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太宗文皇帝实录(卷二)

永乐二十二年八月戊午朔  赐扈从北征五军总兵官公侯伯都督英国公张辅忠勇王金忠等二十六人白金钞币表里苏木楜椒有差  命英国公张辅掌中军都督府阳武侯薛禄掌左军都督府安远侯柳升掌右军都督宁阳侯陈懋掌前军都督府成山侯王通掌后军都督府安平伯李安掌四川都指挥使司中军都督府都督佥事任礼掌广西都指挥使司改前军都督佥事马英于后军都督府仍谕之曰卿等皆  先朝勋旧故托以服肱心膂其一乃志力以无愧职守  复前户部尚书夏原吉官初  大行皇帝凶问至之三日首释原吉于颂系慰劳之咨以国事至是复其官赐官带衣服被褥帐帏咸修原吉言臣在系时丧母未克成服又未宾乞赐归葬且终忧制臣事  升下之日未艾也上曰卿老成人今国有大丧正望相与共济艰难安得遽去卿云有丧服我无丧服乎遂留赞辅赐原吉米十石钞一万贯胡椒一百斤令遣家属护母丧归葬仍命兵部给驿舟有司治葬事  复刑部尚书吴中右侍郎杨勉官  升锦衣千户毕晟徐胜俱为本卫指挥佥事  徵镇守大同前军都督佥事刘鉴镇守宣府后军都督佥事王玉还仍命都指挥使王礼镇守宣府  乙未  西宁土官都指挥佥事李英从北征西回及交阯七源州判官赵福能贡马赐钞币有差  命武安侯郑亨等四人俱充总兵官亨镇守大同保定侯孟瑛镇交阯襄城伯李隆镇山海武进伯朱营镇辽东  置太师太傅太保阶正一品少师少傅少保阶从一品  上谕吏部尚书蹇义曰此  皇祖之制也  皇考圣明天纵可不置此官予历事未广不无望于傅保卿等免之遂命义为少保仍兼吏部尚书二俸俱给义顿首曰此非愚臣所克胜惟犬马之诚不敢不尽  加英国公张辅太师二俸俱给  升文渊阁大学士兼翰林院学士杨荣为大常寺卿金幼孜为户部右侍郎俱仍兼前职左春坊大学士杨士奇为礼部左侍郎兼华盖大学士升前右春坊大学士兼翰林院侍读黄淮为通政使司通政使兼武英殿大学士荣幼孜士奇淮俱掌内制不预所升职务升前司经局洗马兼翰林院编修杨溥为翰林院学士前司经局正字金问为翰林院修撰  升锦衣卫指挥同知邹溶为辽东都司都指挥佥事亻□者御开原指挥佥事赵诚为浙江东司都指挥佥事王节为锦衣卫指挥使裘英为本卫指挥同知命张车□尤为锦衣卫指挥佥事车□尤英国公张辅之弟永乐中与旗手卫指挥使罢官闲居至是复用之  锦衣卫指挥王节等奏比来校尉上直屡失所悬铜牌铜牌所凭关防出入者请之以惩上曰非日下诏赦有罪今日递罪赦前事何以示信其勿治遂谕六移及三法司曰令信则民从不信则民贰国家使人周信为本故昨日降诏惓惓在信尔等各务遵守毋致朕食言以失人心  庚申  遣中官搬取秦府尚炌家属往泗州完聚敕西都司布政司陆路给车水陆给舟经过有司日用饮食等物  新安王妃徐氏薨讣闻命有司营丧葬  调工部尚书李庆任兵部礼部尚书金纯任工部南京兵部尚书赵羾任南京刑部南京礼部左侍郎胡濙任礼部工部右侍郎郭进为吏部左侍郎升刑部右侍郎张本为南京兵部尚书兼南京都察院事吏部右侍郎师逵为南京户部尚书兼南京吏部事大理寺右寺丞邹师颜为礼右侍郎太医院御医徐叔拱为本院院判改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虞谦为大理寺卿  黜工部右侍郎伏伯安为荆门州知州初伯安督运木潞河止通州驿舍驿丞有美妾伯安私焉驿丞觉而杀其妾事闻伯安坐罚筑城至是遇赦应复职  上曰淫秽之人不宜以玷朝廷遂黜之  朝鲜国李祹遣陪臣玄贵命等贡马及方物狭西巩昌卫土官指挥同知汪寿贡马赐钞币有差  夜有星大如杯色青白见玉井  辛酉  命镇守广西镇远侯顾舆祖充总兵官仍领湖广广西贵州三都司官军剿捕广西等处掳寇  升府军前卫指挥使山云为中军都督府都督佥事  改户部左侍郎古朴为南京通政使司通政使以李至刚为通政使司左通政至刚先为礼部尚书有罪降本部郎中无几坐事系锦衣卫狱者十余年及是遇赦  上闵其旧人故复用之  黜刑部右侍郎杨勉为山东布政司使右参政先是指挥林茂畏避出征又犯奸贪等罪下锦衣卫狱与勉同系茂就狱中造虚词千百言将诬造人以觊幸免会赦不果告已而有言于  上曰勉导之也故有是命  贬掌中都留守司都指挥佥事牛谅戍交阯初  上命谅从武安侯郑亨镇守大同谅惮行且不乐属人即诡奏曰今臣往治事乎抑为隶乎  上曰朝廷重边务命尔从总兵大臣庶几有赞画之益顾为隶是何等语朕初即位尔敢方命不恭如此将朝廷不复使人耶命公侯大臣推问之遂奏谅怀诈不忠无人臣礼法当诛  上曰不必诛亦不可用遂有是命  壬戌  加镇守云南黔国公沐晟太傅二俸俱支赐敕谕曰卿国家至亲且老成有德望今朕嗣位之初方资田□屯辅之重特命卿为太傅散官勋封悉如旧卿尚念  皇祖  