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宋白传

宋白字太素,河北大名人,十三岁的时候,就已经善做文章了。他常游历于..、杜之地,曾借宿于张琼家,张琼乃一武将,他钦佩宋白的才华,所以对宋白招待得十分周到。宋白性情豪爽刚直,崇尚气节,注重友情,在词坛上颇有名声。

建隆二年(961),窦仪负责贡举,宋白应考且擢升进士甲科。乾德初年(963),宋白向朝廷献上文章百卷。考试高等,步入仕途,被授予著作佐郎,并被赐予袭衣、犀带。蜀国平定后,宋白被授玉津县令。开宝年间(968~976),阎丕和王洞交相荐举宋白入朝,但宋白以双亲年迈,请求仍留州县做官,于是,宋白又先后知蒲城、卫南二县。

太宗为太子时,宋白曾经献文于他,并有袭衣之赏赐,太宗即位后,擢升宋白为左拾遗,权知兖州,一年后召回朝廷。泰山上有唐玄宗所留刻铭,宋白特摹本以献太宗,且向太宗陈述了山东之人希望皇帝亲幸的愿望。之后,宋白参与修撰《太祖实录》,不久,宋白以直史馆、判吏部南曹,跟随太宗征伐太原,判行在御史台。刘继元受降后的第二天,宋白上《平晋颂》,太宗当夜召宋白至行宫以示褒慰,并且对宋白说:“待朕回还京师,当以玺书授职予你。”宋白表达了感激之情。不久,皇帝拜宋白为中书舍人,并赐金紫之服于宋白。

太平兴国五年(980),宋白与程羽同知贡举,不久充史馆修撰,判馆事。太平兴国八年,宋白再次典贡部,改集贤殿直学士,判院事。未几,宋白被召为翰林学士。雍熙年间(984~987)宋白受召与李窻集诸文士同纂《文苑英华》一百卷。端拱初年(988),宋白升为礼部侍郎,又知贡举。宋白前后三次典掌贡举,因而引来不少微词,然朝廷所得文士如苏易简、王禹翶、胡宿、李宗谔等人,皆出宋白其门。此时,皇上令恢复旧制,特委任职官,予以处置,宋白只录取了四十八人,罢免辞退的人很多,众人议论纷纷。太宗于是召已罢黜的人到朝廷复试,连录马国祥、叶齐等八百余人。

宋白曾拜访何承矩家,正碰上歌舞酒宴。有一叫赵庆的进士,平素品行欠佳,巴结在何承矩门下,于是便悄然而出叩拜宋白,求宋白推荐自己。等到宋白典掌贡部之时,赵庆竟得以被推举,许多人因此对宋白议论纷纷。宋白又将自己的妹妹许配王沔,淳化二年(991),王沔被罢参知政事。当时寇准正以攻讦他人之短的做法求得自身荣进,王沔因而被罢黜,寇准又说宋白家里的黄金器皿都是举人们所贿赂的,其实宋白曾奉诏撰写钱惟浚碑,得到涂金器皿而已。

张去华与宋白同年考生,因尼姑道安之事而坐罪遭贬。宋白一向与张去华友情深厚,于是也受到牵连而出为保大军节度行军司马。过了一年,宋白上书自陈无罪,有“来日苦少,去日苦多”之语,太宗读后很同情宋白,将宋白召回做卫尉卿,不久又拜为礼部侍郎、编修国史。至道初年(995),宋白为翰林学士承旨。第二年,擢升户部侍郎,不久又兼秘书监。宋真宗即位时,改任吏部侍郎,判昭文馆。

起初,宋白将唐代陆贽的《榜子集》献给真宗,真宗觉察宋白此举的用意在于求任用,遂命宋白知开封府以试其才,然而,宋白任此职不久,就厌倦了整天听讼断事的烦琐工作,请求罢任。咸平四年(1001),朝廷擢升王钦若、冯拯、陈尧叟入掌机要,因宋白资格老,又是宿旧而拜其为礼部尚书。

宋白学问宏博,文思敏捷,但其词作大多放荡肆意,不拘章法。他久居内署,十分厌烦平直言语,所起草的词疏简略曲回,多不合圣意。景德二年(1005),宋白与梁周翰同时被罢,而拜为刑部尚书、集贤院学士、判院事。旧三馆学士限五天在内殿起居,当钱易上言后致使朝廷令学士皆赴外朝。宋白年老体弱行动不便,在上朝时足跌坏。不久,上表求退,皇上因眷恋宋白乃旧臣未应允,宋白于是又上表请退,就以兵部尚书之职而退休。于是派遣宰臣访问他家的资产,担心他的家里匮乏,当时宋白的继母还很健康,皇上东封泰山,宋白坐在肩舆上由人抬着到北苑向皇上辞行,两人谈了很久,宋白升为吏部尚书,赐帛五十匹。

