦

    彭泽许止净敬述 古翁山王亨彦辑 本迹门第一(此门即观世音菩萨本迹感应颂正文。其单行本,有注并经证,分四卷。已刻木板作四册,于南京三汊河法云寺流通。又排铅版作二册,于上海中华书局,已印八万余部。纸型现存苏州穿心街报

  • 诸法无行经卷下·佚名

    姚秦龟兹三藏鸠摩罗什译  尔时文殊师利法王子白佛言。世尊。我亦乐说不动相。佛言。汝乐说者便可说之。文殊师利言。世尊。一切众生皆得菩提。是名不动相。文殊师利。云何是事名不动相。世尊。一切法无向无得。一切

  • 大威德陀罗尼经 第七卷·佚名

    大威德陀罗尼经 第七卷隋北印度三藏阇那崛多译阿难。何者是一不欲。为一切世间广宣说故。是一不欲。何者是一切世间。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法。此名一切世间言说法。此中无有法可别离者。于彼之中所有树名皆

  • 净土圣贤录续编卷三·胡珽

    往生居士第四之二裴永度裴永度。江南泰州人。世居曲塘镇。耕稼为业。性恬淡无所好。而见善必为。幼即笃信佛法。长斋课佛名无间。既而归依高旻古光和尚。受满分优婆塞戒。行持严洁。未尝缺漏。其妻亦信向念佛法门。受

  • 书纂言·吴澄

    四卷。宋吴澄撰。《尚书》有古、今文之分。澄此书唯注今文,不及古文。《自序》谓“晋世晚出之书,别见于后”。然除此四卷之外,澄并未释古文一篇。注《尚书》专释今文,自此书始。此书诠解《尚书》今文,多取前人之说折衷之,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