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赘论

儿辈以此书付梓,有来问者曰:“朱注专行近千年矣,一旦易之,不几创而骇听且干咎乎?”曰:然,然愚非得已也。圣人已远,全凭读圣人书如见圣人,学圣人亦止是全我为人之理,但身心性命之理、日用伦常之道从何入手,图功如何次第深造,此非可以凭虚而造也。此书成人成己、全体大用之学,功夫次第咸毕,误解而使人莫知向方,圣人觉世苦心竟如画饼,圣人有知,其不怨恫乎?为学不从此书实践,又如何能修身?身不修又如何能齐治平?程朱表章圣人,为之注释,原是欲人学圣人,其心岂不甚美?无如未遇明师,将此书功夫一一践行,但知养知觉之心,穷事物之理,终身不能正心,安能明德?德既不明,成己成人又何能尽善?今愚遵孔曾原书梳栉义理,只是求孔子、曾子之意了然,不是定与朱子为难。朱子发明孔曾,必窜改其言以就己说;愚惟解原文,不敢外白文而别生枝节。较擅改经文、以己意武断者似无罪过,且发明圣人、剖析是非,原是后学之事,岂朱子可以发明圣贤,而我辈独不可以发明乎?

恭逢盛世,敬诵御纂诸书,多发前人所未及,幸有所见,安可不以私训其徒?《大学》一书,二程弟兄首倡窜改,朱子继之,当时亦未行世,真西山作《大学衍义》进呈,全祖朱子立论,时王赏禄,民间遂相遵从。

既而门生故吏多得志者,益用广播,暨今遂为不刊之籍。然大学之道,本自古圣人修己治人之道,孔子恐其失传,乃撮其大要,为圣经一章以授门人,曾子又补足之。后世欲学圣人,舍此无从问津。其书备详为学之功,字字俱有实义,非比他书泛论义理,不必一一次第而行。西山未得明师,全不明大学始终之事,只以朱子为是,故其议论虽多,实未尝切《大学》本文一一剖析。大学之道本,人人可以能者,晦矣!

夫道止天理,天理散于万事万物而起于心,心不正不诚则万事皆非,欲心之正且诚,必静存天理、动克人欲,除却止至善无从入手。诚得明师指示,知至善之地及止至善之功,诚恒深造,由是静安而造乎其极,诚意正心修身自渐次而几矣。身修只是明明德,明明德只是全天理,人人有天理则人人可以从事。先儒亦言静存动察,而所存者知觉运动之心,非先天浑然之性,所察者物物。穷理不近求人伦日用之理,而以一偏之学将圣人原书窜改,揆以阙疑与不知为不知之义,何以通邪?其书名为《大学衍义》,而不就《大学》本文一字一句发挥,已为名实不符;且未从羲农以来凡圣人力行大学之事一一印证,而又杂举帝王,甚至本无君德者亦搀列其中,衡以大学之道,舛谬尤多,岂非所学不真,岐路之中又生岐路乎?

原西山本意,欲引君当道,意非不佳,而未得大学的传,遂生枝叶。后人徒以其人品端正,议论亦无大疵,相与传习,而不知已乱大学之道矣。孟子曰:人不足适,政不足闲,惟大人为能格君心之非。人臣欲格君心,岂徒口舌?亦告之以力行大学而已。

大学所以明明德,德即天理。人心多妄,故须静养天理以清其原,动诚好恶以践其事。善则扩充,恶则克治,诚意之事,所谓致和也。至虚至静,浑然寂然,止至善之事,所谓致中也。其功至简至易,夫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苟志于仁矣,无恶也。”格君岂复外此?太公授武王以《丹书》,要言曰:“敬胜怠者吉,怠胜敬者凶。”武王体之,至于刀剑盘盂皆有箴铭,敬于动者如此,则其敬于静者可知。周公告成王以《无逸》,而“成王不敢康,夙夜基命宥密,于缉熙,单厥心。”直接文王之传,此古大臣格君心之道。