大中祥符三年(1010),遭母丧。大中祥符五年正月,宋白去世,终年七十七岁,赠官左仆射。录用其孙宋懿孙为将作监主簿,宋孝孙试秘书省校书郎,从子宋唐臣试秘书省正字。

宋白诙谐幽默,喜欢开玩笑,不拘小节,赡济亲族,抚恤孤幼,世人称其和睦。聚书数万卷,图画有很多堪称奇古。曾分门别类纂集故事千余门,号《建章集》。唐贤士编集遗漏者,宋白大多收集补齐。后辈有文艺才能的,必极力加以称赞鼓励,当时才德杰出人士多以他为师,如胡旦、田锡都出自他的门下。陈彭年举进士,轻率不稳重,喜欢嘲笑别人,宋白厌恶他的为人,黜除了他,陈彭年感到不满,后居近侍,制定贡举条制,多有互相制约的内容,大概是因为宋白那件事而设置的。恰逢有关部门定宋白谥号为“文宪”,内朝发出密奏说宋白一向没有严格要求自己,于是改谥号为“文安”。有文集一百卷。

猜你喜欢
  文苑列传第七十·范晔
  卷二百五十一·列传第十·脱脱
  卷一百二十·列传第七·宋濂
  卷一百二十七·列传第二十·柯劭忞
  卷二百十 熙寧三年(庚戌,1070)·李焘
  ●卷十五·邵伯温
  第四十四回 尽愚孝适贻蜀乱 保遗孤终立代王·蔡东藩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五百七·佚名
  卷之九十七·佚名
  卷之一百七·佚名
  钦定石峰堡纪略卷十三·佚名
  ●甲乙日历(上)·祁彪佳
  孔范传·李延寿
  梁师成传·脱脱
  程颐传·脱脱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春芜记目录·王錂

    第一齣 家门第二齣 访友第三齣 感叹第四齣 宴赏第五齣 瞥见第六齣 说剑第七齣 探遗第八齣 闺语第九齣 庆寿第十齣 言谢第十一齣 搆衅第十二齣 邂逅第十三齣 定计第十四齣 宸游第十五齣 阻遇第十六齣 

  • 卷二百九十九·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二百九十九 明 曹学佺 编 明诗初集十九 陈亮 秋日登御风台 雁峰有高台西望近林岭乘闲一展眺举步凌絶顶秋高灏气肃风物渐凄冷寒螀始发声过雁有遗影惟时收获竟远目足驰骋北海澄不波西山

  • 第五十六回 逞刑戮苻生纵虐 盗淫威张祚杀身·蔡东藩

      却说桓温方进逼长安,屯兵灞上,蓦来了一个狂士,被褐扪虱,畅谈当世时务,不但温军惊异,就是温亦怪诧起来。当下问他姓名,才知是北海人王猛。猛为苻秦智士,故特笔书名。猛字景略,幼时贫贱,尝鬻畚为业,贩至洛阳,有一人向猛购畚,愿

  • 第八章荆公与神宗·梁启超

    汤之于伊尹,桓公之于管仲,孟子皆称其学焉然后臣之。盖在**政体之下,其政治家苟非得君之专,而能有所建树者,未之闻也。是故非秦孝公不能用商君,非汉昭烈不能用诸葛武侯,非苻坚不能用王景略,非英玛努埃不能用加富尔,非维廉不能用

  • 平定两金川方略卷首天章六·阿桂

    四川总督文绶奏开防闗米禁诗以志事【有序】金川逆王命问罪有师指惟是地要险征以五年矣储偫出民间遏籴不得已昨岁文绶奏持筹熟絜矩【叶】并欲禁杂粮防闗贩胥止【迩年征勦金川军储需米因从该督等之请暂禁川米出闗去冬文

  • 卷十八 食货志四·黄遵宪

    国 债庆元偃武以降,太平欢虞二百余年,然理财之道,则自幕府逮于诸藩,以岁人不足为常。庆长之初,颇造金货,后遇国库匮乏,辄改铸货币,减轻杂伪以敷衍一时。各藩不能铸钱,则增赋税课献金,犹不足者上借之幕府,下借之富商,或在其管内发

