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十二因缘品第五

持世。何谓菩萨摩诃萨善观择十二因缘。菩萨摩诃萨观择十二因缘。所谓无有故说名无明。于无明中无法故说名无明。不知明故说名无明。云何不知明。不知无明决定法不可得。是名无明。何以故?说无明因缘诸行。诸行无所有。而凡夫起作故。说无明因缘诸行。从行起故有识生。是故说诸行因缘识。名色二相。是故说识因缘名色从名色生六入。是故说名色因缘六入从六入生触。是故说六入因缘触从触生受。是故说触因缘受从受生爱。是故说受因缘爱从爱生龋是故说爱因缘取从取生有。是故说取因缘有从有生生。是故说有因缘生从生有老死忧悲苦恼聚集。是故说生因缘老死忧悲苦恼聚集。如是大苦恼聚。于此中为集何法。但知颠倒与明相违。无明聚为后身爱。依止喜染求处处生,则是爱集。持世。世间如是为十二因缘所系缚。盲无眼故。入无明网堕黑闇中。无明为首故。具足起十二因缘。诸菩萨如是思惟观无明实相。知无明空故本际不可得何以故?无明无故本际无。智者观非际是本际,则不分别本际。断忆想分别故。不贪着无明。知一切法无所有。是法不尔如所说,若说一切法无所有。即是说知见不明。能通达一切法无所有。是为即得明。于此中更无馀明。但知见无明是名为明。云何为知见无明。所谓一切法无所有。一切法无所得。一切法虚妄颠倒。一切法不尔如所说,是名知见无明。知见无明即为是明。何以故?明无所有故无明因缘诸行者诸法无所有。凡夫入无明闇冥中。狂惑作诸行业。是行业无形无处是无明不能生行业。无法而起作故。说无明因缘诸行业。诸行业无有聚集。若是处若彼处来诸行业。亦非过去亦非未来亦非现在。无明无明性空。行业行业性空。诸行业无所依。但依无明起诸行业。诸行业不依无明。无明不依行业。无明不知无明。行业不知行业。如是无明诸行业。以颠倒故从无明生。此中不得无明。不得诸行业。不得无明性。不得诸行业性。但以闇冥数名闇冥。以是无明闇冥故。分别说行业。从无所有法而起作故。无明行业皆无所有。

行业因缘识者,识不依行业。亦不离行业生识。行业亦不生识。何以故?行业不知行业。行业亦无持来者,但颠倒众生从行业生识。是识不在行业内。不在行业外。亦不在中间。是识无有生者,亦无使生者,但缘行业相续不断故有识生。智者求识相不可得。亦不得识生。识亦不知识。识亦不见识。识不依识。识因缘名色者,名色不依识。亦不离识生名色。是名色亦不从识中来但缘识故。凡夫闇冥贪着名色。识亦不至名色。智者于此求名色。不可得不可见。是名色无形无方。从忆想分别起。是名色相识因缘故有。识性尚不可得。何况从识缘生名色。若决定得是名色性者无有是处。

名色因缘六入者,是六入因名色起名在身中故有出入息。利益身及心心数法。是六入皆虚诳无所有。从分别起有颠倒用六入因缘触者,是触依色而有触不触色。何以故?色无所知与草木瓦石无异。但从六入起故分别说触。何以故?六入尚虚妄无所有。何况从六入生触。触空无所有。从忆想颠倒起。是触无方无处。触空以无触性故。触不知六入。六入亦不知触。

