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辨性下

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惟上智与下愚不移。此亦计阿罗耶中受熏之种也。熏之者意识,其本即在意根。人心者,如大海,两白虹婴之,我见我痴是也;两白蛟婴之,我爱我慢是也。彼四德者,悉依隐意根。由我见,人有好真之性。(亦以我爱为增上缘。惟我见则无情好。真略分五:一曰实,二曰如,三曰成,四曰常,五曰明了。主观之念,适当客观,客观之境,适当主观,谓之如。好奇好巧,皆好如也。怀旧之念,由好如及好适中好同和合所成,喜旧想复现者,由好和好明了和合而成。)由我爱,人有好适之性。(适分为四:一曰生。二曰安,安复分八,一亭隐,二饱,三润,四暖,五清凉,六动,七逸,八通利,好速之念,由好动好通利孳乳,三曰美,美复分七,一净,二丽,三韵,四旨,五芳,六柔,七法处所摄美。四曰同,此即合群之念所起,好善之念,亦由此孳乳。)由我慢,人有好胜之性。(好名之念,由好胜及好适中法处所摄美和合所成。如上三事,摄人生所好尽。昔希腊学者,分真善美三事,为人情所同好。此实短拙,故今分别如此。其详别见。此诸位者或互为助伴,亦互相折伏。由此人情好尚,种种不定。)责善恶者于爱慢,责智愚者于见痴。我见者与我痴俱生。何谓我痴?根本无明则是。以无明不自识如来藏,执阿罗耶以为我执。此谓之见,不识彼谓之痴,二者一根,若修广同体而异其相。意识用之,由见即为智,由痴即为愚。智与愚者,非昼夜之校,而巨烛煴火之校。痴与见不相离,故愚与智亦不相离。上智无痴,必无我见也,非生而具之。下愚者,世所无有。诸有生者,未有冥顽如瓦砾者矣。(浮屠言一阐提者,亦谓其性最恶,非谓其性最愚。)

尝试以都最计之。世方谓文教之国其人智,蠕生之岛其人愚。彼则习也,非性。就计所习,文教国固多智,以其智起愚,又愚于蠕生之人。何者?世之恒言,知相知名者为智,独知相者谓之愚。蠕生之人,五识于五尘犹是也,以不具名,故意识鲜通于法。然诸有文教者,则执名以起愚,彼蠕生者犹舍是。

一曰征神教。蠕生者事牛耿黾,以虺易为灵蛇,而文教者或事上帝。由慢计之,事上帝则优,事牛虺耿黾则劣。自见计之,上帝不可验,而牛虺耿黾可验。其言有神灵,皆过也。一事可验,一事不可验,则蠕生者犹少智。何以明之?今有二人,一谓牛角能言,一谓马角能言,其过则等。牛角虽不能言,固有牛角,其过一;马角者,非直不能言,又无马角,其过二。故以马角为能言者,视以牛角为能言者,其愚以倍。

二曰征学术。蠕生者之察万物,得其相,无由得其体,虽得之,不横以无体为体。有文教者得其体矣,太上有唯识论,其次有唯物论。识者以自证而知,物者以触受而知,皆有现量,故可就成也。(凡非自证及直觉感觉所得者,皆是意识织妄所成。故不能真知唯识者,宁持唯物。唯物亦有高下二种。高者如吼模,但许感觉所得,不许论其因果,此即唯识家之现量也。其次虽许因果,尚少织妄。而世人不了唯识,有谓任意妄称,虽无亦可谓之有者。近日本有妄人笕克彦,以此成其法理之学,重纰貤缪,不知其将何底也。)计唯物者,虽不知圆成实性,犹据依他起性。最下有唯理论师,以无体之名为实,独据遍计所执性,以为固然。无体之名,浮屠谓之不相应行(非心非物,故曰不相应行。《成唯识》有不相应行二十四种。康德所说十二范畴,亦皆不相应行也)。意识用之以贯万物,犹依空以置器,而空不实有。海羯尔以有无成为万物本,笛佉尔以数名为实体,此皆无体之名。庄周曰:名者实之宾。(《消摇游》)尹文曰:有形者必有名,有名者未必有形。(《大道上》)今以有名无形者为实,此蠕生者所不执也。(浮屠言真如者,《成唯识论》云,真如即是唯识实性,以识之实性不可言状,故强名之曰如。若执识外别有真如者,即与计有无为实物者同过。又此土学者,或立道,或立太极,或立天理,要之非指物即指心,或为综计心物之代语,故亦无害。若谓心物外别有道及太极天理者,即是妄说。)

