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版法解第六十六

版法者,法天地之位,象四时之行,以治天下。四时之行,有寒有暑,圣人法之,故有文有武。天地之位,有前有后,有左有右,圣人法之,以建经纪。春生于左,秋杀于右,夏长于前,冬藏于后。生长之事,文也;收藏之事,武也;是故文事在左,武事在右,圣人法之。以行法令,以治事理。凡法事者,操持不可以不正;操持不正,则听治不公;听治不公,则治不尽理。事不尽应;治不尽理,则疏远微贱者无所告●,事不尽应,则功利不尽举;功利不尽举,则国贫疏远。微贱者无所告●则下饶;故曰:“凡将立事,正彼天植”;天植者,心也;天植正,则不私近亲,不孽疏远;不私近亲,不孽疏远,则无遗利,无隐治;无遗利,无隐治,则事无不举,物无遗者。欲见天心,明以风雨,故曰:“风雨无违,远近高下,各得其嗣。”

万物尊天,而贵风雨,所以尊天者,为其莫不受命焉也。所以贵风雨者,为其莫不待风而动,待雨而濡也,若使万物释天而更有所受命,释风而更有所仰动,释雨而更有所仰濡,则无为尊天而贵风雨矣;今人君之所尊安者,为其威立而令行也;其所以能立威行令者,为其威利之操莫不在君也;若使威利之操不专在君,而有所分散,则君日益轻,而威利日衰,侵暴之道也。故曰:“三经既饬,君乃有国。”

乘夏方长,审治刑赏,必明经纪。陈义设法,断事以理。虚气平心,乃去怒喜。若倍法弃令,而行怒喜,祸乱乃生,上位乃殆;故曰:“喜无以赏,怒无以杀;喜以赏,怒以杀,怨乃起,令乃废。骤令而不行,民心乃外;外之有徒,祸乃始牙。众之所忿,寡不能图。”

冬既闭藏,百事尽止,往事毕登,来事未起。方冬无事,慎观终始,审察事理。事有先易而后难者,有始不足见而终不可及者,此常利之所以不举,事之所以困者也。事之先易者,人轻行之;人轻行之,则必困难成之事。始不足见者,人轻弃之,人轻弃之,则必失不可及之功。夫数困难成之事,而时失不可及之功,衰耗之道也。是故,明君审察事理,慎观终始,为必知其所成,成必知其所用,用必知其所利害;为而不知所成,成而不知所用,用而不知所利害,谓之妄举;妄举者,其事不成,其功不立;故曰:“举所美,必观其所终。废所恶,必计其所穷。”

凡人君者,欲民之有礼义也;夫民无礼义,则上下乱而贵贱争;故曰:“庆勉敦敬以显之,富禄有功以劝之,爵贵有名以休之。”

凡人君者,欲众之亲上乡意也,欲其从事之胜任也,而众者不爱,则不亲;不亲,则不明。不教顺,则不乡意;是故明君兼爱以亲之,明教顺以道之,便其势,利其备,爱其力,而勿夺其时以利之;如此,则众亲上乡意,从事胜任矣;故曰:“兼爱无遗”,是谓君心必先顺教,万民乡风。旦暮利之,众乃胜任。治之本二:一曰人,二曰事,人欲必用,事欲必工。人有逆顺,事有称量。人心逆,则人不用。事失称量,则事不工。事不工则伤,人不用则怨;故曰:“取人以己,成事以质。”成事以质者,用称量也。取人以己者,度恕而行也。度恕者,度之于己也。己之所不安,勿施于人;故曰:审用财,慎施报,察称量。故用财不可以啬,用力不可以苦,用财啬则费,用力苦则劳矣。奚以知其然也?用力苦则事不工,事不工而数复之,故曰劳矣。用财啬则不当人心,不当人心则怨起,用财而生怨,故曰:“费怨起而不复反,众劳而不得息,则必有崩阤堵坏之心,故曰:“民不足,令乃辱。民苦殃,令不行。施报不得,祸乃始昌。祸昌而不悟,民乃自图。”

凡国无法,则众不知所为。无度,则事无机。有法不正,有度不直,则治辟,治辟则国乱;故曰:“正法直度,罪杀不赦。杀戮必信,民畏而惧。武威既明,令不再行。”

凡民者莫不恶罚而畏罪,是以人君严教以示之,明刑罚以致之;故曰:“顿卒怠倦以辱之,罚罪有过以惩之,杀戮犯禁以振之。”

治国有三器,乱国有六攻,明君能胜六攻而立三器,则国治,不肖之君不能胜六攻而立三器,故国不治。三器者何也?曰:“号令也、斧钺也、禄赏也。”六攻者何也?亲也、贵也、货也、色也、巧佞也、玩好也。三器之用何也?曰:“非号令无以使下,非斧钺无以畏众,非禄赏无以劝民。”六攻之败何也?曰:“虽不听而可以得存,虽犯禁而可以得免,虽无功而可以得富;夫国有不听而可以得存者,则号令不足以使下。有犯禁而可以得免者,则斧钺不足以畏众。有无功而可以得富者,则禄赏不足以劝民;号令不足以使下,斧钺不足以畏众,禄赏不足以劝民,则人君无以自守也;然则明君柰何?明君不为六者变更号令,不为六者疑错斧钺,不为六者益损禄赏;故曰:“植固而不动,倚邪乃恐。倚革邪化,令往民移。”