触因缘受者,是受不在触内不在触外。不在中间。是触亦不馀处持受来。而从触起受。是触尚虚妄无所有。何况从触生受。诸受无一决定相。诸受皆无所有。从颠倒起有颠倒用。

受因缘爱者,是受不于馀处持爱来。受亦不与爱合。受亦不知爱不分别爱。爱亦不知受不分别受。爱不与受合。是爱亦不依受。亦不离受有爱。受中尚无受相。何况受因缘生爱。爱不在受内不在受外不在中间。爱亦不在爱内亦不在爱外亦不在中间。爱中爱相不可得。是爱但从虚妄忆想颠倒相应故名为爱。是爱非过去未来现在。是爱非以缚相故起。是爱亦非缚相。但以因缘相续不断故。说受因缘爱。智者知见是爱无处无方。空无牢坚。虚妄无所有。爱因缘取者,爱不于馀处持取来。爱不与取合。爱亦不能生龋有爱故说名龋随因缘和合故说。取不与爱合亦不散。爱不与取合亦不散。取不在爱内不在爱外亦不在中间。爱尚无有何况爱因缘生龋诸取决定相不可得。智者知见是取虚妄无所有。取中无取相。是取非过去未来现在。取不在取内不在取外不在中间。是取但从颠倒起因。本缘生。今众缘故有龋无有法若合若散。是取无有根本。无一定法可得。凡夫受是虚妄龋是诸行皆虚妄故。世间为取所系缚。智者通达是取虚妄空无牢坚。无有根本。无一定法可得。取因缘有者,是取不持有来。是取不能生有。而说取因缘有。是有不在取内不在取外不在中间。有不依止龋取不与有合亦不散。但以众缘和合故。说取因缘有。取不能生有。取不分别有。取尚虚妄无所有。何况从取因缘生有。有无有持来者,有中有不可得。有不在内有不在外有不在中间。是有非过去未来现在。智者通达是有虚妄。颠倒相应无合无散。有无所知无所分别。是有无处无方。是有无前际无后际无中际。是有非有故非无故。但随顺十二因缘故说是有。智者通达有相空无牢坚。有因缘生者,是有不持生来。生亦不与有合亦不散。是生不在有内不在有外不在中间。有不能生生。亦不离有有生。但示十二因缘相续。说有因缘生。有与生非缘非不缘。有尚不可得。何况从有生生。智者通达是生不依于有生。生中无生相。生中无自性。生中无根本。无一定法可得。智者通达是生无性无所有。但示十二因缘和合相续。故说有因缘生。生无有法若合若散。生不在有内不在有外亦不在中间。是生非过去非未来非现在。是生前际后际中际不可得。是生根本不可得。智者通达从众因缘生颠倒相应虚妄无所有如幻化相。

生因缘老死忧悲苦恼者,是生不持老死忧悲苦恼来。生亦不能生老死忧悲苦恼。老死忧悲苦恼。不在生内不在生外不在中间。老死忧悲苦恼。亦不依生。以生故老死忧悲苦恼可说。但示众因缘生法故。生不与老死忧悲。苦恼合亦不散。生中生尚不可得。何况生因缘老死苦恼。老死苦恼中老死苦恼不可得。何以故?老死苦恼不在老死苦恼内。亦不在外亦不在中间。老死苦恼非过去非未来非现在。老死苦恼不与老死合亦不散。但颠倒相应众缘和合。具足十二因缘。故说生因缘老死苦恼。老死苦恼无所依止。老死苦恼决定相不可得。老死苦恼前际后际中际不可得。智者通达老死苦恼虚妄无所有颠倒相应无有根本不作不起不生。如是观十二因缘法。不见因缘法。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亦不见因缘相。但知因缘是无缘。无生无相无作无起无根本。从本已来。一切法无所有故。通达是十二因缘。亦见是十二因缘无有作者受者,若法所从因生。是因无故是法亦无。菩萨随无明义故。一切法不可得。入如是观中。无缘即是十二因缘。此中无所生。菩萨观十二因缘是虚妄生。随顺无明义。通达十二因缘。若法无者是法亦无。是故说随顺无明义。通达十二因缘无明是不生不作不起无根本无一定法无缘无所有。菩萨尔时不分别是明是无明。无明实相即是明。因无明故一切法无所有。一切法无缘无忆想分别。是故随顺无明义。通达十二因缘。持世。是名菩萨摩诃萨十二因缘方便智慧。若菩萨能如是通达十二因缘合散。是名菩萨善得无生智慧。何以故?以生灭观则不能善知十二因缘。若观十二因缘集散。是名得无生智慧。若得无生智慧。是名通达十二因缘。持世。是故菩萨摩诃萨欲入通达欲证无生智慧。应当如是勤行修集是十二因缘智慧,则能观证十二因缘无生相。持世。若菩萨摩诃萨知无生即是十二因缘者,即能得如是十二因缘方便。是人以无生相知见三界。疾得无生法忍。当知是菩萨于诸现在佛得近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是菩萨不久当得受记次第受记。持世。如是善人因与受记得安隐心。于一切法旨趣方便中。得智慧光明。是人通达十二因缘是无生。是人得近现在诸佛。是人于诸恶魔无所怖畏。是人度生死流得到陆地。是人得度无明淤泥。是人得到安隐之处。持世。若我今世若我灭后。若闻若信若读诵若修习是十二因缘方便者,我与是人授记不久当得无生法忍。我亦记是人不久当于现在诸佛所。得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