三曰征法论。蠕生者独以酋长为神,国皆酋长产也。虽粗有文教者,犹以君为国家。文教益盛,谓君长人民土地皆非国,而国有其本体。由爱计之,独主君则民病,以国为主而民少纾。夫论物者宜弃捐善恶利害之见,和精端容,实事以效是。然则病民与否,非其所宜计也。由见计之,君犹实有,而国家非实有。即钩校其诚者,国固无系君,顾一国人之总业耳。凡事有总业者,有别业者。别业者,以一人之力就之,农耕裨贩是也。总业者,集数人之力就之,家乎市乎乡曲乎,最大则为国。是故农贾非实有也,实之谓人,业之谓农贾。不了此义,故名家有杀盗非杀人之说,是以业为实也。)家市乡曲亦然,有土有器有法,土者人所依,器与法者人所制,故主之者曰人。今曰国家有自体,非君长人民土地,若则曰市非钱布化居人民廛舍也,而自有市之体,其可乎?(近世法家妄立财团法人、社团法人之名。此皆妄为增语。虽然,名之曰法人,则本非实人也。此与果实名人何以异?)家市乡曲之与国,或以字养,或以贸迁,或以保任,或以布政用师,其业不同,校其实即同。所以殊名者,以业起,不以实起。不辨实业之分,以业为体,犹舍心与形躯,而言人有荧魂。或曰:国者有作用,故谓之有。是不然。以君长假国为号然后作,非国自能作,若巫师假鬼以为号,然后有祠堂禜禳,而巫师亦得糈,彼鬼者能自作乎?以国家有作用,而鬼亦有作用,因是以国家为实有,是鬼亦实有耶?或曰:凡人默自证,知我为是国人也,以自证故谓国有。是不然。知为是国人者,非自证也。人自证有识者,不待告教。自知为是国人者,待告教然后辨。以其习闻之,遂有胜解(胜解谓决定不可转移之念),而想滑易,则若自证。譬若人之有姓者,亦默自知之也,然不告教则不知。以国为实有者,彼姓亦实有耶?此又蠕生者所不执也。

四曰征位号。蠕生者无君臣吏民之号,有之亦亡重轻。有文教者,其位号滋多。今人言名者,或以名有虚实异,声誉之谓虚名,官位之谓实名。夫名则尽虚也,顾以为有实者,得官位足以饱暖,且役使人;得声誉不足以饱暖役使人。此其业之异矣,于实则奚异?名且言实,则是以影为形也。今之法家,皆曰君位实有也,某甲南面者则表章之。即如是,弑某甲则不为大逆,与杀凡民均,是何也?则不能弑其君位也。然法律又异等,言法之理,与定法之条相反,岂不悖哉!且位者万物尽有之,亡独人君。以位为实,即以肥宁食客,是充牺位也。牺位实有,而宁表彰之,不知客所欲啖者,其宁耶?妄其欲啖牺位耶?从是以观,以甲飨乙,甲非主,乙非客,主位客位皆实有,而甲乙表彰之,凡夫妇奴主皆准是。从是以推无生诸行,水之在壑,则渠位实有,而清水浊水表彰之;火之在灶,则爨位实有,而桑柘之火、枣杏之火表彰之。然则名实交纽,为戏谑之论矣。此又蠕生者所不执也。

五曰征礼俗。蠕生者祭则就墓,无主祏之仪;觐则谒君,无画像之容;战则相识,无徽识之辨;皆就其体。颇有文教,立之主、设之像矣,又有旌旗矣。主像者所以系心,不以君亲竟在是也。旌旗者所以分部曲,不以军府竟在是也。其转执者,或置其君之画像于横舍,莫夜火发,其师既跣足出,返复翼奉其君之像,若救其君之身者,竟以燔死。有两国相争者,状貌素异,虽拔其旗,弗能假以掩袭,然同伍死则不相救,军旗失则践积尸冒弹丸以救之,若救其军府。此又蠕生者所不执也。

六曰征书契。蠕生者或无文字,有之曰足以记姓名簿籍而已。有文教者,以文字足以识语言,故曰名者圣人之符(《群书治要》引《申子》)。其转执者,或讳其君亲之名,或刻楮印布以为金币。夫以名为君亲之实,则是书君亲之名裂之,即支解君亲也。刻符可以为币,则是断并闾以为轮,揭巴蕉以为旗,杖白茅以为剑,亦可以为军实也。今是掷五木者,有卢有雉,卢不可奖以执留,雉不可烹以实鼎,即有用之者,人且以为大戆。今独以讳君亲、用纸币为恒事,则何也?夫国有成俗,语言不可移,故文字不可移。然而文字不以为实,以文为实。此又蠕生者所不执也。

由是言之,见与痴固相依。其见愈长,故其痴亦愈长,而自以为智者,诚终身不灵哉!

