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目录

钦定四库全书     集部二

浣花集目録      别集类一【唐】

卷一

章台夜思

延兴门外作

刘得仁墓

下第题青龙寺僧房

虢州涧东村居作

送日本国僧敬龙归

对酒

尹喜宅

途中望雨怀归

古离别

柳谷道中作却寄

灞陵道中作

秋日早行

叹落花

宫怨

关河道中

题盘头驿水馆後轩

梁氏水斋

曲池作

嘉会里闲居

夏夜

早发

寓言

对雪献薛常侍

题裴端公郊居

登咸阳县楼望雨

贵公子

听赵秀才弹琴

观猎

三堂东湖作

放牓日作

寄薛先辈

访含弘山僧不遇留题精舍

寄从兄遵

渔塘十六韵

冬日长安感志寄献虢州崔郎中二十韵和薛先辈见寄初秋寓怀即事之作二十韵同旧韵

三用韵

惊秋

登汉高庙闲眺

耒阳县浮山神庙

村居书事

三堂早春

卷二

雨霁晩眺

立春日作

赠云阳县裴明府

贼中与萧韦二秀才同卧重疾二君寻愈余独加焉恍惚之中因有题

重围中逢萧校书

咸通

白樱桃

夜景

宿山家

长年

辛丑年

思归

忆?