得其用功之要则循序深造,渐至于欲尽理纯,又何待用人、行政间纷纷匡救哉?此孟子之意,学者本罕知,西山亦何从知之?其不知也,由无圣师传授,本不足为先儒咎。第妄改圣人之书,使至平至常之道鲜有力行,而分动静为两途,成己成人为两事,其为人心风俗之蔽,可胜叹乎?愚故不避诃谴而正解之,然一家私言,聊以告门人小子,非敢问世也。幸无外泄,以重愚罪焉。

《大学古本质言》终

猜你喜欢
  广服·孔鲋
  版法解第六十六·管仲
  景公问明王之教民何若晏子对以先行义第十八·晏婴
  卷二·李衡
  卷三十八·卫湜
  卷五十九·康熙
  《小雅》·傅斯年
  卷十七·叶梦得
  卷十一·朱熹
  卷四·李光坡
  隐公·隐公十一年·左丘明
  现证品第四·佚名
  开元释教录卷第三·智升
  欢迎印度民族领袖尼赫鲁先生·太虚
  真现实论宗体论·太虚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六·徐陵

    ○吴均和萧洗马子显古意六首贱妾思不堪,采桑渭城南。带减连枝绣,发乱凤皇。花舞衣裳薄,蛾飞爱绿潭。无由报君此,流涕向春蚕。(其一)妾本倡家女,出入魏王宫。既得承雕辇,亦在更衣中。莲花衔青雀,宝粟钿金虫。犹言不得意,流涕忆

  • 第二十八出 途穷·李渔

    〖雁鱼锦〗〖雁过声〗(生上)乱后寻亲脚步忙,悔临行未讯门何向?致身临户阈犹观望。怪爹行欠商量,盼孩儿为甚不遣使迎将?我不是生成的谢与王,做儿童走惯这乌衣巷,叫子提着父名,向他人讯访。我姚克承为寻继父星夜赶到省城,把买来的

  • 蒋春霖·龙榆生

    蒋春霖字鹿潭,江苏江阴人。父尊典,官荆门州。春霖以嘉庆二十三年(一八一八)生,随侍任所。尝登黄鹤楼,赋诗,老宿敛手,一时有《乳虎》之目。父殁,家中落,奉母游京师。既连不得志於有司,乃弃举业,就两淮嵯官,非其志也

  • 卷五百十 列传二百九十七·赵尔巽

      ◎列女三   韦守官妻梁 归昭妻陆昭弟继登妻张 罗仁美妻李仁美弟妻刘 妾梅李等 钱应式女 王氏三女 沈华区妻潘 陈某妻伍 孙谔妻顾等 洪志达妻叶 罗章衮妻杜章衮侄群聘妻田等 王磐千妻颜何大封妻阮 方希文妻项 廖

  • 第三十三回 畏虎将准部乞修和 望龙髯苗疆留遗恨·蔡东藩

      却说罗卜藏丹津远窜后,投奔准噶尔部,依策妄阿布坦。清廷遣使索献,策妄不奉命。是时西北两路清军,已经撤回,惟巴里坤屯兵,仍旧驻扎。雍正五年,策妄死,子噶尔丹策零立,狡黠好兵,不亚乃父。雍正帝拟兴师追讨,大学士朱轼,都御史

  • 卷之一千九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八 氏族略八·纪昀

    氏族略 【八】补遗○补遗四入声复姓△入声复 【周复涂祯卫臣明复扬清扶风尉】缩 【周缩高为管守】渎 【汉渎弘之】曲 【晋曲崇裕着郊祀集十卷宋曲清绍兴进士】福 【唐福信百济将宋福增知江州军事明福时任都督】淑 【

  • 清史稿台湾资料集辑四之四·佚名

    列传六十一六十二六十三六十四六十五六十六六十七六十八六十九七十七十一七十二七十三七十四七十五七十六七十七七十八七十九八十八十一八十二八十三八十四八十五八十六八十七八十八八十九九十九十一九十二九十三九十