凡人君者,覆载万民而兼有之,烛临万族而事使之;是故以天地日月四时为主为质,以治天下。天覆而无外也。其德无所不在;地载而无弃也,安固而不动;故莫不生殖,圣人法之,以覆载万民,故莫不得其职性,得其职性;则莫不为用;故曰:“法天合德,象地无亲。”日月之明无私,故莫不得光,圣人法之,以烛万民,故能审察,则无遗善。无隐奸。无遗善,无隐奸,则刑赏信必;刑赏信必,则善劝而奸止;故曰:“参于日月四时之行,信必而着明,圣人法之,以事万民,故不失时功,故曰:“伍于四时”。凡众者,爱之则亲,利之则至,是故明君设利以致之,明爱以亲之;徒利而不爱,则众至而不亲;徒爱而不利,则众亲而不至;爱施俱行,则说君臣,说朋友、说兄弟、说父子、爱施所设,四固不能守;故曰:“说在爱施。”

凡君所以有众者,爱施之德也爱有所移,利有所并,则不能尽有;故曰:“有众在废私。”

爱施之德,虽行而无私,内行不修,则不能朝远方之君;是故正君臣上下之义,饰父子兄弟夫妻之义,饰男女之别,别疏数之差,使君德臣忠,父慈子孝,兄爱弟敬,礼义章明,如此,则近者亲之,远者归之,故曰:“召远在修近。”

闭祸在除怨。非有怨乃除之,所事之地常无怨也。凡祸乱之所生,生于怨咎,怨咎所生,生于非理,是以明君之事众也必经,使之必道,施报必当,出言必得,刑罚必理,如此,则众无郁怨之心,无憾恨之意。如此,则祸乱不生,上位不殆,故曰:“闭祸在除怨也。”

凡人君所以尊安者,贤佐也;佐贤,则君尊国安民治;无佐,则君卑国危民乱;故曰:备长存乎任贤,凡人者莫不欲利而恶害,是故与天下同利者,天下持之。擅天下之利者,天下谋之。天下所谋,虽立必隳。天下所持,虽高不危。故曰:“安高在乎同利。”

凡所谓能以所不利利人者,舜是也;舜耕历山,陶河滨,渔雷泽,不取其利,以教百姓,百姓举利之。此所谓能以所不利利人者也。所谓能以所不有予人者,武王是也;武王伐纣,士卒往者,人有书社,入殷之日,决钜桥之粟,散鹿台之钱,殷民大说,此所谓能以所不有予人者也。

桓公谓管子曰:“今子教寡人法天合德,合德长久,合德而兼覆之,则万物受命。象地无亲,无亲安固,无亲而兼载之,则诸生皆殖。参于日月无私,葆光无私,而兼照之,则美恶不隐,然则君子之为身无好无恶然已乎?”管子对曰:“不然,夫学者所以自化,所以自抚,故君子恶称人之恶,恶不忠而怨妒,恶不公议而名当称,恶不位下而位上,恶不亲外而内放,此五者,君子之所恐行,而小人之所以亡,况人君乎?”

猜你喜欢
  卷三十三(襄十六年,尽十八年)·孔颖达
  贵直论第三·吕不韦
  警戒第十二卷·朱熹
  第十五章 26·辜鸿铭
  卷九十三·卫湜
  六经奥论卷二·郑樵
  卷三十·佚名
  强弱品第二十四·佚名
  合聚品第二十五·佚名
  利益存亡·佚名
  大乘起信论裂网疏卷第六·智旭
  汉口佛教会创始记序·太虚
  父子合集经卷第一·佚名
  第七十卷·佚名
  大般涅槃经疏 第五卷·灌顶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二百七十·彭定求

        卷270_1 【塞下曲】戎昱   惨惨寒日没,北风卷蓬根。将军领疲兵,却入古塞门。   回头指阴山,杀气成黄云。   上山望胡兵,胡马驰骤速。黄河冰已合,意又向南牧。   嫖姚夜出军,霜雪割人肉。   塞北无草木,乌

  • 谭宣子·唐圭璋

      宣子字明之,号在庵。   摸鱼儿   怀云崖陈乘车东甫,时游湘潭   掩朱弦、住听金缕。天涯同是羁旅。多情记把香罗袖,残粉半黏荆树。还信否。便忍道、石台暗寂春无主。分明间阻。那睡鸭嘘云,翔鸳溜月,此际更休语。

  • 片玉山房词话·孙兆溎

    ○陈眉公词眉公词:“背水临山,门在松荫里。茅屋数间而已。土泥墙,窗糊纸。曲床木几。四面摊书史。若问主人谁姓,灌园者,陈仲子。不衫不履。短发垂双耳。携得钓竿筐。九寸鲈,一尺鲤。菱香美酒,醉倒芙蓉底。旁有儿童大