合欢莲花

览萧必先卷

和人岁宴旅舍见寄

宿泊孟津寄三堂友人

对酒赠友人

天井关

赠边将

春日

早秋夜作

寄江南逐客

冬夜

又闻湖南荆渚相次陷没

家叔南游却归因献贺

楚行吟

卷三

洛阳吟

过旧宅

喻东军

清河县楼作

北原闲眺

赠戍兵

覩军回戈

中渡晚眺

河内别村业闲题

闻官军继至未覩凯旋

和集贤侯学士分司丁侍御秋日雨霁之作题安定张使君

颍阳县

寄园林主人

洛北村居

对梨花赠皇甫秀才

立春

村笛

题李斯传

赠薛秀才

和元秀才别业书事

纪村事

题许仙师院

离筵诉酒

不寐

赠武处士

题吉涧卢拾遗庄

题颍源庙

东游远归

新正日商南道中作寄李明府

春莫

哭麻处士

春早

和友人

春愁

晩春

题许浑诗卷

赠礼佛名者

残花

卷四

上元县

江上逢史馆李学士

金陵图

谒蒋帝庙

闻再幸梁洋

王道者

陪金陵府相中堂夜宴

和侯秀才同友生泛舟溪中相招之作

赠野童

代书寄马

题淮隂侯庙

送崔郎中往使西川行在

润州显济阁晓望

观淛西府相畋游

官庄

解维

雨霁池上作呈侯学士

寓言

哭同舍崔员外

题姑苏凌处士庄

过当涂县

江亭酒醒却寄维扬饥客

台城

赠渔翁

过扬州

寄右省李起居

镊白

漳亭驿小樱桃

酬吴秀才霅川相送

对雨独酌

夏初与侯补阙江南有约共泛淮汴西赴行朝庄自九驿路先至甬桥补阙由淮楚续至泗上寝病旬日遽闻捐馆回首悲恸因成长句四韵吊之

汴堤行

旅次甬西见儿童以竹枪纸旗戏为阵列主人叟曰斯子也三世没於阵思所袭祖父讐余因感之

自孟津舟西上雨中作

含山店梦觉作

题貂黄岭官军

过内黄县

杂感

垣县山中寻李书记山居不遇留题河次店送人游并汾

卷五

李氏小池亭十二韵

遣兴

婺州和陆谏议将赴阙怀阳羡山居

江上题所居

婺州屏居蒙右省王拾遗车枉降访病中延欵不得因成寄谢

将卜兰芷村居留别郡中在仕

和陆谏议避地寄东阳进退未决见寄

山墅闲题

江上逢故人

旅中感遇寄呈李秘书昆仲

送范评事入关

东阳酒家赠别二絶句

江上村居

江外思乡

和郑拾遗秋日感事一百韵

梦入关

送人归上国

闻春鸟

樱桃树

独鹤

新栽竹

稻田

庭前菊

燕来

倚柴关

题七步廊

语松竹

卷六

不出院楚公

江边吟

江南送李明府入关

送福州王先辈南归

夜雪泛舟游南溪

江行西望

铜仪

含香

春云

云散

袁州作

题袁州谢秀才所居

谒巫山庙

鹧鸪

宿蓬船

送李秀才归荆溪

洪州送西明寺省上人游福建

卷七

建昌渡暝吟

岁除对王秀才作

酒渇爱江清

和李秀才郊墅早春吟兴十韵

泛鄱阳湖

黄藤山下闻猿

章江作

南游富阳江中作

饶州余干县琵琶洲有故韩宾客宣城裴尚书修行李侍郎旧居遗址犹存客有过之感旧因以和吟

九江逢卢员外

南昌晩眺

衢州江上别李秀才

湘中作

桐庐县作

东阳赠别

寄湖州舍弟

信州西三十里山名仙人城下有月岩山其状秀拔中有山门如满月之状余因行役过其下聊赋是诗

婺州水馆重阳日作

避地越中作

抚州江口雨中作

信州溪岸夜吟作

访浔阳友人不遇

东林寺再遇僧益大德

西塞山下作

齐安郡

夏口行寄婺州诸弟

卷八

南省伴直

鄠杜旧居二首

寄江南诸弟

投寄旧知

癸丑年下第献新先辈

题汧阳县马跑泉李学士别业

绦州过夏留献郑尚书

绥州作

卷九

与东吴生相遇

庭前桃

丙辰年鄜州遇寒食城外醉吟七言五首宜春县北卜居不遂留题王秀才别墅二首鄜州留别张员外

病中闻相府夜宴戏赠集贤卢学士

出关

卷十

过樊川旧居

长安旧里

过渼陂怀旧

汧阳间

焦崖阁

鸡公帻

 

猜你喜欢
  王益·唐圭璋
  ●古诗源卷十四·沈德潜
  第二十四出 赴任·李渔
  第二十七出 别施·梁辰鱼
  山带阁注楚辞卷六·蒋骥
  序·黄苏
  参寥子诗集卷八·道潜
  卷十三·陈耀文
  卷五十七·徐世昌
  赵熙·龙榆生
  卷七十九·王奕清
  卷九十·朱彝尊
  卷八十四·朱彝尊
  卷十·陈衍
  卷三·宁调元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后集卷十一·孙存吾

    钦定四库全书元风雅后集卷十一   元 孙存吾 编熊勿轩【前进士】壬子云谷春礼彻俎郡侯素轩先生缄题云谷书院道原堂及晦庵师友道义之祠七大字致山中秋立扁简诸同志二首伊洛何年此道南道原堂上意谁叅古文夫子遗经六

  • 卷四百四十七 元祐五年(庚午,1090)·李焘

      起哲宗元祐五年八月庚戌盡其月   八月庚戌,龍圖閣待制、樞密都承旨王巖叟、權兵部侍郎范純禮為賀遼主生辰使,引進副使王舜封、莊宅使張佑副之;吏部郎中蘇注、戶部郎中劉昱為正旦使,供備庫使郭宗顏、西京左藏庫副使

  • 卷三十三 前秦録一·崔鸿

    苻洪苻洪字广世略阳临渭氐人也其先葢有扈氏之苖裔子孙强盛世居武都为西戎酋长始其家池中生蒲长五丈五节状如竹时咸异之谓之蒲家因以氏焉父怀归为部落小帅母姜氏因寝产洪惊觉而寤先是陇右大雨霖百姓苦之謡曰雨若不止洪

  • 平定三逆方略卷三十·佚名

    卷三十   康熙十六年四月庚戌,削江宁副都统绰克托职。时绰克托随征广东,托言疾病,白平南亲王尚可喜,遂还江宁。上谕议政王等:我朝用兵以来,凡出征大臣无不奋力行间,以终其事;从未有军事未竣,半途而还者。今广东多事之秋,绰克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五 列传九十五·纪昀

    列传五代 【十五】○五代十五卢文进 李金全 杨思权【尹晖】刘审交 王周高行周白再荣 安叔千 翟光邺 冯晖唐景思 王进常思孙方谏 刘词王环折从阮 娄继英慕容彦超卢文进李金全杨思权刘审交王周高行周白再荣安叔