  • 绎史卷二十四之二·马骕

    灵壁县知县马骕撰周礼之制【二】乡射礼仪礼乡射之礼主人戒賔賔出迎再拜主人答再拜乃请賔礼辞许主人再拜賔答再拜主人退賔送再拜无介【记大夫与则公士为宾使能不宿戒右戒賔】 乃席宾南面东上众賔之席继而西席主人于阼

  • 卷一百二十四·杨士奇

    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一百二十四明 杨士奇等 撰礼乐【丧礼山陵】宋哲宗元佑三年八月翰林学士苏轼上奏曰臣近准钤辖教坊所关到秋燕致语等文字臣谨按春秋左氐传曰昭公九年晋荀盈如齐卒於戏阳殡於绦未葬晋平公饮

  • 卷一百四十二·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一百四十二王礼考【十八】皇太后皇后妃嫔首饰服章制度【福晋以下至命妇附臣】等谨按周礼内司服掌王后及内外命妇之服其别有禕衣揄翟鞠衣展衣缘衣素沙追师掌王后之首饰其别有副编次追衡笄汉

  • 卷一百十二·宋敏求

    钦定四库全书唐大诏令集卷一百十二宋 宋敏求 编政事财利用旧钱诏禁铸造铜器诏议放私铸钱诏禁京城沽酒勑行乾元重宝钱勑行重轮钱勑令百官议罢新钱诏重棱钱减价行用勑放邕府金坑勑放天下榷酒勑减塩价勅条贯江淮铜鈆勑

  • 卷46·陈邦瞻

    ○绍述哲宗元祐八年冬十月,帝始亲政。时太后既崩,中外汹汹,人怀顾望,在位者畏惧,莫敢发言。翰林学士范祖禹虑小人乘间害政,上疏曰:“陛下方揽庶政,延见群臣,今日乃国家隆替之本,社稷安危之机,生民休戚之端,君子小人进退消长之际,天

  • 徐景文·周诒春

    徐景文 年三十二岁。生于香港。兄翼周。任大总统府医官。已婚。初学于香港圣保罗书院。拔萃书室。及上海圣约翰大学。光緖二十八年。自费游美。入菲立德非亚牙医学校。习牙医。光緖三十一年。得博士学位。曾为英美会

  • 卷一 集醒·陈继儒

    食中山之酒,一醉千日。今世之昏昏逐逐,无一日不醉,无一人不醉,趋名者醉于朝,趋利者醉于野,豪者醉于声色车马,而天下竟为昏迷不醒之天下矣,安得一服清凉散,人人解酲,集醒第一。 倚才高而玩世,背后须防射影之虫;饰厚貌以欺人,面前恐

  • 卷七十四·程川

    钦定四库全书朱子五经语类卷七十四钱塘程川撰礼十五小戴礼记五礼运言三王不及上古事人皆谓其説似庄老先生曰礼运之説有理三王自是不及上古胡明仲言恐是子游撰以前有言偃云云【包扬録礼运】问礼运似与老子同曰不是圣人

  • 人生之苦迫及其解脱·太虚

    ──十一年四月在黄陂木兰女学讲──吾人因何而讲究佛法耶?因吾人既已受得人身,常遇困苦拂逆之境,若欲解脱出离,则有讲求佛法之必要。此不但讲求佛法为然,凡吾人所云为动作,皆因解决现前困境而发动,如饥求食,寒求衣,住求房屋等

  • 卷第十六·佚名

    补续高僧传卷第十六 吴门华山寺沙门 明河 撰 习禅篇 明 翠峰山公传(附圆月.明律) 德山。号翠峰。关陕西夏人。幼质朴。深慕禅悦。年三十始出俗。从灵南牛首寺海公为弟子。束戒缚禅。日积月磨。渐有契会。海公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