皇考之大德悉心尽力用佐<耳少>躬嘉谋嘉猷勿以道远而或略朕虚已以俟焉赐晟钞二万贯彩币表里各十件  升隆庆卫指挥使袁纳为都指挥佥事仍掌本卫守居庸关  升中军都督府都督佥事谭广为本府左都督命镇守宣府等处广奏请以其所领骑兵五千分畀都指挥崔聚武与指挥董兴张政唐铭阮真六人每三人领一千更番随往宣府备御三月一更从之  癸亥  于阗使者狭西丁及庄浪卫土官指挥同知鲁失加等贡马及方物赐钞币有差  山西布政使司左参政陈瓒以赃罪谪戍边  甲子遣中官赍奉  大行皇帝遗冠服等物气泽所存启阅悲怆痛何可谨以皂纱冲天冠一黑氊直檐帽一并金级顶子茄蓝间珊瑚金枣花帽珠一串金相云鴈犀带一金相膘玉穿花龙绦环一副并紫线绦金事件象牙顶辏花靶镔铁刀一纻丝衣罗衣纱衣各一袭皂麂皮靴一双并五彩绣抹口袜斜皮靴一双并袜送贤弟朝多赡奉以慰哀慕惓惓之心送起王高燧亦如之  上以文官员冗命吏部汰之曰古称官不必备惟其人今过冗矣且贤否廉污混殽无别廉污无别廉者之心或怠君子人并处则小人之势常胜且老病昏懦之人在位徒糜廪禄何裨政理其在内诸司令堂上正官在外令巡按监察御史及按察司明公廉察凡贤材者留其贪刻庸鄙及老疾者悉送吏部罢之自今吏部宜精选勿滥  升锦衣卫指挥佥事林观刘俨俱为狭西都司都指挥佥事观掌绥德卫俨掌延安卫  擢皇亲散骑舍人钱通为锦衣卫指挥佥事  黜兵部给事中刘穆刘秉李文殊李实张毓林道安魏凯陈永昌陈玘刘昌俞得济郑得皎王赟俱为县丞初穆等以职事不谨皆得罪至是遇赦  上以六科密迩之地所系非轻故悉黜以示惩  乙丑  召汉王高煦赴京  复朱棨指挥同知于虎贲右卫棨故燕府长史复之孙北京刑部尚书浚之子  大行皇帝以复故擢锦衣卫指挥同知坐视落职为民至是遇赦  上犹以旧恩特复之  辽东都司都指挥佥事王雄以激变虏人杨木答兀逃逸降登州卫指挥佥事  琉球国中山王遣长史郑义才占城国王遣使者逋沙帕济阁等贡马及方物赐衣及钞币有差  夜月犯火星  丙寅  敕谕礼部臣曰  皇考大行皇帝圣德神功追配  太祖统御天下二十余年恩德在民万世永赖  皇妣仁孝皇帝母仪四海寅奉  宗庙协隆化理而尊号未上无以称朕孝思及天下臣民尊仰不忘之心其与群臣定议请谥于南郊加宁阳侯陈懋太保两俸俱支  升后军都督佥事梁铭为本府都督同知燕山前卫指挥同知沈清为都督佥事  丁卯  赠保母金氏为翊圣恭惠夫人命府军左卫故指挥使张旭子辂袭父职  戊辰  复阎俊都指挥同知俊先以都指挥同知至是随征迤北还以从卫功复之  命三法司先有罪谪隶兵籍而未至谪所者尽宥之官吏还乡为民  升光禄寺署丞王彝署正张原俱为本寺少卿署丞马成为金吾前卫亲军指挥使司指挥佥事成自上为世子居守北京时以卫士选治膳故特进武职云  哈密卫指挥秃儿迷失四川建昌卫指挥使安普容等东川军民府等处土官知府阿得遣叔安贵等昌州长官司长官阿寿遣把事自巴等狭西洮州卫火把等簇土官千户喃喇约思等及番僧营着卜各贡马赐钞币有差  己巳  少保兼吏部尚书蹇义等奏文官有年七十者请遵洪武旧制令致仕还乡如其人鄙猥阘葺或有疾而年未及七十者请罢免为民  上曰然著为令  增造郊庙等坛祭器  复薛山都指挥使调河南都司初山任湖广都司都指挥使充副总兵往广捕倭寇坐失机谪从安远侯柳升立功至是遇赦  命复旧职  增赐宁夏随征迤北官军钞官每员十锭军每人六锭遣归  庚午  改羽林卫亲军指挥使司为长陵卫亲军指挥使司擢皇亲张輗为指挥使輗太师英国公辅弟也命右军都督同知李敬致仕敬镇守四川累年兵民安之至是以两目废力请解任遂命致事  赐哈儿蛮卫指挥只冬哈建州卫千户阿哈木忽剌温地而舍人纳秃钞币布帛袭衣有差以纳秃愿居京师只冬阿哈木愿居辽东故也  六科给事中梁盛等劾奏成国公朱勇定国公徐景昌富阳侯李茂芳广宁伯刘湍新宁伯谭忠建平伯高福安乡伯张安兴安伯徐亨后军都督同知梁铭都督佥事沈清户部尚书郭恣礼部右侍郎郭敦工部左侍郎李友直太常寺少卿王勉寺丞康禋传霞岫冯仲彝通政司左通政李至刚右参议朱绍祖等居  大行皇帝丧违令不宿公署饮酒食肉恬无戚容身为大臣无礼无义宜付法司明正国典  上曰公侯伯都督悉免冠令廷臣议所犯已而宥之尚书郭资以疾亦宥之侍郎太常寺通政司官悉付法司论罪  辛未  命故成安侯郭亮子晟袭成安侯泰宁侯陈圭孙钟袭泰宁侯永顺伯薛斌子绶袭永顺伯擢故清远侯王友子顺为羽林前卫亲军指挥使司指挥佥事例晟应袭指挥使友永乐中以罪废顺不应授官  上念其父祖功故特加恩云  命定国公徐景昌富阳侯李茂芳受学于国子监初文武百官居  大行皇帝丧皆斋戒出宿公所景昌茂芳等不出宿为给事中所劾至是召二人谕曰景昌  皇妣之侄茂芳  皇考外孙  皇考宾天臣民如丧考妣尔两人乃安处私室顾情与礼何如此不学之过遂有是命增赐随征迤比指挥狭西白金二十四两钞百锭彩币表里等物旌其斩首射马之功也