猜你喜欢
  大乘广百论释论 第十卷·护法
  佛说给孤长者女得度因缘经卷上·佚名
  石雨禪師法檀卷第十二·石雨明方
  卷第七(弥沙塞)·佚名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皮革事卷上·佚名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般若理趣分述赞卷第二·窥基
  卷第二·函昰
  卷第十三·居顶
  卷二百四十一·佚名
  卷一百五十·佚名
  卷第三十二·佚名
  卷二十八·性音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十八·玄奘
  辩中边论述记卷中·窥基
  洪觉范林间录序·惠洪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阮郎中·唐圭璋

      失调名   赠妓   东风捻就,腰儿纤细。系的粉裙儿不起。近来只惯掌中看,忍教在、烛花影里。   更阑应是,酒红微褪。暗蹙损、眉儿娇翠。夜深著两小鞋儿,靠那处、屏风立地。

  • 洪子大·唐圭璋

      浪淘沙   上苑又春残。樱颗如丹。明光宫里水晶盘,想得退朝花底散,宣赐千官。   往事记金銮,荔子难攀。多情更有酪浆寒。蜀客筠笼相赠处,愁忆长安。

  • 胡世将·唐圭璋

      世将字承公,晋陵(今江苏武进)人。元丰八年(1085)生。崇宁五年(1106)进士。高宗时,历监察御史、尚书右司员外郎,晋中书舍人。出知镇江府。绍兴七年(1137),给事中,兼权直学士院。八年(1138),枢密直学士、四川安抚制置使。九年(1139),以

  • 卷九·董康

      ○絡冰絲·雜劇   明季杭州人徐翽撰。事出嫏嬛記。   記曰。梁沈休文雨夜齋中獨坐。風開竹扉。有一女子攜絡絲具。入門便坐。風飄細雨如絲。女隨風引絡。絡繹不斷。斷時亦隨口續之。若眞絲焉。燭未及跋。得

  • 今释澹归·龙榆生

    今释澹归俗姓金氏,名堡,字道隐,浙江杭州人。明崇祯庚辰(一六四○)进士。戊子(一六四八)诣肇庆,谒永明王,授体科给事中,抗直不畏强御。桂林破,薙发为僧,住韶州丹霞山寺。《南疆逸史》载其行事颇详。生於万历四十二

  • 御选元诗卷六十六·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元诗卷六十六五言絶句一郝经同阚彦举南湖晚步荷花临水殿绮月转帘腰晚吹动银管暮凉生翠绡促织乱聒霜前夜忙催机上秋无衣汝何益重作旅人愁杨奂录汴梁宫人语嵗嵗逢元夜金蛾閙簇巾见人心自怯终是女儿身殿

  • 卷一百九十九·毕沅

      ◎元纪十七 ∷起旃蒙单阏四月,尽著雍敦牂十二月,凡三年有奇。   ○仁宗圣文钦孝皇帝   延祐二年年   夏,四月,戊寅朔,日有食之。   辛巳,赐进士恩荣宴于翰林院。   辛丑,赐会试下第举人七十以上,从七流官致仕,六

