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展喜犒齐师(僖公二十六年)

——依靠智慧和实力才能无畏

【原文】

夏,齐孝公伐我北鄙。……

公使展喜犒师(1),使受命于展禽(2)。齐侯未人竟(3),展喜从之,曰:“寡君闻君亲举玉趾(4),将辱于敝邑,使下臣犒执事(5)”齐侯曰:“鲁人恐乎?”对曰:“小人恐矣,君子则否。”齐侯曰:“室如县磐(6),野无青草(7),何恃而不恐?”对曰:“恃先王之命。昔周公、大公股肱周室(8),夹辅成王。成王劳之,而赐之盟,曰:‘世世子孙无相害也!’载在盟府(9),大师职之(10)。桓公是以纠合诸候,而谋其不协,弥缝其阙(11),而匡救其灾,昭旧职也(12)。及君即位,诸侯之望曰:‘其率桓之功(13)!’我敝邑用是不敢保聚(14),曰:‘岂其嗣世九年,而弃命废职?其若先君何?君必不然。’恃此而不恐。”齐侯乃还。

【注释】

(1)公:指鲁僖公。展喜:鲁国大夫。(2)受命:请教。展禽:鲁国大夫,又称柳下惠。(3)齐侯:齐孝公,齐桓公之子。竟:同“境”。(4)玉趾:表示礼节的套话,意思是贵足、亲劳大驾。(5)执事:左右办事的官员,用作对方的敬称。(6)县:同“悬”。磐:石制打击乐器。(7)野无青草:指旱情严重。(8)大公:太公,齐国始祖姜尚,又称姜大公。股肱(gong):大腿和手臂。这里的意思是辅佐。(9)载:盟约也叫载书,简称为载。(10)大师:太师,当为太史,主管盟誓的官。职:掌管。(11)弥缝:填满缝隙。这里的意思是补救。(12)昭:发扬光大。旧职:指大公的旧职。(13)率:遵循。桓:指齐桓公。(14)保聚:保城聚众。

【译文】

夏天,齐孝公领兵攻打我国北部边境。……

鲁傅公派遣展喜去犒劳齐国军队,让他先向展禽请教犒赏时的辞令。齐孝公还没有进入鲁国国境,展喜就出境去跟着齐孝公,对他说:“我们国君听说您亲劳大驾,将要屈尊光临敝国,特派臣下来犒劳您的侍从们。”齐孝公说:“鲁国人害怕吗?”展喜回答说:“平民百姓害怕,君子大人不害怕。”齐孝公说:“百姓家中空空荡荡像挂起来的磐,田野里光秃秃地连青草都没有,你们凭借什么不害怕?”展喜回答说:“凭借先王的命令。从前周公和齐太公辅佐周王室,在左右协助成王。成王慰劳他们,还赐给他们盟约,盟约上说:‘世世代代的子孙都不要互相残害!’这个盟约保存在盟府里,由太史掌管着。齐桓公因此集合诸侯,商讨解决他们的纠纷,弥补他们的过失,救助他们的灾难,这是为了发扬光大齐大公的旧职。等到您当上国君,诸侯们都盼望着说:‘他会继承桓公的功业!’我们敝国因此不敢保城聚众,人们会说:‘难道他继承桓公之位才九年,就丢弃使命、放弃职责吗?他怎么对先君交待呢?君王一定不会这样做的。’人们凭借这一点就不害怕。”于是齐孝公就领兵回国了。

【读解】

面对入侵的大兵压境,鲁国的政治家们并没有惊慌失措,没有义愤填膺,而是想出了一个即使在今天看来也依然是妙绝的高招:犒赏前来入侵的敌军,并对之以令敌手无言以对的绝妙外交辞令,真能使人拍案叫绝。

其实,鲁国人之所以“有恃无恐”,不仅仅是他们的先君曾有过“和平友好条约”,恐怕更在于他们的自信——自信道义是在自己一边,自信自己拥有对付入侵者的智慧,也自信自己有同敌手对抗的实力。如果没有这些东西作后盾,大概也难以用,“一言”让敌手退却,毕竟来者不善,敢于来犯,也就意味看来者不会顾及什么先君之盟。

所谓大义凛然,只有在这种关键时刻才会显现出来,英雄本色也只有在这时才会显现出来。战场上的浴血奋战、刀光剑影是一回事,谈判桌上的唇枪舌剑、巧妙应对又是一回事,并不一定非要真刀真枪地厮杀才算得上英雄。