  • 卷之七十五  菽園雜記三(明) 陸容 撰·邓士龙

    (菽園雜記,十一卷,明太倉陸容撰。容(一四三六──一四九四),字文量,號式齋。成化二年進士。陸容少有文名,學識淵博。官至浙江布政司右參政,另著有式齋集三十八卷。傳見明史文苑傳。此書通行者為十五卷本,如明嘉靖間毛仲良刻本,清

  • 卷第二十二·佚名

    妃嫔二进拜二永嘉郡君邢氏美人制熙宁敕。关雎乐得淑女。以配君子。至于江汉之域。无思犯礼。而兔罝之人。莫不好德。何其盛也。朕修身齐家。有志于先王之政。慎选嫔御。以相内治之勤。以尔某氏。徽柔懿恭。禀自天质。

  • 卷八·陈骙

    钦定四库全书南宋馆阁録卷八     宋 陈騤 撰官聨下校书郎 建炎以後八人 傅宿【靖康元年十月除二年正月为吏部员外郎】上官愔【二年二月除六月为着作佐郎】张扩【二年三月除】富直柔【二年四月除九月为着作佐

  • 卷三 公孙丑章句上·孟子

    一公孙丑问曰:“夫子当路于齐,管仲、晏子之功,可复许乎?”孟子曰:“子诚齐人也,知管仲、晏子而已矣。或问乎曾西曰;‘吾子与子路孰贤?’曾西蹙然曰:‘吾先子之所畏也。’曰:‘然则吾子与管仲孰贤?’曾西艴然不悦,曰:‘尔何曾比予于

  • 率性篇第八·王充

    论人之性,定有善有恶。其善者,固自善矣;其恶者,故可教告率勉,使之为善。凡人君父审观臣子之性,善则养育劝率,无令近恶;近恶则辅保禁防,令渐于善,善渐于恶,恶化于善,成为性行。召公戒成曰:“今王初服厥命,于戏!若生子罔不在厥初生。”

  • 春秋集传详説卷二十七·家铉翁

    宋 家铉翁 撰定公上【名宋襄公之子昭公之弟敬王十一年立是嵗晋定三年】元年春王谷梁曰不书正月定无正也定之无正何也昭公之终非正终也定公之始非正始也昭无正终故定无正始不言即位丧在外也胡文定曰季氏废太子衍及务

  • 卷二十八·郑玉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阙疑卷二十八    元 郑玉 撰襄公 公名午成公之子简王十四年即位諡法因事有功曰襄辟土有德曰襄 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 仲孙蔑会晋栾黶宋华元卫甯殖曹人莒人邾人滕人薛人围宋彭城 於是为宋讨鱼石

  • 卷三十九·佚名

    △憍陈如品第十三之一尔时世尊告憍陈如。色是无常。因灭是色。获得解脱常住之色。受想行识亦是无常。灭是识。获得解脱常住之识。憍陈如。色即是苦。因灭是色。获得解脱安乐之色。受想行亦复如是,憍陈如。色即是空。因

  • 卷四·印光

    卷四/记释迦如来真身舍利来仪记(代撰)释迦如来真身舍利来仪记(代撰)中天调御,释迦世尊,尘点劫前,早成正觉。泯三际而住寂光,常享四德。愍九界而示受生,频垂八相。从初出世,乃至涅槃。演偏圆顿渐之法,施种熟解脱之益。六道四生,三

  • 白云集·唐桂芳

    七卷。明唐桂芳(约1360前后在世)撰。唐桂芳,一名仲,字仲实,号白云,又号三峰,安徽歙县人,生卒年不详。少从洪焱祖学。弱冠为明道书院司训。元至正中,用荐授福建建宁路崇安县教谕。再任广东南雄路学正,以忧归。明太祖定安徽徽州

  • 开辟衍绎通俗志传·周游

    明代通俗长篇历史小说。全称《新刻按鉴编纂开辟衍绎通俗志传》。凡六卷八十回。题“五岳山人周游仰止集”、 “靖竹居士王黉子承释”。封面镌“钟伯敬先生原评”、 “古吴麟瑞堂藏板”。有图二十四叶四十八幅。首王黉

  • 二度梅全传·天花主人

    清代白话长篇才子佳人小说。全称《忠孝节义二度梅全传》,又名《二度梅全集》、《二度梅奇说》、《二度梅奇说全传》、《二度梅》。六卷四十回。题“惜阴堂主人编辑,绣虎堂主人订阅”,又有题“槐荫堂主人编辑,啸虎堂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