  • 大事记续编卷六十五·王祎

    唐文宗皇帝太和元年春二月乙巳改元【以新旧纪修】三月壬戌王守澄爲右神防中尉【以旧纪修】夏五月戊辰罢宰臣奏事监搜【新纪】丙子以李同捷爲兖海节度使【以旧纪年表修】六月癸巳淮南节度使王播爲左仆射同平章事兼盐

  • 阅史郄视卷四·李塨

    蠡县李塨着辽太祖选三万骑以攻幽州,后述律氏指帐前树曰:无皮可以生乎?太祖曰:不可。述律氏曰:幽州之有土有民,亦犹是耳。吾以三千骑掠其四野,不过数年困而归我矣。夫三代之师诛暴而安民,即汉唐宋之兴,亦争城争野兵相杀戮耳,断不

  • 卷之七百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南疆绎史勘本卷十·温睿临

    霅川温氏原本古高阳氏勘定目录列传四张慎言徐石麒张有誉解学龙吕大器高倬右卿贰列传第四。○南都初建,众正盈朝;其六卿之长,皆民誉也。迨马、阮执国命,次第芟斥,而国事变坏不可救;然则小人亦何利之有哉!南都之不终也,议者多追

  • 一百九十七 曹(兆页)奏请圣安并报米丝价值摺·佚名

    康熙五十四年七月初三日 江宁织造.主事奴才曹(兆页)跪奏:恭请万岁圣安。江南百姓太平无事。米价每石一两至一两一钱不等,丝价头等好细丝,每两七分八厘有另,次等丝每两七分二厘有另。所有江宁六月分晴雨录,理合恭呈御览,伏乞圣

  • 三国史记卷第十六。·金富轼

    输忠定难靖国赞化同德功臣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师守太保门下侍中判尙书吏礼部事集贤殿太学士监修国史上柱国致仕臣[金富轼]奉宣撰。一六卷高句丽本纪四零零零零高句丽本纪第四。[新大王][故国川王][山上王]。一六卷高句

  • 周兴传·欧阳修

    周兴,年轻时曾学习法律,从尚书史慢慢升为秋官侍郎,多次判决案件,文字严峻结构周密,曾妄杀几千人。武后称帝后,任他为尚书左丞。为巴结武后,曾上疏请求除去李唐的宗正属籍。那时,左史江融有美名,周兴就指控江融与徐敬业同谋,终于

  • 卷一百六十二·杨士奇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历代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一百六十二明 杨士奇等 撰建官宋徽宗宣和中殿中侍御史许景衡上奏曰臣仰惟神考肇新官制凡省台寺监之官无有小大闲剧皆极一时之选比年以来其选寖

  • 第四十六章 苦撑桂局与西南开府·李宗仁

    一1930年夏,北方阎、冯势力瓦解,“扩大会议”无疾而终,蒋先生的声势至此可说是如日中天,因而他要以武力彻底解决本军的心也愈坚。 自我军退回桂林后,湘粤之敌在蒋先生命令之下,不断侵入桂境,企图消灭我军。云南方面

  • 草木传·蒲松龄

    药学普及剧本。10回。传为清蒲松龄撰,约成书于18世纪初。将中药拟人化,用简单情节串编成剧。计有栀子斗嘴,陀僧戏姑,石斛降妖,灵仙平寇,红娘卖药,金钗遗祸,番鳖造反,甘草和国等剧目。借剧中“人物”,显示药性、反畏及配伍法。如

  • 燕翼诒谋录·王栐

    史料笔记。五卷。南宋王栐撰。是一部记载北宋典章制度兴革得失的史书,上起建隆,下迄嘉祐,凡一百六十二条,涉及职官、选举、食货、兵、刑、地理等多方面,悉以国史、实录、宝训、圣政等书为据,凡稗官小说,悉弃不取。全