不过,也有一点差别:对于丧失了良知、丧心病狂、歇斯底里的战争贩子来说,再绝妙的外交辞令和应对技巧,都是无济于事的。强盗自有强盗的逻辑,有时甚至连逻辑也不讲。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时,何曾讲过逻辑?日本人发动卢沟桥事变时,何曾讲过逻辑?希特勒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又何曾讲过逻辑?强盗总归是强盗,有时他们可能假惺惺地找借口,有时则赤裸裸地烧杀抢掠。

照这种标准来看,齐孝公这样的人,也还算是天良尚未丧尽,还没有达到丧心病狂的地步,在无言以对之后还知道退兵。这种好事肯定不多了,大概也只有讲究礼义廉耻的古代才会有。现代社会中,要么是赤裸棵地恃强凌弱,要么是谈判桌上的利益交换。

要真正具有与敌手抗衡的实力,应当软、硬两手兼备,既要在外交场合周旋的智慧和技巧,也要有军事的、国力的、民众的实力作为后盾,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猜你喜欢
  少仪·戴圣
  气寿篇第四·王充
  天论第十七·荀况
  《小雅》·傅斯年
  卷二十二·王昭禹
  文学总论·章太炎
  大司乐/小师·佚名
  卷四·佚名
  卷四百二十二·佚名
  法句譬喻经爱欲品第三十二·佚名
  开元释教录卷第三·智升
  人性之分析与修证·太虚
  卷二十一·佚名
  大般涅槃经 第八卷·佚名
  注大乘入楞伽经 第三卷·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二·丁绍仪

    韦孟〈孟。鲁国邹人。家本彭城。景帝时。为楚元王傅。〉【讽谏诗】〖《汉书》曰:孟为元王傅。傅子夷王及孙王戊。戊荒淫不遵道。作诗讽谏曰:〗肃肃我祖。国自豕韦。黼衣朱绂。四牡龙旗。彤弓斯征。抚宁遐荒。总齐群邦。

  • 卷一百五十 梁紀六·司马光

      起閼逢執徐(甲辰),盡旃蒙大荒落(乙巳),凡二年。   高祖武皇帝普通五年(甲辰,公元五二四年)   春,正月,辛丑,魏主祀南郊。   三月,魏以臨淮王彧都督北討諸軍事,討破六韓拔陵。   夏,四月,高平鎮民赫連恩等反,推敕勒酋長胡琛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八十七·李心传

    宋 李心传 撰绍兴五年三月甲戌朔建武军承宣使提举江州太平观王<王燮>降授濠州团练使<王燮>既罢军职而侍御史张致远殿中侍御史张绚再论其罪致远言昔秦穆公赦孟明遂霸西戎周世宗杀樊爱能等乃走契丹臣尝考其故盖孟明以力

  • 1944──中華民國三十三年甲申·郭廷以

      1﹐1(一二,六)蔣主席向全國軍民廣播,最後勝利在望,國譽日隆,我須擔任圍攻日寇主要任務。   1﹐2(一二,七)蔣主席堅拒英國要求中國反攻緬甸之請,並誥誡英軍事代表勿以軍事為兒戲。   1﹐8(一二,一三)   甲、蔣主席以物價高漲,軍事及

  • 第七十八册 众臣发誓书(无年月)·佚名

    第七十八册 众臣发誓书(无年月)【原档残缺】仍蒙父汗怜爱。如此养育之父,不为之效力,又孰为父效力乎?以汗之法秉公管理我所辖之一旗兵。不因好恶而徇情,不因亲戚而袒护,不因雠敌而欺压,善即为善,恶即为恶,皆告於父汗。若不如此

  • 评鉴阐要卷九·乾隆

    宋孝宗以张浚为枢密使都督江淮军马纲孝宗初召张浚向用之意甚殷既曰倚魏公如长城又曰虽乞去之章曰上朕决不许赐书又有须与卿终之之语若深相倚任者何以福州之命去之曽无难色及虞允文宣抚四川且戒以无效张浚迂濶又若夙所

  • 十国春秋卷九十三·吴任臣

    检讨呉任臣撰闽四列传留从效 陈洪进【子文显文颢文顗文顼陈应功陈齐鹘陈仁璧刘昌言徐熈徐昌嗣附】留从效【五代史五国故事唐余纪传南唐书皆作从効今从通鉴】泉州桃林人后改永春县遂为永春人父璋蚤死防孤事母兄以孝弟