  • 平定两金川方略艺文一·阿桂

    平定两金川铙歌十六章【谨序】大 学 士【臣】于敏中定西将军阿桂以乾隆乙未十二月尽得金川之地遂进兵围噶拉依贼巢丙申二月四日克之获逆酋索诺木暨其兄弟属党槛车献俘越八日露布驰达行在上适以告功珠丘礼成驻蓟州之

  • 元善传·魏徵

    元善,河南洛陽人。 祖父元叉,是西魏侍中。 父亲元罗,最初担任梁州刺史,到元叉被杀时,逃到梁国,官至征北大将军、青冀两州的刺史。 元善年幼时跟着父亲到江南,他天性好学,于是通读了五经,尤其精通《左传》。 侯景之乱时,元善到了

  • 卷七十五·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大清会典卷七十五工部都水清吏司器用凡表函皇帝恭进皇太后表文函高三寸长尺有六寸广六寸杉木质黄髤绘金云龙文上皇太后奏书函高二寸一分长尺有一寸五分广五寸八分杉木质糊以黄云龙绮王公百官恭进皇帝

  • 第十一章 两汉的社会·吕思勉

    汉承秦之后,秦代则是紧接着战国的。战国时代,封建的势力,破坏未尽;而商业资本,又已抬头,在前编第十四章中,业已说过了。在汉时,还是继续着这个趋势。《史记·平准书》上,说汉武帝时的富庶,是:非遇水旱之灾,民则家给人足,都鄙廪庾(l

  • 第四章 20·辜鸿铭

    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辜讲孔子说:“当父亲过世三年后,儿子在其有生之年不会改变父亲的基本原则,这样的儿子可以称为孝子。”

  • 桓公·桓公元年·左丘明

    【经】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三月,公会郑伯于垂,郑伯以璧假许田。夏四月丁未,公及郑伯盟于越。秋,大水。冬十月。【传】元年春,公即位,修好于郑。郑人请复祀周公,卒易祊田。公许之。三月,郑伯以璧假许田,为周公、祊故也。夏四月

  • 护国言论集跋·太虚

    静涛亲教于太虚大师三十年,深知其自来具新世界之眼光,挟大无畏之精神,振起上下数千载救国与救世之佛教,以学识发为著作,以修行表诸言论;由是而布道遍各省,讲学历全球,志在对于公平正义之政府,独立生存之民族,有所阐明贡献,谋成大

  • 六离合辞例释义·太虚

    ──七年秋作──一  六离合释法原文西方释名,有其六种:一、依主,二、持业,三、有财,四、相违,五、带数,六、邻近。以此六种,有离合故,一一具二,若单一字名,即非六释,以不得成离合相故。一、依主者:谓所依为主,如说眼识,识依眼起,即

  • 说无垢称经卷第五·佚名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译  香台佛品第十  时舍利子作是思惟。食时将至。此摩诃萨说法未起。我等声闻及诸菩萨。当于何食。时无垢称知彼思惟便告之曰。大德。如来为诸声闻说八解脱。仁者已住。勿以财食染污其心而闻正法

  • 成实论 第十二卷·佚名

    成实论 第十二卷诃梨跋摩造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灭法心品第一百五十三问曰。汝先言灭三心名灭谛。已知灭假名心因缘。今何谓法心云何当灭。答曰。有实五阴心名为法心。善修空智见五阴空。法心则灭。问曰。行者观

  • 六亭文选·郑兼才

    本书(一册一一八面七○、八○○字)不分卷,郑兼才撰。兼才里居、略历,见第一四○种「续修台湾县志」篇。当始至台湾时,遇蔡牵扰鹿耳门;协守府城,著有军功。并屡上书当事,谕城工、吏治民风、械闘、辨诬诸端,皆关至计。台湾百馀年

  • 长者施报经·佚名

    一卷,赵宋法天译。佛为给孤独说过去长者明弥罗摩行大施会,因展转较量功德,不如归戒慈心,亦即须达多经。

  • 大方广佛华严经入法界品四十二字观门·佚名

    一卷,唐不空译。具出经文及梵字四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