壬申命礼部尚书吕震兼太常寺卿升神乐观提点徐善渊为太常寺少卿改提点袁止安礼部主事孔克准俱为太常寺丞克准宣圣五十五达孙也升都指挥使把台为后军都督佥事命都指挥使荣贵掌福建行都司都指挥同知陈忠任浙江都司升羽林前卫指挥佥事李英为指挥同知仍领将军宿卫升羽林前卫指挥同知陈兴常山右护卫指挥同知朱兴常山中卫护指挥同知卞福张聚大兴左卫指挥同知朱忠隆庆右卫指挥同知苏保金吾左卫指挥佥事汤信燕山左卫指挥佥事杜□□旬宽河卫指挥佥事辛显会州卫指挥佥事胡颜俱为都指挥佥事陈兴任山西朱兴任浙江卞福任广东张聚任福建苏保任贵州汤信任辽东卒显任山东都司胡颜任狭西专掌镇番卫朱忠任四川杜恂山西俱行都司周王橚奏请躬  大行皇帝几筵行祭礼  上遣书答曰叔同气哀感之情至诚且切但高年远道跋涉之劳非独侄有所未安计  大行皇帝圣灵亦未必安也宜止不来时各王奏请躬诣  大行皇帝几筵行祭礼及贺  上即位者  上以国有大戚而藩之寄重悉报止之令遣官代来