  • 杏庭摘稿原序·洪焱祖

    杏庭居士集故徽州路休宁县尹致仕洪先生所着诗文也先生讳焱祖字潜夫年廿有六为平江路儒学録浮梁州长芗书院山长绍兴路儒学正调衢州路儒学敎授擢处州路遂昌县主簿天厯元年年六十有二致其事去明年卒于家此先生之履歴也其

  • 晋臣传第十七·欧阳修

    ○桑维翰桑维翰,字国侨,河南人也。为人丑怪,身短而面长,常临鉴以自奇曰:“七尺之身,不如一尺之面。”慨然有志于公辅。初举进士,主司恶其姓,以“桑”“丧”同音。人有劝其不必举进士,可以从佗求仕者,维翰慨然,乃着《日出扶桑赋》

  • 卷四百十一 元祐三年(戊辰,1088)·李焘

      起哲宗元祐三年五月丁巳盡其月   五月丁巳,朝奉郎、考功員外郎歐陽棐為集賢校理、權判登聞鼓院。先是,除棐著作郎、實錄院檢討官,而言者爭論其不當,故有是命。(棐除佐著、史討,政目在五月二日。)   右正言劉安世又言

  • 卷中·梁溪坐观老人

    ○京师志盗 五则京师虽辇毂之下,而盗风最盛。然盗亦有道,兹就所闻见者汇记之。西河沿西头有一民家,仅寡妇孤女二人,其先亦小负贩也,微有蓄积。女将嫁,母罄所有备嫁资,为贼所侦,一夜逾垣入将撬门矣。母闻之,呼女曰:“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一百八十九·佚名

    .TRS_Editor P{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DIV{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TD{margin-bottom:1

  • 卷之一千三百六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一百五十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第十二节赌博·佚名

    第一谕饬署恒春正堂兼管招抚事务黄谕头人张来生、黄增福等知悉:本县访闻,近日城内每有不法棍徒,开设赌厂,日夜聚赌,大属藐玩法纪。除饬差查拿务尽根株外,合行谕饬该总理等立即协同县役,严拿该赌棍等,务获送县,以凭惩办。所有赁

  • 绎史卷五十六·马骕

    灵壁县知县马骕撰陈夏氏之乱国语定王使单襄公聘于宋遂假道于陈以聘于楚火朝觌矣道茀不可行也候不在疆司空不视涂泽不陂川不梁野有庾积场功未毕道无列树垦田若蓺膳宰不致饩司里不授馆国无寄寓县无施舎民将筑台于夏氏及

  • 张齐贤传·脱脱

    张齐贤,曹州冤句人。出生才三岁,遭遇后晋之乱,迁家到洛阳。孤贫用功学习,有远大志向,敬慕唐朝李大亮的为人,因此取字为师亮。太祖到西都,齐贤以布衣身份到太祖马前献策,被召到行宫,齐贤以手画地,逐条陈述十件事,分别是:下并汾;富民

  • 魏纪九 高贵乡公下甘露元年(丙子、256)·司马光

    魏纪九 魏高贵乡公甘露元年(丙子,公元256年) [1]春,正月,汉姜维进位大将军。 [1]春季,正月,蜀汉姜维升任为大将军。 [2]二月,丙辰,帝宴群臣于太极东堂,与诸儒论夏少康、汉高祖优劣,以少康为优。 [2]二月,丙辰(初九),魏帝在太极东堂宴

  • 职官二三·徐松

    〔太仆寺〕车辂院【宋会要】车辂院旧不载,御辇院掌乘舆步辇供奉及宫闱车乘之事。神宗正名,废群牧司,供乘舆法物,则归车辂院。有监官三员。一员内侍,一员文臣京朝官,一员武臣。建炎三年罢,绍兴十二年,因前东京车辂院人吏王道陈

  • 道行经萨陀波伦菩萨品第二十八·佚名

    佛语须菩提,疾欲得佛者,索般若波罗蜜。当如萨陀波伦菩萨。於今在上方。过六百三十亿佛国。佛名揵陀罗耶。其国名尼遮揵陀波勿。萨陀波伦菩萨於彼间止。须菩提白佛言:萨陀波伦菩萨本何因缘索般若波罗蜜。佛语须菩提,乃往久

  • 易裨传·林至

    二卷,宋林至著。至字德久,生卒年不详,松江(今属上海市)人。陈氏《书录解题》题作槜李人,槜李为嘉兴(今属浙江)古名。案宋时嘉兴府领县四,中有华亭,即后之松江也。陈氏所举者其府名耳。据此书陈泰《跋》,林氏于宋孝宗

  • 伤寒括要·李中梓

    伤寒类著作。明李中梓撰。二卷(另有三卷,方二卷本)。中梓有《内经知要》已著录。李氏曾撰有《伤寒授珠》十卷,毁于兵燹,后将其内容删繁去重,择其精萃,十存其二,而无遗漏,名曰“括要”,撰成于清顺治六年(1649)。首列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