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因缘品第五
行业因缘识者,识不依行业。亦不离行业生识。行业亦不生识。何以故?行业不知行业。行业亦无持来者,但颠倒众生从行业生识。是识不在行业内。不在行业外。亦不在中间。是识无有生者,亦无使生者,但缘行业相续不断故有识生。智者求识相不可得。亦不得识生。识亦不知识。识亦不见识。识不依识。识因缘名色者,名色不依识。亦不离识生名色。是名色亦不从识中来但缘识故。凡夫闇冥贪着名色。识亦不至名色。智者于此求名色。不可得不可见。是名色无形无方。从忆想分别起。是名色相识因缘故有。识性尚不可得。何况从识缘生名色。若决定得是名色性者无有是处。
名色因缘六入者,是六入因名色起名在身中故有出入息。利益身及心心数法。是六入皆虚诳无所有。从分别起有颠倒用六入因缘触者,是触依色而有触不触色。何以故?色无所知与草木瓦石无异。但从六入起故分别说触。何以故?六入尚虚妄无所有。何况从六入生触。触空无所有。从忆想颠倒起。是触无方无处。触空以无触性故。触不知六入。六入亦不知触。
触因缘受者,是受不在触内不在触外。不在中间。是触亦不馀处持受来。而从触起受。是触尚虚妄无所有。何况从触生受。诸受无一决定相。诸受皆无所有。从颠倒起有颠倒用。
受因缘爱者,是受不于馀处持爱来。受亦不与爱合。受亦不知爱不分别爱。爱亦不知受不分别受。爱不与受合。是爱亦不依受。亦不离受有爱。受中尚无受相。何况受因缘生爱。爱不在受内不在受外不在中间。爱亦不在爱内亦不在爱外亦不在中间。爱中爱相不可得。是爱但从虚妄忆想颠倒相应故名为爱。是爱非过去未来现在。是爱非以缚相故起。是爱亦非缚相。但以因缘相续不断故。说受因缘爱。智者知见是爱无处无方。空无牢坚。虚妄无所有。爱因缘取者,爱不于馀处持取来。爱不与取合。爱亦不能生龋有爱故说名龋随因缘和合故说。取不与爱合亦不散。爱不与取合亦不散。取不在爱内不在爱外亦不在中间。爱尚无有何况爱因缘生龋诸取决定相不可得。智者知见是取虚妄无所有。取中无取相。是取非过去未来现在。取不在取内不在取外不在中间。是取但从颠倒起因。本缘生。今众缘故有龋无有法若合若散。是取无有根本。无一定法可得。凡夫受是虚妄龋是诸行皆虚妄故。世间为取所系缚。智者通达是取虚妄空无牢坚。无有根本。无一定法可得。取因缘有者,是取不持有来。是取不能生有。而说取因缘有。是有不在取内不在取外不在中间。有不依止龋取不与有合亦不散。但以众缘和合故。说取因缘有。取不能生有。取不分别有。取尚虚妄无所有。何况从取因缘生有。有无有持来者,有中有不可得。有不在内有不在外有不在中间。是有非过去未来现在。智者通达是有虚妄。颠倒相应无合无散。有无所知无所分别。是有无处无方。是有无前际无后际无中际。是有非有故非无故。但随顺十二因缘故说是有。智者通达有相空无牢坚。有因缘生者,是有不持生来。生亦不与有合亦不散。是生不在有内不在有外不在中间。有不能生生。亦不离有有生。但示十二因缘相续。说有因缘生。有与生非缘非不缘。有尚不可得。何况从有生生。智者通达是生不依于有生。生中无生相。生中无自性。生中无根本。无一定法可得。智者通达是生无性无所有。但示十二因缘和合相续。故说有因缘生。生无有法若合若散。生不在有内不在有外亦不在中间。是生非过去非未来非现在。是生前际后际中际不可得。是生根本不可得。智者通达从众因缘生颠倒相应虚妄无所有如幻化相。
生因缘老死忧悲苦恼者,是生不持老死忧悲苦恼来。生亦不能生老死忧悲苦恼。老死忧悲苦恼。不在生内不在生外不在中间。老死忧悲苦恼。亦不依生。以生故老死忧悲苦恼可说。但示众因缘生法故。生不与老死忧悲。苦恼合亦不散。生中生尚不可得。何况生因缘老死苦恼。老死苦恼中老死苦恼不可得。何以故?老死苦恼不在老死苦恼内。亦不在外亦不在中间。老死苦恼非过去非未来非现在。老死苦恼不与老死合亦不散。但颠倒相应众缘和合。具足十二因缘。故说生因缘老死苦恼。老死苦恼无所依止。老死苦恼决定相不可得。老死苦恼前际后际中际不可得。智者通达老死苦恼虚妄无所有颠倒相应无有根本不作不起不生。如是观十二因缘法。不见因缘法。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亦不见因缘相。但知因缘是无缘。无生无相无作无起无根本。从本已来。一切法无所有故。通达是十二因缘。亦见是十二因缘无有作者受者,若法所从因生。是因无故是法亦无。菩萨随无明义故。一切法不可得。入如是观中。无缘即是十二因缘。此中无所生。菩萨观十二因缘是虚妄生。随顺无明义。通达十二因缘。若法无者是法亦无。是故说随顺无明义。通达十二因缘无明是不生不作不起无根本无一定法无缘无所有。菩萨尔时不分别是明是无明。无明实相即是明。因无明故一切法无所有。一切法无缘无忆想分别。是故随顺无明义。通达十二因缘。持世。是名菩萨摩诃萨十二因缘方便智慧。若菩萨能如是通达十二因缘合散。是名菩萨善得无生智慧。何以故?以生灭观则不能善知十二因缘。若观十二因缘集散。是名得无生智慧。若得无生智慧。是名通达十二因缘。持世。是故菩萨摩诃萨欲入通达欲证无生智慧。应当如是勤行修集是十二因缘智慧,则能观证十二因缘无生相。持世。若菩萨摩诃萨知无生即是十二因缘者,即能得如是十二因缘方便。是人以无生相知见三界。疾得无生法忍。当知是菩萨于诸现在佛得近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是菩萨不久当得受记次第受记。持世。如是善人因与受记得安隐心。于一切法旨趣方便中。得智慧光明。是人通达十二因缘是无生。是人得近现在诸佛。是人于诸恶魔无所怖畏。是人度生死流得到陆地。是人得度无明淤泥。是人得到安隐之处。持世。若我今世若我灭后。若闻若信若读诵若修习是十二因缘方便者,我与是人授记不久当得无生法忍。我亦记是人不久当于现在诸佛所。得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
猜你喜欢 大乘广百论释论 第十卷·护法 佛说给孤长者女得度因缘经卷上·佚名 石雨禪師法檀卷第十二·石雨明方 卷第七(弥沙塞)·佚名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皮革事卷上·佚名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般若理趣分述赞卷第二·窥基 卷第二·函昰 卷第十三·居顶 卷二百四十一·佚名 卷一百五十·佚名 卷第三十二·佚名 卷二十八·性音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十八·玄奘 辩中边论述记卷中·窥基 洪觉范林间录序·惠洪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