问者曰:人若无见,即如灰土矣。今见愈长而痴从以长,是终无正见之期也?

应之曰:人之见自我见始,以见我故谓生物皆有我,亦谓无生者有我(我即自体)。由是求真,故问学思虑应之起。其以为有我者,斥其实,不斥其德业。故有一石焉,拊之即得坚,视之即得白。坚与白其德也,而终不曰坚白,必与之石之名者,其念局于有实也。故诸有相可取者,取相不足,必务求其体,从是有学术。而其智日益驰骋,从是不知止,又不知返,其愚亦益驰骋。何者?名起于想,所想有贞伪,以想如自证触受之量为贞,以想不如自证触受之量为伪。名之如量者,有若坚白。其不如量者有若石。又远曰此石彼石,又远曰石聚,又远则从其聚以为之号。明和合之为伪,假以通利虑宪,即无害。(所以必假伪名以助思虑者,以既在迷中不由故道,则不得返。)尝闻声论师波腻尼之言矣,诸名言自体为什匏吒A51。什匏吒应于青为青,应于赤为赤,应于然为然,应于否为否。彼特以自心相分为主,而不执所呼者有体,斯可也。

然则名言之部,分实德业使不相越,以实德业为众同分。(众同分者,谓人所同然。实德业三,凡人思慧皆能别之,故曰众同分。)约定俗成,故不可陵乱。假以实德业论万物,而实不可为德业,德业亦不可为实。譬如建旗,假设朱雀、螣蛇、北斗、招摇之象,而不可以相贸。知其假设而随顺之,为正见。不知其假设而坚持之,谓之倒见。诚斯析之,以至无论,坚白可成,石犹不可成。何者?实不自表,待名以为表。德者无假于名,故视之而得白,拊之而得坚,虽喑者犹得其相。至于石非名不起也,执有体故有石之名,且假以省繁辞。是何故?以有坚白者不唯石,如是坚,如是白,其分齐不与佗坚白等。道其分齐,则百言不可尽,故命以石之名者,亦以止辞费。知之,虽言石,固无害。不知者执以为体。自心以外,万物固无真,骛以求真,必与其痴相应,故求真亦弥以获妄。

虽然,唯物之论于世俗最无妄矣,执增语以为实而妄益踊。是故老聃有言曰:始制有名。名之既有,夫亦将知止。

猜你喜欢
  广要道章第十二·佚名
  记问第五·孔鲋
  卷一百五十·陈祥道
  书后·陈确
  卷八·沈廷芳
  第46章·老子
  书经集传卷一·蔡沈
  卷五百六十一·佚名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五百六十二·欧阳竟无
  续高僧传卷第二十九下·道宣
  佛祖历代通载卷第十八·念常
  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卷四·自融
  佛化青年之模范·太虚
  后出阿弥陀佛偈·佚名
  菩萨璎珞经卷第十·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陈璧·唐圭璋

      璧号芸崖。词综补遗以为即陈云厓。按南宋陈璧不止一人,不知此为何人,俟考。   踏莎行   江阔天低,楼高思迥。春烟蘸淡如秋景。今年芳草去年愁,分明又报明年信。   燕子还来,归期未定。可堪醉梦红尘境。世间万事

  • 卷三·钱子正

    钦定四库全书三华集卷三明 钱子正 撰緑苔轩集三七言絶句题鹰兔图天外苍鹰双眼疾草间狡一心忙平生却笑营三窟临事孤身不解藏杨柳杨柳条长翠缕悬东风吹拂欲生烟清明切莫家家折留取飞花送客船汉丁公两贤当日不回戈隆

  • 志第八 音乐一·刘昫

    乐者,太古圣人治情之具也。人有血气生知之性,喜怒哀乐之情。情感物而动于中,声成文而应于外。圣王乃调之以律度,文之以歌颂 ,荡之以钟石,播之以弦管,然后可以涤精灵,可以祛怨思。施之于邦国则朝廷序,施之于天下则神祇格,施之于

  • 卷四十七 后燕録五·崔鸿

    慕容盛 慕容盛字道运宝之庶长子也秦建元中生于长安少沈敏多谋略建元末苻坚诛慕容氏盛潜奔于中山王冲及冲称尊号有自得之志赏罚不均政令不明盛年十三谓叔父柔曰夫十人之长亦须才过九人然后得安

  • 卷之七·佚名

    天顺八年秋七月壬子朔享 太庙奉 英宗睿皇帝神主诣庙享祀○遣内官祭司户之神遣太常寺乐舞生赍香祝付所在有司祭历代帝王及先师孔子陵墓故事三年一祭于八月内行礼故先期遣之○癸丑给靖江王府故奉国将军佐常宫眷食米岁二