猜你喜欢
  列传第二十一 宋隐 王宪 屈遵 张蒲 谷浑 公孙表 张济 李先 贾彝 薛提·魏收
  卷二百十五 熙寧三年(庚戌,1070)·李焘
  卷六十六 景德四年(丁未,1007)·李焘
  ●卷 七·曾布
  卷五 王莽·王夫之
  春秋战国异辞卷七·陈厚耀
  卷之一百二十三·佚名
  卷一百七十八·杨士奇
  卷之十八·佚名
  卷之一千四百四十七·佚名
  第四十一册 天命七年四月至六月·佚名
  ·和大中丞树人七十寿诗·丁曰健
  王思同传·薛居正
  钱繬传·欧阳修
  弇山堂别集卷三十六·王世贞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八百四十二·彭定求

        卷842_1 【寄仰山光味长者】齐己   大仰禅栖处,杉松到顶阴。下来虽有路,归去每无心。   鸟道峰形直,龙湫石影深。径行谁得见,半夜老猿吟。   卷842_2 【贻庐岳陈沆秀才】齐己   为儒老双鬓,勤苦竟何如

  • 方味道·唐圭璋

      庄椿岁   寿赵丞相   恭审某官间期淑气,特立高标。仰维岳之生   贤,一朝献颂;赋缁衣而入相,四海同声。欣逢五百年之期,愿上八千岁之祝。可占耆艾,曷尽形容。音寄水龙吟,名为庄椿岁。倘蒙省览,万有荣光。   纶巾少

  • 卷二百七十一·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二百七十一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梅屋吟邹登龙字震父临江人隠居不仕结屋于邑之西郊种梅绕之自号梅屋有孤山处士之遗风焉吟藁一卷刘后村戴石屏真西山咸称之闗山月行人十年归不得夜上

  • 郑觉斋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郑觉斋生平待考。《全芳备祖》和《阳春白雪》录其词共三首。 ●扬州慢·琼花 郑觉斋 弄玉轻盈,飞琼淡泞,袜尘步下迷楼。 试新妆才了,炷沉水香毬。 记晓剪、春冰驰送,金瓶露湿,缇骑星流。 甚天中月色,被风吹梦南州

  • 31.李白:战城南·施蜇存

    去年战,桑乾源; 今年战,葱河道。(韵一) 洗兵条支海上波, 放马天山雪中草。 万里长征战, 三军尽衰老。 匈奴以杀戮为耕作, 古来唯见白骨黄沙日。(韵二) 秦家筑城备胡处①, 汉家还有烽火然。 烽火然不息, 征战无已时。(韵三) 野

  • 列传四·薛居正

    王殷,瀛州人。曾祖昌裔,本州别驾。祖光,沧州教练使,因家焉。唐末,幽、沧大乱,殷父咸珪避地南迁,因投于魏军。殷自言生于魏州之开元寺,既长从军,渐为偏将。唐同光末,为华州马步军副指挥使,因家于华下。天成中,移授灵武都指挥使,久之

  • 附录等·脱脱

        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录军国重事、中书右丞相、监修国史、领经筵事臣脱脱言:窃惟天文莫验于玑衡,人文莫证于简策。人主监天象之休咎,则必察乎玑衡之精;监人事之得失,则必考乎简策之信。是以二者所掌,俱有