  • 历年记上·姚廷遴

    余自大明崇祯元年、岁次戊辰、七月二十三日始生。是的祖父毋及父母重庆下,叔祖方任湖广荆岳道副使,终养在家。忆此时光景,如隔世矣。二年已巳,是年二岁。叔祖起山西太原兵备道,七月初旬上任。临行时祖父患痢卧床,兄弟执手,依

  • 戴法兴传·沈约

    戴法兴,会稽山陰人,小时候家庭贫困。他的父亲戴硕子,以贩卖布匹为业,法兴的两个哥哥延寿、延兴都学有所成,延寿会写字,法兴好学,山陰县有个叫陈载的人,家中富有,有钱三千万,乡民们都说:“戴硕子三个儿子,抵得上陈载三千万钱。”法

  • 完颜劾孙传(附完颜蒲家奴传)·脱脱

    劾孙在天会十四年(1136)皇上广封亲眷宗室的时候,被追封为亲王爵位,到正隆年被按例降封为郑国公。劾孙的儿子蒲家奴,也叫昱,曾经跟随太祖征战留可、坞塔。太祖派蒲安奴招降诈都,诈都也就投降了。康宗八年(1110),蒲家奴随同辽

  • 第八章 后汉之兴·吕思勉

    第一节 更始刘盆子之败新市、平林之兵,本属饥民,苟以救死,徼幸昆阳一胜,王莽自亡,更始移都长安,遂若汉室复兴者。然功业终非可幸致,新市、平林诸将,其无规模大甚,遂至为赤眉所覆,而赤眉之不成气候,尤甚于新市、平林,于是出定河北

  • 卷六·李光坡

    <經部,禮類,禮記之屬,禮記述註欽定四庫全書禮記述註卷六安溪 李光坡 撰月令第六疏曰鄭目録云月令本呂氏春秋十二月紀之首章也案呂不韋集諸儒所著為十二月紀合十餘萬言名為呂氏春秋篇首皆有目令與此文同孟春之月日在

  • 西山读书记原序·真德秀

    西山先生读书记惟甲乙丁为成书甲丁二记近年三山学官已刋行乙记上则大学衍义是也其下卷未及缮写而先生没藁藏于家学者罕见之汉来建安请于先生之嗣子仁夫右司传钞以来手自校定厘为二十二卷将欲刋之仓台适福之郡文学吴尘

  • 礼记析疑卷四十七·方苞

    翰林院侍讲衔方苞撰聘义介绍而传命君子于其所尊弗敢质敬之至也质谓朴质而无文即七介以见不然则已慤之义尽之于礼则内君臣不相陵礼意笃邦交固则强臣巨族不敢有轻上之心故曰内君臣不相陵也周衰强臣柄国皆私自结于霸主强

  • 卷八·佚名

    △树下诞生品下菩萨生已,无人扶持。即行四方。面各七步。步步举足。出大莲华。行七步已,观视四方。目未曾瞬。口自出言:先观东方。不如彼小婴孩之言:依自句偈。正语正言:世间之中。我为最胜。我从今日。生分已荆此是菩萨希

  • 潮音草舍诗存序·太虚

    余喜读方外诗,取其平澹自然,不事雕琢,而信手拈来,都成妙语,能使读者易契禅理也。太虚吾师博通三藏,彻悟二空,融会古今中外之学说,适应时代机宜,宣鬯佛法真理,为今佛学界之泰斗,固不以诗鸣者也。惟早岁亲近八指头陀与陆镇亭、易哭

  • 全唐诗补编·佚名

    诗总集汇编。陈尚君编订。包括《全唐诗外编》校订和《全唐诗续拾》辑纂两个部分。《外编》曾于1982年由中华书局出版,原收录王重民《补全唐诗》及《敦煌唐人诗集残卷》、孙望《全唐诗补逸》、童养年《全唐诗续补遗》

  • 如意轮陀罗尼经·佚名

    全一卷。唐代菩提流志译于景龙三年(709)。为密教用以消灾祈福之经典之一。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册。本经共有十品,内容叙述佛应观自在菩萨之请而宣说根本陀罗尼、大心陀罗尼、小心陀罗尼,并说诵持此等陀罗尼之种种功德,及其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