  • 卷之一百七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法曹不法·李定夷

    司法部技正马某,系留美学生,近在天津与某道尹之女公子结婚。闻马于结婚前,择偶定有二条件:(一)晰白,(二)丰腴。此外均所不计。道尹女公子貌不扬,且适与马所期者相反,马知为媒妁所绐,结婚后,即不与新人同衾席,逼女归去,否则将向法庭为

  • 通志卷四十一·郑樵

    宋 右 廸 功 郎 郑 樵 渔 仲 撰都邑略第一都邑序建邦设都皆冯险阻山川者天之险阻也城池者人之险阻也城池必依山川以为固大河自天地之西而极天地之东大江自中国之西而极中国之东天地所以设险之大者莫如大河其

  • 卷五十九·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 御定历代纪事年表卷五十九 隋世系表畧 杨氏汉太尉震之後也震八代孙铉仕燕为北平太守铉生元寿後魏为武川镇司马子孙因家焉元寿生太原太守惠嘏惠嘏生平原太守烈烈生宁远将军祯祯生忠是为皇考仕周封隋国公

  • 一○一四 质郡王永瑢等奏办理江浙三分全书亟需校对请于生监中召募分校折·佚名

    一○一四 质郡王永瑢等奏办理江浙三分全书亟需校对请于生监中召募分校折乾隆四十九年二月初一日*质郡王永瑢等谨奏,为奏闻请旨事。臣等恭办江浙三分四库全书,蒙皇上嘉惠南人士子,大发帑金,雇募缮写,臣等仰体圣意,务期功以

  • 绎史卷八十六之二·马骕

    灵壁县知县马骕撰孔子类记【二】删述上史记然鲁终不能用孔子孔子亦不求仕孔子之时周室防而礼乐废诗书缺追迹三代之礼序书传上纪唐虞之际下至秦缪编次其事曰夏礼吾能言之不足徴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徴也足则吾能徴之矣

  • 刘延朗传·欧阳修

    刘延朗,宋州虞城人。最初,废帝是从凤翔起家的。与他共事的有五人:节度判官韩昭胤,掌书记李专美,牙将宋审虔,客将房詗,延朗是孔目官。愍帝即帝位,徙废帝为北京留守,不下制书,派供奉官赵处愿催促他上路。帝疑惑,召昭胤等商议,昭胤等

  • 光宗慈懿李皇后传·脱脱

    光宗慈懿李皇后,安阳人,是庆远军节度使、赠太尉李道的第二个女儿。当初,皇后出生,有黑色凤凰聚集在李道军营前石头上,李道心里感到惊异,于是给皇后取字为凤娘。李道在湖北领兵时,听说道士皇甫坦擅长相面,于是叫几个女儿出来拜

  • 卷之二·努尔哈赤

    论治道天命元年丙辰正月癸酉上谕贝勒诸臣曰:“朕闻上古至治之世,君明臣良,同心共济,天降祯祥,休和济至,果秉志公诚,励精图治,天心必加眷佑,地灵亦为协应,为人君者小可不秉志公诚,而去其私也。盖天无私,四时顺序;地无私,万物发

  • 本德宗道·黄石公

      夫志,心独行之术。  长没长于博谋,安没安于忍辱,先没先于修德,乐没乐于好善,  神没神于至诚,明没明于体物,吉没吉于知足,苦没苦于多愿,  悲没悲于精散,病没病于无常,短没短于苟得,幽没幽于贪鄙,  孤没孤于自恃,危没危于

  • 宣公·宣公四年·左丘明

    【经】四年春王正月,公及齐侯平莒及郯。莒人不肯。公伐莒,取向。秦伯稻卒。夏六月乙酉,郑公子归生弑其君夷。赤狄侵齐。秋,公如齐。公至自齐。冬,楚子伐郑。【传】四年春,公及齐侯平莒及郯,莒人不肯。公伐莒,取向,非礼也。平国

  • 卷第三十五·佚名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三十五五百大阿罗汉等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杂蕴第一中无惭愧纳息第五之二云何惭云何愧乃至广说。问何故作此论。答为广分别契经义故。谓契经说有惭有愧。虽作是说而不广辨。云何为惭云何为愧

  • 绿霉火腿·张资平

    本书发表于1921年。《绿霉火腿》写邬伯强到日本东京留学,因为带来的火腿长了绿霉而生出一系列事端,先是房东发难说他不应该把火腿挂在墙上,后是番头责难他没有把火腿挂到厕所里,直到朋友子琛来探望,火腿被番头等一干人吃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