  • 吴越春秋(勾践归国外传第八)·赵晔

      勾践归国外传第八   越王勾践臣吴至归越,勾践七年也。百姓拜之于道,曰:"君王独无苦矣!今王受天之福,复於越国,霸王之迹,自斯而起。"王曰:"寡人不慎夭教,无德于民,今劳万姓拥于岐路,将何德化以报国人?"顾谓范蠡曰:"今十有二月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五十三·佚名

    废帝郕戾王附录第七十一景泰六年五月乙巳朔 太上皇帝居南宫○西宁侯宋杰有疾命医疗之○郑府新安郡主卒遣中官赐祭命有司治葬○夜火星犯积尸气○丙午 太子太保兼刑部尚书俞士悦以久疾不能朝乞角□羊职赐归 帝曰朕今正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一 循吏传二·纪昀

    循吏传宋○宋陈靖张纶邵晔崔立鲁有开 张逸吴遵路 赵尚宽 高赋程师孟 韩晋卿 叶康直陈靖张纶邵晔崔立鲁有开张逸吴遵路赵尚宽高赋程师孟韩晋卿叶康直△陈靖陈靖字道卿莆田人父仁璧丘陈洪进为泉州别驾洪进称臣豪

  • 宇文忻传·李延寿

    宇文忻,字仲乐,宇文贵的第二子。他从小敏捷聪慧,儿童时,与同辈小儿游戏,常为部伍,排列进止,没有不听他指挥的。十二岁便能骑在马上向左右两边射箭,骁勇迅捷,有如飞的一般。他常对亲近的人说:“自古以来的名将,惟有韩信、白起、卫

  • 第三十四章 宋和金的关系·吕思勉

    当时的宋朝,万无能抵敌金人之理。于是宗望自平州,宗翰自云州,两道俱下。宗翰之兵,为太原张存纯所扼。而宗望陷燕山,渡黄河,直迫汴京。徽宗闻信,先已传位于钦宗,逃到扬州。金兵既至,李纲主张坚守。宋人又不能始终信用。宋朝的民

  • 《明史》中的小说·吴晗

    《明史》所包括的时代从洪武元年到崇祯十七年(1368—1644),三百年。《明史》的纂修时期是从顺治二年到乾隆四年(1645—1739),前后约共百年。因此在研究《明史》的时候,我们应当知道这书所记载的是从十四世纪后半期到十七世纪

  • 刘鸿生·佚名

    刘鸿生先生小传刘先生名克定字鸿生浙之定海人今年四十有二岁以五月五日生故老相传凡端午日生者其人必端正而聪明刚严而辟恶先生生七岁而孤幼读于私塾专攻汉文时海禁大开外国语文为应世必需之具遂考入梵王渡圣约翰大学

  • 周逵·周诒春

    周逵 字仲衡。年二十八岁。生于安徽旌德。祖父馥。已婚。宣统二年。自费游美。入巴特拉学校。习普通文科。宣统三年。入路易司尾来大学。习医科。民国四年。得医学博士学位。回国。居沪行医。为中华医学会会员。住址

  • 夏书·甘誓·佚名

    启与有扈战于甘之野,作《甘誓》。大战于甘,乃召六卿。王曰:「嗟!六事之人,予誓告汝: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天用剿绝其命,今予惟恭行天之罚。左不攻于左,汝不恭命;右不攻于右,汝不恭命;御非其马之正,汝不恭命。用命,赏于祖;弗用命,戮

  • 武则天外史·佚名

    武则天外史二集二十八回 存题“不奇生著”。二集,各有图四幅,无评。正文半叶十三行,行三十二字。无书坊与刊行年代。清代白话长篇历史演义小说,演武则天事,未见。黄摩西《小说小话》谓: “颇有依据,笔亦姚冶,可与《隋炀

  • 优婆塞戒经受戒品·智旭

    若人欲受优婆塞戒增长财命。先当咨启所生父母。父母若听。次报妻子奴婢僮使。此辈若听。次白国主。国主听已。谁有出家发菩提心者。便往其所。头面作礼。輭言问讯。作如是言。大德。我是丈夫具男子身。欲受菩萨优婆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